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理论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思想,特别是提出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等对当前的干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以及普通教育的改革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对我国古代教学方法的“扬弃”
古为今用,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思想。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十分重视继承和借鉴我国古代的教育教学方法,其中孔子倡导的教学方法对毛泽东的教学方法有较大的影响。
孔子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了许多革新,其中之一就是针对当时贵族官学里的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注入式教学法,最早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方法,他在人才培养上重视启发诱导和学思结合,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论语》指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中“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后人概括为“举一反三”,即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新中国的教育事业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包括现在的孔子学院,也仍在实行这样的教学方法。
唐宋以来,启发式教学法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启发式教学法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在毛泽东青年时期,中国正处在社会的巨大动荡和变革时代,当时学校普遍采用的是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法,教师照本宣读,强制学生呆读死记经文,拘守八股形式,因此成为近代思想解放的桎梏。立志改造旧中国的毛泽东对此极为不满,强调必须改革旧的教学方法。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附小教国文,以及在他创办的农民夜校、工人夜校、农运讲习所等的教学实践中,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来启发广大学员的阶级觉悟,提高他们的知识修养。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为了扩大宣传马列主义,培养革命干部,1921年8月,毛泽东、何叔衡等人在湖南长沙成立湖南自修大学,毛泽东在亲自撰写《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中,列举了旧学校的三大坏处:
学校的第一坏处,是师生间没有感情。先生抱一个金钱主义,学生抱一个文凭主义,“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什么施教受教,一种商业行为罢了!
学校的第二坏处,是用一种划一的机械的教授法和管理法去戕贼人性。人的资性各有不同,高才低能,悟解迥别,学校则全不管究这些,只晓得用一种同样的东西去灌给你吃。人类为尊重性格,不应该说谁“管理”谁,学校乃袭专制皇帝的余威,藐视学生的人格,公然将学生“管理”起来。自有划一的教授,而学生无完全的人性。自有机械的管理,而学生无完全的人格。这是学校的最大缺点,为办新教育的人所万不能忽视的。
学校的第三坏处,是钟点过多,课程过繁。终日埋头于上课,几不知上课以外还有天地,学生往往神错意怠,全不能用他们的心思为自动自发的研究。
总的坏根在使学生立于被动,消磨个性,灭掉性灵,庸儒的随俗浮沉,高才的相与裹足。
毛泽东强调:自修大学之所以为一种新制,就是取古代书院的形式,纳入现代学校的内容,而为适合人性便利研究的一种特别组织。
正是在中国革命的实践基础上,总结多年教学经验,毛泽东在对旧教学法的批判的同时探索新教学法,使启发式教学方法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
二、十条教授法的提出
1929年12月,为了进一步统一红四军党内的思想,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了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毛泽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中央“九月来信”精神和红四军的实际情况,结合在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起草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案。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毛泽东分析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党的组织问题、党内教育问题、红军宣传工作问题、士兵政治训练问题等8大问题。
毛泽东分析了党内的错误思想,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指出: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若不彻底纠正,则中国伟大革命斗争给予红军第四军的任务,是必然担负不起來的。四军党内种种不正确思想的来源,自然是由于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所构成的;但是党的领导机关对于这些不正确的思想缺乏一致的坚决的斗争,缺乏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也是使这些不正确思想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基于上述分析,毛泽东在关于党内教育问题的意义中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为了红军的健全与扩大,为了斗争任务之能够负荷,都要从党内教育做起。不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不肃清党内各种偏向,便决然不能健全并扩大红军,更不能负重大的斗争任务。因此有计划的进行党内的教育,纠正过去之无计划的听其自然的状态,是党内重要任务之一。
《古田会议决议》不仅强调了党内教育、士兵政治训练等问题,而且全面地阐述了毛泽东关于有计划地进行党内教育的主张,提出了红军党内教育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即著名的10条教授法:
(1)启发式(废止注入式);
(2)由近及远;
(3)由浅入深;
(4)说话通俗化(新名词要释俗);
(5)说话要明白;
(6)说话要有趣味;
(7)以姿势助说话;
(8)后次复习前次的概念;
(9)要提纲;
(10)干部班要用讨论式。
“启发式(废止注入式)”作为10条教授法中第1条,是教授法最根本的一条,其它9条都是它的具体化。启发式不仅是教学的具体方法,而是教学指导原则,它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独立思考,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列为第2、3条,突出强调了教学中对讲授知识安排过程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这既是对教学实践的切身体验的概括,也是对教学内在规律的真实反映和认识。
