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很多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往往更多地强调“工作过程化”课程的作用,有些忽视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地位。实际上,专业基础理论课在整个专业培养中起着奠基石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实现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的有机整合是专业发展的关键。就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单分析探讨,并提出一些整合的思路。
[关键词]基础理论课专业课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10181-01
一、引言
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各种与之相关的问题也不断涌现出来。这其中就包含如何处理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的相互关系。有些院校采用所谓的“够用为度”,将多门课程的理论课进行“多合一”整编,有些院校则将基础理论知识穿插在实践课中,还有些院校则干脆取消基础理论课。到底如何正确对待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的关系?如何更好地让专业基础理论课为专业能力的培养发挥作用?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做些简单的分析,希望能给读者一定的借鉴思路。
二、职业教育中的专业基础课程设置问题分析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课包括专业理论课(包含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包括实验、实训、顶岗实习等)。当前的专业理论课和专业课的设置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课程建设应该是一个体系,有的院校只是将原来的课程内容删减之后叠加,形成新的教材,对不同课程之间的衔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不多;有的连删减叠加也没有,只是更换课程名称,换汤不换药。
另外,因为不同的专业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各有侧重点,课程整合时没有把具有完整体系的专业基础知识按照专业课程要求分块揉碎,与专业课有机结合,所以,简单的裁剪或合并就无法保障专业基础知识的够用和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
专业理论课仍然偏重理论课教学,对实践课重视不够;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脱节、分裂,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与理论知识共同成长。
三、实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的有效整合
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理论课和专业课的有机结合,必须充分考虑专业理论课的基础性作用和专业课的能力培养需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科学改革公共基础课内容和上课形式
目前,公共基础课最突出的问题是为了顾全整体,所有专业的公共课的内容、要求基本相同,这有悖于专业技能的成长要求。不同的专业对同一门公共课的要求侧重点不同。例如数学是高职工科学生的一门必修公共课,经济类专业和机械类专业比较,对数学要求就相距甚远。对公共课进行改革,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多种方式,使得公共课既能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又可以促进专业课的健康发展。
有些院校在这方面就做的比较好,他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根据专业需要,对部分公共课的内容或削减,或强化。为满足学生的多样性需求,开阔学生视野,学校开设了不同类型的选修课及第二专业供学生选择学习。
整合后的课程可由不同专业的教师担任,有利于各位教师发挥专长,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当然,各位教师必需通读整合后的教材,深得教材神髓,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否则又会陷入“各自为政”的僵局。
(二)加强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联系,提高实践课教师的职业岗位能力
学生的上岗能力不仅取决于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还取决于他在实践课中的亲身体验及经验,后者更加重要。目前,实践课的低开出率及低效率是导致高职人才质量没有保障的主要原因。要想消除这一原因,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快高职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学校也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募集资金,弥补政府的投入不足,提高实践课的开出率。
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实训教师的培训,提高实训教师的职业岗位能力;加快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有效整合,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资源,提高实训效率。如果条件许可,不妨将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二为一,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三)变消耗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岗位
消耗性实训成本高,浪费资源,应该被淘汰;生产性实训能产生经济效益,降低实训成本,应该加强和推广。以往学校为了降低实训成本,组织学生在模拟机上进行“实训”或将相关材料卖给学生,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下加工产品,但“产品”大多为次废品,无人回收,造成原材料的很大浪费。而生产性实训是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在专人指导下加工产品,废品率低,产品有专人回收、销售,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既创造了经济价值,又长了技术,一箭双雕。生产性实训的持续发展,单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生产性实训持久、稳定发展的最好选择,也是实现校企双赢的最好途径。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开出的实践课生产性实训率达到了95%,顶岗实习率达到了98%。
四、总结
职业教育在我国起步晚。直到最近几年才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借鉴了德国、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经验之后,对我们过家的职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当前的职业教育已经发展的如火如荼。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如课程体系问题,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问题,校企合作问题,课堂教学与职业需求的
参考文献:
[1]周济,《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2009.4.22.
