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病区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自动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使用配套ATB PSE5及纸片扩散法。62例细菌根据病区不同分为4组:ICU组(25例)、神经外科组(15例)、新生儿科组(7例)、其他组(15例)。结果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主要从痰液分离(48.4%),其次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33.9%);ICU组对氨基糖甙类、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28.0%,神经外科组对氨基糖甙类、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26.7%,其他组对氨基糖甙类的耐药率<26.7%,新生儿科组除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较高外(>57.1%),对其他受试药物均<28.6%。结论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引起重症病人下呼吸道感染,除新生儿组外,其他3组细菌多重耐药性严重,氨基糖甙类对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较低。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病区;耐药性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3-0408-03中图分类号:R378.99+1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3.03.042
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广泛,对多种抗菌药物天然耐药,已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目前该菌的分离率逐年上升。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逐渐增多,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困难。为掌握其分布及不同病区分离菌的耐药特点,我们收集了2010年1月~2012年6月非重复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62例,分析其耐药性,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菌株来源 62例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均为2010年1月~2012年6月柳州市三级甲等医院的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所得,同一患者相同样本重复菌株以第一次计算。62例细菌的病区分布:ICU25例、神经外科15例、新生儿科7例、呼吸科5例、普外科5例、神经内科2例、其他科室3例。根据病区不同把细菌分为4组:ICU组(25例)、神经外科组(15例)、新生儿科组(7例)、其他组(15例)。
2.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法国生物梅里埃ATB自动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使用配套ATB PSE5(假单胞菌及有关菌药敏试剂条)及纸片扩散法,按CLSI标准[1]判断结果,并定期用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做药敏质量控制。标准菌株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抗菌药物纸片购自英国OXOID公司。
3.数据分析使用WHONET 5.4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标本分布主要从痰液分离30例(48.4%),其次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21例(33.9%),分泌物5例(8.1%),尿液、胆汁各2例(3.2%),血液、引流液各1例(1.6%)。
2.药敏试验结果ICU组对氨基糖甙类、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28.0%,神经外科组对氨基糖甙类、头孢哌酮/
作者简介:刘春明(1972-),男(仫佬族),广西罗城县人,副主任技师,医学学士。Email:lzzhospital@163.com.
舒巴坦的耐药率<26.7%,其他组对氨基糖甙类的耐药率<26.7%,新生儿科组对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头孢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药物、哌拉西林、氨曲南的耐药率<28.6%,这些药物可作为治疗的首选。布,在健康人皮肤潮湿部位如腋下、会阴部、耳道内、呼吸道和肠道均可存在,是一种常见的院内获得性感染的条件致病菌。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接受侵入性操作、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导致正常菌群失调时就会引起感染。本文研究显示,柳州地区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主要从呼吸道标本分离,占82.3%,明显高于其他标本,与国内报道相符[2~3],提示该菌是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通过呼吸道污染医疗器械及患者物品导致院内感染。感染主要集中在ICU,ICU患者病情较重,大多无自主呼吸,必须行气管切开或侵袭性操作,长期插管,大量使用过抗生素,这是导致细菌耐药性严重的主要因素。
不同病区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不相同,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果显示,ICU病区对哌拉西林、头孢吡肟、氨曲南、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68.0%,与南京地区报道接近[4];神经外科病区对哌拉西林、头孢吡肟、氨曲南、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66.0%;其他病区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66.0%,以上药物如用于临床治疗应结合药敏结果。药敏结果显示ICU组、神经外科组、其他组细菌多药耐药现象严重,与细菌具有多种耐药机制有关[5]:细菌产生抗菌药物灭活酶、膜孔蛋白缺陷导致抗菌药物进入减少或无法进入、细菌的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细菌的外排泵编码基因突变导致外排药物能力増强或额外获得外排泵。我们研究发现,产TEM、PDC、IMP型基因和膜孔蛋白基因编码缺失,是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6];当耐药基因由可遗传元件(质粒、整合子、转座子和插入序列等)介导,细菌的耐药性可在同种细菌之间甚至不同种细菌之间快速传播[7]。新生儿科患儿具有特殊性,铜绿假单胞菌除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57.0%外,对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头孢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药物、哌拉西林、氨曲南的耐药率<28.6%,这些药物可作为治疗的首选。值得关注的是,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均为氨基糖甙类抗菌药物,其对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耐药率<30.0%,但是由于具有肾毒性、耳毒性,患者如用其进行治疗,剂量应偏小,并结合肾功能调整剂量,尽可能监测血药浓度,保证安全。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出现与碳青酶烯类药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导致细菌的外膜蛋白Op rD2缺失并合并外排泵MexXYOp rM系统表达增高有关[5~8]。
综上分析,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已成为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的问题,临床上如何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是我们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Standards:Twenty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S].2010:M100S20.
[2]左克,李生勇.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分析[J].右江医学,2011,39(6):733735.
[3] 韦仕高.372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右江医学,2010,38(1):5556.
[4]刘加彤,崔学范,梅亚宁.ICU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危险因素分析[J].江苏医药,2011,37(14):16461648.
[5]刘春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1):46344637.
