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绽放出色彩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bz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凡·高早期的作品受荷兰现实主义画风和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的色彩理论的影响,色调深沉,画风朴实。后汲取了印象派和点彩画派的技法,结合了日本版画轮廓清晰、线条简练的笔法,形成自己独特的画风。而后,他的画风变得更加疯狂,画面有着炙热的情感甚至是神经质的表现。他的一生用饱满的热情表现他对友情、爱情的向往,用绚烂的色彩描绘他对生命的理解,他的作品就是一座座丰碑,引导我们走进他纯真又热烈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凡·高;灰暗;明亮
  文森特·威廉·凡·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间,创作了八百多幅油画和几乎相同数量的素描。这些作品是凡·高谱写自己生命的纪念碑。作为西方艺术史上最具个性的画家,凡·高与塞尚、高更同列于后印象派画家的行列,成为西方现代画坛最伟大的艺术大师之一。
  一、色调灰暗期
  凡·高早期作品的风格受荷兰现实主义画风和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的色彩理论的影响,与后来成熟时期的风格大相径庭。早期几乎所有作品的画面还是使用传统的表现手法,画中秉持着客观再现现实景象的原则,是对现实世界的被动模仿,画面色调多是深褐色调或蓝灰色调。风景画讲究对称美,给人宁静安详的感受;静物画色调暗沉,用色浑厚浓重,暗面用深褐或普蓝,亮面用暖黄色,形成强烈的对比;人物画则是典型的传统描绘,画中人物融入在暗深的背景里,色彩多是用来表现明亮关系或固有色,色调单一。
  那时大部分人物画家画的都是皇室贵族和贵妇人,很少有人画那些穷苦的农民或工人。而凡·高笔下的都是这些贫穷、生活艰苦的庶民,画中人物都有着古铜色的面庞,显得真实而质朴,体现出凡高对普通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关爱。《吃土豆的人们》(图1)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该作品表现的是一个贫苦的农民之家,晚餐只有一些土豆。低矮的屋顶给人压迫感,狭小拥挤的空间更显贫穷。画面中间是一盏明亮的煤油灯,这盏灯寓意深刻,象征上帝的光芒照拂着这些贫苦的人们。背景设色稀薄浅淡,衬托出前景人物形象。凡·高用粗犷的笔触、荷兰古典画风的色彩,表现了农民的质朴和憨厚,虔诚和善良。
  虽然早期凡·高还处在一个探索的阶段,他自己的风格尚未形成,技法尚未成熟,色调也不明亮,可他有一颗纯真怜悯的心和一个高尚的灵魂,这些最宝贵的品质伴随了他一生。
  二、色调明亮期
  在仔细观摩过几位画坛大师的作品后,凡·高的作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吸收了哈尔斯和鲁本斯的笔触和着色技法,适应于表现倏忽变化的城市生活感受,他以前绘画中的坚实沉重的笔触渐渐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更短促的笔触,他那象征着与农民和土地相联系的幽暗的泥土色调,被基于互补色的较明亮的色调取代。
  之后,凡·高又受到印象派的影响,学习他们的用光和用色,描绘流动、透明的空气。他吸取了修拉的分色主义点彩法,摒弃了他认为不适宜的部分。印象派强调环境色的影响,凡·高则注重简化的互补色的配合,对各种色彩进行主观组合,形成有神秘效果的色彩画面。他作品里的块面是点与线的自由组合,这种不规则的“火柴棒”式的笔触遍布整个画面,呈现出不加修饰的画面效果,这都是凡·高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在造型语言方面,凡·高还吸取了日本版画造型中的形式感,并结合他自身的感受,对自然形体进行简化提炼,使他作品中的线条富有表现力,画面具有明显的平面装饰意味,也表达出画家内心的强烈感受。
  《向日葵》(图2)系列作品是凡·高的代表作,画中奔放的笔触、厚重的颜色堆砌以及明亮的色彩表现了向日葵强大的生命力。凡·高将厚厚的颜料直接堆到画布上,运用他流畅的笔触在画面上留下明显的痕迹,他将浓烈的颜色放在一起产生强烈对比,用笔奔放大胆富有节奏。画中明亮的黄色是光和热的象征,表现出他对光明的追求,画面色彩饱满纯净,没有色彩透视,没有光影效果。他提升了色彩的强度、明度和色彩的表现张力,舍弃空间效果和任何的形式规范,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情感用他独特的笔触挥洒于画布上,展现了画家内心沸腾的热情与活力。在他眼里,向日葵就是他自己的缩影,那卷曲的花瓣似乎有着魔力,像是烈火灼烧一般,蕴含着奔放的热情和自由的生命力。画中向日葵正在奋力地伸展着,就如他奋力挣扎的一生。
  凡·高舍弃了传统的绘画形式,摆脱了现实物像对画面的束缚,在画中融入自我情感的表达,创造出一个震人心魄的画面。
  三、自杀前期
  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凡·高在自杀前都是在极度亢奋的状态中作画,只有进入紧张兴奋的状态,他那受压抑的情感才会迸发出来尽情宣泄在笔下。这一时期凡·高的作品早已不是对自然的真实写照,而是对精神与生命的自我表达。
  这段时期凡·高的绘画风格又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再是那些快乐、布满阳光与胜利的曲调。他的色彩更加沉着厚重,笔触更加粗豪狂放,画面洋溢着一种更加深沉更加哀伤的曲调,特别是那些卷曲的旋转的线条,给画面带来了升腾律动的气势,表现了交织着生命的渴望和死亡的冥想的主题。《麦田上的乌鸦》(图3)是凡·高自杀前几天画的,画面中纯黑和钴蓝色相混合的天空中仿佛有骤雨要冲向大地一般,让人感觉神秘又恐惧,预示着死亡的来临。而麦田好像恐惧来自空中的攻击,形成强烈的倾斜状,天空有无数的乌鸦在盘旋。很多人称这幅画是“不详之兆”,预示着一场灾难的来临。画面中动荡的构图,强烈的色调,粗狂缭乱的笔触,无意中流露出他内心孤独、压抑、郁闷的心情。
