海外上市应该注意的“游戏规则”

来源 :国际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orbre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至少有87家中国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在境外五大股票市场挂牌上市,融资总额超过240亿美元。这样的规模,在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市场的历史上是少见的。有专家评论说,2005年和2006年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井喷”年。
  20多年的改革开放,催生了一大批有实力的中国企业。经过多年苦心经营,不少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与此同时,资金短缺之类的问题渐渐凸显,成为许多企业发展中的障碍。国内金融体制的不断完善,股份制改造的深化,使企业想到了通过发行股票,利用上市的手段来筹资。
  据统计,仅2005年,87家中国公司在海外上市,总融资额超过242亿美元,平均融资2000多万美元。其中有42家公司在中国香港交易所主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约199.6亿美元,占各大股票市场之首。24家中国公司“下南洋”,在新加坡角逐“龙筹股”。而曾被中国企业誉为股市老大的美国纽约证交所和纳斯达克,不再是中国企业的首选。境外股市开始加大宣传力度,一时间,各种海外上市研讨会在中国经济发达的城市遍地开花。
  洋人的钱真的那么容易圈到?近期,记者走访了很多金融专家,律师和会计师,还有已经在各大股票市场上市的企业,让他们谈谈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要注意的事项。
  
  海外上市要瞄准时机
  
  导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失败,往往是因为选择了错误的上市时机和地点。中国电信纽约上市,挂牌第二日就跌破了发行价,跌幅达5.37%。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电信股价下跌其实早在预料之中。因为当时全球电信市场疲软、整体股价走低。而且中国电信发行价过高——18.98美元,超出情理,下跌探底自然在所难免。相比之下,百度就瞄准了时机,搭了Google成功上市一周年的顺风车。Google以80多美元上市,一年后,股价突破了300美元。
  不同的行业在不同海外市场的成绩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低盈利行业盈利困难。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市场要广阔一些。公司成长性好,在市场上赢得广阔的发展前景,受到海外投资者青睐。拥有重要资源的企业在海外上市相对容易一些,比如能源、宝贵的资源等。上市后,战略性宣传公关非常重要。国外投资者非常理智,对于不熟悉的上市公司,股票交投一般不活跃。
  上市地的选择同样重要。比如目前房地产在国内很火爆,但是在美国和新加坡却不受欢迎,投资者并不看好,如果这些企业选择中国香港,获益的几率就比较大。美国股市比较欢迎通讯/IT(互联网)类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在美国股市占所有公司数目的90%,而环境、纺织类股票在新加坡较受欢迎。在伦敦市场上,生物技术企业备受青睐。
  


  
  海外上市,要熟悉相关的法规政策
  
  准备上市的中国企业首先要了解有关国家的法律法规,其中包括上市的条件和标准等相关信息。不少中介公司利用企业急于去海外上市的心理,夸夸其谈,把海外上市说得唾手可得,结果企业被“骗钱”。
  德富泰银行的区域市场总监袁远先生说,他的一家浙江客户,按照要求交齐了上市审批费用,接受了国际知名会计事务所的专业服务之后,总共花费不下30万美元,但是,至今3年多过去,还没有得到入市批准。对方的回答是,企业的利润没有达到要求。更有甚者,有的中介公司,为了美化自己的资历,将别人的案例据为己有。有的中介对上市后融资作出不切实际的承诺以及帮助企业进行财务包装和粉饰。
  此外,还需要了解中国的有关管理法则,如证监会等出台的政策,以及海外上市国家其国内、国外中介机构的运作程序。因为这与企业在国内上市不一样。国内上市只需要一道程序,聘请一家国内的证券公司,对企业进行包装就可以了。而在国外,企业必须先征得国内证监会的批准,然后在国内找一家中介机构,再去国外找一家中介机构,主要靠国外的中介机构帮企业包装和宣传,甚至是路演和推进。
  还有一些中介机构趁机漫天要价。以种种名义收取高额费用和股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投资顾问透露,准备上市的企业尤其要注意收购案例,一般来说,壳公司所占股权不会超过总股本的12-15%,壳费用最高不会超过40-50万美元。但很多中介机构却利用信息不对称,趁机大敲一笔。
  对此,专家建议企业不应该一次性支付中介费用,待上市成功后再支付全额费用。选择的中介机构一定要信誉高、运作能力强。为了将不必要的开支降到最低,企业应该先选择一家有经验的财务顾问公司,将自身内部存在的问题解决后,再与保荐人、承销商、会计师及律师联系。
  海外上市能否成功,关键还是自身的修炼。不少企业海外上市一两年就灰溜溜地回国了。准备海外上市的企业,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上海邦信阳律师事务所律师吴炜认为,“垃圾企业想经过包装就到海外去上市是很难的”。因为,即使一时蒙骗了外国投资者和外国管理当局,批准上市了,但它毕竟是垃圾企业,绝对不会持久。有些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股价已经跌破了1美元,而美国规定股价持续1个月在1美元以下就要被摘牌。国外的上市制度是很严格的,粉饰业绩的空子钻不了,也钻不得。安然事件以后,美国于2002年推出《萨班斯法》,严厉惩罚那些违规弄虚作假的上市企业。此外,中国企业必须牢记,在美国上市的外国企业遭到集体诉讼的可能性有10%。
  
