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中内部控制应用能够有效把控风险,提高管理工作效果,促进单位健康有序的发展。本文作者从事业单位业务运行角度出发,围绕管理水平、管理制度、风险控制、业务开展这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财务管理工作中提升内部控制成效的应用,实现了对内控管理的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单位运作水平的发展提供一些助力。
关键词: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财务管理工作是指在遵循法规制度的基础上,秉承单位的运作原则,来处理财务信息、组织财务活动的一项管理工作,能够使单位的内部资源得到高效整合,达到内控目标。因此为了进一步优化单位的运营效果,提高绩效水平,防控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者要深入研究、分析财务管理工作中内部控制的有效应用,把控各类风险点,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来促进单位健康有序的运行发展。
一、在优化管理水平方面的应用
(一)增强监督职能,构建合理财务工作体系
监督工作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单位资产管理、收支业务管理等工作的落实效果,因此为了增强财务管理运作效果、树立监督意识,应强化管理层的财务管理理念,主动学习相关信息知识,包括国有资产管理、最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内控管理等内容,全面优化管理层的监督管理能力,有助于增强单位内部管理效果。此外,还要构建财务工作检查体系,单位内审机构不可或缺,在有限条件下,若无内审机构,则应制定重要岗位轮岗制度。定期梳理每个岗位的职能与设置,从实际工作角度出发,去寻找风险点并且提出积极应对措施。在财务岗位的设定上严格遵守不相容岗位分离制,明确收支、审核、审批等职责分工,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信息化程度,优化财务管理效用
单位运行中,各项决策的确定都离不开于实际的会计信息,管理层可以利用财务管理工作来明确内部控制的方向,使单位能够实现有条不紊的发展。为了能更快捷地获取会计信息并且提高控制效率,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加强财务管理力度,同时缩短信息流转层级,所以,建立与经济业务管理活动相适应的信息系统十分必要。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紧密结合,实现信息的共享,让管理层能够及时地获取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同时,加强信息化程度,有助于优化财务管理效用,进一步减少人为因素。但必须注意的是,需强化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保密性,合理设置使用权限,加强对信息系统开发维护、访问变更、输入输出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二、在完善管理制度方面的应用
(一)明确制度构建方向
一般来说,内部控制管理包含资产管理、预算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等多项内容,为了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落实,需要构建一系列明确、合理的规章制度,因此,可以通过财务管理工作来深入了解单位的运作现状以及发展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方向明确的管理制度,使之内控更加有效,从而顺利完成管理任务。在此过程中,需明确管理制度的构建重点,这也是符合内控的重要性原则,再采用相应的制约、计划、组织等方式,来逐步落实管理目标。比如在合同管理中,可以根据财务管理工作流程,来梳理合同签订、执行过程中各项环节的运作情况,并找出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如预付款、进度款、质保金等审核环节,制定并遵守合同管理制度,有效规避合同纠纷,保障单位利益不受损。笔者所在单位主要从事政府性投项目建设工作,则把重点放在完善工程项目发包相关制度上,将财务管理渗透到工程造价、招标等环节,有效把控风险点。
(二)强化制度的全面性
在管理工作中,为了保障制度的有效性,应根据单位运作中的各项经济业务制定全面性管理制度。在制度构建方面,需要明确的划分职责,并梳理好业务办理过程中的各项流程操作,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对应的各项制度。以资产管理为例,应当将资产购置、调配、验收、盘点、处置等资产运作程序梳理清晰,然后根据财务管理中反映出的有效信息,为各项程序设置符合实际工作操作的标准,从而制定出一系列可以覆盖资产流转全过程的管理制度,有效防止资产损坏、因处置不当而导致资产外流等风险。通过制度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使财务管理深透到每一业务运转环节,使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更加精细化、全面化。
三、在风险管理分析方面的应用
(一)形成风险评估工作机制
风险评估是量化测评风险发生的可能程度及其造成的后果,是单位进行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一方面需要将各个层次的风险加以识别、汇总,站在全局的高度来定义和管理,这涉及到单位层面的内控管理,包括组织架构、工作机制的完善。单位的财务部门或内控部门,需从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这六方面收集财务信息,加以综合应用,定期形成一套完整全面的风险评估报告。一方面要分业务、分部门、分层次评估风险,如建设项目财务风险管理中,重点评估是否存在超概风险、是否存在建设资金挪用、截留、套取的风险。同时,如开展一项重要的非常规性的经济活动,要及时追踪,进行风险评估,在此过程中,建立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充分调动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
(二)加强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
