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创造的世纪,需要一大批敢探索,会创新的创造性人才。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清除传统教育观念中阻碍和限制学生创造潜能发挥的因素,树立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教育观,我通过阅读教学,充分挖掘出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鼓励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
一、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当然,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对小学生来讲,有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独立性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在解决问题时,与众人、前人不同:独具卓识,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从而具有一定意义的首创性、科学性,而这种独立性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的怀疑因子:对“司空见惯”的置疑,对“完美无缺”的置疑,对教材的置疑,对教师的置疑……
1.激发兴趣,养成质疑习惯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旧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实际上,只要教师实事求是、有地放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不断提出问题又能不断地解决问题。
2.教给方法,提高质疑水平
要指导学生从文章语言因素、表达形式、篇章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避免脱离教材内容和语文教材特点的不着边际的滥问。以语言因素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在标点不同处、字词精当处、语句重复处等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质疑水平会逐步提高,一些学生能提出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如《燕子》最后一节有这样的句子:“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有个学生读到这里,提出自己的疑点:这里的细线指的是电线,为什么不用“条”或“根”而用“痕”呢。
二、激发想象,培养思维的连动性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往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它渗透在小学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学生完成学生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1.观察感知,丰富表象积累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进行创造思维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智能。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指导观察与课文有关的事物,如实物、图片、影片……与作文有关的景、物,如风霜雨雪、花鸟虫鱼、人情风俗、亲戚朋友……并且注意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善于将观察到的用于课文的理解和作文的训练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想象的发展。
2.启发引导,拓宽想象空间
如果我们单纯地谈教学,忘记了教学活动背后还存在着一个广阔的、丰富多彩的世界,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会变成一种缺乏生气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思维及各种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活泼、深入、全面,有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三、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存在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认真考虑它的两种作用:一方面,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使产生学习的正迁移;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知道,从个人的内在因素看,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习惯地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帮助学生冲破狭隘的老框框,开拓视野,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1.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完成
以识字为例,让学生记“坐”字,有的学生说,两个小朋友在跷跷板上玩就是“坐”:有的说,“坐”就像老师的天平:有的说一个“土”加两个“人”就是“坐”……他们运用的方法不同,却完成了同样的一个任务,记住“坐”字,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应予以肯定、鼓励。
2.同一个问题或意思,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或表达
如教学《王冕学画》一课时,当教师问到“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该多好哇”中的“好”是什么意思?有个学生回答说:“画下来,天天可以看荷花。”“还有别的意思吗?”教师启发学生。学生有了兴趣,各抒己见:“画下来,可以让别人看”。“画下来,可以跟湖里的荷花比一比,看谁美?”……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中求异思维的反映,它促使学生相互鼓励,情绪活跃,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求异、探索的乐趣。
我们班从一年前的死气沉沉,到现在已是相当活跃,我常常在学生激情飞扬的表达之后感到课堂是多么快乐的地方,上完课之后是多么的爽快!专家们说,有效的教学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这必定不可缺少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新课程、新教育的推动下,我们教师的观点要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要变,总之,光有老师的苦口婆心、甚至呕心沥血是不行的,真正的学习建立在师生间广泛的、平等的、由浅入深的对话中,建立在学生的激情飞扬中……
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激情飞扬吧。
一、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当然,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对小学生来讲,有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独立性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在解决问题时,与众人、前人不同:独具卓识,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从而具有一定意义的首创性、科学性,而这种独立性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的怀疑因子:对“司空见惯”的置疑,对“完美无缺”的置疑,对教材的置疑,对教师的置疑……
1.激发兴趣,养成质疑习惯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旧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实际上,只要教师实事求是、有地放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不断提出问题又能不断地解决问题。
2.教给方法,提高质疑水平
要指导学生从文章语言因素、表达形式、篇章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避免脱离教材内容和语文教材特点的不着边际的滥问。以语言因素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在标点不同处、字词精当处、语句重复处等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质疑水平会逐步提高,一些学生能提出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如《燕子》最后一节有这样的句子:“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有个学生读到这里,提出自己的疑点:这里的细线指的是电线,为什么不用“条”或“根”而用“痕”呢。
二、激发想象,培养思维的连动性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往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它渗透在小学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学生完成学生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1.观察感知,丰富表象积累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进行创造思维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智能。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指导观察与课文有关的事物,如实物、图片、影片……与作文有关的景、物,如风霜雨雪、花鸟虫鱼、人情风俗、亲戚朋友……并且注意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善于将观察到的用于课文的理解和作文的训练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想象的发展。
2.启发引导,拓宽想象空间
如果我们单纯地谈教学,忘记了教学活动背后还存在着一个广阔的、丰富多彩的世界,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会变成一种缺乏生气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思维及各种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活泼、深入、全面,有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三、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存在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认真考虑它的两种作用:一方面,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使产生学习的正迁移;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知道,从个人的内在因素看,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习惯地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帮助学生冲破狭隘的老框框,开拓视野,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1.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完成
以识字为例,让学生记“坐”字,有的学生说,两个小朋友在跷跷板上玩就是“坐”:有的说,“坐”就像老师的天平:有的说一个“土”加两个“人”就是“坐”……他们运用的方法不同,却完成了同样的一个任务,记住“坐”字,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应予以肯定、鼓励。
2.同一个问题或意思,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或表达
如教学《王冕学画》一课时,当教师问到“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该多好哇”中的“好”是什么意思?有个学生回答说:“画下来,天天可以看荷花。”“还有别的意思吗?”教师启发学生。学生有了兴趣,各抒己见:“画下来,可以让别人看”。“画下来,可以跟湖里的荷花比一比,看谁美?”……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中求异思维的反映,它促使学生相互鼓励,情绪活跃,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求异、探索的乐趣。
我们班从一年前的死气沉沉,到现在已是相当活跃,我常常在学生激情飞扬的表达之后感到课堂是多么快乐的地方,上完课之后是多么的爽快!专家们说,有效的教学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这必定不可缺少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新课程、新教育的推动下,我们教师的观点要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要变,总之,光有老师的苦口婆心、甚至呕心沥血是不行的,真正的学习建立在师生间广泛的、平等的、由浅入深的对话中,建立在学生的激情飞扬中……
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激情飞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