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于香港,湾仔长大,专栏作家,著有《死在这里也不错》《李敖研究》等作品。
到暨南大学的珠海校区演讲,先从香港搭船去澳门,再走陆路过关。当然顺便在澳门吃喝一番了,行经旅游胜地大三巴,忽想起,时间好快,十三年了,十三年前我曾在此替电视台主持澳门回归直播节目,当夜,大三巴被布置得光明璀璨,绿灯侧照,黄灯直射,说是欧式浪漫嘛又带着几分东方玄异,加上牌坊前人头黑压压,幢幢身影折射于墙,风摇蠢动,有着说不出的神秘。
那夜,我参与台湾TVBS的回归直播专辑。拍摄现场为大三巴对面的利马窦中学,楼高六层,主播台设于天台水塔之上,制作人员架起四根竹篙,扯开两张透明挡风胶布,我与主播陈若华坐于摄影机前,一坐五小时,夜风劲吹,冷得我们直打哆嗦。我的国语本来就非常广东,大脑被寒风所慑,舌头更是僵硬,勉强在镜头面前装出笑脸、开口呻吟:“我……你……我们……你们……”失控竟至有点语无伦次,失礼得紧,令台湾观众误以为香港人的口才不堪如此,罪过罪过。
到接近尾声处,连笑脸都装不出了,舌头几乎完全不受控制,陈若华问我什么,我都只能板着脸孔点头回答:“是,是,是”或给予简单答案。最惨是寒风“利尿”,极思厕所,但在直播途中不能离座,江泽民致词,桑柏约致词,这位致词,那位致词,旗升,旗降,急得我双腿在主播台下乱蹬狂踏,难过得几乎想纵身跳下大三巴与人群同归于尽,演出另类“回归”。
好不容易忍到导演喊OK,二话不说,冲往厕所让热腾腾的尿液喷出,低温里,尿柱竟然泛起一阵白烟,跟夜灯里的大三巴同样诡异。
那夜澳门本来点燃烟火,但因天气恶劣,取消了。夜空里没有烟火,但我似在厕所里“放鞭炮”。
其后与制作人员到街头小摊吃了一碗热粥。滚烫粥水沿喉咙而下,肯定是心理作用吧,隐约竟闻冰柱融化剥坠之声,啪啪作响,又像死鱼在微波炉内解冻。粥水至胃,暖气里胃而升,顺喉而上,脑部似于冰冻后苏醒,恍悟人间天国原来就在这方圆狭小的胃囊之内。
我曾在澳门遇见天堂。舒服死了。
其实澳门不仅是我的天堂, 更是我家族的“旅游胜地”。 父母亲皆喜小赌怡情, 多年以来, 澳门遂成为我们“家庭旅游”之惯常目的地, 而不管是输是赢, 一家大小皆开心吃喝, 对当地的葡国菜色了如指掌。
尤其到了每年春节, 在年初二早上,一家人总去澳门,既为赌钱, 也为烧一串长长的炮仗。
香港早已禁绝炮仗,没趣,多了安全,少了年味,于是唯有老远(其实也只是搭一个小时的船而已,不算太远! )跑到澳门享受这轰轰隆隆的玩意儿。
在尚未“禁炮”的昔日岁月,在香港,我的童年,是何等刺激。这是永远难忘的儿时乐趣:从年初一到年初三,父母亲每天带我、姐姐和妹妹到老友家里拜年,连续三天,成年人在室内或聊天或打牌, 孩子们则跑到小区的广场空地追逐,并以鞭炮为武器,互掷互吓,热闹“开战”。
俱往矣。港英殖民政府于20世纪70年代末突然一声令下,说禁就禁,令“放鞭炮”成为非法事宜,澳门亦禁,但特许于大年初一至初三期间大放特放,于是许多香港人在此期间蜂拥而至,为的,不是赌博,只是热闹。
曾有一段日子我每年带着小女孩到澳门享受鞭炮之乐,除了在码头旁边的“鞭炮广场”玩尽大小炮仗,更会到妈祖阁上香祈愿,盼望平安顺利,而此时,不管费用多高昂,都会买一串长长的“吉利鞭炮”放它一放。
这款长鞭炮,其实由上百个小鞭炮组合而成,最起码是一百个,也有三百、五百、一千等选择,当然是小鞭炮愈多价钱愈贵,我吝啬,只会购买最便宜的那款,却亦须付三百元。
付费后,庙里的工人会替我将长长鞭炮挂在一棵树旁,让我将之点燃,他则在旁念念有词地说,炮声一响,衰的送走,好的全来,祝贺马府上下一年四季平安大吉、横财就手、身体健康……听他这么说,不管灵验不灵验,我的心底总会冒起一阵踏实感觉。
如今,小女孩已变大女孩,不会再跟我去澳门了。我只和她的母亲同往,仍然只买最便宜的长鞭炮,仍然点燃,仍然听那工作人员念念有词。然而大女孩不在身旁,那种踏实感觉,终究打了八折。
