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世界掀起了一场“行走革命”
目前,世界上正在掀起一场“行走革命”。在很多国家,人们已经把行走作为21世纪人类获得健康、长寿、幸福的健身法宝。尽管具体方法各异,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健步走,行走运动越来越深入人心。
沈阳体育学院张海平教授说:“健步走是一项以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讲求姿势、速度和时间的一项步行运动。简单地说,健步走是一项‘绿色运动’,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你愿意就可以进行的运动。健步走介于散步与竞走间,不需要任何复杂的装备,只需一双舒适的运动鞋,就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健步走就是一种强度适宜的有氧运动,虽不会令人大口地呼吸和大量地出汗,但它仍然属于运动的范畴。运动可以加速新陈代谢,燃烧脂肪,增强机体各器官的活力和功能。”
美国多位总统酷爱健走
有人把脚比喻为人体的“第二心脏”。人体足部末梢神经分布密集,而且有很多穴位。多走路,能刺激穴位,起到保健作用;脚部离心脏最远,走路能增强脚部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身体生理功能;经常赤脚行走,还可以释放体内积存的静电,减少静电对脏器的危害。据资料介绍,美国多位总统都喜欢走路。罗斯福通过行走运动治好了哮喘,艾森豪威尔通过行走慢性病得以痊愈,肯尼迪更是个“行走狂”,一周走了80公里。而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走步走出健康的人更比比皆是。
“夫妻搭档”走出健康来
在上海某一小区内,有这样一对年过八旬的老夫妻——向爷爷和陈奶奶。每天,他们吃过早饭,准时从家里出发,手牵手坚持步行去买菜;晚上,又手牵手,健步走一小时。邻居说他们不仅走出了健康快乐,更走出了和谐幸福生活。见过这对夫妻的人都对两老赞叹不已。耄耋之年,向爷爷腰板挺直、步履轻盈。陈奶奶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谈到养生之道,俩人异口同声:“就是坚持锻炼嘛,每天步行一小时。到现在已经坚持了7年。”问起坚持健步走的起因,向爷爷说他曾被检查出高血压、胃炎、肛瘘等多种疾病,听说健步走对身体有益就带着陈奶奶走起来了……向爷爷表示现在这些病都不药而愈了:血压正常,胃炎和肛瘘至今都没再发作过。
预防疾病的最佳手段
马扎伊尔人是一个只有大约30万人口的小部落民族,主要是以牛奶和肉等作为食物,缺乏蔬菜,摄入脂肪量相当高。但马扎伊尔人普遍身高为1.80米以上,不论男女,几乎都是腰身挺拔,身材健美。我们看到,马扎伊尔人饮食结构并不科学,但身体状况却很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经过很多科学家的调查研究后发现,行走是这个民族远离疾病的一个法宝。
陈海平教授说:“从人体的形态结构来看,更适宜于动,而不适宜于静。目前来看,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这些慢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已经逐渐超过癌症、肿瘤,并且没有根治的有效方法,这是医学界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难题,目前我们只能着手于预防,做到防患于未然。健步走可以强筋健骨,提高肌肉功效,抵抗骨质疏松;可以健脑益智、提高工作效率,延缓衰老,青春常驻;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可以加速能量消耗,降低血脂,减肥瘦身,保持体形,增强自信;提高免疫,预防疾病。对身体强壮者,健步走可以储蓄健康;对不同程度的患病者,适宜的健步走有益康复。”
