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发展 又好又快

来源 :浙江人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_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浙江经济工作要把握和推动“五个发展”:坚持在“好”的基础上推动“快”发展,坚持在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中推动转型发展,坚持在深化改革开放中推动创新发展,坚持在统筹兼顾中推动协调发展,坚持在解决民生问题中推动和谐发展。
  2006年12月14日至15日,省委在杭州召开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2007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强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我省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控制在3%以内;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04‰。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扎实推进富裕民主文明的新农村建设。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强龙兴农”工程,切实抓好特色产业区块建设、专业生产主体培育、现代科技支撑和新型农业服务平台建设,提升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水平。同时,继续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落实对种粮农民的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政策,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围绕农民稳定转移、稳定就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深入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注重培养各类实用专业人才,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完善农民工用工制度,积极推行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继续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完善村庄布局规划,加快农村交通、供水、供电、环卫、信息、流通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全面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实施好农民健康工程,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行农村住房保险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优化工业结构和加快服务业发展这两个重点,切实提高产业层次和竞争力。
  着力优化工业结构。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的大企业大集团和高技术产业领军企业,重点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有选择地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广泛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大力发展服务业。从改革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等方面采取综合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坚持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并重,在提升商贸物流、旅游会展等优势服务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新业态和新的服务方式,加快培育信息、科教、中介、社区和公共服务等新型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激发创新活力
  
  认真贯彻落实全省自主创新大会精神,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快完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
  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储备,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推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居于全国前列的科研机构,继续建设和完善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抓好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切实抓好自主品牌建设。把自主创新和品牌战略结合起来,推动企业由无牌、贴牌向有牌,由有牌向名牌转变,加快创建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依托块状经济优势,积极培育和发展区域品牌,加快块状经济向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方向发展。积极实施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开发和保护,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含金量。
  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落实鼓励和支持创新的财政、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等各项政策,加快发展创新风险投资。全面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积极培育和引进各类创新人才,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努力营造生动、活跃、民主的创新氛围,激发企业和全社会的创新激情和创新活力。
  
  节能降耗 环境整治 集约用地
  
  把节能降耗、环境整治和集约用地作为主要抓手,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努力完成年度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任务。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严格执行节能降耗和减少排放目标责任制。完善土地、能源、水资源等重要资源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把市场调节作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基本手段,加快形成有效的资源开发和生态补偿机制。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引导和鼓励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单位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深入实施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和工业循环经济“4121”示范工程,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深入实施“811”环境整治行动,依法有序地解决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
  大力加强节约集约用地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积极推进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强化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管理,严格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盘活存量,优先保障能源、交通、水利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和重点建设,有效保障重大产业项目用地。
  
  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
  
  把推进新型城市化作为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抓好推进新型城市化各项工作。抓紧修编全省城镇体系规划,做好设区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全面推开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市化的主体形态,加快培育区域中心城市,加强城市间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加快提升城市经济,加强城市功能建设,不断增强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小城镇,积极培育中心镇,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小城镇发展成为综合功能更强的小城市。加快“城中村”改造,进一步健全完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不断改善城镇低收入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
  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继续深入实施“山海协作”、“百亿帮扶致富”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等三大工程,切实把各项扶持政策落到实处,努力增强自身发展能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欠发达地区和海岛地区加快发展。以港口经济为重点,综合利用海洋资源,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跳出浙江发展浙江
  
  以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为重点,不断深化体制改革,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导向,促进对外开放水平迈上新台阶,为浙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切实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全面落实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继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快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以提高竞争力和控制力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努力完成新一轮省属国有企业3年改革目标。推进地方金融体制创新,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快培育地方资本市场。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妥善协调利益关系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行政审批制度和方式创新。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使用效率。继续抓好强县扩权和扩权强县试点工作,进一步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大力培育出口品牌,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努力推动外贸出口从数量型创汇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着力优化进出口结构,增加我省急需的能源、原材料以及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的进口,努力推动对外贸易从鼓励出口为主向进出口平衡增长转变。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更多地引进世界500强等跨国公司和高技术产业项目,努力推动利用外资从引进资金为重点向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为重点转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投资,重点做好对东盟、俄罗斯和非洲的投资工作,加快我省企业国际化经营步伐,努力推动对外开放从以“引进来”为主向“走出去、引进来”并举转变。
  加强国内区域经济合作。坚持“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积极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认真做好对口支援和对口帮扶工作,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的建设,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互利共赢。
  
  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把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发展和维护稳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高度重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高度重视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和服务。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和工资协商调解机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扩大覆盖面,健全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社保基金使用、监管、信息披露等制度,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积极促进教育公平,加强素质教育,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落实好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子女也能享有受教育机会。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公共卫生安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发展。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拓宽人民利益表达渠道,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健全领导干部下访约访制度,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着力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切实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排查各类事故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