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存于世的海豹共有18种(不包括亚种),有胡须密而多的髯海豹、有凶残好斗的豹海豹、有身披白色带纹的带纹海豹,还有栖息在淡水湖中的贝加尔环斑海豹和港海豹,以及体型庞大的南方象形海豹等等。其实海豹的分布范围相当广泛,从南极到北极,从海洋到淡水、湖泊都有。不过在极地等较寒冷的海域,海豹的数量和种类才是最多的。
斑海豹是在温带、寒温带的沿海和海岸生活的一种海豹,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的北部和西部海域及其沿岸和岛屿,如黄海、楚科奇海、白令海、鄂霍茨克海等。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渤海和黄海,偶见于南海。渤海辽东湾结冰区是世界上斑海豹八个繁殖区中最南的一个。
斑海豹是惟一能夠在中国海域繁殖的海兽,但对其繁育的研究却是空白
斑海豹大部分时间是在海水中度过的,仅在生殖、哺乳、休息和换毛时才爬到岸边或者冰块的边缘上。但斑海豹的栖息环境不仅仅是海水,还包括河水、浮冰、泥沙滩、岩礁和沼泽地。为确定斑海豹在渤海的栖息地,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王丕烈在渤海沿岸的辽宁省、河北省和山东省进行了走访调查,并对自然环境比较适合斑海豹栖息的沿岸进行了现场调查。经过多年的走访调查,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每年11月至来年5月份,斑海豹在辽宁省盘锦双台子河口附近岸滩,大连市旅顺虎平岛及山东庙岛群岛海域比较常见,上述三处地点是目前发现的斑海豹在渤海的主要栖息地。”其中的辽东湾北部双台子河口区既是斑海豹在冬冰消融后的传统栖息地,又是冬季斑海豹的繁殖区。
斑海豹为何会在黄、渤海生活呢?王丕烈研究员表示:“斑海豹是一种广食性动物,它的食物多样性主要取决于季节、海域及栖息地的环境,其中栖息地的环境对食物选择影响最大。”渤海地处中国大陆东部的最北端,是一个近封闭的内海,它一面临海,三面环陆,东面经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渤海沿岸江河纵横,有大小河流40条,河口浅水区营养盐丰富,饵料生物繁多,是经济鱼、虾、蟹类的产卵场、育幼场和索饵场。渤海中部深水区既是黄渤海经济鱼、虾、蟹类洄游的集散地,又是渤海地方性鱼、虾、蟹类的越冬场。如此丰富的食物储备,是斑海豹选择这里繁衍、越冬的重要原因。
为了观察研究冰封期的斑海豹的冬季繁殖行为,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在2009年2月联合辽宁卫视《第一时间》栏目,组织了一次花费不菲的破冰船考察斑海豹活动,但是实际观测到斑海豹幼仔的数量只有一只,收获只能用“惨淡”一词来形容。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的副研究员鹿志创告诉我们:“海豹哺育幼仔时多在远离岸边的冰面上,而且冰排并不是十分坚固,所以无论步行、坐渔船都很难靠近它,而破冰船却受限于五米的水深,再靠近岸边就会搁浅,所以很难靠近它们哺育后代的地方。”所以对于冬季冰封期渤海上斑海豹的行为研究,现在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研究人员对于斑海豹的研究只能是从冰期结束以后开始。
500米,无法逾越的斑海豹警戒线
我们到达盘锦的时间是2009年4月,尽管此时依然春寒料峭,但是双台子河口已经冰层消融,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水如同泥汤一般在河道里翻滚,就在位于距离双台子河入海口10公里处的一段河岸上,近百只斑海豹正在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在距离它们栖身之所数百米的堤坝上,立着一座孤零零的简易活动板房—这里是渔政的斑海豹保护站,里面驻扎着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海洋渔业局渔政管理所的工作人员。
“保护站很豪华!”这是摄影师徐健入住保护站后的评语。他在2002年来这里的时候,没有保护站,当时他和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的专家韩家波一起,坐着船在斑海豹生活的区域随便走,随便看,根本没人管。第二次来的时候,保护站已经成立,不过是租用当地渔民的房子,在上游很远的地方,走到海豹活动区域,要花费很长的时间。现在保护站距离海豹活动区只有几百米,在这个芦苇丛生的荒郊野外,有一个能发电、能做饭、能睡热炕的保护站,简直如同天堂一般了。
与保护站的从无到有相对应的,却是这里斑海豹多年来的命运多舛、每况愈下的境遇。历史上,辽东湾最多时曾有近万只斑海豹,1979年只剩下约2000只,1983年开始对斑海豹进行保护,种群数量曾有阶段性恢复,但是近几年,又开始呈急剧下降趋势。2008年,据专家实际观测到的数据,仅三百余只,估计总量不会超过千只。
