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甘蔗的栽培对其生长环境具有较高的要求,甘蔗的良好生长不仅需要依靠科学有效的高产栽培技术,同时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对甘蔗的健康生长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结合相关研究对甘蔗的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综述。
关键词:甘蔗;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甘蔗作为一种温带与热带农作物,适合其生长的自然环境应当符合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等条件,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南方地区均有广泛种植。其中,广西、云南两省的蔗糖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七成以上,而云南由于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及自然环境,也成為了最适宜甘蔗栽培的地区之一。甘蔗具有食用、制糖、提炼乙醇等作用,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经济产物之一,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蔗生产国之一。因此,提高甘蔗栽培的产量及质量,对我国甘蔗栽培产业及其附加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而通常情况下,甘蔗的产量会受到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影响。本文基于此,对相关的栽培技术与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进行了具体探究。
1 强化甘蔗栽培技术的意义
随着经济水平逐步提高,我国的农业经济也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数目繁多的农业经济作物中,甘蔗是极为重要的存在之一,其种植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在我国南方气象条件较适宜种植甘蔗的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甘蔗种植带来的经济收益极高,也逐渐发展成为了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对推动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产业进一步发展,相关的问题也有所暴露,其中甘蔗的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内容已成为了相关专家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缺乏创新,甘蔗的产量质量均易受到影响,导致经济效益降低,并给其他下游产业领域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现阶段必须对甘蔗种植技术及其相关配套内容进行不断优化,制定合理高效的管理措施,规避种植过程中的风险,以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迈向更高水平,从而提升当地经济效益并带来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2 甘蔗生长条件的具体分析
2.1 温度
甘蔗作为喜温作物,其生长的年积温需达到5500~8500℃,一般而言在均温为18~30℃的环境中能够得到更好的生长。另外,甘蔗在成熟期需保持一个昼夜温差较大的生长环境,这样有利于糖分的积累,而在其他生长周期则较适宜在25~31℃的环境中生长。
2.2 水分
甘蔗的整个生长周期其根部含水量都保持在较高水平,因此其生长也需要大量水分。甘蔗的生长周期一般可划分为幼苗期、伸长期、成熟期,其中伸长期由于处于快速的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也最大,约占整个生长周期的六成左右,而幼苗期和成熟期则各占约20%。因此在甘蔗栽培过程中需要根据甘蔗不同的生长周期合理提供水分,保证其处于较好的生长态势。
2.3 光照
甘蔗是喜光作物,对日照时数要求较高,一般需在1200h以上,甘蔗中的干物质成分约98%都是由光合作用合成产生的,因此光照强度越大,时间越长,其光合作用效率也越高,含糖量和产量也会有所提高。具体研究显示,每日平均光照时间至少需要满足8h,甘蔗的质量才会达到较好的标准。