研究表明,每天行走30分钟,可以预防糖尿病,比药物处方效果好两倍。每日步行5000步(40分钟完成),可消耗300大卡,每周可减重1-1.5公斤。健步走时配合呼吸的吐纳,能带动全身血氧的循环,可预防老化痴呆与健忘。每周走20小时,可以降低脑中风发病率40%。多用双脚,能改善体内自律神经的操控状态,有助于消除压力、帮助睡眠及纾解忧郁。有助于改变急躁性格,增强对各种环境与事物的适应能力。
根据自身条件走
张海平教授说:“不同的年龄、体质、生活习惯的人,健步走的守则也不一样。”
?茺年老体弱的人:对于体质弱一些或者有慢性疾病的人,每天坚持走30分钟比较适宜。平均每分钟约走六十至七十步。
?茺青壮年:男性每分钟走八十至九十步,女性则每分钟走七十至八十步;速度较快的,每分钟约行一百二十至一百三十步左右。每次至少快走三十分钟。每天一万步的量需要一个半小时,可以分次完成。
?茺平时参加体育锻炼多的人:可适当加快锻炼速度。但无论男女,每分钟最佳训练脉搏应是最大心律的75%-80%,若步行运动量过大,超过心律的规定值,应立即降低步行速度和减少步行时间。正常人每天可以坚持1小时左右的徒步锻炼。
?茺中老年人:建议采取交替走的方法。所谓交替走,就是采用正常走路的步伐,快走、慢走、朝前走、倒退走交替进行。快走能让肌肉和韧带更好地收缩和舒张,改善血运,给神经提供更多的营养,让神经反应更迅捷,但对中老年人来说长时间快走负担较重。一般的散步和慢走1小时所消耗的热量约等于运动员踢45分钟足球的消耗量,但对肌肉压力较小,提高肌力和耐力的效果不大。据研究,慢走和快走交替进行,可增强肌力和耐力,降低三高、促进睡眠的效果更好。而倒退走也是很有好处的,它是一种逆受损机制,在膝关节受损的康复训练中经常用到,能让平时运动比较少的部位的肌肉、韧带等得到锻炼,但同样,倒走时间长了也不好,需要交替正常行走来舒缓。
在交替走中,各种走法的持续时间以3分钟至5分钟为宜,最好是5分钟。快步走没有速度的要求,只要比自己正常步速快即可。总时间长度推荐30-40分钟,最多不要超过1个小时,时间过长反而会加重劳损。如果有人觉得自己身体好,不足1小时的锻炼量太小,可以早晚各一次,但每次不要超过1小时,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次。
?茺身体好的年轻人:现在流行一种健康大步走,大步走时,力臂比正常步幅要长得多,也就意味着膝盖、软骨、韧带、肌肉等承受的压力和磨损也比正常情况下多很多,这势必会加重腿部和关节的负担。身体好的年轻人可以选择此种锻炼方法,但中老年人不能这么走,因为很难承受它给腿部和膝关节带来的磨损。 健步走的外在环境很重要
除了根据自身的状况外,正确科学的健步走还由很多因素组成。张海平说:1.要选一双合脚的软底运动鞋。如是专门的跑鞋更好;2.穿一套舒适的运动装;3.准备一壶清茶水。可适当加些糖、盐,因为清茶能生津止渴,糖、盐可防止流汗过多而引起体内电解质平衡失调;4.选择一条合适的行走路线。应该是人流量少、通风、空气好,离汽车越远越好;5.长走时间要恰当。下午3点左右是最佳的锻炼时间。长走前一定要做一些准备活动,注意力集中,呼吸自然均匀。
姿势方面,一是背要挺直、肩膀不要用力。二是手肘微弯、膝盖伸直,脚跟先着地,体重从脚的外侧移动到脚尖,由脚尖踢出前进。三是步伐大小适中。步伐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疲劳,一般的标准是身高×0.3公分,是不容易造成疲劳的步伐,以身高160公分的人为例,步伐约50公分左右,若是运动快走时,步伐应稍微大一点,约身高×0.5公分为标准。四是脚尖踢出的幅度要形成5~10度。而老年人常常会拖着脚走路,所以要注意把脚抬起来。
【TIPS】:
如何测运动量是否合适
同样是走路,如果要“走”出健康来,就要了解自己的运动能力。张海平说:如果运动量不对,有时候会适得其反。运动量过小,不用动员内脏器官的潜力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担负下来,这样就达不到运动的目的,因而锻炼的效果甚微。相反,如果运动量过大,长此下去就会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不仅达不到锻炼目的,往往还会对锻炼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只有运动量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和调节运动量。我们可以用客观生理指标的测定和锻炼者的主观感觉来分析,便可知道运动量安排是否合适。