“说话通俗化(新名词要释俗)”“说话要明白”“说话要有趣味”“以姿势助说话”这4—7条是对教师语言的要求。毛泽东不仅指出了教师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且指明了教师应该怎样运用语言。语言要大众化,通俗易懂、准确、生动、形象、有趣。特别是强调要运用好肢体语言,使教学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后次复习前次的概念”作为第8条强调复习的重要性。孔子强调“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足见复习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在讲授新知识前,要注意联系已经学过的有关知识,运用已有的知识来理解新知识,达到触类旁通。这是符合教学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的教学原则的,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教学方法上的具体运用。
“要提纲”作为第9条,要求在教学中,一定要事先备好课,写好教案;同时,把所要讲授的知识,在全面掌握重点、难点的基础上把要点摘出来,使其形成知识网络。
“干部班要用讨论式”作为最后一条,要求在教学中要发扬民主,充分调动大家学习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性,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各抒己见,使大家取长补短、集思广义。
上述10条教授法,启发式是首位,它是其他9条的灵魂和指导原则,后面的9条教授法是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方法和形式,都是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启发式的原则。这是毛泽东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正确认识,也是毛泽东对教学实践的科学总结。当时,为了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教育广大红军懂得为谁牺牲、为谁打仗的革命道理,启发他们的革命觉悟尤其重要,因此毛泽东提出了以启发式(废止注入式)为第1条的10条教授法。
《古田会议决议》是毛泽东第一篇全面地、系统地阐述红军党内教育(包括干部教育)的重要文献,它比较系统地阐述党内教育(包括干部教育)思想,对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分析。毛泽东在科学总结干部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概括出著名的10条教授法,虽然字数不多,但内容非常丰富,从教学法原理到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以及教师的语言艺术等问题都作了科学的概括。特别是提出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在干部教育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标志着毛泽东的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基本形成。
三、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广泛运用
毛泽东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启发式教学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启发式(废止注入式)是教学方法的核心,在当时苏区根据地的中小学以及后来创办的抗大和在老解放区的教育工作中得到了认真的贯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941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强调:凡担任学校教育工作的同志,均应认真的研究教课内容与教学方法,使理论与实际一致的原则,在教课内容与教学方法中贯彻起来。在教学方法中,应坚决采取启发的、研究的、实验的方式,以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自动性与创造性,而坚决废止注入的、强迫的,空洞的方式。
毛泽东不仅倡导启发式教学方法,而且也身体力行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延安抗大,毛泽东曾广泛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例如,毛泽东在抗大作《论持久战》的讲演,分析中日两国情况,指出中国不会灭亡,也不会速胜,中国必须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3个阶段,做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科学论断。当时的抗大学员听了毛泽东的报告,激情昂扬,思路大开。又如,毛泽东在抗大讲《实践论》和《矛盾论》时,大量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毛泽东举了“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为什么鸡蛋能够转化为鸡子,而石头不能转化为鸡子”的例子,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学员们一下子就掌握了极为深奥的哲学原理。
教学过程要求教学语言生动活泼有趣,把科学知识通过科学、准确的语言传授给学生。在10条教授法中,毛泽东对语言非常重视。毛泽东认为在教学中要做到语言生动有趣、富于艺术性,必须下一番苦功夫,这就必须要善于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善于从国外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
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启發式教学方法紧密联系实际,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在干部教育中,创造并实施了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一是因人施教,针对参加革命的工农干部和知识分子的科学文化知识程度和政治思想状况,分别偏重于不同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二是发扬民主精神,不同意见可以互相争论,互相批评。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多次强调,不论在干部教育还是普通学校教育中,教学的改革都应以反对注入式教学,提倡启发式教学为主要内容。
近年来,为了满足新时期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许多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不仅大量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法,而且在改进讲授式教学的基础上,加大研究式教学力度,大力推广案例式教学,积极开展模拟式、体验式教学,把教育培训同调查研究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促进了教育培训质量的提高。
启发式教学方法不仅成为干部教育的重要方法,而且在战争年代和建设时期也是普通教育教学的重要方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启发式教学方法已载入普通教育的各种重要文件,并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为推行。
1964年,毛泽东在春节教育工作座谈会中指出:教育的方针路线是正确的,但是办法不对。课程多,压得太重是很摧残人的。学制、课程、教学方法、考试方法都要改。毛泽东的讲话为教育改革打下了基础。
1964年7月10日~8月3日,中央宣传部、高教部党组、教育部临时党组联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中等学校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会议形成了《关于改进高等学校、中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意见》强调,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启发式,废止注入式,采取启发报告、读书、讨论、总结或解答4个步骤。《意见》对于教育工作产生了重要指导意义。