2.4 土壤
任何农作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土壤养分的作用,甘蔗的生长也同样如此,在栽培过程中需随时关注各个生长阶段对养分的消耗程度,并要结合具体的土壤情况合理施肥及追肥。一般而言,土壤的水、肥、气、热四种因素互相协调,则根系发达,吸收力强。虽然甘蔗对各种类型的土壤具有较强的适应力,但不同的土壤及土壤肥力不同,使甘蔗的产量有很大的差异。如土壤酸碱度pH6.1~7.7为最佳,有机质含量需>2.5%,有效磷在38mg/kg以上,盐基饱和度大于70%等,这些都是甘蔗实现高质量生产的有利土壤条件。
2.5 空气
甘蔗的生长与空气密切相关,甘蔗呼吸作用时需要充足的氧气,而光合作用时需要二氧化碳,因此在土壤和空气中,这两种气体的浓度对生长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土壤中需要一定数量的氧气,就需要土壤充分地疏松通气。另外,甘蔗的生长还需要无霜期在330d以上,空气湿度年均保持在60%左右。
3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
3.1 整地
整地是甘蔗种植前的首要步骤,同时也是较为重要的步骤,但实际种植过程中往往得不到较高的重视度。整地的目的在于给后续的种植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即有利的土壤条件。由于甘蔗属于喜温喜水的作物,其根系较为发达,在整地时须根据其具体特征,使整地后的土壤具有稀松、肥沃、深厚的特点,另外,整地过程还能及时发现相关的病虫害或植物草害,为实现甘蔗的高质量生产打下坚实基础。在耕作的方式上,也需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不同性状特点灵活采取相应的耕作方法。
3.2 选种
挑选甘蔗品种是提高甘蔗产量的关键环节。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产地的自然环境情况,比如土壤、气候、光照、地质等,是否适合所选择甘蔗品种的栽培。其次可以借助已有的甘蔗种植经验,参考、对比、分析相关科研部门的研究结果,进行综合性判断,选择具有较好的分叶能力以及较高萌芽率的甘蔗品种。最后,在种植前仔细检查甘蔗种子,剔除不合格的种子,种植前采取浸种措施,可提升其吸水性。
3.3 种苗
3.3.1 种茎的选择与消毒处理
在种茎选择上,需要符合两个基础要求:无病虫害以及种茎饱满,此类种茎可有效确保甘蔗在生长过程的良好的抵抗能力,对病虫害有较强抵御能力,确保甘蔗的健康生长。在种茎的消毒环节中,比较常用的方式是物理去除法联合化学浸泡法,物理去除法使是指用刀将坏死的幼苗芽去除;化学浸泡法是指使用多菌灵对种茎进行浸泡,通常浸泡5~10min即可。 3.3.2 施肥
施肥的目的是给甘蔗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提高甘蔗的生长速度。肥料选择主要为有机复合肥与农家肥,通常会在施肥时将杀虫剂一起使用。在完成施肥后,进行甘蔗盖土,在1周后喷洒除草剂,以防止过多的杂草生长后抢夺走甘蔗的营养成分。在甘蔗的分蘖期进行肥料的追加,通常使用的肥料为尿素肥。
3.3.3 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也是影响甘蔗生长质量的重要因素,种植密度过密会对甘蔗的生长产生抑制,而密度过大又达不到高产的效果。通常旱地与水田地的种植密度不同,前者的密度更大,一般甘蔗的行距在1~1.2m之间,以亩为单位,通常1亩地的下种量在12~13.57×104粒。在种植结束后进行除草,最后进行封土。在覆盖地膜时,其厚度大约为0.005mm,宽度通常为45cm。覆盖地膜要确保其与种植沟的两侧紧密贴合,避免地膜漏气,以确保甘蔗苗在温湿度恒定、充分的环境下成长。
3.3.4 田间管理
在甘蔗苗期中,需要加强田间管理,观察甘蔗在生长阶段的变化情况,根据相应的既有生长特点与生长规律,判断甘蔗的生长情况是否健康。并确保甘蔗在生长过程中的良好光照与通风性,定期清除甘蔗的枯叶。另外,加强甘蔗的病虫害防治也十分重要,是确保甘蔗而健康生长的关键。
4 甘蔗栽培中的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4.1 病害防治
4.1.1 赤腐病的防治
赤腐病通常会对甘蔗的茎部以及叶片中脉产生损害,赤腐病的出现与塔地囊孢壳菌、炭疽菌等有关,并且当氮元素含量较高或者磷元素含量较低时,容易引起赤腐病。通常雨后是赤腐病的高发阶段,使用百菌清或者多菌灵进行喷洒,避免赤腐病出现。另外,在收获甘蔗后,及时将田间的病株残叶烧毁、清除,能够降低新种植甘蔗的赤腐病发生率。
4.1.2 凤梨病的防治
凤梨病常常出现在甘蔗的萌芽期,因此,凤梨病的出现会导致许多甘蔗在萌芽状态或者尚未萌芽时就死亡。引起凤梨病的病菌通常潜伏在带病的组织中或者土壤中,在条件适宜时进行入侵。因此,种苗浸泡后需要消毒,在种植前使用石灰水、清水进行浸泡,需浸泡1d,之后使用多菌灵或者苯菌灵等进行浸泡消毒。在冬春种植时,覆盖地膜促进其尽快萌芽、生长,减少凤梨病。
