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季度基金加仓的重点,以大盘蓝筹以及低估值股票为主。根据天相投顾的统计,基金一季度内加仓最多的行业为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等。
截至4月24日,已有444只基金披露一季报。从统计数据来看,一季度偏股基金股票仓位提升显著,同时金融、地产等行业增仓明显。从持仓情况看,基金大胆布局周期性行业,尤其是中小盘“偏门”股票,获得了不小的收益。投资者不妨关注其中还未有大幅上涨的股票。
股票仓位明显上升
从统计数据来看,一季度偏股基金仓位出现了积极变化,乐观情绪明显。相对于一季度较强的市场走势,基金股票仓位出现大幅度提升,各类偏股型基金的仓位,从上个季度末的历史最低水平,一举回到历史的平均线以上。一季度内,已经公布季报的偏股基金仓位平均上升约9到10个百分点。
截至4月24日,约444只基金披露了一季度季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仓位达78.76%,比上一季度末平均70.42%的仓位上升近8个百分点,基本达到牛市水平。
在已披露季报的基金中,仓位前5的股票型基金分别是国投瑞银创新动力、南方绩优成长、嘉实主题精选、博时特许价值和东方精选,这些基金的股票仓位接近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上限95%的水平。与上一季报公布的仓位相比,前期仓位较低的基金如华商盛世成长、东吴嘉禾优势和农银汇理行业成长增仓最大,分别比上一季度增加近30个百分点。
仓位和基金业绩的表现直接相关。以国投瑞银创新动力为例,截至4月16日,这只基金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为40.38%,在同类基金中排名第14,远高于同期同类基金平均31.40%的净值增长率。该基金去年末股票仓位为68.15%,一季度末股票仓位已升至94.26%。及时把握市场机会,提升股票仓位并接近契约上限,很明显是该基金业绩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而在选股上,基金增加了周期类行业、医药行业和部分新能源相关个股的投资也是重要原因。
当然,也有一些基金可能出于对后市的谨慎或是阶段性减仓,保持了较低的仓位,华夏大盘、华夏平稳增长和东方龙混合等基金的仓位均在50%左右的水平。
从基金仓位的分布来看,低仓位基金占比大幅减少,高仓位基金占比增加。一季报显示,190多只股票型基金中,股票仓位在90%以上的基金占比达45.21%,比上一季度增加近33个百分点;仓位在70%至80%之间的基金占比近40%,比上一季度增加近10个百分点:仓位在60%~70%的基金,同时也是上季度基金仓位的集中区,一季度占比仅10.64%,比上一季度减少近30个百分点。
由于对市场的判断不同,导致了各家基金公司的增仓方向大不相同。其中,大型公司中上季度加仓较为迅速的包括大成基金,一季度内平均加仓13.23个百分点,工银瑞信加仓11.8个百分点。而季度内加仓较少的大型公司则包括国泰基金、长盛基金等。
在中小型基金公司中,加仓较多的有国海富兰克林、东吴基金、国投瑞银和国联安基金等。东吴基金罕见的一个季度内平均加仓近30个百分点,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国投瑞银、国联安的加仓幅度也达到16个百分点以上。
中小型基金公司中,减仓或加仓较少的基金则包括东方基金、光大保德信和宝盈等。不过,其中东方、光大保德信的历史仓位一直较高。不加仓也属正常。
总体来看,基金在一季度显示出极其乐观的态度,策略上以做多为主。
金融地产成为首选
一季度基金加仓的重点,以大盘蓝筹以及低估值股票为主。
根据天相投顾的统计,基金一季度内加仓最多的行业包括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金属、非金属,石油、化学、塑胶、塑料、采掘业等。
