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本性是测度灵魂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hang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敬文东似乎是个内敛型的批评家,但至少不事张扬是可以肯定的。对于自己的诗歌,他更是持一种谦逊的态度,谦逊到只承认自己的诗是“业余的诗”,在“谈起它们时”让人“千万不要上升到真正的诗”(《丰益桥的夏天——张后访谈敬文东》,《山花》下半月2010年7期)。其实作为一位优秀的批评家,敬文东对诗别有卓见。在《诗歌:在生活与虚构之间》一文中,他经过深入盘剥,排除了关于诗的惯常谬见,辨析了诗歌的本性所在,有效地把握了诗的质地、内核,创作也因此颇得诗之“三昧”。
  在论证“诗歌不是知识”这样一种观点时,敬文东认为:“诗歌从来也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操作,它的语言技术操作在更大的程度上要受制于灵魂那‘莫须有’似的需要,……一种成熟的诗学必须要研究诗歌的技术,但更要探究的是诗歌技术与灵魂的关系”。“诗学理论与批评的宗旨并不全在求真上,而首先在于探测灵魂的深度上,灵魂的深度或许从来就不是一个数字、尺寸(知识)问题,而是一个有关灵魂存在状态的‘现象学’问题。”为此,他在论证“诗不是教化工具”时认为,诗是“一种挖掘灵魂、探测灵魂深度的工具”,在论证“诗不是只‘到语言为止’”时,提出了诗是“对灵魂的窥测”的观点,在论证“诗歌不是哲学和神学”时指出,“诗歌的本性是测度灵魂,是呈现它所测度的过程和测度出的状态”。(《诗歌:在生活与虚构之间》)也正是基于此,敬文东在其诗歌中大量倾注了对灵魂“现象学”的关注。比如,他写“邂逅”,并不是写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不期而遇”,而是写“死后,当我们的灵魂拄着拐杖/相遇在地狱一角或者天堂一隅”的场景,并对“死后,我们这些互不相识的灵魂”的相遇进行了别有一番风味的“考释”,其间既有严肃而冷峻的思考,又有谐谑而幽默的嘲讽。这种沉思性的心迹表白,无疑沾染了知识型写作的痕迹,但又让人“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一种难度性的诗歌写作。
  对于“虚无缥缈”的灵魂过度张扬会引起人的“怀疑”,观照灵魂必须落实到生活的层面。敬文东显然深明此理,为此他提出了诗歌就是“面对生活”“‘研究’生活”的命题,指出“诗歌要想达到探测灵魂的目的,首先要面对的是生活,是活生生的、也许还有些卑俗的生活。”(同上)因此,他的诗篇虽然多从“灵魂”的视角切入,但却多从生活中汲取和提取,如《邻居》一诗,所写虽也是对于“灵魂”倾听的独到安排,但立足点却是人与人之间的“位置”关系;《房间》一诗,突显诗人对狭窄空间中“新鮮的思想”的垂青,以及主人在不同生存状态(“带着伤痕归来”“荷锄出去”“坐在桌前天天写诗”“疲倦”)下对于房间不同的心灵慰藉需求,反映出了一个既单纯又敏感、既朴素又敦厚的丰富的诗人灵魂。其实细读便知,诗人写的就是个人的生存状态。
  敬文东认可海德格尔“人只有在行动中而不是在理论认识中领会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灵魂”的说法,认为“诗对灵魂的窥测同样是在行动中来展现的。”“诗(人)也只有从事件中,以事件为中介才能去窥测灵魂的深度。”(同上)大致的理解是,语境很难单独呈现灵魂的深度,它只有与事境相连才能呈现灵魂的状态或“面目”。因此,敬文东诗歌的一大特色就是非常注重情境设置和事件叙述,以期通过这样的“媒介”来接近试图抵达的灵魂至高点。如《小小的水》要通过“杀人或者自杀”的细案来展示水的“无辜”;《黑衣客》要借助“夜行”和“寻找”的过程来证实“所见”、获取“结果”;《打劫》中将“我”定位为一个“打劫的刺客”,借由在三月对“唯一的幸福者”的“开枪”,来圆补一个“病态”的“杀富济贫”的“颠倒梦想”。这样的“事件”是令人的震惊的,也许诗人认为只有这样“震惊”的铺设才可以窥测到灵魂的深处吧!