田继辉是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海洋渔业局的副局长,也是渔政管理所的所长。作为斑海豹这种水生动物的主管部门的领导,他见证了近些年来斑海豹境遇的变迁。“早些年,盘山县这里的海豹多得是,我们那时候坐着船从双台河这边走,岸上满满的都是斑海豹,看到船靠近了,就一起往水里跳,跟下饺子一样。但是现如今,我们在陆地上观察它们,只能在500米之外,一旦短于这个距离,它们就开始挪动身体到岸边的低处,一旦你进一步靠近,就毫不犹豫地跳入河水中,潜游一段后再浮出水面,警惕地观察着你。”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的副研究员鹿志创,已经住在保护站里有10天的时间了。鹿志创20岁出头,山东烟台人,他在这里的主要工作是观测这一阶段斑海豹的数量和行为。但是他很苦恼地告诉我们:“这里的斑海豹很怕人,很难靠近。”鹿志创说,经过他们的观测和研究,成年斑海豹的智力与三岁孩童的智力水平相当,之前人类的捕杀和伤害让它们对人类很是忌惮,他们想做研究却苦于无法接近。现在双台子河口的斑海豹只有寥寥一百来只,据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韩家波多年的观测,2004年更是达到了近些年来的最低点,只见到40只。
斑海豹被大量捕杀的原因就是其自身价值,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林克武是长岛县店子村一位有着近40年打鱼经验的老渔民了,同时,他还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和斑海豹的守护者。我们到达长岛之前,曾见过不少他用广角镜头在超近距离拍摄的斑海豹卧在海中礁石上的照片,所以很想见见这位持续近十年拍摄、观察和保护斑海豹的老人。老林很忙,他正在长岛的月亮湾那里忙碌着整饬景区的设施,以迎接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的旅游人潮。晚上,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他才有空坐下来和我们聊聊斑海豹。“毛主席在的那会儿,俺们这里的斑海豹还是很多的,但是当时长岛也算是边防前线了,当地很多人都有枪,就有人开始打海豹。”据老林回忆,当时海豹的数量大概有两三千只,即便是在1997年他开始拍摄斑海豹的时候,庙岛群岛周围也有两三百只。但是我们这次来,只见到了二十多只。
斑海豹是在温带、寒温带的沿海和海岸生活的一种海豹,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的北部和西部海域及其沿岸和岛屿,如黄海、楚科奇海、白令海、鄂霍茨克海等。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渤海和黄海,偶见于南海。渤海辽东湾结冰区是世界上斑海豹八个繁殖区中最南的一个。
斑海豹是惟一能夠在中国海域繁殖的海兽,但对其繁育的研究却是空白
斑海豹大部分时间是在海水中度过的,仅在生殖、哺乳、休息和换毛时才爬到岸边或者冰块的边缘上。但斑海豹的栖息环境不仅仅是海水,还包括河水、浮冰、泥沙滩、岩礁和沼泽地。为确定斑海豹在渤海的栖息地,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王丕烈在渤海沿岸的辽宁省、河北省和山东省进行了走访调查,并对自然环境比较适合斑海豹栖息的沿岸进行了现场调查。经过多年的走访调查,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每年11月至来年5月份,斑海豹在辽宁省盘锦双台子河口附近岸滩,大连市旅顺虎平岛及山东庙岛群岛海域比较常见,上述三处地点是目前发现的斑海豹在渤海的主要栖息地。”其中的辽东湾北部双台子河口区既是斑海豹在冬冰消融后的传统栖息地,又是冬季斑海豹的繁殖区。
斑海豹为何会在黄、渤海生活呢?王丕烈研究员表示:“斑海豹是一种广食性动物,它的食物多样性主要取决于季节、海域及栖息地的环境,其中栖息地的环境对食物选择影响最大。”渤海地处中国大陆东部的最北端,是一个近封闭的内海,它一面临海,三面环陆,东面经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渤海沿岸江河纵横,有大小河流40条,河口浅水区营养盐丰富,饵料生物繁多,是经济鱼、虾、蟹类的产卵场、育幼场和索饵场。渤海中部深水区既是黄渤海经济鱼、虾、蟹类洄游的集散地,又是渤海地方性鱼、虾、蟹类的越冬场。如此丰富的食物储备,是斑海豹选择这里繁衍、越冬的重要原因。
