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种新兴的园林绿化形式,观光农业如何和城市大园林融为一体,构架新的园林绿化体系,为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做贡献。本文从建设大园林角度出发,试图探索出一条新的城郊生态防护园林体系构架和运作模式,极大地发挥观光农业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作用。关键词:观光农业;生态防护园林新体系;概念性规划中图分类号:S891
文献标识码:A观光农业始于二战时期的欧美国家,后发展到日本和台湾。由小规模的观光果园形式发展到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大规模观光农业园区或观光农业带。近年来,我国各地都在快速发展这种位于近郊的,把农业生产和观光旅游相结合的观光农业产业。但从全国各地观光农业总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基于一哄而上,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农家乐”、“休闲采摘园”。有的甚至为了开发旅游产业,不惜毁林改土,增设经营项目,搞得不伦不类,“农味”丧失殆尽。尽管观光农业在我国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如果一味地这样发展下去,恶意竞争,势必会对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因此,如何把观光农业有机地引入园林绿化系统,让它在建设城市大园林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科学合理的积极作用,就成了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了。1 观光农业的概念、类型及发展1.1 观光农业的概念观光农业是把农业生产和旅游业相结合,引导城市居民步入农村,享受户外活动,参加农业生产,体会耕作实践的一种综合旅游项目和产品。是农业和旅游两大产业相磨合交叉的新兴农游交叉产业。从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观光农业大致可分为4个类型。1.2 观光农业的类型1.2.1 传统型观光农业以展示农产品生产和农作过程来吸引游客参观和农作,进而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的旅游项目。1.2.2 都市型观光农业利用城市的工业和科技优势,在城市内的小区和郊区,建立小型和分散的农、林、渔等生产基地。即为游客提供部分时鲜农产品,又保留部分农地,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一种旅游项目。1.2.3 科技型观光农业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发展的观光农业,如电脑控制水肥的蔬菜工厂等。
1.2.4 奇异型观光农业利用奇特的农产品建立起来的观光农业,如特殊的香稻、特殊的瓜果等,以此来满足人们寻求离奇的心理。1.3 观光农业的发展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为观光农业提供了充足的客源。农业观光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之一,有着众多的有利条件。1.3.1观光农业投资少,收益高。1.3.2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和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农业资源丰实,形成了景观各异的农业生态空间,具有发展观光农业的天然优势。1.3.3观光农业体现了各地迥异的文化特色。可以说,观光农业是旅游这一朝阳行业中最有潜力的部分,在未来的几年中将有巨大的市场机会,但在实际运作中仍存在着三大隐忧。1.3.3.1缺乏宏观调控和指导,盲目上马,相互之间恶性竞争。政府又缺乏必要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加之大多数企业的农业区域小于国际认定的半径9.5km的规模,很难有好的经济效益。1.3.3.2建园指导思想有误区中科院院士吴传均指出:有的地区没有把观光农业园看作是建立在农业经营基础上的农游产物,而单纯依靠门票和旅游的收入来维持园区的发展。有的地区单纯模仿一哄而上,开田修路,急功近利,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不做可行性研究,缺乏市场定位和科学规划,造成后期经营管理困难。1.3.3.3经营管理不规范,中南林学院森林旅游研究中心教授吴章文提出:当前的观光农业“农味”不足,存在“城市化”倾向;有的企业家族式管理,造成混乱,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加之农业生产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淡季没有有效的经营措施,也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2 观光农业与城市大园林的关系2.1 观光农业与城市大园林的关系城市大园林是指包括城市外围大环境在内的整个城市区域,综合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而观光农业大都位于城市近郊,恰恰处在外围大环境城市生态防护林上。