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在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是成长中的重要能力,幼儿在幼儿园的教育阶段应该获得和他人交流的意愿和自信。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幼儿的交流意愿常常因为课堂的教育问题而被忽视,导致部分幼儿的交流意愿和能力存在一些问题。
幼儿教育界普遍的认为,宽松的教育氛围对幼儿的交流意愿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幼儿的语言交流不单单需要老师的鼓励培养,同时需要相对轻松的交流氛围,才能促进幼儿进行充分的交流。在传统的幼儿教学中,老师对幼儿的培养往往附带一种“压迫”的形式,使幼儿的交流意愿因为紧张或者害怕十分而变的低下,本文将从心理上对幼儿的交流能力培养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协助幼教老师科学的引导幼儿的成长。
二、寬松语言交往心理环境的概念
交往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交流的能力和意愿影响着个人的发展。对于幼儿教育阶段的幼儿来说,交往的环境对幼儿交流的意愿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宽松语言交往心理环境是希望在幼儿的语言教育过程中,营造使幼儿相对舒适温馨的交流氛围,使幼儿在交流的过程中显得自然顺畅。宽松的语言氛围能够激发幼儿进行交流的意愿,是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喜欢交流,能够交流。总而言之,幼儿的语言交流教育需要以幼儿的内心环境感受为主要引导因素,帮助幼儿在相对宽松的语言环境中,实现对交流意愿的喜好和能力培养。
三、进行宽松语言交往心理环境的幼儿教育现状
在现阶段的教育中,教师对幼儿的心理环境引导没有进行必要的重视。老师在幼儿的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出于本能的反应,对教师的教学指导总会做出保护性的适应措施。幼儿在正常的教学中缺乏主动的交流时间和意愿。在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里,教师的表现过于强势,幼儿对于老师的言行缺乏自主的判断,导致交流的方式和机会进一步减少。例如在一些课堂活动中,教师有时会处于纪律性和课堂时间的考虑,粗暴地打断幼儿的交流活动,这样虽然课堂的纪律符合了老师的要求,但长此以往幼儿的交流兴趣和意愿就会降低。另外幼儿在生活中,会自主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以满足大人的需要。教师的教学纪律会使幼儿潜移默化地形成“少说话”的习惯,幼儿的主动交流动机和能力得不到必要的发展。教师对幼儿的消极性评价,也会影响幼儿的正常情绪和需求的表达。例如在幼儿园中午吃饭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吃饭行为应该表现出宽容的态度,如果幼儿拒绝吃饭就应该问清楚幼儿的心理想法和原因,减少对幼儿的负面语言刺激,使老师和幼儿的交流发生障碍和隔阂。
四、幼儿教师在营造宽松语言交往心理环境中使用的策略
1.教师在幼儿的沟通中,注意对幼儿表达内容的倾听,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给予积极的正面回应。根据国家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指导建议,教师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倾听幼儿交流表达的内容,对幼儿的表达作出准确的回应。但是在实际的课堂中,由于幼儿的班级人数较多,老师无法充分地听取每一个幼儿表达的想法,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笔者根据课堂经验提出的建议是,组织儿童进行分组交流,然后老师听取每一个组代表成员的内容表达,使幼儿有充分的机会进行交流和表现,激发幼儿的交流表达兴趣。在进行以组为单位的交流过程中,幼儿的代表成员需要轮流替换,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表达的机会,形成幼儿讨论表达的良性循环。例如在班级的活动课中,老师可以让每个组的代表成员轮流发言,促进幼儿进行表达的兴趣和意愿,提升每一位幼儿进行表达的勇气和语言组织能力。
2.在幼儿交流表达的过程中,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幼儿进行回答,提升幼儿表达的积极心态和临场的语言组织能力,提升幼儿语言表达的自信。在实际的课堂教育中,教师应该注意提问问题的循序渐进,使幼儿能够适应问题转换的节奏,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浓厚的想法和兴趣。同时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幼儿“标准答案”式的回答方式,引导幼儿的回答方式尽量饱含创意,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敢于进行思辨性的思考和分析,拓宽幼儿的语言交流方式和视野,使幼儿在交流的过程中,富于兴趣和创意。
3.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营造教师和幼儿平等的对话氛围。在传统的幼儿教学模式观念里,教师是幼儿的管理者,这种观念无疑提升了教师对幼儿的控制力度,但是却降低了幼儿进行自我表达的机会。教师的课堂管控,会对幼儿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使自由和谐的交流变得困难。为此,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应该尽量和幼儿处在同样的心态条件,降低自身作为指导者的心态,而是以一名幼儿的玩伴的心态和幼儿进行交流,从而拉近和幼儿的距离,降低幼儿的心理压力,提升幼儿的表达意愿。
五、结语
幼儿教师创设宽松语言交往心理环境是新的教育认知下,对幼儿教育的新要求。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需要积极把握其中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促进幼儿表达能力的合理展现和发展。
【作者单位:常州市钟楼区新闸街道幼儿园