为了观察研究冰封期的斑海豹的冬季繁殖行为,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在2009年2月联合辽宁卫视《第一时间》栏目,组织了一次花费不菲的破冰船考察斑海豹活动,但是实际观测到斑海豹幼仔的数量只有一只,收获只能用“惨淡”一词来形容。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的副研究员鹿志创告诉我们:“海豹哺育幼仔时多在远离岸边的冰面上,而且冰排并不是十分坚固,所以无论步行、坐渔船都很难靠近它,而破冰船却受限于五米的水深,再靠近岸边就会搁浅,所以很难靠近它们哺育后代的地方。”所以对于冬季冰封期渤海上斑海豹的行为研究,现在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研究人员对于斑海豹的研究只能是从冰期结束以后开始。
500米,无法逾越的斑海豹警戒线
我们到达盘锦的时间是2009年4月,尽管此时依然春寒料峭,但是双台子河口已经冰层消融,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水如同泥汤一般在河道里翻滚,就在位于距离双台子河入海口10公里处的一段河岸上,近百只斑海豹正在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在距离它们栖身之所数百米的堤坝上,立着一座孤零零的简易活动板房—这里是渔政的斑海豹保护站,里面驻扎着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海洋渔业局渔政管理所的工作人员。
“保护站很豪华!”这是摄影师徐健入住保护站后的评语。他在2002年来这里的时候,没有保护站,当时他和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的专家韩家波一起,坐着船在斑海豹生活的区域随便走,随便看,根本没人管。第二次来的时候,保护站已经成立,不过是租用当地渔民的房子,在上游很远的地方,走到海豹活动区域,要花费很长的时间。现在保护站距离海豹活动区只有几百米,在这个芦苇丛生的荒郊野外,有一个能发电、能做饭、能睡热炕的保护站,简直如同天堂一般了。
与保护站的从无到有相对应的,却是这里斑海豹多年来的命运多舛、每况愈下的境遇。历史上,辽东湾最多时曾有近万只斑海豹,1979年只剩下约2000只,1983年开始对斑海豹进行保护,种群数量曾有阶段性恢复,但是近几年,又开始呈急剧下降趋势。2008年,据专家实际观测到的数据,仅三百余只,估计总量不会超过千只。
田继辉是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海洋渔业局的副局长,也是渔政管理所的所长。作为斑海豹这种水生动物的主管部门的领导,他见证了近些年来斑海豹境遇的变迁。“早些年,盘山县这里的海豹多得是,我们那时候坐着船从双台河这边走,岸上满满的都是斑海豹,看到船靠近了,就一起往水里跳,跟下饺子一样。但是现如今,我们在陆地上观察它们,只能在500米之外,一旦短于这个距离,它们就开始挪动身体到岸边的低处,一旦你进一步靠近,就毫不犹豫地跳入河水中,潜游一段后再浮出水面,警惕地观察着你。”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的副研究员鹿志创,已经住在保护站里有10天的时间了。鹿志创20岁出头,山东烟台人,他在这里的主要工作是观测这一阶段斑海豹的数量和行为。但是他很苦恼地告诉我们:“这里的斑海豹很怕人,很难靠近。”鹿志创说,经过他们的观测和研究,成年斑海豹的智力与三岁孩童的智力水平相当,之前人类的捕杀和伤害让它们对人类很是忌惮,他们想做研究却苦于无法接近。现在双台子河口的斑海豹只有寥寥一百来只,据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韩家波多年的观测,2004年更是达到了近些年来的最低点,只见到40只。
斑海豹被大量捕杀的原因就是其自身价值,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林克武是长岛县店子村一位有着近40年打鱼经验的老渔民了,同时,他还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和斑海豹的守护者。我们到达长岛之前,曾见过不少他用广角镜头在超近距离拍摄的斑海豹卧在海中礁石上的照片,所以很想见见这位持续近十年拍摄、观察和保护斑海豹的老人。老林很忙,他正在长岛的月亮湾那里忙碌着整饬景区的设施,以迎接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的旅游人潮。晚上,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他才有空坐下来和我们聊聊斑海豹。“毛主席在的那会儿,俺们这里的斑海豹还是很多的,但是当时长岛也算是边防前线了,当地很多人都有枪,就有人开始打海豹。”据老林回忆,当时海豹的数量大概有两三千只,即便是在1997年他开始拍摄斑海豹的时候,庙岛群岛周围也有两三百只。但是我们这次来,只见到了二十多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