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矛的歪脖子动漫头像、海尔兄弟被恶搞的新形象,都曾在微博上火过一阵子,对此你可能早已知道。但你或许不知道的是,漫画作者小矛、海尔兄弟新形象始作俑者,他们都是驻扎在站酷的设计师,这些作品的首发地也是站酷。
今年8月,设计师互动平台站酷迎来了它的第八个生日。换了办公地点,更重要的是拿到了IDG和时尚集团共计数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后,站酷已从设计师圈子走到了资本的聚光灯下。
为梦想而坚持
在没有市场推广的情况下,站酷网用8年时间笼络了各个级别和类型的设计师。目前已拥有注册用户260万人,国内超过70%的设计师都在使用站酷,日均页面浏览量已达到700万次。
这样一个已在设计师人群中高度渗透的社区,它的诞生源于创始人梁耀明的个人兴趣。
设计师出身的梁耀明,早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1999年,就曾做过电脑壁纸类个人网站。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通过网站已无法赚钱,这时服务器访问速度也变得很慢,梁索性关掉了网站。
2006年,在北京一家网络公司负责频道运营的梁耀明发现,平时搜集到的一些素材对设计很有帮助,于是他创办了站酷网,希望与业内人士分享。这时的站酷网,只是一个初具浏览功能的个人网站。
2007年,因所在公司倒闭,梁耀明索性和妻子Lily全职做起了站酷网。
为了方便用户分享、交流,站酷已逐步升级为论坛,设有原创摄影、原创绘画和原创平面等多个板块。
与大多数细分论坛一样,站酷最初几年的运作是非组织化的,带有浓厚的创始人情怀。梁耀明做站酷的目的,一是让设计师相互认识,二是让大家明白设计师的价值。
论坛时期,站酷收入主要依靠联盟广告,而这笔收入,仅能勉强维持网站服务器成本和基本生活开支,有时还要动用之前的积蓄。虽然梁耀明夫妻二人多次考虑过再找一份工作,但为了自己的兴趣和梦想,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
正是这种公益大过功利的动机,让梁耀明在论坛时期结交了一群对设计有着相同态度的高质量用户。他们在日后站酷成立公司、接大项目以及融资等几个关键节点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009年,梁耀明和妻子遇到了另外两位合伙人,其中一位是站酷版主,另外一位是梁和妻子的前同事。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四个年轻人自主研发的UGC社区同年上线,并已加入“关注”、“推荐”、“赞”等在当时颇为领先的功能。用户数量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用户数量的飙升开始为站酷带来诸如承接设计大赛等业务。2010年,站酷正式成立公司。在这一年,站酷一举拿下首都机场、麦当劳和小米三家大公司的设计大赛承办权,知名度由此打开。梁耀明透露,帮小米初做大赛时,小米M1还未发布,而接下来的小米第二届和第三届大赛,也均由站酷承办。
问及站酷为何能在一年内拿到三个大单时,梁耀明说,这都是设计师用户的功劳。“很多设计师知道站酷在很努力地做这个社区,因此当朋友或上司问他们可到哪里征集设计创意时,他们都会主动推荐站酷。”
赢利方式多样化
今年是站酷公司化运作的第四年,目前团队成员40余人。在梁耀明看来,虽然拓展速度算不上快,但已经把绝大多数设计师聚集到了站酷的平台上。“接下来考虑的,就是怎么让设计变得更有价值。”
梁的做法是,依托站酷社区平台,打造一条创意设计产业生态链。在这条生态链上有多个产品,可以满足设计师展示作品、招聘求职、搜集资料、学习成长及设计变现等诉求。
在这一过程中,站酷可通过广告、佣金等多种方式盈利:
第一依靠海洛创意(HelloRF)这一产品,梁称之为正版微利素材库。对设计师们来说,如果他们从其他平台购买素材,每年花费不菲,而如果免费使用无来源图片,又极可能侵犯对方版权。该素材库能够让设计师们以低价且更方便地买到正版素材。
第二是靠站酷招聘。这是专门针对设计师的垂直招聘平台,成功率高于综合性招聘平台,收取的佣金也相应较高。
第三是靠主创网。这是一对一的设计项目交易平台,用来帮助设计师解决外包接单的需求。过去,客户拖欠设计师尾款或设计师拿了钱不用心创作等情况时有发生。站酷因此建立了主创网,严格筛选优质设计师,与客户一对一对接,再通过信用支付体系维护双方利益。
与其他传统社区纷纷试水移动端不同,站酷移动端尚在开发之中。对于“Web端必死”的言论,梁耀明认为,设计师群体在工作时间内离不开电脑,像素和设计细节在大屏幕上才能看清楚,因此PC端依然有很大的生存空间。
“但设计师在业余时间也有浏览资讯和交流的需求。”梁补充称。
接下来,站酷还会上线教育平台,构建初中级设计师向顶级设计师学习请教的渠道,帮助设计师解决成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