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绝大多数职业学校,尤其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技工学校,现在仍沿用普通教育的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客观上偏离了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和本源,办学质量低下。因此,构建一种与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相匹配的职业学校内部管理模式,是有效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根据这些情况我校构建了“校部”二级管理体制。
一、以事权下放为主旨的“校部”二级管理模式
以事权下放为主旨的“校部”二级内部管理模式,主要可分成三大管理模块:校级领导、部级管理系列、党工群团妇系列,其中部级管理系列分设一个行政部和若干个专业部,具体责权定位如下。
行政部——是在现有的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总务科等各个职能部门的基础上整合而成,下辖多个处室,分别承担一块相对独立的业务。行政部的工作职责概括为“服务、统筹、协调、考评”,即承担行政事务、制定评价标准、组织考核督导、保障后勤服务、提供决策咨询等。
专业部——按照专业之间的关联性,将学校原有的专业整合而成。专业部在学校办学思想、发展目标与规章制度的指引下,负责本部的专业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德育与学生管理、就业培训等工作,接受行政部相关职能处室的指导和监督。
一般来讲,“校部”二级管理体制改革,主要遵循三项基本原则:管理分权、目标分解、责任分担、权责对等的原则;结构优化、效率优先、质量第一的原则;改革、发展、稳定相结合的原则。为了确保改革的效果,有条件的学校可同时推行中层干部全员竞争上岗,通过笔试、面试和民意测评等三个选拔环节和公开、公平、公正的组织程序,把一大批年富力强、业务精良、群众口碑好的优秀教师推向中层管理岗位。
二、“校部”二级管理体制的特点
推行“校部”二级管理体制改革,事权下放与分权管理的优势较为明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进一步明确了各个管理岗位的责、权、利,实行领导权与管理权适度分离后,学校领导层得以从繁琐的日常管理事务中解放出来,更多地考虑学校未来发展的重大决策和关键问题;各部、各专业和处室负责人也拥有一片相对独立的空间,这有利于激发和挖掘大家的潜能。
其二,整合优化管理结构,把学校的优势资源集中到各专业部,集中到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这一核心环节,有效促进了学校内涵建设能力的提升。
其三,真正把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一般来讲,专业部管理岗位配置为一正两副,部长全面负责,两名副部长分别负责教学、德育和招生就业工作;各专业设一名专业主任,全面负责本专业的教育教学各项工作。这种梯级配置使各个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在本专业内均具有充分的话语权。
其四,部际间形成了良性竞争的可喜局面。在“校、部二级管理”模式下,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校都制定了具体的考核标准,由行政部定期对各专业部进行考评。随着这种竞争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在专业与专业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也逐渐形成了良性竞争的氛围。
其五,专业建设真正成为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核心。在“校、部二级管理”模式下,专业建设是学校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学校的人、财、物资源主要是投入到专业建设上。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专业建设的力度和速度均得到了明显提升。
三、“校部”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层意义
所谓改革,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学校而言,改革的主旨就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推行“校部”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可以从根本上激发学校教师队伍的斗志和潜能,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带来积极的变化。
“主人翁”意识明显提升。过去,自校级领导以下,几乎所有管理岗位都是“执行者”,上面怎么说,下面怎么做,大家都是被动地接受管理,被动地执行任务,至于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大家都不太关注,或者说没有关注的权限和能力。推行“校部”二级管理体制改革以后,从校级领导到一线教师,每个岗位的责权利划分非常明晰,拥有一定的自主权,都面临着无时不在的竞争压力。在这样的局面下,学校全体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竞争激励机制成效显著。通过推行“校部”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后,不同专业部、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之间都可以进行量化考核;反过来,行政部在制定评价标准、并对专业部进行评价的同时,也要接受各专业部的监督。在这样的学校内部环境中,竞争激励机制就能真正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资源配置更合理、充分。推行“校部”二级管理改革,不只是单纯地模仿大学的做法,而是通过将人财物资源的配置权适度下放,真正“把好钢都用在刀口上”“把合适的人都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四、展望与探索:如何实现学校管理效能的最大化
如何实现学校管理效能的最大化,就是如何实现学校管理要素的最佳组合过程。笔者认为,职业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关键是要抓住以下两个重要方面。
第一,如何实现人财物资源的合理配置,如何对人财物资源的配置过程进行有效监督。人财物资源的合理配置是调动学校教职工主观能动性的物质基础。例如,学校的绩效工资方案是否科学、是否具有激励作用,这是全体教职工都格外关注的一件大事。又如,学校选聘教师,或者是专业实训室建设,究竟是校长说了算,还是专业带头人说了算,这是关系到学校专业发展的大事。所以,职业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要提出合理的人财物资源配置方案与标准,建立人财物资源配置的监督体系,保证管理资源的最佳组合。
第二,如何构建效能优先的管理架构,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文化。建立合理的职业学校管理体系,一是要严格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二是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三是要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尤其是专业发展规划;四是要理顺学校的管理层级,合理设置必需的管理岗位;五是要建立公平、透明的人才选拔机制。构建学校管理体系的同时,还要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文化,要在学校内部形成“凭能力上岗、靠制度说话”的机制,这是学校管理的无形载体。