因此,观光农业园区是城市外围生态防护林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大园林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搞好观光农业园区的建设,对于建设城市外围生态防护林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2 如何搞好观光农业园区的建设如何才能把观光农业园区建设好,让它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经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呢?我们认为积极开展高科技农业生态旅游是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必由之路。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通过一系列农业高新技术,将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加工,以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风格充分体现出来。它不仅可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丰实人们的生活内容,更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因此,结合本地实际,建立资源、生态、旅游等为支柱的生态旅游农业产业体系,不但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还可以将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合理统一起来。必将为我们探索出一条现代农业综合协调发展的产业化道路。3 观光农业型城郊生态防护园林新体系的构架与思考3.1 新体系的构架为了科学地解决好大园林建设中城市外围生态防护林带的建设与管理问题,我们认为:应该构架一个关于城市外围生态防护林带的园林新体系——观光农业型城郊生态防护园林新体系。它是一种由城市外围生态步道所贯通的生态防护圈,主要包括了观光农业园区、观光农业主题公园、风景名胜区、观光农业渡假村、观光农业生态湿地展示区、观光农业防护林休闲生产区和链接生态步道等,是一种完整的外围生态防护新体系。3.2 观光农业型城郊生态防护园林新体系的组成要素3.2.1 观光农业园区是观光农业型城郊生态防护园林新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以农业生产和旅游经营为目的的场所,是一颗颗闪亮的珍珠。它的建设可以由农民自己或社会投资者投资完成,并由投资者经营管理,从而减少了政府的投入。3.2.2 观光农业主题公园它也是精彩的亮点之一,可以由包括政府在内的多种投资主体出资来完成。主要以农业展示公园、森林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为主。3.2.3 风景名胜区主要由郊外具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价值的风景名胜点开发建设而成。3.2.4 观赏农业渡假村主要利用郊外的自然景观,由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建设、经营、管理,从而也可大大减少政府投入。3.2.5 观光农业生态湿地展示区主要是利用郊外的河流、坑塘等自然水系,营造可供游人观赏的生态湿地。并可结合水生植物的开发利用和养鱼业的发展,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3.2.6 观光农业防护林休闲生产区主要是结合郊外道路和荒地大面积种植防护林地,以起到防风避灾的作用,可选择速生杨等速生用材树种,发展木材加工业,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3.2.7观光农业生态园是指包括生态餐厅、老年公寓、垂钓、养殖、温泉洗浴等综合服务项目的生态农业示范园,由专业企业投资兴建和经营。3.2.8 链接生态步道是指结合当地情况,用植树等生态手段把一个个、一片片珍珠都串联起来,并修筑简易的人行步道,便于游人徒步游览各个景点。3.3 新体系运作模式的思考编制《观光农业型城郊生态防护园林新体系规划》,科学合理地布局各个组成要素。达到布局均衡,方便群众,生态防护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以社会广泛投资为主要渠道,政府可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进行奖励。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或独资或股份,均享有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权益,按企业运行方式操作。统一规划,分布实施,在详实科学的规划指导下,分步分块地实施,要做到稳扎稳打,切忌一哄而起盲目发展。4 安阳市观光农业型城郊生态防护园林新体系的概念性规划以城市外环为主线,科学合理、均衡地安排。主要景观有:殷墟王陵区、殷墟博物馆、殷墟博物苑、武官秋口等洹河生态湿地、北环防护林、四季华香生态园、东外环防护林、京珠生态园、京珠高速绿色通道、洪河生态湿地、魏家营森林公园、贞元农场、东风置度花木生产基地、邵村银杏园、安林公路路侧绿地、安林高速绿色通道、南水北调森林公园、北蒙林果生态园等。植物选择以突出乡土树种,挖掘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确保植物多样性为原则。以使用速生杨、旱生型、抗逆性强的植物为主,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认真研究主导风向和防护林的结构,以更好地提高防护林体系的效能。作为新的园林体系,可能会有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解决。但我们相信,有观光农业型产业的带动,观光农业型城郊生态防护园林新体系必将是一个有着广阔发展前景和可操作性很强的防护体系,是城市大园林建设中一个值得推广的新思路和新做法。随着新体系的不断完善,它必将发挥出极大的作用,为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改善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柴瑞娟(1973-),女,河南安阳市人民公园,工程师。
