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说什么?”奶奶对着邻居阿姨大声喊着。“我借把钳子用。”阿姨也凑到奶奶耳边大声说着。“哦,知道了。”奶奶转身进了储藏室。
从我记事起,奶奶就有点耳背,随着年纪的增大,她的耳朵彻底聋了。
“你看这个还能不能用?”奶奶边说边举着一个残存着两根羽毛的毽子走了回来。阿姨见状,拍着腿、指着奶奶大笑起来。我也是哭笑不得。“不是这个!”我轻声说着并尴尬地冲奶奶摆手。“不是‘毽子’吗?”奶奶满脸疑惑。“阿姨借钳子用。”我无奈地轻声说着。“原来是‘钳子’呀,我还以为给孩子借‘毽子’踢。”奶奶尴尬地自语着。
“你这么小的声音,奶奶竟能明白?”阿姨奇怪地望向我。“对,我是奶奶的‘助听器’。”
不知从何时起,奶奶的耳朵里好像修了铜墙铁壁。
树上的鸟不再叽叽喳喳了,鸡不鸣,狗不叫了。奶奶的世界只有一个字:静!而这个安静的世界只容许我一人进入。有时我不耐烦,自言自语时,奶奶竟也知道我嘟囔了什么。后来,我激动地发现,原来把我从小看大的奶奶早已将我的口型记在了心里,她无师自通地掌握了一门新语言——唇语,而且仅仅是我一人的唇语。高兴之余,竟有丝丝心酸。
奶奶聋了,家里的氛围却越来越和谐了。
奶奶平时不太注意生活细节,妈妈又爱唠叨,以前婆媳俩经常为此“斗嘴”。
前几天,奶奶顺手将洗衣服的水倒在室外的地面上。妈妈就开始了唠叨:“天越来越冷了,水不能随便往院子里倒,结冰了怎么办?”忙着晾衣服的奶奶无意间回头看见妈妈在说着什么,疑惑地问:“有事吗?”“您不能把水……”妈妈提高嗓门说着。我见状,躲在妈妈身后冲奶奶说:“妈妈说您年纪大了,要多注意休息,以后您的衣服她幫您洗。”“不用,不用,我还干得动,你安心上班,家里的活交给我就行。”妈妈听后一愣,回头望见我,脸瞬间红了。她冲奶奶一笑,赶紧殷勤地扶着奶奶回屋,边走还不忘嘱咐道:“天冷了,我是担心您摔倒。以后您多注意身体,家里的活等我回来再干。”奶奶回头冲我诡谲地一笑。
妈妈的话奶奶是听不到的。品着奶奶的笑,我突然明白:奶奶是耳聋心不聋。看着她们相互搀扶的亲密背影,我和刚进门的爸爸都笑了。
此时,坐在教室里,望着窗外云卷云舒,听着麻雀叽叽喳喳的快活叫声,我不禁想到那没了“助听器”的奶奶。不知没我在身边的日子,她是否会寂寞?
[评 改]
对话开篇,直接进入场景的描述,简洁利落。
开篇交代奶奶的耳聋,总领全文。
“我”的“轻声”暗示着奶奶能“听”懂我的话,侧面写出“我”与奶奶无比亲密。
比喻修辞,写出了奶奶耳聋的严重。
进一步强调奶奶耳聋的严重程度。
心理描写,“我”的高兴是因为奶奶能听懂“我”的话,“我”的心酸是因为奶奶只能依赖“我”一人,而“我”却无法时时陪着奶奶。
过渡句,承上启下。
对话描写真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诡谲”一词,暗示了奶奶的通透与智慧,同时指出家庭和睦需要全家人的相互理解与包容。
“耳聋心不聋”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内涵丰富。
展示了一幅家人其乐融融的画面。
环境描写,反衬奶奶的寂寞。
问句结尾,突出了“我”对奶奶的牵挂。
【总 评】这篇文章围绕奶奶的耳聋写了两件小事:邻居向奶奶借钳子而产生的笑话;奶奶因耳聋而不再与妈妈斗嘴,使家庭更和谐。第一件事看似好笑,实则令人心酸:第二件事则从侧面写出了奶奶的智慧。文章虽没有一个“爱”字,却处处流露出小作者与奶奶的祖孙深情:奶奶只懂“我”一人的唇语,那是爱的回馈;对少了“助听器”的奶奶的担心,那是爱的牵挂。看似平凡的小事,由于作者充满感情的叙述,会让人产生淡淡“含泪的微笑”的伤感。文中还用了很多细节描写,刻画奶奶与邻居以及妈妈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丰满。
