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研究

来源 :油气·石油与天然气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p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伴随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油藏开发规模也在不断增加,在正式开展油藏开采工作前,首先需对其自身地质特征加以更深层次明确,从而制定与当地实际情况相匹配的油藏开采措施,促进油藏开发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将主要针对油藏地质特征与其相关开发对策展开研究,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油藏地质;特征;开发对策
  引言:在各个地区利用石油储存器时,公司应注意石油储层和其他地理特征。从本质上讲,油藏所在地实际地质特征代表了其最基本的特征。在开采前,必须首先探索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当的采矿计划。如果企业可以根据地质特征利用油藏,其将获得显着经济效益。通常情况下,油藏含有相对众多的地质特征;当公司正在进行探索时,他们还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手段和方法,从而提高油促使油藏开采有效性在根源上得以提升。
  1油藏基本地质特征
  一般来说,各地油藏具有丰富独特的地质特征,这些特征应包括储层位置、深度和渗透性等多个因素。受地质和气候的影响,许多油藏显示出独特的地质特性。其中,优质油藏通常具备良好的物性,同时油藏的渗透率和饱和度也很高。 此外,许多油藏在拥有浅油藏位置的同时,也缺乏压实度。在这种状态下,初期进行开采时通常容易出砂,因此需要密切注意。油藏开采的系列活动都显示出很高的强度,因此在正式开采油藏之前有必要判断其地质特征。只有确定油藏的基本特征,才能提供最佳的油藏开采战略和措施。企业如果全面了解油藏的基本地质特性,不仅可以顺利开采,还可以具有显著的油藏开采效果。全面探索流体特征、当地储层、油层分布等特点,在完成勘查的基础上企业可以紧密结合自身,提供适合油藏开发的相应对策。现阶段,油田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为了保持自身实力,企业必须着力培养优良人才,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开发油藏。由此可见,油藏开发离不开先行的地质判断,只有在判断的情况下才能选择合适的开发措施[1]。此外,应注意保护储层,有效控制油压,避免油压波动过大,处理好油水关系,根据渗透率特征和产能控制关井时间,防止地层污染。除此之外,油藏的地质要素包括圈闭、盖层、储层和充填系统,它们决定了油藏的地质特征。在評价成藏组合形式时,应以圈闭的地质要素为依据,划分圈闭的标准是盆地形成机制。常见的圈闭类型包括水动力圈闭、混合圈闭、地层圈闭和构造圈闭。盖层具有封闭油气的作用,可以避免储层中的油气向上逸出。盖层多为不透水或透水性差的岩石,盖层的分布规律和封闭特征决定了储层的地质特征。储层是指具有流体储存和渗流的岩层。了解储层特征有助于分析油气的聚集和赋存。储层的渗透率和孔隙度是决定储层空间和油藏渗流能力的主要因素。储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这两种岩石的石油储量占90%以上。除碳酸盐岩储层和碎屑岩储层外,还有少量泥质盐、变质岩、岩浆和火山岩储层。充填体系是保证烃源岩与圈闭之间形成正常充填通道和运移通道的基础,也是决定油气聚集特征的主要因素。充填系统的形成过程受盆地结构、氧化作用、色谱效应和差异聚集的影响,因此储层中会出现许多充填系统[2]。
  2开发对策
  开发油藏时,可采取以下对策。首先要详细描述油藏的地质条件和剩余储量,制定有针对性的开发对策,为钻井工艺选择、钻井生产和稳产提供科学指导。对于断距小、延伸短的低阶储层断层,可以应用动静态综合识别、三维边缘检测、精细相干、井间地震、三维解释等技术,在开发过程中准确描述断层,描述结果可以用来控制水驱开发,保证高含水期有效挖潜。在描述储层的微观、平面、层间和层内非均质性时,模型拟合技术或层次分析法可用于解剖储层内部结构,准确识别纵向层序特征、砂体厚度和沉积作用。识别井间夹点时可采用小波分析技术或沃尔什反演方法处理测井曲线,预测井间夹层时可采用叠加对比、相变对比和等厚对比技术。在描述储层剩余油时,可以从富集规律和控制因素两个方面来描述。首先,利用三维定量分析软件输入储层参数,在建立地质特征模型的基础上统一分析计算定量指标,明确剩余油的富集特征,根据富集规律合理调整井网和注采方式[3]。