文献标识码:A观光农业始于二战时期的欧美国家,后发展到日本和台湾。由小规模的观光果园形式发展到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大规模观光农业园区或观光农业带。近年来,我国各地都在快速发展这种位于近郊的,把农业生产和观光旅游相结合的观光农业产业。但从全国各地观光农业总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基于一哄而上,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农家乐”、“休闲采摘园”。有的甚至为了开发旅游产业,不惜毁林改土,增设经营项目,搞得不伦不类,“农味”丧失殆尽。尽管观光农业在我国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如果一味地这样发展下去,恶意竞争,势必会对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因此,如何把观光农业有机地引入园林绿化系统,让它在建设城市大园林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科学合理的积极作用,就成了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了。1 观光农业的概念、类型及发展1.1 观光农业的概念观光农业是把农业生产和旅游业相结合,引导城市居民步入农村,享受户外活动,参加农业生产,体会耕作实践的一种综合旅游项目和产品。是农业和旅游两大产业相磨合交叉的新兴农游交叉产业。从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观光农业大致可分为4个类型。1.2 观光农业的类型1.2.1 传统型观光农业以展示农产品生产和农作过程来吸引游客参观和农作,进而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的旅游项目。1.2.2 都市型观光农业利用城市的工业和科技优势,在城市内的小区和郊区,建立小型和分散的农、林、渔等生产基地。即为游客提供部分时鲜农产品,又保留部分农地,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一种旅游项目。1.2.3 科技型观光农业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发展的观光农业,如电脑控制水肥的蔬菜工厂等。
1.2.4 奇异型观光农业利用奇特的农产品建立起来的观光农业,如特殊的香稻、特殊的瓜果等,以此来满足人们寻求离奇的心理。1.3 观光农业的发展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为观光农业提供了充足的客源。农业观光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之一,有着众多的有利条件。1.3.1观光农业投资少,收益高。1.3.2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和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农业资源丰实,形成了景观各异的农业生态空间,具有发展观光农业的天然优势。1.3.3观光农业体现了各地迥异的文化特色。可以说,观光农业是旅游这一朝阳行业中最有潜力的部分,在未来的几年中将有巨大的市场机会,但在实际运作中仍存在着三大隐忧。1.3.3.1缺乏宏观调控和指导,盲目上马,相互之间恶性竞争。政府又缺乏必要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加之大多数企业的农业区域小于国际认定的半径9.5km的规模,很难有好的经济效益。1.3.3.2建园指导思想有误区中科院院士吴传均指出:有的地区没有把观光农业园看作是建立在农业经营基础上的农游产物,而单纯依靠门票和旅游的收入来维持园区的发展。有的地区单纯模仿一哄而上,开田修路,急功近利,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不做可行性研究,缺乏市场定位和科学规划,造成后期经营管理困难。1.3.3.3经营管理不规范,中南林学院森林旅游研究中心教授吴章文提出:当前的观光农业“农味”不足,存在“城市化”倾向;有的企业家族式管理,造成混乱,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加之农业生产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淡季没有有效的经营措施,也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2 观光农业与城市大园林的关系2.1 观光农业与城市大园林的关系城市大园林是指包括城市外围大环境在内的整个城市区域,综合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而观光农业大都位于城市近郊,恰恰处在外围大环境城市生态防护林上。因此,观光农业园区是城市外围生态防护林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大园林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搞好观光农业园区的建设,对于建设城市外围生态防护林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2 如何搞好观光农业园区的建设如何才能把观光农业园区建设好,让它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经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呢?