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品刚上市就想到了促销,卖不动时想促销,为了扩大销量也想促销……促销似乎成了没有招的招。
在医药保健品领域“专柜+广告+促销”的三板斧炒作模式中,促销应起到拉动销量、稳固消费者的作用。但现实中促销不当却让操盘手处于尴尬的境地:不促销等死,促销找死或染上促销依赖症。怎么才能用好促销这把双刃剑,更重要的是不至于伤到自己呢?
5种常见促销
笔者总结了现在市场上常见的促销形式大体有如下几种,用我们在菜市场买菜时的情形来描述再贴切不过了:
1.买肉送肉:即“买几赠几”。如买1疗程送1盒、买3盒送1盒等,送的都是该产品本身,这在重大疾病和需持续用药领域较为常见,如心脑血管病、肝病等领域。
2.买肉送骨头:即“买本产品送辅助治疗产品(也可称为搭档产品、配套产品)”。这在一些需要辅助治疗的疾病领域较为常见,如眼科领域的买药送眼药水(膏),风湿骨病领域的买药送贴剂等。
3.买骨头送肉:即买本产品送比该产品价值更大的其他物品,让人觉得物超所值。这在女性产品领域常见,如某平皱产品价值198元,却送出眼霜、润肤霜、洗面奶等价值300多元的物品。
4.明星签名卖肉:即专家义诊促销,常见于重症疾病领域。专家作免费诊断咨询后,写出购买处方。专家义诊促销卖的就是专家的权威性,如在肝病、肾病、癌症等领域。
5.买优惠:即降价,在原价的基础上打几折或优惠多少钱。价格一旦降下去,再也没办法复原了。这种方式常用于价格影响了销量和衰退期产品快退市时。
此外,还有类似于在商超里购买多少元(或买多少盒)加l元就可获得价值多少元的精美礼品,还有的送抽奖的机会,若中了,可获得相对应奖项的奖品。
运用以上促销手段,不乏有成功的经典案例,如巢之安的圣诞之夜和香港游。同时,我们也看到更多的产品陷入了促销依赖症的恶性循环:促销时还勉强卖得动,谈不上火爆,可促销活动一结束,销量又停滞不前了,又得实施下一轮的促销。上次送的是“芝麻”、下次就得送“西瓜”,馈赠的幅度一次比一次大,否则就不能撼动消费者……一次接一次做,效果一次比一次差,最终连促销也没得做了——产品做死了!
非正常死亡的4种不当促销
促销方式和时机不对,难免会失败,这种困境归纳起来大体上有4种非正常死亡原因:
1.没有市场基础。消费者不会因为低价而对一个未知产品形成购买。有的产品广告没投几期,甚至一上市,就在毫无市场认知基础的情况下进行促销,消费者当然反应一般,以后若不继续促销就更没人买了。
2.频率过密。上次促销刚结束,消费者手上的产品还没用完,又搞促销,这形成了广告资源的浪费。高频次的促销,让消费者失去了紧迫性购买的心结。
3.吸引力不大。送的幅度大了,怕下次活动没法做,更重要的是利润空间越来越窄,最后权衡后设计个促销方案,没想到对消费者利诱性不大。如买10赠1,当然卖不动。
4.送的不对路。有的重大疾病需长期用药,促销时送药当然接受。而有的疾病只需1~2套(疗程)就可搞定的,却有人设计出了买3赠1,对消费者而言,“3”已多了,“1”更用不上。还有的送些消费者根本用不上的药品或物品,赠品用不上,消费者当然不可能买了。
此外,还有的受竞品促销反击等因素影响,也会导致促销失灵。若促销陷入以上境地,最好不做,否则适得其反。
堵住死亡漏洞的4大要素
要想成功促销,就得先把握好以下4大要素,然后才能实施促销活动:
1.及时性。要让消费者清楚在促销活动期间购买的必要性,如:今天6元、明天7元,仅此两天,活动结束决不延期,恢复原价28元。
2.跨度性。以产品为基础送什么赠品,要考虑到跨度性,即让目标消费者用得上,如减肥产品送减肥秤,女性产品送化妆品等。
3.诱惑性。考虑赠送什么样的幅度能够吸引目标消费者,且自身能够承受得起,比如采取层层逼近、层层利诱的方法,即多买多送,如买1疗程送2盒,2疗程送5盒,3疗程送10盒。在消费者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这无疑是在诱导其买3个疗程。
4.阶段性。即考虑每次促销相隔多长时间,这次做了下次怎样做,应具有延续性,如有个用量为1个月的妇科产品,第一次促销是在市场启动近两个月后,以后每次都相隔1个月举行一次活动,反应效果还可以。
此外,还有三点需要把握:一是促销信息的发布。这关系到目标消费者对促销活动的知晓度和关注度。二是促销活动的公益性开发。这样做更易让受众接受,也有别于单纯的为了卖产品而卖产品以及让利幅度越大,让人感觉价格水分也越大的印象。三是避免同类竞品促销扎堆。