其中,之前一直不被看好的金融行业,成为基金一季度内加仓的主流,基金持有该行业的仓位比例从上一季度末的12.35%上升了6.4个百分点到18.76%,市值近乎翻倍,体现了该行业对于基金经理的独特吸引力。金融行业的低估值和较好的流动性,颇为符合基金的投资口味。
同时,房地产业的持股比例也不断上升,一季度内上升了近2个百分点;以钢铁股为代表的金属非金属行业股票仓位上升了1.1个百分点。此外,以大型石油股为代表的石化行业、煤炭股为代表的采掘行业等也有不同程度加仓。
总体而言,基金加仓的行业主要考虑到基本面、估值等因素,市值大、流动性好也是重要考虑标准。一季度加仓靠前的行业中,均是有大型蓝筹股所在的行业。例如金融行业,一季度涨幅非常有限,是比较值得关注的潜力品种。
与此同时,基金一季度减仓的对象锁定在医药、生物制品、建筑业、信息技术业、食品、饮料、批发和零售贸易。基金整体减仓幅度大致在0.41~0.83个百分点。从行业属性看,上述行业都是2008年下半年受市场青睐的行业,也是公认的防御性品种。其在本轮行情中遭到基金的减持,似乎预示着基金在配置上出现了明显的转守为攻策略。
根据天相投顾统计的数据,偏股基金一季度内加仓金额较多的10只股票是浦发银行、中国平安、中信证券、盐湖钾肥、兴业银行、万科A、保利地产、深发展A、中国太保和武钢股份,都是极为主流的股票。
而基金一季度新增较多的股票则有太原重工、海通证券、宏达股份、中金岭南、南玻A、深圳能源、城投控股、神火股份、吉林敖东和新华百货等。有色股、券商殷占据主流位置,均为周期性行业。
周期性行业被细分挖掘
今年的行情演绎,很难从投资逻辑的角度去解释。市场由于流动性驱动发生大幅反弹,主题投资盛行,在增仓时除了考虑投资价值和估值因素外,基金还大力扩充在去年被严重收缩的股票池,大批较为冷门的中小盘股,甚至sT股被基金重仓,基金挖掘黑马和扩张股票池的力度之大超出想象。
一季度末共有375只股票进入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而2008年四季报则显示,基金共重仓持有332只股票。重仓股数量增加了43只,增幅超过10%。
据天相投顾的统计,一季度末共有3只钮股进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之列。其中去年成立的新世纪成长持有25.37万股ST绵高,成为其第八大重仓股;去年成立的华安核心则看上了ST万杰,一季度买入近160万股,成为其第九大重仓股;今年表现突出的金鹰中小盘一季度买人220万股ST有色使之成为第六大重仓股。这3只基金均是在一季度大举介入的。
ST绵高和ST有色一季度股价呈现单边上扬走势,分别大涨105%和104%。ST万杰涨幅也达到68%,远远跑赢大盘。
一季度基金新买入并进入前十大重仓股的股票还有14只。长城双动力和大摩基础同时介入北新建材,东吴双动力、华富策略和国联安精选大举买入并重仓东北证券,万家双引擎和诺安配置双双杀人海南航空,国联安旗下德盛安心、德盛优势和德盛稳健同时买入并重仓华茂股份,招商大盘和中海红利双双重仓杉杉股份,万家引擎和鹏华收益买入新湖创业,金鹰红利和国联安红利双双重仓中炬高新。
也有不少“偏门”股仅被一只基金重仓。比如,金鹰中小盘买入的德豪润达,华商盛世成长买人的丰华股份。招商大盘买人的佛塑股份和远兴能源,诺安配置买人的海星科技,王亚伟管理的华夏策略买人的胜利股份,海富通优势重仓的中大股份。
除此外,还有一些中小盘股被基金大幅增仓,一举进入前十大重仓股之列,包括中恒集团、晋亿实业、风帆股份、金山股份、综艺股份和三安光电等。其中,三安光电大涨176%;风帆股份上涨147%;中炬高新一季度大涨155%,二季度以来再度暴涨44%。
很显然,热点主题投资是挖掘中小盘股的主轴。包括新能源、有色金属等一系列主题,在基金的重仓股中都得到了诠释。这些热点可能在二季度得以延续。国投瑞银创新动力基金经理徐炜哲认为,中国经济有可能最先从经济低谷中开始复苏,在有利的资源价格和低通胀的环境下,中国经济或许能迎来一个难得的加大投资力度同时促进产业升级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周期类行业会率先复苏,而消费类行业的恢复会滞后于经济周期。