  对于语言和主题的诗学问题,敬文东也有自己的洞见,并且在诗歌中进行了实践。他认为:“对语言没有贡献的诗人,是不合格的诗人。”“‘主题’对于诗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有着‘噬心’的性质。正是从这些不同的主题的多角度介入,诗人得以从灵魂的角度解释了自己的生活,甚至解释了自己的时代。”(《诗歌:札记或片段》,《诗歌月刊》2003年7期)从诗歌中,我们的确可以照见他对语言的苛求,及其诗歌主题的“噬心性”。限于篇幅,不再探讨。
  赵目珍,诗人,批评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
其他文献
在学习分数的初步知识的时候,你一定遇到过这样的题目:比较以下分数的大小:
第三届昌耀詩歌奖于2019年11月初启动之后,受到了海内外汉语诗人和评论家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经严格评审,第三届昌耀诗歌终评结果近期出炉。特别荣誉奖获得者为林莽,理论批评奖获得者为耿占春,诗歌创作奖获得者分别为王家新的《王家新近作选》(组诗)、西渡的《西渡诗歌》(组诗)、彭惊宇的《最高的星辰》(诗集)。据了解,鉴于诗人昌耀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为推动当代汉语诗歌的建设,2016年9月,正
内容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应该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核心。基于此,本文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且依据当前的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和目标,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希望能为小学语文教师带来参考。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 素质教育  在我国提倡素质教育以后,小学语文的教学理念实现了创新发展,但是在教学环节相关工作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生命如歌,烟火漫卷”——迟子建长篇新作《烟火漫卷》新书分享会日前在北京举行,这是迟子建继2015年《群山之巅》后的又一长篇力作,作品在城市烟火之中,叩问天地、历史、命运、灵魂,作家以此力作奉献给自己生活了三十年的哈尔滨。《烟火漫卷》的写作始于2019年4月,终于同年岁末。作家完成创作之后,分别于今年2月、4月进行了两次修改,这是一部聚焦当下都市百姓生活的长篇小说,哈尔滨独特
陈彦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最开始写作,就是想发表;渐渐地,是自己想說点什么。陈彦说,既然活在这个世界,就想对这个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一开始关注装台工,是因为写一个舞台剧《西京故事》,讲的是农民工进城后遭遇的生活挫折、心灵煎熬,以及他们在困顿中的奋进。写完舞台剧,感觉很多东西没有完成,就写了一个50万字的同名小说——还是意犹未尽。这时,刚好我从剧院调离,跳出去后再看,越来越感觉到农民工在社会大厦建设工
继三年前出版长篇小说《为死做准备》之后,九十五岁高龄的著名僧尼作家濑户内寂听又于日前推出长篇小说《命》。这部带有自传性的作品以抒发刚做完癌症摘除手术的主人公的心境為开始,直面老年、死亡与命运,被誉为作者晚年的最高杰作。濑户内寂听旧名濑户内晴美,是日本文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曾随丈夫在中国北京居住过一段时间,1973年出家为尼,取法名寂听,曾任天台寺住持,并当过敦贺女子短期大学校长。1956年,
内容摘要:老庄道家文化与屈骚文学是楚文化以文献形态传世的精神高峰,随着考古大发现楚文化呈现出包括青铜冶铸、丝织刺绣、髹漆工艺、老庄哲学、屈诗庄文、美术乐舞等在内的由“六大支柱”构建的高堂邃宇。《楚脉千秋》以恢弘的历史视野,纵贯古今,打通中西,寻绎出楚文化的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大象无形的开放气度、一鸣惊人的创新意识、上善若水的和谐理念、九死未悔的爱国情怀、一诺千金的诚信品格等六种精神形态,是一本执着
“嗨……路亚!”贝卡用他的触角戳了一下路亚。难掩语言中的激动,“前面是迷你王国的皇宫?这么说我们可以见到赛琳娜公主了?”路亚抬眼望去……可不就是迷你王国的皇宫么?
日前,范小青長篇小说《桂香街》研讨会在南京召开。范小青的创作生涯已有近40年,但这次创作《桂香街》依旧对她构成了不小的挑战。2015年春节过后不久,范小青从不同渠道陆陆续续看到了同一个名字:许巧珍。这个平凡的社区居委会主任,她的事迹深深感动了范小青。研讨会上,范小青坦言:“写作是内心的小妖精,它让人永远年轻,不害怕老之到来。这是我写得最费力、最痛苦、也最纠结的小说,在写作中我一直忐忑不安。”在小说
内容摘要:“是……(的)”结构在王安忆小说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是……(的)”结构的判断作用、强调功能是形成王安忆小说中抽象化语言和论说体语言的重要原因,进而形成了王安忆独有的“王安忆式的语言”。习惯性地使用“是……(的)”结构凸显一定的语言暗示、文体风格是王安忆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是……(的)”结构 强调功能 王安忆式语言  汉语中经常使用“是……(的)”结构,口语中常用,书面语中也经常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