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小学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美术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项。美术课是美育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目前中小学的一门基础课.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在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美术课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审美情趣、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美术课对学生在“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等重要作用。美术课往往以教师的讲解、说明为主要教学手段,而学生主动参与审美活动做得不够,学生的自发探究行为更少,情感体验也受到忽视。所以,中小学美术教育,必须进行改革。
1 注重学生自身体验与感受,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学也不例外。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课程更是主客体的统一,美术课程必须让学生直接参与,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其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地讲解,不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真切感受。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够满足好奇心的同时,更加灵活地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和美术能力。
1.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众所周知,美术作品是人的观念、情感的具像统一体。这种具像是经由我们的视觉器官把握的。在美术创造与欣赏活动中,尽管人的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思维等都介入这一过程,但是视觉始终处于优先地位,艺术家与创作对象、观者与作品之间首先是一种直接的视觉关系。因此,从视觉的角度去研究造型形成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视觉能力.应是美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1.2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是艺术的生命,离开了想象,艺术就难以生存”。美术作品的深刻内涵,不是一下子就从画面上表现出来的,而是需要欣赏者通过对作品的观察,再进行想象和评论,才能概括出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揭示出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由此看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评论走向广度和深度是美术教育的灵魂。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把现实中的一些事物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这样的教学就更能让学生真正学习知识和学会观察发现。要注重学生自身体验与感受,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是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
2 注重技能,技巧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中小学美术包括绘画、工艺、雕塑、建筑四大门类,每一门类的创作都必然是审美创造,都离不开技能、技巧。技能是创造力的主要行为能力要素,技巧是对材料进行艺术形式的加工时的技能和巧思.其本身就带有美的属性和特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技能、技巧训练,培养学生双手的灵敏性、准确性和协调性。学生只有动手能力提高了,才能增加创作实践的机会。例如,中学美术教学欣赏应该容入技能、技巧训练。学生如果有了技能、技巧的实践,就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欣赏教学要善于借助学生技能、技巧实践的外力,又如在教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教师在授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在学生动手过程中穿插欣赏,以欣赏促进技能、技巧训练,通过欣赏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自身技能、技巧的不足,同时技能、技巧训练也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对美术深度和广度的探索,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先动手这样的互动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的兴趣和方向。
3 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教育创新
现代美术教学应该顺应社会的发展,注重教学创新。教师不应该墨守成规,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应紧跟潮流,把教学容入到科技中,利用现代教学设施,提高美术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借助于教学媒体设施.其中网络是最好的资料库,然后通过新媒体、新技术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真正生动地去学习。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美术要联系实际生活,把抽象的客观事物直观化和形象化。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受着其体情景的束缚,学生可以利用美术元素如形状,色彩把抽象的东西直观化。美术教育应该都是比较贴近生活的,课堂也应该尽量还原生活,将教学活动中的事物和大自然中的事物结合起来,能够经常走进大自然中去写生,在真实的事物中提炼,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造型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育的认识也在提高,教师应该全面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注重教学创新,科学准确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来施行美育工作,使美术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有力助手,成为启迪心智、培养爱心的园地,这是今后美术教学的教育方向,才能促进美术教学走向更高的水平,不断地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1 注重学生自身体验与感受,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学也不例外。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课程更是主客体的统一,美术课程必须让学生直接参与,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其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地讲解,不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真切感受。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够满足好奇心的同时,更加灵活地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和美术能力。
1.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众所周知,美术作品是人的观念、情感的具像统一体。这种具像是经由我们的视觉器官把握的。在美术创造与欣赏活动中,尽管人的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思维等都介入这一过程,但是视觉始终处于优先地位,艺术家与创作对象、观者与作品之间首先是一种直接的视觉关系。因此,从视觉的角度去研究造型形成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视觉能力.应是美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1.2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是艺术的生命,离开了想象,艺术就难以生存”。美术作品的深刻内涵,不是一下子就从画面上表现出来的,而是需要欣赏者通过对作品的观察,再进行想象和评论,才能概括出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揭示出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由此看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评论走向广度和深度是美术教育的灵魂。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把现实中的一些事物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这样的教学就更能让学生真正学习知识和学会观察发现。要注重学生自身体验与感受,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是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
2 注重技能,技巧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中小学美术包括绘画、工艺、雕塑、建筑四大门类,每一门类的创作都必然是审美创造,都离不开技能、技巧。技能是创造力的主要行为能力要素,技巧是对材料进行艺术形式的加工时的技能和巧思.其本身就带有美的属性和特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技能、技巧训练,培养学生双手的灵敏性、准确性和协调性。学生只有动手能力提高了,才能增加创作实践的机会。例如,中学美术教学欣赏应该容入技能、技巧训练。学生如果有了技能、技巧的实践,就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欣赏教学要善于借助学生技能、技巧实践的外力,又如在教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教师在授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在学生动手过程中穿插欣赏,以欣赏促进技能、技巧训练,通过欣赏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自身技能、技巧的不足,同时技能、技巧训练也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对美术深度和广度的探索,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先动手这样的互动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的兴趣和方向。
3 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教育创新
现代美术教学应该顺应社会的发展,注重教学创新。教师不应该墨守成规,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应紧跟潮流,把教学容入到科技中,利用现代教学设施,提高美术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借助于教学媒体设施.其中网络是最好的资料库,然后通过新媒体、新技术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真正生动地去学习。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美术要联系实际生活,把抽象的客观事物直观化和形象化。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受着其体情景的束缚,学生可以利用美术元素如形状,色彩把抽象的东西直观化。美术教育应该都是比较贴近生活的,课堂也应该尽量还原生活,将教学活动中的事物和大自然中的事物结合起来,能够经常走进大自然中去写生,在真实的事物中提炼,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造型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育的认识也在提高,教师应该全面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注重教学创新,科学准确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来施行美育工作,使美术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有力助手,成为启迪心智、培养爱心的园地,这是今后美术教学的教育方向,才能促进美术教学走向更高的水平,不断地提高美术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