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 探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2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脉络宁治疗)和对照组(丹参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和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参数、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脉络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脉络宁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神经功能缺失
为探讨脉络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笔者于2011年10月~2014年5月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14例,并与同期应用丹参治疗的14例比较,经对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变化和神经功能缺失、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进行观察,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4年5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8例,均经脑CT或MRI检查确诊,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并排除脑出血、脑肿瘤及高血压脑病等。
1.2 分组 病例分组:48例患者依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脉络宁组)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48~72岁,平均(63.30±6.30)岁,病程6~72 h。平均(35.15±14.12)h;梗死部位为基底节区9例,脑叶1例,脑干2例,小脑2例。对照组(丹参组)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48~69岁,平均(63.15±7.5)岁,病程7~64 h,平均(36.30±14.25)h;梗死部位为基底节区10例,脑叶1例,脑干2例,小脑1例。两组临床资料均衡性良好,经统计学分析 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休息、吸氧、降压等处理,酌情给予20%甘露醇125~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使用5~7天;胞二磷胆碱加入生理盐水中静滴,每日1次,共用14天。治疗组加用脉络宁(南京金陵制药厂生产)20ml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滴,每日1次,均14天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总结疗效。
1.4 疗效观察
1.4.1 临床疗效观察 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两组均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标准、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临床疗效评价。
1.4.2 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 主要测定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用秩和检验,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用配对资料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9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減少18%~45%,病程程度4~6级。无效: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18%。
2.2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为75%,经秩和检验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在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善方面较对照组显著。
2.5 药物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后对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不良影响,治疗组有1例出现轻度头晕,2例出现面部潮红均未影响治疗。对照组2例出现头晕、心慌,1例出现面部潮红,未影响治疗。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较急,本病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
常使人猝不及防,恶化的较快,属于脑梗死的一种急性时期,这种疾病假如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正确治疗,结果往往“非死即残”,危害极大。脑梗死中医称为脑卒中或脑中风,常见病因为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或风邪阻络化热,或痰热互结阻络,或气虚血瘀、脉络痹阻而致发病,属中风中经络之症。故治疗常用祛风清热、活血化瘀、滋阴潜阳、清热化痰、益气养血、逐瘀通络等法。脉络宁主要成分为牛膝、玄参、石斛、金银花等,牛膝具有滋补肝肾,逐瘀通络,引血下行之功效;玄参能泻火解毒,凉血滋阴;石斛可滋阴清热,益胃生津;金银花则有清热解毒、疏风通络之功效,四药合用可起到清热养阴、活血化痰、疏风通络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脉络宁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抗凝血、溶血栓、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血流量、具有脑组织保护作用等。能明显缩小大脑中动脉阻断脑梗死范围,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脑含水量和脑指数;增加大脑血流量 (CBF) ,改善脑循环。故而常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疾病,如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脑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形成等。本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变化证明脉络宁注射液确有明显的降低血液黏度及抗红细胞聚集作用,因而能改善微循环,增加大脑血流量,延长组织耐缺氧时间,故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轻微,不影响治疗,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摘要】目的 探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2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脉络宁治疗)和对照组(丹参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和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参数、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脉络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脉络宁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神经功能缺失
为探讨脉络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笔者于2011年10月~2014年5月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14例,并与同期应用丹参治疗的14例比较,经对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变化和神经功能缺失、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进行观察,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4年5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8例,均经脑CT或MRI检查确诊,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并排除脑出血、脑肿瘤及高血压脑病等。
1.2 分组 病例分组:48例患者依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脉络宁组)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48~72岁,平均(63.30±6.30)岁,病程6~72 h。平均(35.15±14.12)h;梗死部位为基底节区9例,脑叶1例,脑干2例,小脑2例。对照组(丹参组)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48~69岁,平均(63.15±7.5)岁,病程7~64 h,平均(36.30±14.25)h;梗死部位为基底节区10例,脑叶1例,脑干2例,小脑1例。两组临床资料均衡性良好,经统计学分析 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休息、吸氧、降压等处理,酌情给予20%甘露醇125~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使用5~7天;胞二磷胆碱加入生理盐水中静滴,每日1次,共用14天。治疗组加用脉络宁(南京金陵制药厂生产)20ml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滴,每日1次,均14天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总结疗效。
1.4 疗效观察
1.4.1 临床疗效观察 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两组均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标准、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临床疗效评价。
1.4.2 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 主要测定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用秩和检验,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用配对资料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9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減少18%~45%,病程程度4~6级。无效: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18%。
2.2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为75%,经秩和检验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在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善方面较对照组显著。
2.5 药物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后对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不良影响,治疗组有1例出现轻度头晕,2例出现面部潮红均未影响治疗。对照组2例出现头晕、心慌,1例出现面部潮红,未影响治疗。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较急,本病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
常使人猝不及防,恶化的较快,属于脑梗死的一种急性时期,这种疾病假如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正确治疗,结果往往“非死即残”,危害极大。脑梗死中医称为脑卒中或脑中风,常见病因为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或风邪阻络化热,或痰热互结阻络,或气虚血瘀、脉络痹阻而致发病,属中风中经络之症。故治疗常用祛风清热、活血化瘀、滋阴潜阳、清热化痰、益气养血、逐瘀通络等法。脉络宁主要成分为牛膝、玄参、石斛、金银花等,牛膝具有滋补肝肾,逐瘀通络,引血下行之功效;玄参能泻火解毒,凉血滋阴;石斛可滋阴清热,益胃生津;金银花则有清热解毒、疏风通络之功效,四药合用可起到清热养阴、活血化痰、疏风通络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脉络宁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抗凝血、溶血栓、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血流量、具有脑组织保护作用等。能明显缩小大脑中动脉阻断脑梗死范围,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脑含水量和脑指数;增加大脑血流量 (CBF) ,改善脑循环。故而常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疾病,如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脑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形成等。本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变化证明脉络宁注射液确有明显的降低血液黏度及抗红细胞聚集作用,因而能改善微循环,增加大脑血流量,延长组织耐缺氧时间,故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轻微,不影响治疗,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