新年,从此有了一个缺口,补不回来了。
到暨南大学的珠海校区演讲,先从香港搭船去澳门,再走陆路过关。当然顺便在澳门吃喝一番了,行经旅游胜地大三巴,忽想起,时间好快,十三年了,十三年前我曾在此替电视台主持澳门回归直播节目,当夜,大三巴被布置得光明璀璨,绿灯侧照,黄灯直射,说是欧式浪漫嘛又带着几分东方玄异,加上牌坊前人头黑压压,幢幢身影折射于墙,风摇蠢动,有着说不出的神秘。
那夜,我参与台湾TVBS的回归直播专辑。拍摄现场为大三巴对面的利马窦中学,楼高六层,主播台设于天台水塔之上,制作人员架起四根竹篙,扯开两张透明挡风胶布,我与主播陈若华坐于摄影机前,一坐五小时,夜风劲吹,冷得我们直打哆嗦。我的国语本来就非常广东,大脑被寒风所慑,舌头更是僵硬,勉强在镜头面前装出笑脸、开口呻吟:“我……你……我们……你们……”失控竟至有点语无伦次,失礼得紧,令台湾观众误以为香港人的口才不堪如此,罪过罪过。
到接近尾声处,连笑脸都装不出了,舌头几乎完全不受控制,陈若华问我什么,我都只能板着脸孔点头回答:“是,是,是”或给予简单答案。最惨是寒风“利尿”,极思厕所,但在直播途中不能离座,江泽民致词,桑柏约致词,这位致词,那位致词,旗升,旗降,急得我双腿在主播台下乱蹬狂踏,难过得几乎想纵身跳下大三巴与人群同归于尽,演出另类“回归”。
好不容易忍到导演喊OK,二话不说,冲往厕所让热腾腾的尿液喷出,低温里,尿柱竟然泛起一阵白烟,跟夜灯里的大三巴同样诡异。
那夜澳门本来点燃烟火,但因天气恶劣,取消了。夜空里没有烟火,但我似在厕所里“放鞭炮”。
其后与制作人员到街头小摊吃了一碗热粥。滚烫粥水沿喉咙而下,肯定是心理作用吧,隐约竟闻冰柱融化剥坠之声,啪啪作响,又像死鱼在微波炉内解冻。粥水至胃,暖气里胃而升,顺喉而上,脑部似于冰冻后苏醒,恍悟人间天国原来就在这方圆狭小的胃囊之内。
我曾在澳门遇见天堂。舒服死了。
其实澳门不仅是我的天堂, 更是我家族的“旅游胜地”。 父母亲皆喜小赌怡情, 多年以来, 澳门遂成为我们“家庭旅游”之惯常目的地, 而不管是输是赢, 一家大小皆开心吃喝, 对当地的葡国菜色了如指掌。
尤其到了每年春节, 在年初二早上,一家人总去澳门,既为赌钱, 也为烧一串长长的炮仗。
香港早已禁绝炮仗,没趣,多了安全,少了年味,于是唯有老远(其实也只是搭一个小时的船而已,不算太远! )跑到澳门享受这轰轰隆隆的玩意儿。
在尚未“禁炮”的昔日岁月,在香港,我的童年,是何等刺激。这是永远难忘的儿时乐趣:从年初一到年初三,父母亲每天带我、姐姐和妹妹到老友家里拜年,连续三天,成年人在室内或聊天或打牌, 孩子们则跑到小区的广场空地追逐,并以鞭炮为武器,互掷互吓,热闹“开战”。
俱往矣。港英殖民政府于20世纪70年代末突然一声令下,说禁就禁,令“放鞭炮”成为非法事宜,澳门亦禁,但特许于大年初一至初三期间大放特放,于是许多香港人在此期间蜂拥而至,为的,不是赌博,只是热闹。
曾有一段日子我每年带着小女孩到澳门享受鞭炮之乐,除了在码头旁边的“鞭炮广场”玩尽大小炮仗,更会到妈祖阁上香祈愿,盼望平安顺利,而此时,不管费用多高昂,都会买一串长长的“吉利鞭炮”放它一放。
这款长鞭炮,其实由上百个小鞭炮组合而成,最起码是一百个,也有三百、五百、一千等选择,当然是小鞭炮愈多价钱愈贵,我吝啬,只会购买最便宜的那款,却亦须付三百元。
付费后,庙里的工人会替我将长长鞭炮挂在一棵树旁,让我将之点燃,他则在旁念念有词地说,炮声一响,衰的送走,好的全来,祝贺马府上下一年四季平安大吉、横财就手、身体健康……听他这么说,不管灵验不灵验,我的心底总会冒起一阵踏实感觉。
如今,小女孩已变大女孩,不会再跟我去澳门了。我只和她的母亲同往,仍然只买最便宜的长鞭炮,仍然点燃,仍然听那工作人员念念有词。然而大女孩不在身旁,那种踏实感觉,终究打了八折。
新年,从此有了一个缺口,补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