  3实际案例分析
  某油藏位于断裂带中部,属于三级构造形态。断层形式包括同生断层、弧形断层和逆掩断层。断块为北西向,断裂原因为压扭剪切。该地块沉积始于中三叠世,受燕山运动和印支运动驱动,地层处于局部残留状态。这个区块北部的山脉风化剥蚀,山口形成冲积扇。储层埋深1529 m ~ 1958 m,沉积厚度12 m ~ 154 m,主要油层位于砂层之下。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砂岩,包括中粒砂岩和粉砂岩。砂岩成分包括长石和应时,颗粒接触以点-线接触为主。填隙物包括泥质和绿泥石,胶结致密,孔隙度6% ~ 10%,渗透率0.16×10 um2 ~ 8.79×10′um2,储层中分布有大量小孔隙和中孔隙,根据该区块的地质特征,采用阵列声波、FMI测井和三维地震技术研究储层裂缝的分布和具体方位。当储层压力为4027psi时开始注水,控制岩石变形和泡点压力,充分利用地层的自然能量补充储层能量;同时,采用空气排水技术和氮气排水技术提高储层压力,从而缩短钻井吞吐周期。此外,要根据地质特点,优化组合多层进行选择性注水开发,以增加产油量,并注意及时停产检修,改善开发井网后及时恢复生产。应用上述开发策略后,地层能量可尽快恢复,油藏可稳定开采。
  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如果一个企业能够综合判断油藏的典型地质特征,将有助于油藏的开发和勘探。油藏具有特殊的地质特征,在对其进行考察时,应紧密结合油藏特征、油层分布和流体特征等多种要素。在充分明确地质特征的前提下,企业可以采用适当的手段和技术方法开采油藏,这也有利于从根本上降低油藏开采的总成本,从而给出最适合油藏开发的对策。到目前为止,企业在勘探储层地质特征的过程中还没有达到完善,还需要长期的改进。在今后的实践中,企业及其技术人员需要探索经验,为油藏地质开发的综合质量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于喜艳, 肖丽华, 何能欣. 浅谈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研究[J]. 科技风, 2020, 418(14):150-150.
  [2]孟宪军. 关于油田地质特征与开发对策的分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9, 39(06):110-111.
  [3]李应芳. 江汉盆地盐间页岩油油藏特征及开发对策[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9(4):24-26.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濮城采油厂地质研究所 ,河南省,濮阳市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来看我国石油在实际开采开发的过程中,大部分都是抽油井的方式进行采油,其主要是借助抽油机带动驴头不断做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将地下原油有效抽取到地面,这个过程中盘根盒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其属于井口的密封装置。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光杆持续不断地开展上下运动非常容易磨损盘根,如果磨损较为严重则将对其密封作用造成破坏,此时很容易出现井口溢油问题,而频繁地开展停井更换盘根操作又极其影响采油效率。因此,本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各界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一直在不断上升,因此导致油田采油工程规模越来越大。然而在实际开采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油井故障事故的发生,因此需要采取大修作业才能够有效恢复油井的产量,通过分析油田井下作业大修施工技术的应用,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有效促进我国油田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井下作业;大修;施工技术  油田在实际开采过程中会受到
期刊