我们认为积极开展高科技农业生态旅游是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必由之路。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通过一系列农业高新技术,将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加工,以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风格充分体现出来。它不仅可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丰实人们的生活内容,更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因此,结合本地实际,建立资源、生态、旅游等为支柱的生态旅游农业产业体系,不但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还可以将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合理统一起来。必将为我们探索出一条现代农业综合协调发展的产业化道路。3 观光农业型城郊生态防护园林新体系的构架与思考3.1 新体系的构架为了科学地解决好大园林建设中城市外围生态防护林带的建设与管理问题,我们认为:应该构架一个关于城市外围生态防护林带的园林新体系——观光农业型城郊生态防护园林新体系。它是一种由城市外围生态步道所贯通的生态防护圈,主要包括了观光农业园区、观光农业主题公园、风景名胜区、观光农业渡假村、观光农业生态湿地展示区、观光农业防护林休闲生产区和链接生态步道等,是一种完整的外围生态防护新体系。3.2 观光农业型城郊生态防护园林新体系的组成要素3.2.1 观光农业园区是观光农业型城郊生态防护园林新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以农业生产和旅游经营为目的的场所,是一颗颗闪亮的珍珠。它的建设可以由农民自己或社会投资者投资完成,并由投资者经营管理,从而减少了政府的投入。3.2.2 观光农业主题公园它也是精彩的亮点之一,可以由包括政府在内的多种投资主体出资来完成。主要以农业展示公园、森林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为主。3.2.3 风景名胜区主要由郊外具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价值的风景名胜点开发建设而成。3.2.4 观赏农业渡假村主要利用郊外的自然景观,由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建设、经营、管理,从而也可大大减少政府投入。3.2.5 观光农业生态湿地展示区主要是利用郊外的河流、坑塘等自然水系,营造可供游人观赏的生态湿地。并可结合水生植物的开发利用和养鱼业的发展,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3.2.6 观光农业防护林休闲生产区主要是结合郊外道路和荒地大面积种植防护林地,以起到防风避灾的作用,可选择速生杨等速生用材树种,发展木材加工业,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3.2.7观光农业生态园是指包括生态餐厅、老年公寓、垂钓、养殖、温泉洗浴等综合服务项目的生态农业示范园,由专业企业投资兴建和经营。3.2.8 链接生态步道是指结合当地情况,用植树等生态手段把一个个、一片片珍珠都串联起来,并修筑简易的人行步道,便于游人徒步游览各个景点。3.3 新体系运作模式的思考编制《观光农业型城郊生态防护园林新体系规划》,科学合理地布局各个组成要素。达到布局均衡,方便群众,生态防护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以社会广泛投资为主要渠道,政府可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进行奖励。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或独资或股份,均享有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权益,按企业运行方式操作。统一规划,分布实施,在详实科学的规划指导下,分步分块地实施,要做到稳扎稳打,切忌一哄而起盲目发展。4 安阳市观光农业型城郊生态防护园林新体系的概念性规划以城市外环为主线,科学合理、均衡地安排。主要景观有:殷墟王陵区、殷墟博物馆、殷墟博物苑、武官秋口等洹河生态湿地、北环防护林、四季华香生态园、东外环防护林、京珠生态园、京珠高速绿色通道、洪河生态湿地、魏家营森林公园、贞元农场、东风置度花木生产基地、邵村银杏园、安林公路路侧绿地、安林高速绿色通道、南水北调森林公园、北蒙林果生态园等。植物选择以突出乡土树种,挖掘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确保植物多样性为原则。以使用速生杨、旱生型、抗逆性强的植物为主,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认真研究主导风向和防护林的结构,以更好地提高防护林体系的效能。作为新的园林体系,可能会有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解决。但我们相信,有观光农业型产业的带动,观光农业型城郊生态防护园林新体系必将是一个有着广阔发展前景和可操作性很强的防护体系,是城市大园林建设中一个值得推广的新思路和新做法。随着新体系的不断完善,它必将发挥出极大的作用,为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改善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柴瑞娟(1973-),女,河南安阳市人民公园,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