  一生在痛苦中挣扎的凡·高在绝望中结束了他的生命,一直不被承认的社会地位是他自杀的主要原因。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用那狂放的色彩、激情洋溢的笔触和那颗纯真的心靈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幅艺术的瑰宝。他是用自己生命来作画的伟大画家,面对他在探索艺术时的疯狂执着,人们无不为之感动和震撼。
  参考文献:
  [1]孙海燕编.世界艺术巨匠——凡·高[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2][荷兰]凡高艺术基金研究会编.凡高——艺术与生活[M].金娜,徐升霆译.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当代油画中出现了大量卡通的儿童形象,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艺术现象。解读其形象背后的意义,发现在当今物质化的社会现实中,卡通的儿童形象以其虚幻的亲近感无疑成为成人世界的一副安慰剂,言说了当代人的一种独特情绪。  关键词:卡通;儿童形象;青春童话  儿童形象作为童年记忆的直观承载体,唤起我们对自己儿时的回忆。在当代油画中,我们见到许多儿童形象无不是艺术家对童年时光的缅怀和对青春岁月的致敬。他
期刊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學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有着许多从事版画行业的艺术家、高校学者们在为版画这一日益沉沦的艺术形式进行着各种“把脉”与尝试,探讨如何摆脱当下日益萎靡的现实状况。这里面既有唯市场论者,也有主张技术转型的实践派,但真正回到原点,回归艺术的本质,回到版画教育带给人独特的育人功能上去反思教学问题的却是少数,文章正是以艺术育人、版画育人为视角,浅谈地方性高校版画艺术教学。  关键词:版画育人;地方性高校  [201
期刊
摘 要:马远、夏圭是南宋院体山水画中颇具代表性的画家,画史常以“马夏”并称。“马一角,夏半边”,说的是马夏的山水画特点,同时也代表了南宋院体山水画的典型特点,意思是他们的画较多采取小景或截景式构图,与前朝全景式山水画差异甚大,这是南宋院体山水画最突出的特点,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文章通过研究马远、夏圭的山水画,探讨南宋院体山水画变化的缘由,以对这段美术史有更加清晰准确的了解。  关键词:南宋院体山水
期刊
作者简介:  唐贻鼎,本科生,艺术设计学专业。  指导老师:  王邻霖,男,廣西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教师。  作品创作想法:  拼贴(Collage)的灵感来自于巴黎街头贴满层层海报的墙面,由立体派的艺术家毕加索和布拉克所创造。1912年毕加索在《有藤椅的静物》的画布上粘了一片印有藤编图案的油布,以此方式取代直接在画布上画出藤编图案,从此模糊了艺术与幻想的区别。  一战后达达艺术家更加丰富了此概念。
期刊
作者简介:   陳晓鹏,中原工学院设计学教授,硕士导师。研究方向:中国艺术。
期刊
摘 要:明代的绘画表现形态,尤其在山水画发展方面,涌现出主盟画坛的流派、引导潮流和影响后世的名家。这些名家在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将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意境通过绘画来展现出来。文学与绘画是两种相互区别、各自独立的艺术形式,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两者于特定的条件下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甚至在碰撞与融合中共同推动着文化发展。以明代山水画为例,浅析这一时期在文学与绘画的相互影响下,绘画对于文学作品的视觉再现。  
期刊
摘 要:当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传媒技术的高度发达下,在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也是不甘平庸,他们大喊口号跟上时代步伐。在这样时代背景下很少有人去静心地解读一些专业理论的文章,导致对很多艺术观念的误解,并且滋生了各种各样的艺术观念,造成一部分人急功近利,甚至一夜成名的想法。很多艺术家打着“当代艺术”旗号,创作出一些让人费解的,懵懂的作品。而一幅真正的好作品它是不需要任何注释的。  关键词:当代艺术;
期刊
摘 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朝鲜后期实景山水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形成过程,从其代表作品《金刚山系列》进行分析,同时与中国清初弘仁的《黄山系列》 分别从艺术手法和风格以及艺术思想等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郑鄯;弘仁;山水画  一、清代山水代表  弘仁(1610-1664),俗姓江,
期刊
摘 要:抽象艺术何为?考虑到艺术本身的难以界定性,不妨将此问题转译为:艺术中的抽象何为?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锋,它始终与以客观世界为主导的美学原则反抗着,抵触着,它试图以骄傲的姿态高歌猛进。它消解着自柏拉图以来的“艺术模仿”美学理论,它众叛亲离,试图取消既往的所有造型原则。颠覆了美学权衡标准之后的抽象艺术到底最后追求的是什么呢?抽象艺术对于美学而言就仅仅是纯粹的破坏吗?  关键词:抽象绘画;艺术工艺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