[6]刘春明,朱胜波,韦柳华,等.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与膜孔蛋白基因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0):20052008.
[7]刘春明,韦柳华,朱胜波,等.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检测的指标聚类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2):49344936.
[8]韦柳华.不同标本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117119.
(收稿日期:2013-03-15修回日期:2013-06-11)
(编辑:潘明志)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病区;耐药性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3-0408-03中图分类号:R378.99+1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3.03.042
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广泛,对多种抗菌药物天然耐药,已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目前该菌的分离率逐年上升。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逐渐增多,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困难。为掌握其分布及不同病区分离菌的耐药特点,我们收集了2010年1月~2012年6月非重复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62例,分析其耐药性,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菌株来源 62例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均为2010年1月~2012年6月柳州市三级甲等医院的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所得,同一患者相同样本重复菌株以第一次计算。62例细菌的病区分布:ICU25例、神经外科15例、新生儿科7例、呼吸科5例、普外科5例、神经内科2例、其他科室3例。根据病区不同把细菌分为4组:ICU组(25例)、神经外科组(15例)、新生儿科组(7例)、其他组(15例)。
2.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法国生物梅里埃ATB自动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使用配套ATB PSE5(假单胞菌及有关菌药敏试剂条)及纸片扩散法,按CLSI标准[1]判断结果,并定期用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做药敏质量控制。标准菌株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抗菌药物纸片购自英国OXOID公司。
3.数据分析使用WHONET 5.4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标本分布主要从痰液分离30例(48.4%),其次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21例(33.9%),分泌物5例(8.1%),尿液、胆汁各2例(3.2%),血液、引流液各1例(1.6%)。
2.药敏试验结果ICU组对氨基糖甙类、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28.0%,神经外科组对氨基糖甙类、头孢哌酮/
作者简介:刘春明(1972-),男(仫佬族),广西罗城县人,副主任技师,医学学士。Email:lzzhospital@163.com.
舒巴坦的耐药率<26.7%,其他组对氨基糖甙类的耐药率<26.7%,新生儿科组对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头孢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药物、哌拉西林、氨曲南的耐药率<28.6%,这些药物可作为治疗的首选。布,在健康人皮肤潮湿部位如腋下、会阴部、耳道内、呼吸道和肠道均可存在,是一种常见的院内获得性感染的条件致病菌。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接受侵入性操作、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导致正常菌群失调时就会引起感染。本文研究显示,柳州地区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主要从呼吸道标本分离,占82.3%,明显高于其他标本,与国内报道相符[2~3],提示该菌是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通过呼吸道污染医疗器械及患者物品导致院内感染。感染主要集中在ICU,ICU患者病情较重,大多无自主呼吸,必须行气管切开或侵袭性操作,长期插管,大量使用过抗生素,这是导致细菌耐药性严重的主要因素。
不同病区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不相同,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果显示,ICU病区对哌拉西林、头孢吡肟、氨曲南、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68.0%,与南京地区报道接近[4];神经外科病区对哌拉西林、头孢吡肟、氨曲南、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66.0%;其他病区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66.0%,以上药物如用于临床治疗应结合药敏结果。药敏结果显示ICU组、神经外科组、其他组细菌多药耐药现象严重,与细菌具有多种耐药机制有关[5]:细菌产生抗菌药物灭活酶、膜孔蛋白缺陷导致抗菌药物进入减少或无法进入、细菌的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细菌的外排泵编码基因突变导致外排药物能力増强或额外获得外排泵。我们研究发现,产TEM、PDC、IMP型基因和膜孔蛋白基因编码缺失,是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6];当耐药基因由可遗传元件(质粒、整合子、转座子和插入序列等)介导,细菌的耐药性可在同种细菌之间甚至不同种细菌之间快速传播[7]。新生儿科患儿具有特殊性,铜绿假单胞菌除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57.0%外,对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头孢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药物、哌拉西林、氨曲南的耐药率<28.6%,这些药物可作为治疗的首选。值得关注的是,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均为氨基糖甙类抗菌药物,其对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耐药率<30.0%,但是由于具有肾毒性、耳毒性,患者如用其进行治疗,剂量应偏小,并结合肾功能调整剂量,尽可能监测血药浓度,保证安全。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出现与碳青酶烯类药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导致细菌的外膜蛋白Op rD2缺失并合并外排泵MexXYOp rM系统表达增高有关[5~8]。
综上分析,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已成为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的问题,临床上如何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是我们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Standards:Twenty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S].2010:M100S20.
[2]左克,李生勇.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分析[J].右江医学,2011,39(6):733735.
[3] 韦仕高.372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右江医学,2010,38(1):5556.
[4]刘加彤,崔学范,梅亚宁.ICU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危险因素分析[J].江苏医药,2011,37(14):16461648.
[5]刘春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1):46344637.
[6]刘春明,朱胜波,韦柳华,等.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与膜孔蛋白基因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0):20052008.
[7]刘春明,韦柳华,朱胜波,等.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检测的指标聚类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2):49344936.
[8]韦柳华.不同标本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117119.
(收稿日期:2013-03-15修回日期:2013-06-11)
(编辑: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