1.客观生理指标的测定:目前常用指标包括锻炼前后及安静时的脉搏、血压、体重、肺活量、心电图、尿蛋白、血色素等指标。
测量脉搏是最简便易行、且最能反映机体情况的一个指标,如果安静时的脉搏与以往比较变化不大,则表明机体反应良好,运动量安排合适。每分钟脉搏的正常变化幅度为2~6次。如脉搏变化幅度超过10次/分以上,说明机体反应不佳,如无疾病或其它原因,则说明运动量过大,应予以调整。也可以通过测量运动后的心率来判断。最大心率计算公式是:220─年龄,如果运动后的心率超过最大心率,说明运动量过大。一般成年人最佳运动心率应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80﹪之间。
2.主观感觉:其内容包括自我感觉、睡眠、食欲、锻炼欲望等。如果锻炼后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有劲,睡得熟,吃得香,很想参加运动。锻炼后肌肉有轻度酸痛,并有疲劳感,但经过一夜的休息次日晨即可恢复正常,则说明运动量安排合适。如果在锻炼后感到十分疲乏,全身无力,头昏脑胀,食欲欠佳,易出汗,不想练习,则说明运动量过大,需作适当调整。
以上两种方法,一个量的是客观标准,一个测的是主观感受,在判断运动量大小是否合适时,两项结合起来就比较可靠了。
健步走的常见误区
张海平说:虽然健步走对身体健康很有帮助,但实际上也存在很多禁忌,还有诸多误区。比如所有运动,包括健步走都不适合在马路上 (尤其是水泥路面)进行,因为除了大量的汽车尾气对健康不利外,长期在较硬质地的路面上行走易导致运动损伤;太薄或太硬的鞋子会将路面的不良情况直接反馈到脚部,从而失去缓冲和保护脚部的作用,而穿高跟鞋,长久下来会对腰、背、腿、膝等处造成很大的负担。
慢性病患者别走得过长过快
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其实不太适宜健步走锻炼,因为健步走锻炼过程中会大量排汗,血液中的水分也会蒸发,导致血黏度增高、血液流动变缓,血液里的杂质就会依附在血管壁上,从而引发心脏或脑部栓塞。所以这样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健步走时一定注意不要过快,不能走的时间过长,而且时刻注意自身的身体状况;有关节炎病史的人也不宜快走锻炼,因为剧烈的快走锻炼之后,膝关节的毛细血管会扩张,严重者毛细血管会破裂从而引起关节水肿。
早晨锻炼不如傍晚锻炼
一日之计在于晨,很多人也选择在早晨运动。其实,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在凌晨4点到早上9点间,二氧化碳反流,空气质量并不好。另外,早晨人体的血液黏稠度较高,尤其是那些患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人,起早运动对身体很不利。
傍晚时分锻炼比较好,因为白天虽源源不断地制出各种有害物质,但植物也会源源不断地制出各种营养物质,并靠其独特的吸附能力和净化能力把有害物质消化掉,到太阳落山前一刻,植物将完成一天的工作,此时是一天中氧气最多的时候。所以说傍晚锻炼对身体非常有益,但要尽量远离汽车尾气密集的地带。
晚饭后不宜立即活动
民间有一说法,“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从实际效果看,虽然饭后走路可以促进消化,但会给胃肠造成负担,所以饭后休息一段时间后再走为宜。晚饭后锻炼主要是为了把身体中多余的热量消耗掉。但是吃过晚饭不宜立即活动,那时候血液集中在肠胃进行消化,立即活动影响消化。吃过晚饭半个小时后外出活动为宜。
运动后不要立即进食
饭后不能立即运动,而运动后也不能立即进食。运动后至少要休息30-40分钟,剧烈运动后则要休息1-2小时后再进食。因为运动后短时间内,血液仍然比较集中于肌肉、皮肤等部位,胃肠道仍处于相对缺血状态。运动后立即进食,势必会形成胃肠道和肌肉争夺血液,这样不仅会影响肌肉的恢复,还会令肝脏、胰腺等内脏器官在旺盛的运动代谢后迅速进入消化分泌状态,不能得到一个功能上的歇息机会。运动后立即进食,若血液一时不能回到胃肠系统,大量待消化的肉类食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胰腺急性发炎。所以,一定要在足够的休息时间后,让血液和内脏器官恢复到安静状态时再进食。需要提醒的是,运动后由于出汗导致体内缺水,可在运动后立即少量多次地补水。
