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朱元思书》,吴均向友人叙述了自己乘船从富阳到桐庐所见的“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以及自己“独绝”的内心感受。
作者写山,从三个方面表现其“天下独绝”的特点。
山势争高,是一绝。作者写山,首先突出的是山“争高直指”的充满生命力的態势。前两句“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点明夹在富春江两岸的山之“高”,且用“皆生寒树”之“寒”来烘托其高,“寒”是因为缺少光照,缺少光照是因为山高。接下来“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赋予静止的没有生命的山以动态的奋发向上的力量,它们凭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形成无数个山峰。此外,文中还有两处从侧面表现山势高:一处是开篇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天山共色”一方面是因为“风烟俱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山高入天际,山和天融为一体;另一处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因为山势高,峡谷深,才会让“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空山天籁,是又一绝。激石的泉水“泠泠作响”,相互和鸣的好鸟“嘤嘤成韵”,蝉“千转不穷”,猿“百叫无绝”,汇成一曲自然的颂歌,让寂静的山谷有了灵动的生命力。作者描写这些空山天籁之音,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以声写静,这些自然之音反衬出山谷的幽静,让人有“窥谷忘反”之感;二是通过这些声音衬托山势的高耸参天,连绵不断,只有在深山中,在连绵的山谷中,才会有这样的天籁之音。
在昼犹昏,也是一绝。作者乘舟出游,从富阳到桐庐,一路行来,仰望山势争高,侧听空山天籁,头顶上横斜的树枝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偶尔行船到枝条交映稀疏处,才能从枝条间见到阳光。行文到结尾,作者再次转入对静态视觉形象“山林”的描写,通过“有时见日”的幽暗景象再次侧面表现山势之高之绵延。
思维迁移
文中,作者不仅写出了“山之绝”,还写出了“水之绝”,表达出了“情之绝”,请你找出文中写水的句子,具体分析其中之“绝”。
作者写山,从三个方面表现其“天下独绝”的特点。
山势争高,是一绝。作者写山,首先突出的是山“争高直指”的充满生命力的態势。前两句“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点明夹在富春江两岸的山之“高”,且用“皆生寒树”之“寒”来烘托其高,“寒”是因为缺少光照,缺少光照是因为山高。接下来“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赋予静止的没有生命的山以动态的奋发向上的力量,它们凭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形成无数个山峰。此外,文中还有两处从侧面表现山势高:一处是开篇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天山共色”一方面是因为“风烟俱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山高入天际,山和天融为一体;另一处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因为山势高,峡谷深,才会让“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空山天籁,是又一绝。激石的泉水“泠泠作响”,相互和鸣的好鸟“嘤嘤成韵”,蝉“千转不穷”,猿“百叫无绝”,汇成一曲自然的颂歌,让寂静的山谷有了灵动的生命力。作者描写这些空山天籁之音,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以声写静,这些自然之音反衬出山谷的幽静,让人有“窥谷忘反”之感;二是通过这些声音衬托山势的高耸参天,连绵不断,只有在深山中,在连绵的山谷中,才会有这样的天籁之音。
在昼犹昏,也是一绝。作者乘舟出游,从富阳到桐庐,一路行来,仰望山势争高,侧听空山天籁,头顶上横斜的树枝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偶尔行船到枝条交映稀疏处,才能从枝条间见到阳光。行文到结尾,作者再次转入对静态视觉形象“山林”的描写,通过“有时见日”的幽暗景象再次侧面表现山势之高之绵延。
思维迁移
文中,作者不仅写出了“山之绝”,还写出了“水之绝”,表达出了“情之绝”,请你找出文中写水的句子,具体分析其中之“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