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正确掌握学习方法是日常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着意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和能力。自主学习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在一定方向的指引下,通过独立阅读教材进行感知和思考来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学习过程。初中思想政治教材通俗易懂,可读性强,为课堂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条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积极探索的精神,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一、和谐课堂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和谐的教学课堂坚持以人为本,它适应于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使课堂中各个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为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和谐课堂,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欲望,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体会和掌握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锻炼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好奇的天性,教师可以设计多样的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有利于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发表独立见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材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材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二、独立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中心环节
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教师讲课的真谛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即引导学生动脑、动手,通过自己的思维和实践去掌握知识。教师要在平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培训,提出学习要求,创造自学条件。比如向学生提供自学提纲,或要求学生找出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划出不理解或有怀疑的问题,还可以出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对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做自学笔记。教师要通过指导阅读教材,引导学生认知上的冲突,鼓励学生探究新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三、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保证
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和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成绩,这是合作学习倡导者们的最初出发点,也是我们采用这一模式的主要目标。具体操作分为两个环节,即小组讨论和大组交流。小组讨论就是在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抓住各种感兴趣的“热点”,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围绕讨论题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其他人倾听,形成信息的多向传递,畅所欲言,民主讨论,取长补短,集思广益。通过讨论,让学生辨别是非,做出选择,得出结论,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地读书、思考;即解决应该怎样认识问题,更要学会如何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应充分发挥思维的“共振效应”,让学生扬长避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从而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教师在讨论中要巡回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及时引导,注意发现对立面,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小组交流时每个小组由前后四人组成,并进行具体分工,如要有人记录发音以及讨论结果,对讨论的结论进行加工,小组讨论往往会流于形式,热热闹闹走过场。
大组交流是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先由某一组的代表在全班发言,汇报该组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由其他小组做出评价和补充;再由各自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在集体性质的争论中发展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增长新知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四、“授人以渔”是自主学习的解决之道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
1.教会学生“看”书
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哪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教会学生提问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学生在协商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成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会学生答题
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会获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过多。政治学科的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漫话、图表的形式出现。对此,教师可以在平时讲评试题的时候,鼓励学生就出现的问题和常见的错误作出分析,学生忽略和错过的问题,由教师给予提醒、指正,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
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
一、和谐课堂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和谐的教学课堂坚持以人为本,它适应于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使课堂中各个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为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和谐课堂,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欲望,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体会和掌握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锻炼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好奇的天性,教师可以设计多样的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有利于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发表独立见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材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材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二、独立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中心环节
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教师讲课的真谛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即引导学生动脑、动手,通过自己的思维和实践去掌握知识。教师要在平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培训,提出学习要求,创造自学条件。比如向学生提供自学提纲,或要求学生找出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划出不理解或有怀疑的问题,还可以出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对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做自学笔记。教师要通过指导阅读教材,引导学生认知上的冲突,鼓励学生探究新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三、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保证
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和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成绩,这是合作学习倡导者们的最初出发点,也是我们采用这一模式的主要目标。具体操作分为两个环节,即小组讨论和大组交流。小组讨论就是在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抓住各种感兴趣的“热点”,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围绕讨论题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其他人倾听,形成信息的多向传递,畅所欲言,民主讨论,取长补短,集思广益。通过讨论,让学生辨别是非,做出选择,得出结论,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地读书、思考;即解决应该怎样认识问题,更要学会如何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应充分发挥思维的“共振效应”,让学生扬长避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从而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教师在讨论中要巡回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及时引导,注意发现对立面,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小组交流时每个小组由前后四人组成,并进行具体分工,如要有人记录发音以及讨论结果,对讨论的结论进行加工,小组讨论往往会流于形式,热热闹闹走过场。
大组交流是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先由某一组的代表在全班发言,汇报该组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由其他小组做出评价和补充;再由各自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在集体性质的争论中发展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增长新知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四、“授人以渔”是自主学习的解决之道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
1.教会学生“看”书
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哪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教会学生提问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学生在协商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成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会学生答题
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会获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过多。政治学科的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漫话、图表的形式出现。对此,教师可以在平时讲评试题的时候,鼓励学生就出现的问题和常见的错误作出分析,学生忽略和错过的问题,由教师给予提醒、指正,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
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