4.1.3 黑穗病的防治
黑穗病主要对甘蔗的茎梢部产生损伤,而引起甘蔗黑穗病的病菌具有不同的生理小种,厚垣孢子能够在6~36℃条件下萌发,并在48h内完成萌发,并且能够在土壤中越冬。为防止黑穗病,使用50℃左右的热水对甘蔗种苗进行浸泡,浸泡2h,以杀死厚垣孢子,减少黑穗病的发生。
4.2 虫害防治
4.2.1 螟虫的防治
螟虫对甘蔗的生长具有极大危害,包括白螟虫、大螟虫、二点螟等,其中以二点螟多见。不同的螟虫特性具有一定差异,在螟虫的治理过程中,充分掌握其特性,采用针对性的手段进行处理。在选种时注意避开具有虫害的幼苗,并使用石灰水对苗种与茎部进行浸泡,配合使用相应的杀虫剂。
4.2.2 蚜虫的防治
蚜虫喜欢温暖气候,因此夏季是甘蔗的蚜虫害高发期,可使用毒死蜱乳油、吡虫啉杀死蚜虫,同时配合喷洒杀虫草原粉。注意在进行喷洒时,避开具有强光照射的时间段,多选择在清晨或者阴天进行,以减少甘蔗枝叶渗透药液。
5 結语
甘蔗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经济产物,对甘蔗的栽培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甘蔗的产量十分重要。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栽培技术,包括品种的挑选、种茎的选择与消毒、施肥、合理分配种植密度以及加强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是田间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赤腐病、凤梨病、黑穗病、螟虫、蚜虫是常见的病虫害,加强相关防治能促进甘蔗健康生长,提高其产量。
参考文献
[1] 黄忠清,陆杉.广西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乡村科技,2020(12):108-109.
[2] 莫少勇.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吉林农业,2019(13):84.
[3] 冯淳熙.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对策[J].农家科技中旬刊,2019(5):50.
[4] 陈又义.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与技术,2020,40(19):86-87.
[5] 谷学志.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0,32(3):72-73.
关键词:甘蔗;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甘蔗作为一种温带与热带农作物,适合其生长的自然环境应当符合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等条件,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南方地区均有广泛种植。其中,广西、云南两省的蔗糖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七成以上,而云南由于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及自然环境,也成為了最适宜甘蔗栽培的地区之一。甘蔗具有食用、制糖、提炼乙醇等作用,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经济产物之一,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蔗生产国之一。因此,提高甘蔗栽培的产量及质量,对我国甘蔗栽培产业及其附加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而通常情况下,甘蔗的产量会受到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影响。本文基于此,对相关的栽培技术与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进行了具体探究。
1 强化甘蔗栽培技术的意义