(讲评教师 苗 芳)
从我记事起,奶奶就有点耳背,随着年纪的增大,她的耳朵彻底聋了。
“你看这个还能不能用?”奶奶边说边举着一个残存着两根羽毛的毽子走了回来。阿姨见状,拍着腿、指着奶奶大笑起来。我也是哭笑不得。“不是这个!”我轻声说着并尴尬地冲奶奶摆手。“不是‘毽子’吗?”奶奶满脸疑惑。“阿姨借钳子用。”我无奈地轻声说着。“原来是‘钳子’呀,我还以为给孩子借‘毽子’踢。”奶奶尴尬地自语着。
“你这么小的声音,奶奶竟能明白?”阿姨奇怪地望向我。“对,我是奶奶的‘助听器’。”
不知从何时起,奶奶的耳朵里好像修了铜墙铁壁。
树上的鸟不再叽叽喳喳了,鸡不鸣,狗不叫了。奶奶的世界只有一个字:静!而这个安静的世界只容许我一人进入。有时我不耐烦,自言自语时,奶奶竟也知道我嘟囔了什么。后来,我激动地发现,原来把我从小看大的奶奶早已将我的口型记在了心里,她无师自通地掌握了一门新语言——唇语,而且仅仅是我一人的唇语。高兴之余,竟有丝丝心酸。
奶奶聋了,家里的氛围却越来越和谐了。
奶奶平时不太注意生活细节,妈妈又爱唠叨,以前婆媳俩经常为此“斗嘴”。
前几天,奶奶顺手将洗衣服的水倒在室外的地面上。妈妈就开始了唠叨:“天越来越冷了,水不能随便往院子里倒,结冰了怎么办?”忙着晾衣服的奶奶无意间回头看见妈妈在说着什么,疑惑地问:“有事吗?”“您不能把水……”妈妈提高嗓门说着。我见状,躲在妈妈身后冲奶奶说:“妈妈说您年纪大了,要多注意休息,以后您的衣服她幫您洗。”“不用,不用,我还干得动,你安心上班,家里的活交给我就行。”妈妈听后一愣,回头望见我,脸瞬间红了。她冲奶奶一笑,赶紧殷勤地扶着奶奶回屋,边走还不忘嘱咐道:“天冷了,我是担心您摔倒。以后您多注意身体,家里的活等我回来再干。”奶奶回头冲我诡谲地一笑。
妈妈的话奶奶是听不到的。品着奶奶的笑,我突然明白:奶奶是耳聋心不聋。看着她们相互搀扶的亲密背影,我和刚进门的爸爸都笑了。
此时,坐在教室里,望着窗外云卷云舒,听着麻雀叽叽喳喳的快活叫声,我不禁想到那没了“助听器”的奶奶。不知没我在身边的日子,她是否会寂寞?
[评 改]
对话开篇,直接进入场景的描述,简洁利落。
开篇交代奶奶的耳聋,总领全文。
“我”的“轻声”暗示着奶奶能“听”懂我的话,侧面写出“我”与奶奶无比亲密。
比喻修辞,写出了奶奶耳聋的严重。
进一步强调奶奶耳聋的严重程度。
心理描写,“我”的高兴是因为奶奶能听懂“我”的话,“我”的心酸是因为奶奶只能依赖“我”一人,而“我”却无法时时陪着奶奶。
过渡句,承上启下。
对话描写真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诡谲”一词,暗示了奶奶的通透与智慧,同时指出家庭和睦需要全家人的相互理解与包容。
“耳聋心不聋”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内涵丰富。
展示了一幅家人其乐融融的画面。
环境描写,反衬奶奶的寂寞。
问句结尾,突出了“我”对奶奶的牵挂。
【总 评】这篇文章围绕奶奶的耳聋写了两件小事:邻居向奶奶借钳子而产生的笑话;奶奶因耳聋而不再与妈妈斗嘴,使家庭更和谐。第一件事看似好笑,实则令人心酸:第二件事则从侧面写出了奶奶的智慧。文章虽没有一个“爱”字,却处处流露出小作者与奶奶的祖孙深情:奶奶只懂“我”一人的唇语,那是爱的回馈;对少了“助听器”的奶奶的担心,那是爱的牵挂。看似平凡的小事,由于作者充满感情的叙述,会让人产生淡淡“含泪的微笑”的伤感。文中还用了很多细节描写,刻画奶奶与邻居以及妈妈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丰满。
(讲评教师 苗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