截至4月24日,已有444只基金披露一季报。从统计数据来看,一季度偏股基金股票仓位提升显著,同时金融、地产等行业增仓明显。从持仓情况看,基金大胆布局周期性行业,尤其是中小盘“偏门”股票,获得了不小的收益。投资者不妨关注其中还未有大幅上涨的股票。
股票仓位明显上升
从统计数据来看,一季度偏股基金仓位出现了积极变化,乐观情绪明显。相对于一季度较强的市场走势,基金股票仓位出现大幅度提升,各类偏股型基金的仓位,从上个季度末的历史最低水平,一举回到历史的平均线以上。一季度内,已经公布季报的偏股基金仓位平均上升约9到10个百分点。
截至4月24日,约444只基金披露了一季度季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仓位达78.76%,比上一季度末平均70.42%的仓位上升近8个百分点,基本达到牛市水平。
在已披露季报的基金中,仓位前5的股票型基金分别是国投瑞银创新动力、南方绩优成长、嘉实主题精选、博时特许价值和东方精选,这些基金的股票仓位接近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上限95%的水平。与上一季报公布的仓位相比,前期仓位较低的基金如华商盛世成长、东吴嘉禾优势和农银汇理行业成长增仓最大,分别比上一季度增加近30个百分点。
仓位和基金业绩的表现直接相关。以国投瑞银创新动力为例,截至4月16日,这只基金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为40.38%,在同类基金中排名第14,远高于同期同类基金平均31.40%的净值增长率。该基金去年末股票仓位为68.15%,一季度末股票仓位已升至94.26%。及时把握市场机会,提升股票仓位并接近契约上限,很明显是该基金业绩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而在选股上,基金增加了周期类行业、医药行业和部分新能源相关个股的投资也是重要原因。
当然,也有一些基金可能出于对后市的谨慎或是阶段性减仓,保持了较低的仓位,华夏大盘、华夏平稳增长和东方龙混合等基金的仓位均在50%左右的水平。
从基金仓位的分布来看,低仓位基金占比大幅减少,高仓位基金占比增加。一季报显示,190多只股票型基金中,股票仓位在90%以上的基金占比达45.21%,比上一季度增加近33个百分点;仓位在70%至80%之间的基金占比近40%,比上一季度增加近10个百分点:仓位在60%~70%的基金,同时也是上季度基金仓位的集中区,一季度占比仅10.64%,比上一季度减少近30个百分点。
由于对市场的判断不同,导致了各家基金公司的增仓方向大不相同。其中,大型公司中上季度加仓较为迅速的包括大成基金,一季度内平均加仓13.23个百分点,工银瑞信加仓11.8个百分点。而季度内加仓较少的大型公司则包括国泰基金、长盛基金等。
在中小型基金公司中,加仓较多的有国海富兰克林、东吴基金、国投瑞银和国联安基金等。东吴基金罕见的一个季度内平均加仓近30个百分点,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国投瑞银、国联安的加仓幅度也达到16个百分点以上。
中小型基金公司中,减仓或加仓较少的基金则包括东方基金、光大保德信和宝盈等。不过,其中东方、光大保德信的历史仓位一直较高。不加仓也属正常。
总体来看,基金在一季度显示出极其乐观的态度,策略上以做多为主。
金融地产成为首选
一季度基金加仓的重点,以大盘蓝筹以及低估值股票为主。
根据天相投顾的统计,基金一季度内加仓最多的行业包括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金属、非金属,石油、化学、塑胶、塑料、采掘业等。
其中,之前一直不被看好的金融行业,成为基金一季度内加仓的主流,基金持有该行业的仓位比例从上一季度末的12.35%上升了6.4个百分点到18.76%,市值近乎翻倍,体现了该行业对于基金经理的独特吸引力。金融行业的低估值和较好的流动性,颇为符合基金的投资口味。
