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高危因素与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尽早发现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对符合ARDS诊断标准的30例足月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儿中,24例治愈,4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其中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气胸2例,肺出血1例,肺不张1例。结论:窒息、剖宫产、吸入是足月新生儿ARDS常见的高危因素。严密观察临床特征早期发现,尽早采取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 足月新生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危因素 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急性肺损伤的严重阶段。过去认为ARDS仅限于成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足月新生儿出现ARDS的临床表现,为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现对2009年1月~2011年8月符合ARDS诊断标准的30例足月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8月NICU病房中30例足月新生儿ARDS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1例,胎龄37~41周,入院年龄生后10分钟~3天,出生体重<2.5kg 6例,2.5~4.0kg 22例,>4.0kg 2例,阴道分娩10例,剖宫产20例,娩出后窒息22例,羊水或胎粪吸入11例,本院产科转入10例,县级医院转入20例,母亲妊娠期糖尿病2例,发病时间在出生后1~4小时16例,14例在出生后5~8小时渐出现呼吸窘迫症状。以上病例均符合1994年美国和欧洲ARDS评审会议制定的ARDS诊断标准[1]:①均为急性起病;②正位X线胸片呈双肺弥漫性浸润影;③无心肌损害和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④PaO2/PiO2的比值≤200mmHg。
治疗方法:①呼吸支持:2例病情较轻应用无创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28例使用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急性期采用间歇正压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IPPV+PEEP)模式,撤机前通气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开始上机时间:出生后6小时内12例,6~24小时10例,24~72小时8例,平均上机时间37.5小时。②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应用:应用固尔苏液12例,用药8小时后复查胸片双肺通气明显改善的10例。③另外给予治疗原发病,积极处理并发症,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血糖紊乱,限制液体量,应用丙种球蛋白(13例)等治疗。
结 果
30例患儿,治愈24例(其中应用丙种球蛋白的13例均治愈),治愈率80%,4例因家人经济原因或考虑到后遗症问题放弃治疗,2例死亡(其中1例未应用PS,机械通气治疗4小时后合并气胸),平均住院时间13.6天,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肺出血1例,气胸2例,肺不张1例。
讨 论
足月新生儿ARDS的发病因素和成人、儿童略有差异,据国内外报道[2],新生儿ARDS最常见于窒息后和剖宫产婴儿,新生儿肺血管丰富,一旦发生缺氧,往往成为最先受到损伤的靶器官,本组病例窒息22例(73.3%),窒息缺氧可直接损伤Ⅱ型上皮细胞,降低PS的活性并使其减少,是新生儿间接肺损伤最常见的高危因素;近几来我国剖宫产率明显上升,剖宫产应是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因素,国内早有资料报道剖宫产占同期足月新生儿ARDS的50%[3],本组病例剖宫产20例(66.7%),其中选择性剖宫产40%,剖宫产的婴儿因胸廓未受挤压肺内液体过多,一旦合并窒息、缺氧、感染等因素易遭受肺损伤,是新生儿直接肺损伤常见的高危因素,尤其选择性剖宫产儿由于未经过头盆碰撞,无头颅充血和受阻后一过性缺氧所致的反射性呼吸中枢兴奋状态,胎儿中枢神经处于功能低下状态,使呼吸建立延迟;另有Graziost等认为肺内未成熟物质是选择性剖宫产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本组病例吸入11例(36.6%),胎粪吸入产生直接肺损伤诱发ARDS,羊水吸入导致肺内液体过多羊水中含有的过多蛋白可抑制PS的活性;另县级医院转入20例(66.7%),提示基层产科人员对新生儿抢救及转运技术需要进一步提高。
本组病例均采取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与多数学者的主张相一致,主要是纠正血管通透性和炎症反应,改善组织缺氧,一旦确诊,及早应用呼吸机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多主张采取降低肺损伤的ARDS机械通气策略[4],如:①压力限定通气方式;②限制FiO2<0.6等;③限制PIP,采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使PaCO2维持在45~60mmHg;④用PIIP调节MAP使之达到最佳肺容量等。ARDS与早产儿肺发育不成熟,缺乏PS所导致的NRDS有所不同,ARDS先有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导致肺水肿,进而引起PS受损,治疗ARDS除应用PS防止肺泡萎陷,维持肺顺应性及肺泡毛细血管间液体平衡,预防肺水肿外,应加强对原发病及其引起的机体内环境紊乱的治疗,此项措施亦是提高本病治愈率的关键。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丙种球蛋白的应用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轻肺部非感染性炎症反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组应用丙种球蛋白的13例均治愈。
随着对足月新生儿ARDS不断研究的深入,应改变以往认为足月儿患ARDS可能性小的观念,提高对足月儿的警惕,预防窒息,减少剖宫产,严密观察患儿临床症状,早期发现,尽早给予呼吸支持等综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Bernard GR,Aritgas A,Brigham KL,et al.The American-European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ARDS:Definitions,Mechanisms,relevant outcomes,and clinical ltrial coordination[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4,149(3):818-824.
2 蔡栩栩,韩晓华,辛颖.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新生儿科杂志,2002,17(3):128-130.