毛泽东提出并倡导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对党内教育、干部教育和党的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我党我军政治思想教育的优良传统之一。当前的干部教育工作,应在毛泽东的十条教授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开辟干部教育的新模式。
一、对我国古代教学方法的“扬弃”
古为今用,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思想。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十分重视继承和借鉴我国古代的教育教学方法,其中孔子倡导的教学方法对毛泽东的教学方法有较大的影响。
孔子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了许多革新,其中之一就是针对当时贵族官学里的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注入式教学法,最早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方法,他在人才培养上重视启发诱导和学思结合,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论语》指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中“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后人概括为“举一反三”,即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新中国的教育事业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包括现在的孔子学院,也仍在实行这样的教学方法。
唐宋以来,启发式教学法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启发式教学法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在毛泽东青年时期,中国正处在社会的巨大动荡和变革时代,当时学校普遍采用的是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法,教师照本宣读,强制学生呆读死记经文,拘守八股形式,因此成为近代思想解放的桎梏。立志改造旧中国的毛泽东对此极为不满,强调必须改革旧的教学方法。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附小教国文,以及在他创办的农民夜校、工人夜校、农运讲习所等的教学实践中,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来启发广大学员的阶级觉悟,提高他们的知识修养。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为了扩大宣传马列主义,培养革命干部,1921年8月,毛泽东、何叔衡等人在湖南长沙成立湖南自修大学,毛泽东在亲自撰写《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中,列举了旧学校的三大坏处:
学校的第一坏处,是师生间没有感情。先生抱一个金钱主义,学生抱一个文凭主义,“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什么施教受教,一种商业行为罢了!
学校的第二坏处,是用一种划一的机械的教授法和管理法去戕贼人性。人的资性各有不同,高才低能,悟解迥别,学校则全不管究这些,只晓得用一种同样的东西去灌给你吃。人类为尊重性格,不应该说谁“管理”谁,学校乃袭专制皇帝的余威,藐视学生的人格,公然将学生“管理”起来。自有划一的教授,而学生无完全的人性。自有机械的管理,而学生无完全的人格。这是学校的最大缺点,为办新教育的人所万不能忽视的。
学校的第三坏处,是钟点过多,课程过繁。终日埋头于上课,几不知上课以外还有天地,学生往往神错意怠,全不能用他们的心思为自动自发的研究。
总的坏根在使学生立于被动,消磨个性,灭掉性灵,庸儒的随俗浮沉,高才的相与裹足。
毛泽东强调:自修大学之所以为一种新制,就是取古代书院的形式,纳入现代学校的内容,而为适合人性便利研究的一种特别组织。
正是在中国革命的实践基础上,总结多年教学经验,毛泽东在对旧教学法的批判的同时探索新教学法,使启发式教学方法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
二、十条教授法的提出
1929年12月,为了进一步统一红四军党内的思想,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了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毛泽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中央“九月来信”精神和红四军的实际情况,结合在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起草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案。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毛泽东分析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党的组织问题、党内教育问题、红军宣传工作问题、士兵政治训练问题等8大问题。
毛泽东分析了党内的错误思想,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指出: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若不彻底纠正,则中国伟大革命斗争给予红军第四军的任务,是必然担负不起來的。四军党内种种不正确思想的来源,自然是由于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所构成的;但是党的领导机关对于这些不正确的思想缺乏一致的坚决的斗争,缺乏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也是使这些不正确思想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基于上述分析,毛泽东在关于党内教育问题的意义中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为了红军的健全与扩大,为了斗争任务之能够负荷,都要从党内教育做起。不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不肃清党内各种偏向,便决然不能健全并扩大红军,更不能负重大的斗争任务。因此有计划的进行党内的教育,纠正过去之无计划的听其自然的状态,是党内重要任务之一。
《古田会议决议》不仅强调了党内教育、士兵政治训练等问题,而且全面地阐述了毛泽东关于有计划地进行党内教育的主张,提出了红军党内教育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即著名的10条教授法:
(1)启发式(废止注入式);
(2)由近及远;
(3)由浅入深;
(4)说话通俗化(新名词要释俗);
(5)说话要明白;
(6)说话要有趣味;
(7)以姿势助说话;
(8)后次复习前次的概念;
(9)要提纲;
(10)干部班要用讨论式。
“启发式(废止注入式)”作为10条教授法中第1条,是教授法最根本的一条,其它9条都是它的具体化。启发式不仅是教学的具体方法,而是教学指导原则,它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独立思考,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列为第2、3条,突出强调了教学中对讲授知识安排过程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这既是对教学实践的切身体验的概括,也是对教学内在规律的真实反映和认识。
“说话通俗化(新名词要释俗)”“说话要明白”“说话要有趣味”“以姿势助说话”这4—7条是对教师语言的要求。毛泽东不仅指出了教师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且指明了教师应该怎样运用语言。语言要大众化,通俗易懂、准确、生动、形象、有趣。特别是强调要运用好肢体语言,使教学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后次复习前次的概念”作为第8条强调复习的重要性。孔子强调“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足见复习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在讲授新知识前,要注意联系已经学过的有关知识,运用已有的知识来理解新知识,达到触类旁通。这是符合教学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的教学原则的,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教学方法上的具体运用。