同时,房地产业的持股比例也不断上升,一季度内上升了近2个百分点;以钢铁股为代表的金属非金属行业股票仓位上升了1.1个百分点。此外,以大型石油股为代表的石化行业、煤炭股为代表的采掘行业等也有不同程度加仓。
总体而言,基金加仓的行业主要考虑到基本面、估值等因素,市值大、流动性好也是重要考虑标准。一季度加仓靠前的行业中,均是有大型蓝筹股所在的行业。例如金融行业,一季度涨幅非常有限,是比较值得关注的潜力品种。
与此同时,基金一季度减仓的对象锁定在医药、生物制品、建筑业、信息技术业、食品、饮料、批发和零售贸易。基金整体减仓幅度大致在0.41~0.83个百分点。从行业属性看,上述行业都是2008年下半年受市场青睐的行业,也是公认的防御性品种。其在本轮行情中遭到基金的减持,似乎预示着基金在配置上出现了明显的转守为攻策略。
根据天相投顾统计的数据,偏股基金一季度内加仓金额较多的10只股票是浦发银行、中国平安、中信证券、盐湖钾肥、兴业银行、万科A、保利地产、深发展A、中国太保和武钢股份,都是极为主流的股票。
而基金一季度新增较多的股票则有太原重工、海通证券、宏达股份、中金岭南、南玻A、深圳能源、城投控股、神火股份、吉林敖东和新华百货等。有色股、券商殷占据主流位置,均为周期性行业。
周期性行业被细分挖掘
今年的行情演绎,很难从投资逻辑的角度去解释。市场由于流动性驱动发生大幅反弹,主题投资盛行,在增仓时除了考虑投资价值和估值因素外,基金还大力扩充在去年被严重收缩的股票池,大批较为冷门的中小盘股,甚至sT股被基金重仓,基金挖掘黑马和扩张股票池的力度之大超出想象。
一季度末共有375只股票进入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而2008年四季报则显示,基金共重仓持有332只股票。重仓股数量增加了43只,增幅超过10%。
据天相投顾的统计,一季度末共有3只钮股进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之列。其中去年成立的新世纪成长持有25.37万股ST绵高,成为其第八大重仓股;去年成立的华安核心则看上了ST万杰,一季度买入近160万股,成为其第九大重仓股;今年表现突出的金鹰中小盘一季度买人220万股ST有色使之成为第六大重仓股。这3只基金均是在一季度大举介入的。
ST绵高和ST有色一季度股价呈现单边上扬走势,分别大涨105%和104%。ST万杰涨幅也达到68%,远远跑赢大盘。
一季度基金新买入并进入前十大重仓股的股票还有14只。长城双动力和大摩基础同时介入北新建材,东吴双动力、华富策略和国联安精选大举买入并重仓东北证券,万家双引擎和诺安配置双双杀人海南航空,国联安旗下德盛安心、德盛优势和德盛稳健同时买入并重仓华茂股份,招商大盘和中海红利双双重仓杉杉股份,万家引擎和鹏华收益买入新湖创业,金鹰红利和国联安红利双双重仓中炬高新。
也有不少“偏门”股仅被一只基金重仓。比如,金鹰中小盘买入的德豪润达,华商盛世成长买人的丰华股份。招商大盘买人的佛塑股份和远兴能源,诺安配置买人的海星科技,王亚伟管理的华夏策略买人的胜利股份,海富通优势重仓的中大股份。
除此外,还有一些中小盘股被基金大幅增仓,一举进入前十大重仓股之列,包括中恒集团、晋亿实业、风帆股份、金山股份、综艺股份和三安光电等。其中,三安光电大涨176%;风帆股份上涨147%;中炬高新一季度大涨155%,二季度以来再度暴涨44%。
很显然,热点主题投资是挖掘中小盘股的主轴。包括新能源、有色金属等一系列主题,在基金的重仓股中都得到了诠释。这些热点可能在二季度得以延续。国投瑞银创新动力基金经理徐炜哲认为,中国经济有可能最先从经济低谷中开始复苏,在有利的资源价格和低通胀的环境下,中国经济或许能迎来一个难得的加大投资力度同时促进产业升级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周期类行业会率先复苏,而消费类行业的恢复会滞后于经济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