一样的促销,别样的精彩
笔者以去年一个肾病药的促销为例,说明促销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1.公益大旗不褪色。肾病作为一个重症疾病,其活动形式是专家义诊,暨肾病救助和优惠馈赠。义诊的关键是要解决对专家的信任危机。在专家的来源方面,一般北京来的带有“中”字头的,其资历和影响力有据可查。专家只有建议权,决定权应留给患者。操作时可将中国肾病康复行动纳为公益载体,肾病救助中每个区域选取10~50名特困患者进行免费用药治疗,优惠馈赠采用买1疗程赠送1大盒,再送2盒贴剂等系列馈赠。
2.取舍之间.化解风险。提前1个月以上确定活动时间,项目组对该区域现有患者名单(电话咨询过和已购买的)、媒体资源、竞品格局、现阶段运作情况(正常销量、上市时间或上次活动时间)等指标评估后决定是否做、怎么做。如对上市时间短,又没有优势媒体资源可供发布促销信息,且意向名单少的区域予以取消;意向名单达到了一定数量,但媒体资源缺乏的区域,可以电话告之形式进行优惠馈赠;意向名单达到了一定数量,又有优势媒体的区域,实行大型的专家义诊暨肾病救助。
3.信息发布。贯穿始末。可在电视专题广告片中插播字幕广告、黄金时段中插播纯文字版的活动信息、滚动字幕等电视广告,提前20天以上投放。报媒广告提前7~15天投放,分为活动前、中、后三个阶段,版式分为预热篇、告之篇、专家篇、促销篇、造势篇、跟进篇、延续篇等。此外,可对原有患者提前3天告之活动事宜。
4.借势媒体。推波助澜。可邀请当地媒体(报社、电视台)对救助活动的公益性和社会意义以新闻的形式进行跟踪报道,特别是启动仪式、救助人员的报名和筛选过程、救助情况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邀请当地相关主管部门(如卫生、药监等)参加,以增强其权威性。
有些区域受条件的影响,尚未启用第4点,但也未影响活动效果。该模式现在肝病、心脑血管、痛风等领域广为采用。这种模式之所以能在全国各地复制,关键在于除了符合以上4大要素外,更重要的是它简单、易操作、可控性强,不受经销商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且结构严谨。其实只要设计合理,实施得当,以这种模式操作成功的方案还有很多。
(编辑:唐 人)
在医药保健品领域“专柜+广告+促销”的三板斧炒作模式中,促销应起到拉动销量、稳固消费者的作用。但现实中促销不当却让操盘手处于尴尬的境地:不促销等死,促销找死或染上促销依赖症。怎么才能用好促销这把双刃剑,更重要的是不至于伤到自己呢?
5种常见促销
笔者总结了现在市场上常见的促销形式大体有如下几种,用我们在菜市场买菜时的情形来描述再贴切不过了:
1.买肉送肉:即“买几赠几”。如买1疗程送1盒、买3盒送1盒等,送的都是该产品本身,这在重大疾病和需持续用药领域较为常见,如心脑血管病、肝病等领域。
2.买肉送骨头:即“买本产品送辅助治疗产品(也可称为搭档产品、配套产品)”。这在一些需要辅助治疗的疾病领域较为常见,如眼科领域的买药送眼药水(膏),风湿骨病领域的买药送贴剂等。
3.买骨头送肉:即买本产品送比该产品价值更大的其他物品,让人觉得物超所值。这在女性产品领域常见,如某平皱产品价值198元,却送出眼霜、润肤霜、洗面奶等价值300多元的物品。
4.明星签名卖肉:即专家义诊促销,常见于重症疾病领域。专家作免费诊断咨询后,写出购买处方。专家义诊促销卖的就是专家的权威性,如在肝病、肾病、癌症等领域。
5.买优惠:即降价,在原价的基础上打几折或优惠多少钱。价格一旦降下去,再也没办法复原了。这种方式常用于价格影响了销量和衰退期产品快退市时。
此外,还有类似于在商超里购买多少元(或买多少盒)加l元就可获得价值多少元的精美礼品,还有的送抽奖的机会,若中了,可获得相对应奖项的奖品。
运用以上促销手段,不乏有成功的经典案例,如巢之安的圣诞之夜和香港游。同时,我们也看到更多的产品陷入了促销依赖症的恶性循环:促销时还勉强卖得动,谈不上火爆,可促销活动一结束,销量又停滞不前了,又得实施下一轮的促销。上次送的是“芝麻”、下次就得送“西瓜”,馈赠的幅度一次比一次大,否则就不能撼动消费者……一次接一次做,效果一次比一次差,最终连促销也没得做了——产品做死了!