[2]张健,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整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8(01).
[3]丁金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02).
作者简介:
张岚,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中的基础物理教育。
[关键词]基础理论课专业课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10181-01
一、引言
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各种与之相关的问题也不断涌现出来。这其中就包含如何处理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的相互关系。有些院校采用所谓的“够用为度”,将多门课程的理论课进行“多合一”整编,有些院校则将基础理论知识穿插在实践课中,还有些院校则干脆取消基础理论课。到底如何正确对待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的关系?如何更好地让专业基础理论课为专业能力的培养发挥作用?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做些简单的分析,希望能给读者一定的借鉴思路。
二、职业教育中的专业基础课程设置问题分析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课包括专业理论课(包含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包括实验、实训、顶岗实习等)。当前的专业理论课和专业课的设置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课程建设应该是一个体系,有的院校只是将原来的课程内容删减之后叠加,形成新的教材,对不同课程之间的衔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不多;有的连删减叠加也没有,只是更换课程名称,换汤不换药。
另外,因为不同的专业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各有侧重点,课程整合时没有把具有完整体系的专业基础知识按照专业课程要求分块揉碎,与专业课有机结合,所以,简单的裁剪或合并就无法保障专业基础知识的够用和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
专业理论课仍然偏重理论课教学,对实践课重视不够;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脱节、分裂,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与理论知识共同成长。
三、实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的有效整合
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理论课和专业课的有机结合,必须充分考虑专业理论课的基础性作用和专业课的能力培养需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科学改革公共基础课内容和上课形式
目前,公共基础课最突出的问题是为了顾全整体,所有专业的公共课的内容、要求基本相同,这有悖于专业技能的成长要求。不同的专业对同一门公共课的要求侧重点不同。例如数学是高职工科学生的一门必修公共课,经济类专业和机械类专业比较,对数学要求就相距甚远。对公共课进行改革,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多种方式,使得公共课既能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又可以促进专业课的健康发展。
有些院校在这方面就做的比较好,他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根据专业需要,对部分公共课的内容或削减,或强化。为满足学生的多样性需求,开阔学生视野,学校开设了不同类型的选修课及第二专业供学生选择学习。
整合后的课程可由不同专业的教师担任,有利于各位教师发挥专长,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当然,各位教师必需通读整合后的教材,深得教材神髓,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否则又会陷入“各自为政”的僵局。
(二)加强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联系,提高实践课教师的职业岗位能力
学生的上岗能力不仅取决于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还取决于他在实践课中的亲身体验及经验,后者更加重要。目前,实践课的低开出率及低效率是导致高职人才质量没有保障的主要原因。要想消除这一原因,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快高职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学校也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募集资金,弥补政府的投入不足,提高实践课的开出率。
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实训教师的培训,提高实训教师的职业岗位能力;加快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有效整合,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资源,提高实训效率。如果条件许可,不妨将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二为一,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三)变消耗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岗位
消耗性实训成本高,浪费资源,应该被淘汰;生产性实训能产生经济效益,降低实训成本,应该加强和推广。以往学校为了降低实训成本,组织学生在模拟机上进行“实训”或将相关材料卖给学生,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下加工产品,但“产品”大多为次废品,无人回收,造成原材料的很大浪费。而生产性实训是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在专人指导下加工产品,废品率低,产品有专人回收、销售,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既创造了经济价值,又长了技术,一箭双雕。生产性实训的持续发展,单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生产性实训持久、稳定发展的最好选择,也是实现校企双赢的最好途径。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开出的实践课生产性实训率达到了95%,顶岗实习率达到了98%。
四、总结
职业教育在我国起步晚。直到最近几年才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借鉴了德国、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经验之后,对我们过家的职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当前的职业教育已经发展的如火如荼。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如课程体系问题,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问题,校企合作问题,课堂教学与职业需求的
参考文献:
[1]周济,《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2009.4.22.
[2]张健,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整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8(01).
[3]丁金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02).
作者简介:
张岚,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中的基础物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