目前,世界上正在掀起一场“行走革命”。在很多国家,人们已经把行走作为21世纪人类获得健康、长寿、幸福的健身法宝。尽管具体方法各异,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健步走,行走运动越来越深入人心。
沈阳体育学院张海平教授说:“健步走是一项以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讲求姿势、速度和时间的一项步行运动。简单地说,健步走是一项‘绿色运动’,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你愿意就可以进行的运动。健步走介于散步与竞走间,不需要任何复杂的装备,只需一双舒适的运动鞋,就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健步走就是一种强度适宜的有氧运动,虽不会令人大口地呼吸和大量地出汗,但它仍然属于运动的范畴。运动可以加速新陈代谢,燃烧脂肪,增强机体各器官的活力和功能。”
美国多位总统酷爱健走
有人把脚比喻为人体的“第二心脏”。人体足部末梢神经分布密集,而且有很多穴位。多走路,能刺激穴位,起到保健作用;脚部离心脏最远,走路能增强脚部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身体生理功能;经常赤脚行走,还可以释放体内积存的静电,减少静电对脏器的危害。据资料介绍,美国多位总统都喜欢走路。罗斯福通过行走运动治好了哮喘,艾森豪威尔通过行走慢性病得以痊愈,肯尼迪更是个“行走狂”,一周走了80公里。而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走步走出健康的人更比比皆是。
“夫妻搭档”走出健康来
在上海某一小区内,有这样一对年过八旬的老夫妻——向爷爷和陈奶奶。每天,他们吃过早饭,准时从家里出发,手牵手坚持步行去买菜;晚上,又手牵手,健步走一小时。邻居说他们不仅走出了健康快乐,更走出了和谐幸福生活。见过这对夫妻的人都对两老赞叹不已。耄耋之年,向爷爷腰板挺直、步履轻盈。陈奶奶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谈到养生之道,俩人异口同声:“就是坚持锻炼嘛,每天步行一小时。到现在已经坚持了7年。”问起坚持健步走的起因,向爷爷说他曾被检查出高血压、胃炎、肛瘘等多种疾病,听说健步走对身体有益就带着陈奶奶走起来了……向爷爷表示现在这些病都不药而愈了:血压正常,胃炎和肛瘘至今都没再发作过。
预防疾病的最佳手段
马扎伊尔人是一个只有大约30万人口的小部落民族,主要是以牛奶和肉等作为食物,缺乏蔬菜,摄入脂肪量相当高。但马扎伊尔人普遍身高为1.80米以上,不论男女,几乎都是腰身挺拔,身材健美。我们看到,马扎伊尔人饮食结构并不科学,但身体状况却很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经过很多科学家的调查研究后发现,行走是这个民族远离疾病的一个法宝。
陈海平教授说:“从人体的形态结构来看,更适宜于动,而不适宜于静。目前来看,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这些慢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已经逐渐超过癌症、肿瘤,并且没有根治的有效方法,这是医学界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难题,目前我们只能着手于预防,做到防患于未然。健步走可以强筋健骨,提高肌肉功效,抵抗骨质疏松;可以健脑益智、提高工作效率,延缓衰老,青春常驻;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可以加速能量消耗,降低血脂,减肥瘦身,保持体形,增强自信;提高免疫,预防疾病。对身体强壮者,健步走可以储蓄健康;对不同程度的患病者,适宜的健步走有益康复。”
研究表明,每天行走30分钟,可以预防糖尿病,比药物处方效果好两倍。每日步行5000步(40分钟完成),可消耗300大卡,每周可减重1-1.5公斤。健步走时配合呼吸的吐纳,能带动全身血氧的循环,可预防老化痴呆与健忘。每周走20小时,可以降低脑中风发病率40%。多用双脚,能改善体内自律神经的操控状态,有助于消除压力、帮助睡眠及纾解忧郁。有助于改变急躁性格,增强对各种环境与事物的适应能力。