随着经济水平逐步提高,我国的农业经济也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数目繁多的农业经济作物中,甘蔗是极为重要的存在之一,其种植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在我国南方气象条件较适宜种植甘蔗的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甘蔗种植带来的经济收益极高,也逐渐发展成为了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对推动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产业进一步发展,相关的问题也有所暴露,其中甘蔗的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内容已成为了相关专家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缺乏创新,甘蔗的产量质量均易受到影响,导致经济效益降低,并给其他下游产业领域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现阶段必须对甘蔗种植技术及其相关配套内容进行不断优化,制定合理高效的管理措施,规避种植过程中的风险,以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迈向更高水平,从而提升当地经济效益并带来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2 甘蔗生长条件的具体分析
2.1 温度
甘蔗作为喜温作物,其生长的年积温需达到5500~8500℃,一般而言在均温为18~30℃的环境中能够得到更好的生长。另外,甘蔗在成熟期需保持一个昼夜温差较大的生长环境,这样有利于糖分的积累,而在其他生长周期则较适宜在25~31℃的环境中生长。
2.2 水分
甘蔗的整个生长周期其根部含水量都保持在较高水平,因此其生长也需要大量水分。甘蔗的生长周期一般可划分为幼苗期、伸长期、成熟期,其中伸长期由于处于快速的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也最大,约占整个生长周期的六成左右,而幼苗期和成熟期则各占约20%。因此在甘蔗栽培过程中需要根据甘蔗不同的生长周期合理提供水分,保证其处于较好的生长态势。
2.3 光照
甘蔗是喜光作物,对日照时数要求较高,一般需在1200h以上,甘蔗中的干物质成分约98%都是由光合作用合成产生的,因此光照强度越大,时间越长,其光合作用效率也越高,含糖量和产量也会有所提高。具体研究显示,每日平均光照时间至少需要满足8h,甘蔗的质量才会达到较好的标准。
2.4 土壤
任何农作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土壤养分的作用,甘蔗的生长也同样如此,在栽培过程中需随时关注各个生长阶段对养分的消耗程度,并要结合具体的土壤情况合理施肥及追肥。一般而言,土壤的水、肥、气、热四种因素互相协调,则根系发达,吸收力强。虽然甘蔗对各种类型的土壤具有较强的适应力,但不同的土壤及土壤肥力不同,使甘蔗的产量有很大的差异。如土壤酸碱度pH6.1~7.7为最佳,有机质含量需>2.5%,有效磷在38mg/kg以上,盐基饱和度大于70%等,这些都是甘蔗实现高质量生产的有利土壤条件。
2.5 空气
甘蔗的生长与空气密切相关,甘蔗呼吸作用时需要充足的氧气,而光合作用时需要二氧化碳,因此在土壤和空气中,这两种气体的浓度对生长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土壤中需要一定数量的氧气,就需要土壤充分地疏松通气。另外,甘蔗的生长还需要无霜期在330d以上,空气湿度年均保持在60%左右。
3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
3.1 整地
整地是甘蔗种植前的首要步骤,同时也是较为重要的步骤,但实际种植过程中往往得不到较高的重视度。整地的目的在于给后续的种植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即有利的土壤条件。由于甘蔗属于喜温喜水的作物,其根系较为发达,在整地时须根据其具体特征,使整地后的土壤具有稀松、肥沃、深厚的特点,另外,整地过程还能及时发现相关的病虫害或植物草害,为实现甘蔗的高质量生产打下坚实基础。在耕作的方式上,也需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不同性状特点灵活采取相应的耕作方法。
3.2 选种
挑选甘蔗品种是提高甘蔗产量的关键环节。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产地的自然环境情况,比如土壤、气候、光照、地质等,是否适合所选择甘蔗品种的栽培。其次可以借助已有的甘蔗种植经验,参考、对比、分析相关科研部门的研究结果,进行综合性判断,选择具有较好的分叶能力以及较高萌芽率的甘蔗品种。最后,在种植前仔细检查甘蔗种子,剔除不合格的种子,种植前采取浸种措施,可提升其吸水性。
3.3 种苗
3.3.1 种茎的选择与消毒处理
在种茎选择上,需要符合两个基础要求:无病虫害以及种茎饱满,此类种茎可有效确保甘蔗在生长过程的良好的抵抗能力,对病虫害有较强抵御能力,确保甘蔗的健康生长。在种茎的消毒环节中,比较常用的方式是物理去除法联合化学浸泡法,物理去除法使是指用刀将坏死的幼苗芽去除;化学浸泡法是指使用多菌灵对种茎进行浸泡,通常浸泡5~10min即可。 3.3.2 施肥