“要提纲”作为第9条,要求在教学中,一定要事先备好课,写好教案;同时,把所要讲授的知识,在全面掌握重点、难点的基础上把要点摘出来,使其形成知识网络。
“干部班要用讨论式”作为最后一条,要求在教学中要发扬民主,充分调动大家学习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性,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各抒己见,使大家取长补短、集思广义。
上述10条教授法,启发式是首位,它是其他9条的灵魂和指导原则,后面的9条教授法是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方法和形式,都是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启发式的原则。这是毛泽东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正确认识,也是毛泽东对教学实践的科学总结。当时,为了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教育广大红军懂得为谁牺牲、为谁打仗的革命道理,启发他们的革命觉悟尤其重要,因此毛泽东提出了以启发式(废止注入式)为第1条的10条教授法。
《古田会议决议》是毛泽东第一篇全面地、系统地阐述红军党内教育(包括干部教育)的重要文献,它比较系统地阐述党内教育(包括干部教育)思想,对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分析。毛泽东在科学总结干部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概括出著名的10条教授法,虽然字数不多,但内容非常丰富,从教学法原理到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以及教师的语言艺术等问题都作了科学的概括。特别是提出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在干部教育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标志着毛泽东的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基本形成。
三、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广泛运用
毛泽东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启发式教学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启发式(废止注入式)是教学方法的核心,在当时苏区根据地的中小学以及后来创办的抗大和在老解放区的教育工作中得到了认真的贯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941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强调:凡担任学校教育工作的同志,均应认真的研究教课内容与教学方法,使理论与实际一致的原则,在教课内容与教学方法中贯彻起来。在教学方法中,应坚决采取启发的、研究的、实验的方式,以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自动性与创造性,而坚决废止注入的、强迫的,空洞的方式。
毛泽东不仅倡导启发式教学方法,而且也身体力行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延安抗大,毛泽东曾广泛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例如,毛泽东在抗大作《论持久战》的讲演,分析中日两国情况,指出中国不会灭亡,也不会速胜,中国必须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3个阶段,做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科学论断。当时的抗大学员听了毛泽东的报告,激情昂扬,思路大开。又如,毛泽东在抗大讲《实践论》和《矛盾论》时,大量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毛泽东举了“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为什么鸡蛋能够转化为鸡子,而石头不能转化为鸡子”的例子,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学员们一下子就掌握了极为深奥的哲学原理。
教学过程要求教学语言生动活泼有趣,把科学知识通过科学、准确的语言传授给学生。在10条教授法中,毛泽东对语言非常重视。毛泽东认为在教学中要做到语言生动有趣、富于艺术性,必须下一番苦功夫,这就必须要善于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善于从国外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
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启發式教学方法紧密联系实际,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在干部教育中,创造并实施了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一是因人施教,针对参加革命的工农干部和知识分子的科学文化知识程度和政治思想状况,分别偏重于不同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二是发扬民主精神,不同意见可以互相争论,互相批评。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多次强调,不论在干部教育还是普通学校教育中,教学的改革都应以反对注入式教学,提倡启发式教学为主要内容。
近年来,为了满足新时期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许多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不仅大量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法,而且在改进讲授式教学的基础上,加大研究式教学力度,大力推广案例式教学,积极开展模拟式、体验式教学,把教育培训同调查研究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促进了教育培训质量的提高。
启发式教学方法不仅成为干部教育的重要方法,而且在战争年代和建设时期也是普通教育教学的重要方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启发式教学方法已载入普通教育的各种重要文件,并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为推行。
1964年,毛泽东在春节教育工作座谈会中指出:教育的方针路线是正确的,但是办法不对。课程多,压得太重是很摧残人的。学制、课程、教学方法、考试方法都要改。毛泽东的讲话为教育改革打下了基础。
1964年7月10日~8月3日,中央宣传部、高教部党组、教育部临时党组联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中等学校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会议形成了《关于改进高等学校、中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意见》强调,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启发式,废止注入式,采取启发报告、读书、讨论、总结或解答4个步骤。《意见》对于教育工作产生了重要指导意义。
毛泽东提出并倡导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对党内教育、干部教育和党的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我党我军政治思想教育的优良传统之一。当前的干部教育工作,应在毛泽东的十条教授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开辟干部教育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