根据自身条件走
张海平教授说:“不同的年龄、体质、生活习惯的人,健步走的守则也不一样。”
?茺年老体弱的人:对于体质弱一些或者有慢性疾病的人,每天坚持走30分钟比较适宜。平均每分钟约走六十至七十步。
?茺青壮年:男性每分钟走八十至九十步,女性则每分钟走七十至八十步;速度较快的,每分钟约行一百二十至一百三十步左右。每次至少快走三十分钟。每天一万步的量需要一个半小时,可以分次完成。
?茺平时参加体育锻炼多的人:可适当加快锻炼速度。但无论男女,每分钟最佳训练脉搏应是最大心律的75%-80%,若步行运动量过大,超过心律的规定值,应立即降低步行速度和减少步行时间。正常人每天可以坚持1小时左右的徒步锻炼。
?茺中老年人:建议采取交替走的方法。所谓交替走,就是采用正常走路的步伐,快走、慢走、朝前走、倒退走交替进行。快走能让肌肉和韧带更好地收缩和舒张,改善血运,给神经提供更多的营养,让神经反应更迅捷,但对中老年人来说长时间快走负担较重。一般的散步和慢走1小时所消耗的热量约等于运动员踢45分钟足球的消耗量,但对肌肉压力较小,提高肌力和耐力的效果不大。据研究,慢走和快走交替进行,可增强肌力和耐力,降低三高、促进睡眠的效果更好。而倒退走也是很有好处的,它是一种逆受损机制,在膝关节受损的康复训练中经常用到,能让平时运动比较少的部位的肌肉、韧带等得到锻炼,但同样,倒走时间长了也不好,需要交替正常行走来舒缓。
在交替走中,各种走法的持续时间以3分钟至5分钟为宜,最好是5分钟。快步走没有速度的要求,只要比自己正常步速快即可。总时间长度推荐30-40分钟,最多不要超过1个小时,时间过长反而会加重劳损。如果有人觉得自己身体好,不足1小时的锻炼量太小,可以早晚各一次,但每次不要超过1小时,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次。
?茺身体好的年轻人:现在流行一种健康大步走,大步走时,力臂比正常步幅要长得多,也就意味着膝盖、软骨、韧带、肌肉等承受的压力和磨损也比正常情况下多很多,这势必会加重腿部和关节的负担。身体好的年轻人可以选择此种锻炼方法,但中老年人不能这么走,因为很难承受它给腿部和膝关节带来的磨损。 健步走的外在环境很重要
除了根据自身的状况外,正确科学的健步走还由很多因素组成。张海平说:1.要选一双合脚的软底运动鞋。如是专门的跑鞋更好;2.穿一套舒适的运动装;3.准备一壶清茶水。可适当加些糖、盐,因为清茶能生津止渴,糖、盐可防止流汗过多而引起体内电解质平衡失调;4.选择一条合适的行走路线。应该是人流量少、通风、空气好,离汽车越远越好;5.长走时间要恰当。下午3点左右是最佳的锻炼时间。长走前一定要做一些准备活动,注意力集中,呼吸自然均匀。
姿势方面,一是背要挺直、肩膀不要用力。二是手肘微弯、膝盖伸直,脚跟先着地,体重从脚的外侧移动到脚尖,由脚尖踢出前进。三是步伐大小适中。步伐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疲劳,一般的标准是身高×0.3公分,是不容易造成疲劳的步伐,以身高160公分的人为例,步伐约50公分左右,若是运动快走时,步伐应稍微大一点,约身高×0.5公分为标准。四是脚尖踢出的幅度要形成5~10度。而老年人常常会拖着脚走路,所以要注意把脚抬起来。
【TIPS】:
如何测运动量是否合适
同样是走路,如果要“走”出健康来,就要了解自己的运动能力。张海平说:如果运动量不对,有时候会适得其反。运动量过小,不用动员内脏器官的潜力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担负下来,这样就达不到运动的目的,因而锻炼的效果甚微。相反,如果运动量过大,长此下去就会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不仅达不到锻炼目的,往往还会对锻炼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只有运动量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和调节运动量。我们可以用客观生理指标的测定和锻炼者的主观感觉来分析,便可知道运动量安排是否合适。
1.客观生理指标的测定:目前常用指标包括锻炼前后及安静时的脉搏、血压、体重、肺活量、心电图、尿蛋白、血色素等指标。