在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是成长中的重要能力,幼儿在幼儿园的教育阶段应该获得和他人交流的意愿和自信。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幼儿的交流意愿常常因为课堂的教育问题而被忽视,导致部分幼儿的交流意愿和能力存在一些问题。
幼儿教育界普遍的认为,宽松的教育氛围对幼儿的交流意愿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幼儿的语言交流不单单需要老师的鼓励培养,同时需要相对轻松的交流氛围,才能促进幼儿进行充分的交流。在传统的幼儿教学中,老师对幼儿的培养往往附带一种“压迫”的形式,使幼儿的交流意愿因为紧张或者害怕十分而变的低下,本文将从心理上对幼儿的交流能力培养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协助幼教老师科学的引导幼儿的成长。
二、寬松语言交往心理环境的概念
交往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交流的能力和意愿影响着个人的发展。对于幼儿教育阶段的幼儿来说,交往的环境对幼儿交流的意愿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宽松语言交往心理环境是希望在幼儿的语言教育过程中,营造使幼儿相对舒适温馨的交流氛围,使幼儿在交流的过程中显得自然顺畅。宽松的语言氛围能够激发幼儿进行交流的意愿,是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喜欢交流,能够交流。总而言之,幼儿的语言交流教育需要以幼儿的内心环境感受为主要引导因素,帮助幼儿在相对宽松的语言环境中,实现对交流意愿的喜好和能力培养。
三、进行宽松语言交往心理环境的幼儿教育现状
在现阶段的教育中,教师对幼儿的心理环境引导没有进行必要的重视。老师在幼儿的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出于本能的反应,对教师的教学指导总会做出保护性的适应措施。幼儿在正常的教学中缺乏主动的交流时间和意愿。在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里,教师的表现过于强势,幼儿对于老师的言行缺乏自主的判断,导致交流的方式和机会进一步减少。例如在一些课堂活动中,教师有时会处于纪律性和课堂时间的考虑,粗暴地打断幼儿的交流活动,这样虽然课堂的纪律符合了老师的要求,但长此以往幼儿的交流兴趣和意愿就会降低。另外幼儿在生活中,会自主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以满足大人的需要。教师的教学纪律会使幼儿潜移默化地形成“少说话”的习惯,幼儿的主动交流动机和能力得不到必要的发展。教师对幼儿的消极性评价,也会影响幼儿的正常情绪和需求的表达。例如在幼儿园中午吃饭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吃饭行为应该表现出宽容的态度,如果幼儿拒绝吃饭就应该问清楚幼儿的心理想法和原因,减少对幼儿的负面语言刺激,使老师和幼儿的交流发生障碍和隔阂。
四、幼儿教师在营造宽松语言交往心理环境中使用的策略
1.教师在幼儿的沟通中,注意对幼儿表达内容的倾听,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给予积极的正面回应。根据国家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指导建议,教师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倾听幼儿交流表达的内容,对幼儿的表达作出准确的回应。但是在实际的课堂中,由于幼儿的班级人数较多,老师无法充分地听取每一个幼儿表达的想法,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笔者根据课堂经验提出的建议是,组织儿童进行分组交流,然后老师听取每一个组代表成员的内容表达,使幼儿有充分的机会进行交流和表现,激发幼儿的交流表达兴趣。在进行以组为单位的交流过程中,幼儿的代表成员需要轮流替换,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表达的机会,形成幼儿讨论表达的良性循环。例如在班级的活动课中,老师可以让每个组的代表成员轮流发言,促进幼儿进行表达的兴趣和意愿,提升每一位幼儿进行表达的勇气和语言组织能力。
2.在幼儿交流表达的过程中,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幼儿进行回答,提升幼儿表达的积极心态和临场的语言组织能力,提升幼儿语言表达的自信。在实际的课堂教育中,教师应该注意提问问题的循序渐进,使幼儿能够适应问题转换的节奏,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浓厚的想法和兴趣。同时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幼儿“标准答案”式的回答方式,引导幼儿的回答方式尽量饱含创意,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敢于进行思辨性的思考和分析,拓宽幼儿的语言交流方式和视野,使幼儿在交流的过程中,富于兴趣和创意。
3.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营造教师和幼儿平等的对话氛围。在传统的幼儿教学模式观念里,教师是幼儿的管理者,这种观念无疑提升了教师对幼儿的控制力度,但是却降低了幼儿进行自我表达的机会。教师的课堂管控,会对幼儿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使自由和谐的交流变得困难。为此,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应该尽量和幼儿处在同样的心态条件,降低自身作为指导者的心态,而是以一名幼儿的玩伴的心态和幼儿进行交流,从而拉近和幼儿的距离,降低幼儿的心理压力,提升幼儿的表达意愿。
五、结语
幼儿教师创设宽松语言交往心理环境是新的教育认知下,对幼儿教育的新要求。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需要积极把握其中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促进幼儿表达能力的合理展现和发展。
【作者单位:常州市钟楼区新闸街道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