财务管理中加强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尤为重要,风险分析除了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各类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如定量法和定性法等,同时,需提取大量的有效经济数据作为支撑,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升财务核算水平都为内控管理提供有力保障。明确主要环节中易发生的风险控制策略与控制方向是财务风险管理中一重要环节,如在收支管理中,单位应当明确审批、审核、支付、核算等各项流程,加强对各类票据、印章的管理,加强对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的管理,才能有效提升控制风险的能力。在风险分析和控制过程中,需考虑容易被忽视却相对重要的因素,如采购管理中,采购验收环节的规范性应引起重视,不规范的验收程序可能导致付款审核的错误,最终导致资金的损失,所以将风险分析和控制融入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是内控管理的有效手段。 四、在具体业务开展方面的应用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涉及的业务范围很广,这里针对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两块相对重要的业务进行展开分析。
(一)强化预算管理意识,提高预算管理绩效
部分单位管理层并没有认识到预算业务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对预算工作准确性的要求不高,使得该项工作无法在内部控制中发挥作用。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开展的基础,需要在预算编制阶段,做好预算准确度的管理,确保预算能够满足各项活动规划的需求,与此同时,管理层还要树立精细化管理的意识,将预算管理渗透到各项业务工作中,将预算指标分解到各部门,并对预算的执行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控制。财务部门要及时跟踪、监控、定期汇总分析预算执行情况,提交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协调解决预算执行中的有关问题。若出现预算需调整的情况,必须上报预算调整申请,形成预算调整方案。为了更好的落实预算控制工作,提高预算管理绩效,还需要深化预算管理与财务分析的结合,向各部门业务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促进单位逐步实现管理目标。
(二)优化协调资产配置,加强审批监督
制定合理配置目标,提高单位的资源利用率,是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如何盘活库存、固定资产,避免闲置资产的出现,需要优化协调资产配置,同时基于既定目标,向各部门下达相应的资产管理任务。财务部门要做好资产采购预算工作,来约束资产配置工作,确保资产投入资金能够按照计划使用,确保资产的高效利用。在资源配置协调上,需构建出资产调配申请、审批、执行等一系列执行机制,来保障资源协调配置的準确性,推动财务工作的开展。针对低效或者无回收价值的资产,需要综合考虑其资金占用量以及管理上的问题,及时通过审批程序将这些资产进行清理,或者结合技术鉴定结果,将这些资产出售,进一步优化单位资产配置,防止资产浪费和不合理配置的问题出现,达到资产监管的目的,节约单位的资产支出[2]。同时要注意应当加强对资产的采购、报废、变卖、出租等活动进行严格的审查监督,避免人为操作失误或违规操作情况的出现。
五、结论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工作中内部控制的较好应用能够增强单位的整体运作效果。在单位的日常管理中,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可以优化管理效用、提升管理工作水平、防控各类风险,从而增强内部控制管理的成效,促进单位良性、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梅建安.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应用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6):143-144.
作者单位:舟山市公共项目建设中心
关键词: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财务管理工作是指在遵循法规制度的基础上,秉承单位的运作原则,来处理财务信息、组织财务活动的一项管理工作,能够使单位的内部资源得到高效整合,达到内控目标。因此为了进一步优化单位的运营效果,提高绩效水平,防控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者要深入研究、分析财务管理工作中内部控制的有效应用,把控各类风险点,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来促进单位健康有序的运行发展。
一、在优化管理水平方面的应用
(一)增强监督职能,构建合理财务工作体系
监督工作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单位资产管理、收支业务管理等工作的落实效果,因此为了增强财务管理运作效果、树立监督意识,应强化管理层的财务管理理念,主动学习相关信息知识,包括国有资产管理、最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内控管理等内容,全面优化管理层的监督管理能力,有助于增强单位内部管理效果。此外,还要构建财务工作检查体系,单位内审机构不可或缺,在有限条件下,若无内审机构,则应制定重要岗位轮岗制度。定期梳理每个岗位的职能与设置,从实际工作角度出发,去寻找风险点并且提出积极应对措施。在财务岗位的设定上严格遵守不相容岗位分离制,明确收支、审核、审批等职责分工,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信息化程度,优化财务管理效用
单位运行中,各项决策的确定都离不开于实际的会计信息,管理层可以利用财务管理工作来明确内部控制的方向,使单位能够实现有条不紊的发展。为了能更快捷地获取会计信息并且提高控制效率,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加强财务管理力度,同时缩短信息流转层级,所以,建立与经济业务管理活动相适应的信息系统十分必要。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紧密结合,实现信息的共享,让管理层能够及时地获取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同时,加强信息化程度,有助于优化财务管理效用,进一步减少人为因素。但必须注意的是,需强化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保密性,合理设置使用权限,加强对信息系统开发维护、访问变更、输入输出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二、在完善管理制度方面的应用
(一)明确制度构建方向
一般来说,内部控制管理包含资产管理、预算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等多项内容,为了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落实,需要构建一系列明确、合理的规章制度,因此,可以通过财务管理工作来深入了解单位的运作现状以及发展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方向明确的管理制度,使之内控更加有效,从而顺利完成管理任务。在此过程中,需明确管理制度的构建重点,这也是符合内控的重要性原则,再采用相应的制约、计划、组织等方式,来逐步落实管理目标。比如在合同管理中,可以根据财务管理工作流程,来梳理合同签订、执行过程中各项环节的运作情况,并找出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如预付款、进度款、质保金等审核环节,制定并遵守合同管理制度,有效规避合同纠纷,保障单位利益不受损。笔者所在单位主要从事政府性投项目建设工作,则把重点放在完善工程项目发包相关制度上,将财务管理渗透到工程造价、招标等环节,有效把控风险点。