测量脉搏是最简便易行、且最能反映机体情况的一个指标,如果安静时的脉搏与以往比较变化不大,则表明机体反应良好,运动量安排合适。每分钟脉搏的正常变化幅度为2~6次。如脉搏变化幅度超过10次/分以上,说明机体反应不佳,如无疾病或其它原因,则说明运动量过大,应予以调整。也可以通过测量运动后的心率来判断。最大心率计算公式是:220─年龄,如果运动后的心率超过最大心率,说明运动量过大。一般成年人最佳运动心率应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80﹪之间。
2.主观感觉:其内容包括自我感觉、睡眠、食欲、锻炼欲望等。如果锻炼后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有劲,睡得熟,吃得香,很想参加运动。锻炼后肌肉有轻度酸痛,并有疲劳感,但经过一夜的休息次日晨即可恢复正常,则说明运动量安排合适。如果在锻炼后感到十分疲乏,全身无力,头昏脑胀,食欲欠佳,易出汗,不想练习,则说明运动量过大,需作适当调整。
以上两种方法,一个量的是客观标准,一个测的是主观感受,在判断运动量大小是否合适时,两项结合起来就比较可靠了。
健步走的常见误区
张海平说:虽然健步走对身体健康很有帮助,但实际上也存在很多禁忌,还有诸多误区。比如所有运动,包括健步走都不适合在马路上 (尤其是水泥路面)进行,因为除了大量的汽车尾气对健康不利外,长期在较硬质地的路面上行走易导致运动损伤;太薄或太硬的鞋子会将路面的不良情况直接反馈到脚部,从而失去缓冲和保护脚部的作用,而穿高跟鞋,长久下来会对腰、背、腿、膝等处造成很大的负担。
慢性病患者别走得过长过快
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其实不太适宜健步走锻炼,因为健步走锻炼过程中会大量排汗,血液中的水分也会蒸发,导致血黏度增高、血液流动变缓,血液里的杂质就会依附在血管壁上,从而引发心脏或脑部栓塞。所以这样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健步走时一定注意不要过快,不能走的时间过长,而且时刻注意自身的身体状况;有关节炎病史的人也不宜快走锻炼,因为剧烈的快走锻炼之后,膝关节的毛细血管会扩张,严重者毛细血管会破裂从而引起关节水肿。
早晨锻炼不如傍晚锻炼
一日之计在于晨,很多人也选择在早晨运动。其实,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在凌晨4点到早上9点间,二氧化碳反流,空气质量并不好。另外,早晨人体的血液黏稠度较高,尤其是那些患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人,起早运动对身体很不利。
傍晚时分锻炼比较好,因为白天虽源源不断地制出各种有害物质,但植物也会源源不断地制出各种营养物质,并靠其独特的吸附能力和净化能力把有害物质消化掉,到太阳落山前一刻,植物将完成一天的工作,此时是一天中氧气最多的时候。所以说傍晚锻炼对身体非常有益,但要尽量远离汽车尾气密集的地带。
晚饭后不宜立即活动
民间有一说法,“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从实际效果看,虽然饭后走路可以促进消化,但会给胃肠造成负担,所以饭后休息一段时间后再走为宜。晚饭后锻炼主要是为了把身体中多余的热量消耗掉。但是吃过晚饭不宜立即活动,那时候血液集中在肠胃进行消化,立即活动影响消化。吃过晚饭半个小时后外出活动为宜。
运动后不要立即进食
饭后不能立即运动,而运动后也不能立即进食。运动后至少要休息30-40分钟,剧烈运动后则要休息1-2小时后再进食。因为运动后短时间内,血液仍然比较集中于肌肉、皮肤等部位,胃肠道仍处于相对缺血状态。运动后立即进食,势必会形成胃肠道和肌肉争夺血液,这样不仅会影响肌肉的恢复,还会令肝脏、胰腺等内脏器官在旺盛的运动代谢后迅速进入消化分泌状态,不能得到一个功能上的歇息机会。运动后立即进食,若血液一时不能回到胃肠系统,大量待消化的肉类食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胰腺急性发炎。所以,一定要在足够的休息时间后,让血液和内脏器官恢复到安静状态时再进食。需要提醒的是,运动后由于出汗导致体内缺水,可在运动后立即少量多次地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