  海外上市,用钞票“铺路”
  
  英国保荐公司Corporate Synergy经济部门负责人Justin Lewis告诉记者,去伦敦证交所融资前,企业至少要有1.4亿人民币资产。融资所得总数的3%-6%要支付给承销券商作为佣金。这与内地企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费用相近。
  据网络公开数据,就新加坡创业板来说,每年维持上市的成本包括:新加坡交易所年费、雇佣公关公司费用、审计师费用从50万新币到100万新币不等、公司秘书以及付给独立董事的薪金大约3万到5万新币。
  


  香港创业板上市成本保荐人顾问费约100万至200万港元不等;上市顾问费约平均130万港元;公司法律顾问费140万港元;保荐人法律顾问费约90万港元;会计师及核数师费用(视账目复杂程度)约70万至150万港元等,合计大约需要1000万港元左右。外加企业上市之后每年的维持费用:小公司要100多万港元,大公司要200万至300万港元。而这些维持费用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承受的。最近有媒体报道说,有些知名跨国企业因为无法承受高额支出,纷纷逃离海外股市。专家建议,如果一家企业的主要业务在国内,那么选择国内上市是上策。
  
  相关链接:
  
  海外上市主要方式
  上海邦信阳律师事务所吴炜律师告诉记者,目前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主要采取三种方式:
  IPO(Initial Public Offer)指在中国大陆注册的企业法人在香港地区、美国、伦敦或新加坡等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H股,是指中国内地企业在中国香港联合交易所发行股票并上市,取Hong kong第一个字母“H”为名;N股,是指中国企业在纽约交易所发行股票并上市,取New York第一个字母“N”为名,S股是指中国企业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
  境外直接上市的主要困难:国内法律与境外法律不同,对公司的管理,股票发行和交易的要求也不同。上市程序复杂,需经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审批,时间长。进行境外直接上市的公司需通过与中介机构密切配合,探讨出能符合境内,境外法规及交易所要求的上市方案。上市后,不仅受境外监管部门及交易所监管,同时还受国内监管部门的直接监管。
  红筹造壳上市指境内个人在海外投资注册公司,通常在开曼、百慕大、维京群岛等地,适用当地的法律和会计制度.由该公司对国内企业进行控股,再以境外控股公司的名义申请上市,筹集的资金投向国内,从而达到国内企业境外间接上市的目的。
  买壳上市是指国内企业通过购入境外一家已经在海外上市的公司若干比例股票而取得上市地位,然后通过“反向收购”方式注入与自己有关的业务与资产,以实现在境外间接上市。这一途径审批程序少,操作相对简单。但买壳上市的同时也伴随着较大的风险,所以一定要保证买到的壳是一个净壳。
  
  相关链接二
  
  伦敦二板市场(又称伦敦高增长市场AIM)欢迎中国企业
  2006年4月底,伦敦证交所二板市场在上海开展招商活动。证交所亚太及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赵勇杰先生表示,依托伦敦作为世界主要金融中心的背景。伦敦二板市场是中国企业海外融资的理想市场。已为迎接来自中国的企业做好了准备。
  


  伦敦证券交易所(LSE,London Stock Exchange)是世界第三大股票交易所,欧洲第一大股票交易所,1995年6月,伦敦证券交易所发起成立了针对小型,新兴和成长型企业的二板市场。它为企业向新的投资者筹集资本创造了机会,并为这些公司的股票提供了交易机制。目前二板市场共有1500多家企业,其中海外企业220多家,已经有26家中国企业在二板市场挂牌,100多个二板市场公司并入了主板市场。2005年新上市公司数量467家,其中海外公司137家,全年总共筹集资金303亿美元(IPO)。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