摘 要 PTH油田黑帝庙浅气层发育且埋深浅,浅气上窜速度快,在钻井施工过程中多次发生井喷、井涌、气侵、固井后套管外冒等复杂情况,尤其是井喷事故危害极大。通过开展精细地质研究,详细研究PTH油田浅气层分布规律。确定控制PTH油田浅气层分布的三大要素,预测浅气层发育规律对钻井施工意义重大,准确预测浅气层分布范围及深度可预防钻井事故的发生,确保钻井生产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断层 浅气层 构造  1 油
期刊
摘要:疏松砂岩油藏分布范围广、储量大。国外主要分布于英国的北海、美国的墨西哥湾地区和洛杉矶盆地、印尼、尼日利亚、加拿大阿尔伯达重油区、委内瑞拉、罗马尼亚及俄罗斯的阿塞拜疆等地区,国内主要分布于胜利、辽河、大港油田及渤海、南海等油田,这类油藏开采中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油井出砂。为了应对出砂问题,本文重点论述了复合高强度防砂筛管和新型烧结金属毡防砂筛管的特点,并通过防砂筛管参数计算,分析筛管流量-粘度关
期刊
摘要:石油和天然气作为一种流体是埋在地下的,它的形成和迁移过程涉及到其他流体的变化过程,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油气水的迁移和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殊性和独特特点,所以加强对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油气水的运移特征特殊性研究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采过程中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油田开发;油气水;运移特征  油气田在开采时包括两个过程,首先是通过地层能量保持自喷的过程,即通常所说的一次采油,再次
期刊
摘要:本论文综合应用低渗透油藏相渗特征和达西渗流方程,创新建立了低渗透油藏水淹界定方法,解决了低渗透油藏水淹难以判定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针对不同水淹判定结果的治理措施,为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水淹 综合治理  前言  目前通过数值模拟、动态分析等方法,中高渗油藏水淹分析达到了较高精度,能够有效指导注水调整及措施挖潜。而低渗透油藏后期主要表现为低液高含水,单
期刊
摘 要:查干凹陷中生界发育多期不整合,关于地层不整合油藏的勘探鲜有发现[1]。近年在中央构造带发现了苏二段与银根组地层不整合油藏。本文主要通过地震、测井、录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浅层苏红图组-银根组地层不整合的结构进行研究,明确不整合结构上下的岩性组合类型,为地层不整合油藏的勘探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苏二段与银根组不整合结构共有4种岩性组合类型:泥岩/泥岩、泥岩/砂岩、泥岩/火山岩、砂岩/泥岩。
期刊
摘要:高渗透稀油强边水驱油藏在我国油田开采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通常情况下,该油藏具有高渗透率、高孔隙度、边水活跃的特点。因此在实际开采过程中,需要结合相应的生产资料,建立起完善的动态监测系统,从而有效提高边水推进的开采速度。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很多问题,需要对高渗透稀油强边水驱油藏的流场分布,产能和见水时间等问题进行分析,得到具体的相关参数,还能知道油井位置和地层对其因素的影响,通过这些影
期刊
摘要:GeoEast作为一种处理解释一体化系统,在进行处理过程中能够将处理与解释软件进行有效分割并形成完善的处理解释一体化的现实,该软件的运行时处理解释软件的一项重要发展。因此,通过分析解释系统中的概况,并了解相应的工作流程,能够充分体现出处理解释平台的数据信息和功能共享,还能够充分体现出在处理解释过程中的有效结合。GeoEast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实现地理信息的共享,可以实现在构造状态下处理与解释
期刊
摘要:盐城地层井上部地层盐城组、三垛组缩径严重;戴南组、阜宁组地层稳定性差;原井身结构二开段裸眼段长、地层岩性变化大、压力层系跨度大,以及阜宁组高压,二开段施工复杂异常不断;且下部中生界地层研磨性强、易漏失、气侵溢流;给钻井施工带来诸多难题。针对各地层岩性特征、压力体系、油气层分布等特点,展开技术研究,形成了井身结构优化、井壁稳定、钻井工具优选以及安全钻井等技术,在盐城后续井的施工中得以应用,取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