施肥的目的是给甘蔗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提高甘蔗的生长速度。肥料选择主要为有机复合肥与农家肥,通常会在施肥时将杀虫剂一起使用。在完成施肥后,进行甘蔗盖土,在1周后喷洒除草剂,以防止过多的杂草生长后抢夺走甘蔗的营养成分。在甘蔗的分蘖期进行肥料的追加,通常使用的肥料为尿素肥。
3.3.3 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也是影响甘蔗生长质量的重要因素,种植密度过密会对甘蔗的生长产生抑制,而密度过大又达不到高产的效果。通常旱地与水田地的种植密度不同,前者的密度更大,一般甘蔗的行距在1~1.2m之间,以亩为单位,通常1亩地的下种量在12~13.57×104粒。在种植结束后进行除草,最后进行封土。在覆盖地膜时,其厚度大约为0.005mm,宽度通常为45cm。覆盖地膜要确保其与种植沟的两侧紧密贴合,避免地膜漏气,以确保甘蔗苗在温湿度恒定、充分的环境下成长。
3.3.4 田间管理
在甘蔗苗期中,需要加强田间管理,观察甘蔗在生长阶段的变化情况,根据相应的既有生长特点与生长规律,判断甘蔗的生长情况是否健康。并确保甘蔗在生长过程中的良好光照与通风性,定期清除甘蔗的枯叶。另外,加强甘蔗的病虫害防治也十分重要,是确保甘蔗而健康生长的关键。
4 甘蔗栽培中的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4.1 病害防治
4.1.1 赤腐病的防治
赤腐病通常会对甘蔗的茎部以及叶片中脉产生损害,赤腐病的出现与塔地囊孢壳菌、炭疽菌等有关,并且当氮元素含量较高或者磷元素含量较低时,容易引起赤腐病。通常雨后是赤腐病的高发阶段,使用百菌清或者多菌灵进行喷洒,避免赤腐病出现。另外,在收获甘蔗后,及时将田间的病株残叶烧毁、清除,能够降低新种植甘蔗的赤腐病发生率。
4.1.2 凤梨病的防治
凤梨病常常出现在甘蔗的萌芽期,因此,凤梨病的出现会导致许多甘蔗在萌芽状态或者尚未萌芽时就死亡。引起凤梨病的病菌通常潜伏在带病的组织中或者土壤中,在条件适宜时进行入侵。因此,种苗浸泡后需要消毒,在种植前使用石灰水、清水进行浸泡,需浸泡1d,之后使用多菌灵或者苯菌灵等进行浸泡消毒。在冬春种植时,覆盖地膜促进其尽快萌芽、生长,减少凤梨病。
4.1.3 黑穗病的防治
黑穗病主要对甘蔗的茎梢部产生损伤,而引起甘蔗黑穗病的病菌具有不同的生理小种,厚垣孢子能够在6~36℃条件下萌发,并在48h内完成萌发,并且能够在土壤中越冬。为防止黑穗病,使用50℃左右的热水对甘蔗种苗进行浸泡,浸泡2h,以杀死厚垣孢子,减少黑穗病的发生。
4.2 虫害防治
4.2.1 螟虫的防治
螟虫对甘蔗的生长具有极大危害,包括白螟虫、大螟虫、二点螟等,其中以二点螟多见。不同的螟虫特性具有一定差异,在螟虫的治理过程中,充分掌握其特性,采用针对性的手段进行处理。在选种时注意避开具有虫害的幼苗,并使用石灰水对苗种与茎部进行浸泡,配合使用相应的杀虫剂。
4.2.2 蚜虫的防治
蚜虫喜欢温暖气候,因此夏季是甘蔗的蚜虫害高发期,可使用毒死蜱乳油、吡虫啉杀死蚜虫,同时配合喷洒杀虫草原粉。注意在进行喷洒时,避开具有强光照射的时间段,多选择在清晨或者阴天进行,以减少甘蔗枝叶渗透药液。
5 結语
甘蔗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经济产物,对甘蔗的栽培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甘蔗的产量十分重要。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栽培技术,包括品种的挑选、种茎的选择与消毒、施肥、合理分配种植密度以及加强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是田间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赤腐病、凤梨病、黑穗病、螟虫、蚜虫是常见的病虫害,加强相关防治能促进甘蔗健康生长,提高其产量。
参考文献
[1] 黄忠清,陆杉.广西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乡村科技,2020(12):108-109.
[2] 莫少勇.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吉林农业,2019(13):84.
[3] 冯淳熙.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对策[J].农家科技中旬刊,2019(5):50.
[4] 陈又义.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与技术,2020,40(19):86-87.
[5] 谷学志.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0,32(3):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