非正常死亡的4种不当促销
促销方式和时机不对,难免会失败,这种困境归纳起来大体上有4种非正常死亡原因:
1.没有市场基础。消费者不会因为低价而对一个未知产品形成购买。有的产品广告没投几期,甚至一上市,就在毫无市场认知基础的情况下进行促销,消费者当然反应一般,以后若不继续促销就更没人买了。
2.频率过密。上次促销刚结束,消费者手上的产品还没用完,又搞促销,这形成了广告资源的浪费。高频次的促销,让消费者失去了紧迫性购买的心结。
3.吸引力不大。送的幅度大了,怕下次活动没法做,更重要的是利润空间越来越窄,最后权衡后设计个促销方案,没想到对消费者利诱性不大。如买10赠1,当然卖不动。
4.送的不对路。有的重大疾病需长期用药,促销时送药当然接受。而有的疾病只需1~2套(疗程)就可搞定的,却有人设计出了买3赠1,对消费者而言,“3”已多了,“1”更用不上。还有的送些消费者根本用不上的药品或物品,赠品用不上,消费者当然不可能买了。
此外,还有的受竞品促销反击等因素影响,也会导致促销失灵。若促销陷入以上境地,最好不做,否则适得其反。
堵住死亡漏洞的4大要素
要想成功促销,就得先把握好以下4大要素,然后才能实施促销活动:
1.及时性。要让消费者清楚在促销活动期间购买的必要性,如:今天6元、明天7元,仅此两天,活动结束决不延期,恢复原价28元。
2.跨度性。以产品为基础送什么赠品,要考虑到跨度性,即让目标消费者用得上,如减肥产品送减肥秤,女性产品送化妆品等。
3.诱惑性。考虑赠送什么样的幅度能够吸引目标消费者,且自身能够承受得起,比如采取层层逼近、层层利诱的方法,即多买多送,如买1疗程送2盒,2疗程送5盒,3疗程送10盒。在消费者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这无疑是在诱导其买3个疗程。
4.阶段性。即考虑每次促销相隔多长时间,这次做了下次怎样做,应具有延续性,如有个用量为1个月的妇科产品,第一次促销是在市场启动近两个月后,以后每次都相隔1个月举行一次活动,反应效果还可以。
此外,还有三点需要把握:一是促销信息的发布。这关系到目标消费者对促销活动的知晓度和关注度。二是促销活动的公益性开发。这样做更易让受众接受,也有别于单纯的为了卖产品而卖产品以及让利幅度越大,让人感觉价格水分也越大的印象。三是避免同类竞品促销扎堆。
一样的促销,别样的精彩
笔者以去年一个肾病药的促销为例,说明促销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1.公益大旗不褪色。肾病作为一个重症疾病,其活动形式是专家义诊,暨肾病救助和优惠馈赠。义诊的关键是要解决对专家的信任危机。在专家的来源方面,一般北京来的带有“中”字头的,其资历和影响力有据可查。专家只有建议权,决定权应留给患者。操作时可将中国肾病康复行动纳为公益载体,肾病救助中每个区域选取10~50名特困患者进行免费用药治疗,优惠馈赠采用买1疗程赠送1大盒,再送2盒贴剂等系列馈赠。
2.取舍之间.化解风险。提前1个月以上确定活动时间,项目组对该区域现有患者名单(电话咨询过和已购买的)、媒体资源、竞品格局、现阶段运作情况(正常销量、上市时间或上次活动时间)等指标评估后决定是否做、怎么做。如对上市时间短,又没有优势媒体资源可供发布促销信息,且意向名单少的区域予以取消;意向名单达到了一定数量,但媒体资源缺乏的区域,可以电话告之形式进行优惠馈赠;意向名单达到了一定数量,又有优势媒体的区域,实行大型的专家义诊暨肾病救助。
3.信息发布。贯穿始末。可在电视专题广告片中插播字幕广告、黄金时段中插播纯文字版的活动信息、滚动字幕等电视广告,提前20天以上投放。报媒广告提前7~15天投放,分为活动前、中、后三个阶段,版式分为预热篇、告之篇、专家篇、促销篇、造势篇、跟进篇、延续篇等。此外,可对原有患者提前3天告之活动事宜。
4.借势媒体。推波助澜。可邀请当地媒体(报社、电视台)对救助活动的公益性和社会意义以新闻的形式进行跟踪报道,特别是启动仪式、救助人员的报名和筛选过程、救助情况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邀请当地相关主管部门(如卫生、药监等)参加,以增强其权威性。
有些区域受条件的影响,尚未启用第4点,但也未影响活动效果。该模式现在肝病、心脑血管、痛风等领域广为采用。这种模式之所以能在全国各地复制,关键在于除了符合以上4大要素外,更重要的是它简单、易操作、可控性强,不受经销商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且结构严谨。其实只要设计合理,实施得当,以这种模式操作成功的方案还有很多。
(编辑:唐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