一、以事权下放为主旨的“校部”二级管理模式
以事权下放为主旨的“校部”二级内部管理模式,主要可分成三大管理模块:校级领导、部级管理系列、党工群团妇系列,其中部级管理系列分设一个行政部和若干个专业部,具体责权定位如下。
行政部——是在现有的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总务科等各个职能部门的基础上整合而成,下辖多个处室,分别承担一块相对独立的业务。行政部的工作职责概括为“服务、统筹、协调、考评”,即承担行政事务、制定评价标准、组织考核督导、保障后勤服务、提供决策咨询等。
专业部——按照专业之间的关联性,将学校原有的专业整合而成。专业部在学校办学思想、发展目标与规章制度的指引下,负责本部的专业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德育与学生管理、就业培训等工作,接受行政部相关职能处室的指导和监督。
一般来讲,“校部”二级管理体制改革,主要遵循三项基本原则:管理分权、目标分解、责任分担、权责对等的原则;结构优化、效率优先、质量第一的原则;改革、发展、稳定相结合的原则。为了确保改革的效果,有条件的学校可同时推行中层干部全员竞争上岗,通过笔试、面试和民意测评等三个选拔环节和公开、公平、公正的组织程序,把一大批年富力强、业务精良、群众口碑好的优秀教师推向中层管理岗位。
二、“校部”二级管理体制的特点
推行“校部”二级管理体制改革,事权下放与分权管理的优势较为明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进一步明确了各个管理岗位的责、权、利,实行领导权与管理权适度分离后,学校领导层得以从繁琐的日常管理事务中解放出来,更多地考虑学校未来发展的重大决策和关键问题;各部、各专业和处室负责人也拥有一片相对独立的空间,这有利于激发和挖掘大家的潜能。
其二,整合优化管理结构,把学校的优势资源集中到各专业部,集中到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这一核心环节,有效促进了学校内涵建设能力的提升。
其三,真正把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一般来讲,专业部管理岗位配置为一正两副,部长全面负责,两名副部长分别负责教学、德育和招生就业工作;各专业设一名专业主任,全面负责本专业的教育教学各项工作。这种梯级配置使各个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在本专业内均具有充分的话语权。
其四,部际间形成了良性竞争的可喜局面。在“校、部二级管理”模式下,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校都制定了具体的考核标准,由行政部定期对各专业部进行考评。随着这种竞争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在专业与专业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也逐渐形成了良性竞争的氛围。
其五,专业建设真正成为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核心。在“校、部二级管理”模式下,专业建设是学校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学校的人、财、物资源主要是投入到专业建设上。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专业建设的力度和速度均得到了明显提升。
三、“校部”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层意义
所谓改革,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学校而言,改革的主旨就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推行“校部”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可以从根本上激发学校教师队伍的斗志和潜能,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带来积极的变化。
“主人翁”意识明显提升。过去,自校级领导以下,几乎所有管理岗位都是“执行者”,上面怎么说,下面怎么做,大家都是被动地接受管理,被动地执行任务,至于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大家都不太关注,或者说没有关注的权限和能力。推行“校部”二级管理体制改革以后,从校级领导到一线教师,每个岗位的责权利划分非常明晰,拥有一定的自主权,都面临着无时不在的竞争压力。在这样的局面下,学校全体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竞争激励机制成效显著。通过推行“校部”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后,不同专业部、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之间都可以进行量化考核;反过来,行政部在制定评价标准、并对专业部进行评价的同时,也要接受各专业部的监督。在这样的学校内部环境中,竞争激励机制就能真正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资源配置更合理、充分。推行“校部”二级管理改革,不只是单纯地模仿大学的做法,而是通过将人财物资源的配置权适度下放,真正“把好钢都用在刀口上”“把合适的人都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四、展望与探索:如何实现学校管理效能的最大化
如何实现学校管理效能的最大化,就是如何实现学校管理要素的最佳组合过程。笔者认为,职业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关键是要抓住以下两个重要方面。
第一,如何实现人财物资源的合理配置,如何对人财物资源的配置过程进行有效监督。人财物资源的合理配置是调动学校教职工主观能动性的物质基础。例如,学校的绩效工资方案是否科学、是否具有激励作用,这是全体教职工都格外关注的一件大事。又如,学校选聘教师,或者是专业实训室建设,究竟是校长说了算,还是专业带头人说了算,这是关系到学校专业发展的大事。所以,职业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要提出合理的人财物资源配置方案与标准,建立人财物资源配置的监督体系,保证管理资源的最佳组合。
第二,如何构建效能优先的管理架构,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文化。建立合理的职业学校管理体系,一是要严格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二是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三是要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尤其是专业发展规划;四是要理顺学校的管理层级,合理设置必需的管理岗位;五是要建立公平、透明的人才选拔机制。构建学校管理体系的同时,还要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文化,要在学校内部形成“凭能力上岗、靠制度说话”的机制,这是学校管理的无形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