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过敏性紫癜1例报告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ei39602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历资料
  患儿,男,6岁,以脐周疼痛3天,加重1天入院;患儿3天前未见明显诱因出现脐周疼痛,呈陈发性,时轻时重,伴恶心未呕;门诊彩超示肠系膜多发淋巴结肿大,最大9mm×10mm,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2.0,654-2 3mg,另加丹参注射液10ml静滴3天,第3天在输液过程中腹痛加重,患儿弯腰曲膝,面色苍白,随后住院治疗。查周围血象白细胞23.6×109/L,中性粒细胞8%,血小板260×109/L,嗜酸性粒细胞8%,出血时间5分钟,凝血时间5分钟,尿常规均正常,大便隐血试验阴性,血沉30mm/小时,C3、C4正常,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阴性;患儿疼痛仍较剧烈,复查肠系膜阑尾彩超结果同上次一样,阑尾区未发现异常,查体T 36.7℃,HR 100次/分,HR 30次/分,心肺无异常,脐周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全身皮肤未发现皮疹。
  再次追问病史,家长诉患儿2岁半时也发生过类似腹痛,双下肢有少许紫癜,但未特殊处理即自行恢复。这次发病前10多天患儿有“感冒”病史,但症状轻微,未给予治疗,故未引起重视,结合以上情况,分析患儿为过敏性紫癜,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5mg静滴,阿司匹林片50mg口服,1次/日,双嘧达莫25mg口服,3次/日,同时用微波照射脐部2次/日,20分钟/次,地塞米松用至第3天时,患儿疼痛逐渐缓解,即停用。
  体格检查:患儿神清,精神好,食欲恢复,全身皮肤特别是双下肢仍未发现紫癜,心肺未见异常,脐周仍有轻微疼痛,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经以上治疗至第8天,患儿双下肢出现少许散在紫癜,再次辅助检查,周围血象9.0×109/L,中性粒细胞47%,血小板200×109/L,嗜酸性粒细胞4%,尿分析正常,大便隐血试验阴性,血沉15/小时,C3、C4正常,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阴性;继续治疗15天,患儿腹痛消失,双下肢紫癜消退,随访3个月,患儿未再复发。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临床上常伴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和尿白尿,多发于2~8岁儿童,男孩多于女孩,以春秋二季居多;此病多与食物及药物过敏,微生物、疫苗接种、链球菌感染多因素有关。B淋巴细胞多克隆活化为其特征,患儿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CD40配体过度表达,促进B淋巴细胞分泌大量1gA和1gE。1gA补体C3和纤维蛋白沉积于肾小球系膜、肠道毛细血管,提示本病为1gA免疫复合物疾病,此患儿2岁半时有过类似发作史,并双下肢伴有紫癜,因腹痛轻微,皮肤紫癜较少,且恢复较快,未引起重视和注意。此次再发发病,疼痛剧烈,且在疾病早期为惟一症状,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在治疗后期才出现少许散在皮肤紫癜,从而增加了诊断的难度;对于此患儿,详细的病史追问就显得极为重要;同时叮嘱家长尽量避免相关过敏原,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口服补肾益气和活血化瘀中药(如复方丹参片、银杏叶片等)3~6个月。可预防复发。
  由于此患儿发病没有肾脏受损表现,故预后良好,病程在1~2周至1~2个月,但可反复,少数可达数月或1年以上,以后再次发病是否影响肾脏尚难判断,故此患儿还需定期随访。
  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P)联合川芎嗪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32例,分为HP联合川芎嗪组20例和HP组12例,均给予常规0.9%氯化钠溶液洗胃、药用炭吸附、20%甘露醇导泻、补液、激素、HP治疗、对症等综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HP联合川芎嗪组有效率明显高于HP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毒后6小时内与6小时后行HP治愈率统计学意义(P<
人工蜂群算法作为一种模拟蜜蜂采蜜行为提出的优化算法,通过各人工蜂个体的局部寻优行为,最终在群体中使全局最优解突显出来,具有较好的收敛速度,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基于人工蜂群算法和MAC(模态保证准则)对强、弱耦合双梁系统进行局部损伤的识别。为了避免算法过早陷入局部最优解,引入锦标赛机制和混沌搜索机制对算法进行改进。算例表明此方法能有效快速的检测出耦合双梁系统的局部损伤、对测量噪声不敏感,较原算法相
由于受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弊端。因此,本文立足于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对传统中学英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