(二)强化制度的全面性
在管理工作中,为了保障制度的有效性,应根据单位运作中的各项经济业务制定全面性管理制度。在制度构建方面,需要明确的划分职责,并梳理好业务办理过程中的各项流程操作,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对应的各项制度。以资产管理为例,应当将资产购置、调配、验收、盘点、处置等资产运作程序梳理清晰,然后根据财务管理中反映出的有效信息,为各项程序设置符合实际工作操作的标准,从而制定出一系列可以覆盖资产流转全过程的管理制度,有效防止资产损坏、因处置不当而导致资产外流等风险。通过制度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使财务管理深透到每一业务运转环节,使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更加精细化、全面化。
三、在风险管理分析方面的应用
(一)形成风险评估工作机制
风险评估是量化测评风险发生的可能程度及其造成的后果,是单位进行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一方面需要将各个层次的风险加以识别、汇总,站在全局的高度来定义和管理,这涉及到单位层面的内控管理,包括组织架构、工作机制的完善。单位的财务部门或内控部门,需从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这六方面收集财务信息,加以综合应用,定期形成一套完整全面的风险评估报告。一方面要分业务、分部门、分层次评估风险,如建设项目财务风险管理中,重点评估是否存在超概风险、是否存在建设资金挪用、截留、套取的风险。同时,如开展一项重要的非常规性的经济活动,要及时追踪,进行风险评估,在此过程中,建立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充分调动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
(二)加强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
财务管理中加强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尤为重要,风险分析除了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各类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如定量法和定性法等,同时,需提取大量的有效经济数据作为支撑,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升财务核算水平都为内控管理提供有力保障。明确主要环节中易发生的风险控制策略与控制方向是财务风险管理中一重要环节,如在收支管理中,单位应当明确审批、审核、支付、核算等各项流程,加强对各类票据、印章的管理,加强对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的管理,才能有效提升控制风险的能力。在风险分析和控制过程中,需考虑容易被忽视却相对重要的因素,如采购管理中,采购验收环节的规范性应引起重视,不规范的验收程序可能导致付款审核的错误,最终导致资金的损失,所以将风险分析和控制融入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是内控管理的有效手段。 四、在具体业务开展方面的应用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涉及的业务范围很广,这里针对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两块相对重要的业务进行展开分析。
(一)强化预算管理意识,提高预算管理绩效
部分单位管理层并没有认识到预算业务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对预算工作准确性的要求不高,使得该项工作无法在内部控制中发挥作用。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开展的基础,需要在预算编制阶段,做好预算准确度的管理,确保预算能够满足各项活动规划的需求,与此同时,管理层还要树立精细化管理的意识,将预算管理渗透到各项业务工作中,将预算指标分解到各部门,并对预算的执行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控制。财务部门要及时跟踪、监控、定期汇总分析预算执行情况,提交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协调解决预算执行中的有关问题。若出现预算需调整的情况,必须上报预算调整申请,形成预算调整方案。为了更好的落实预算控制工作,提高预算管理绩效,还需要深化预算管理与财务分析的结合,向各部门业务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促进单位逐步实现管理目标。
(二)优化协调资产配置,加强审批监督
制定合理配置目标,提高单位的资源利用率,是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如何盘活库存、固定资产,避免闲置资产的出现,需要优化协调资产配置,同时基于既定目标,向各部门下达相应的资产管理任务。财务部门要做好资产采购预算工作,来约束资产配置工作,确保资产投入资金能够按照计划使用,确保资产的高效利用。在资源配置协调上,需构建出资产调配申请、审批、执行等一系列执行机制,来保障资源协调配置的準确性,推动财务工作的开展。针对低效或者无回收价值的资产,需要综合考虑其资金占用量以及管理上的问题,及时通过审批程序将这些资产进行清理,或者结合技术鉴定结果,将这些资产出售,进一步优化单位资产配置,防止资产浪费和不合理配置的问题出现,达到资产监管的目的,节约单位的资产支出[2]。同时要注意应当加强对资产的采购、报废、变卖、出租等活动进行严格的审查监督,避免人为操作失误或违规操作情况的出现。
五、结论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工作中内部控制的较好应用能够增强单位的整体运作效果。在单位的日常管理中,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可以优化管理效用、提升管理工作水平、防控各类风险,从而增强内部控制管理的成效,促进单位良性、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梅建安.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应用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6):143-144.
作者单位:舟山市公共项目建设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