3 高建慧,韩玉昆,王少华,等.足月新生儿ARDS10例治疗与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3):157.
4 张宇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治疗[J].小儿急救医学,2000,7(3):117.
关键词 足月新生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危因素 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急性肺损伤的严重阶段。过去认为ARDS仅限于成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足月新生儿出现ARDS的临床表现,为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现对2009年1月~2011年8月符合ARDS诊断标准的30例足月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8月NICU病房中30例足月新生儿ARDS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1例,胎龄37~41周,入院年龄生后10分钟~3天,出生体重<2.5kg 6例,2.5~4.0kg 22例,>4.0kg 2例,阴道分娩10例,剖宫产20例,娩出后窒息22例,羊水或胎粪吸入11例,本院产科转入10例,县级医院转入20例,母亲妊娠期糖尿病2例,发病时间在出生后1~4小时16例,14例在出生后5~8小时渐出现呼吸窘迫症状。以上病例均符合1994年美国和欧洲ARDS评审会议制定的ARDS诊断标准[1]:①均为急性起病;②正位X线胸片呈双肺弥漫性浸润影;③无心肌损害和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④PaO2/PiO2的比值≤200mmHg。
治疗方法:①呼吸支持:2例病情较轻应用无创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28例使用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急性期采用间歇正压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IPPV+PEEP)模式,撤机前通气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开始上机时间:出生后6小时内12例,6~24小时10例,24~72小时8例,平均上机时间37.5小时。②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应用:应用固尔苏液12例,用药8小时后复查胸片双肺通气明显改善的10例。③另外给予治疗原发病,积极处理并发症,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血糖紊乱,限制液体量,应用丙种球蛋白(13例)等治疗。
结 果
30例患儿,治愈24例(其中应用丙种球蛋白的13例均治愈),治愈率80%,4例因家人经济原因或考虑到后遗症问题放弃治疗,2例死亡(其中1例未应用PS,机械通气治疗4小时后合并气胸),平均住院时间13.6天,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肺出血1例,气胸2例,肺不张1例。
讨 论
足月新生儿ARDS的发病因素和成人、儿童略有差异,据国内外报道[2],新生儿ARDS最常见于窒息后和剖宫产婴儿,新生儿肺血管丰富,一旦发生缺氧,往往成为最先受到损伤的靶器官,本组病例窒息22例(73.3%),窒息缺氧可直接损伤Ⅱ型上皮细胞,降低PS的活性并使其减少,是新生儿间接肺损伤最常见的高危因素;近几来我国剖宫产率明显上升,剖宫产应是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因素,国内早有资料报道剖宫产占同期足月新生儿ARDS的50%[3],本组病例剖宫产20例(66.7%),其中选择性剖宫产40%,剖宫产的婴儿因胸廓未受挤压肺内液体过多,一旦合并窒息、缺氧、感染等因素易遭受肺损伤,是新生儿直接肺损伤常见的高危因素,尤其选择性剖宫产儿由于未经过头盆碰撞,无头颅充血和受阻后一过性缺氧所致的反射性呼吸中枢兴奋状态,胎儿中枢神经处于功能低下状态,使呼吸建立延迟;另有Graziost等认为肺内未成熟物质是选择性剖宫产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本组病例吸入11例(36.6%),胎粪吸入产生直接肺损伤诱发ARDS,羊水吸入导致肺内液体过多羊水中含有的过多蛋白可抑制PS的活性;另县级医院转入20例(66.7%),提示基层产科人员对新生儿抢救及转运技术需要进一步提高。
本组病例均采取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与多数学者的主张相一致,主要是纠正血管通透性和炎症反应,改善组织缺氧,一旦确诊,及早应用呼吸机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多主张采取降低肺损伤的ARDS机械通气策略[4],如:①压力限定通气方式;②限制FiO2<0.6等;③限制PIP,采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使PaCO2维持在45~60mmHg;④用PIIP调节MAP使之达到最佳肺容量等。ARDS与早产儿肺发育不成熟,缺乏PS所导致的NRDS有所不同,ARDS先有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导致肺水肿,进而引起PS受损,治疗ARDS除应用PS防止肺泡萎陷,维持肺顺应性及肺泡毛细血管间液体平衡,预防肺水肿外,应加强对原发病及其引起的机体内环境紊乱的治疗,此项措施亦是提高本病治愈率的关键。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丙种球蛋白的应用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轻肺部非感染性炎症反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组应用丙种球蛋白的13例均治愈。
随着对足月新生儿ARDS不断研究的深入,应改变以往认为足月儿患ARDS可能性小的观念,提高对足月儿的警惕,预防窒息,减少剖宫产,严密观察患儿临床症状,早期发现,尽早给予呼吸支持等综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Bernard GR,Aritgas A,Brigham KL,et al.The American-European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ARDS:Definitions,Mechanisms,relevant outcomes,and clinical ltrial coordination[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4,149(3):818-824.
2 蔡栩栩,韩晓华,辛颖.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新生儿科杂志,2002,17(3):128-130.
3 高建慧,韩玉昆,王少华,等.足月新生儿ARDS10例治疗与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3):157.
4 张宇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治疗[J].小儿急救医学,2000,7(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