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渭南高新区迎合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坚持高举科技创新大旗,集聚利用优势资源,凝练壮大主导产业,激活提升科技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崛起,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渭南高新区)地处陕西关中东部,南依秦岭、北傍渭河,西邻西安市临潼区、东接渭南市区。始建于1988年,2010年9月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规划面积14.23平方公里,建成区10平方公里,总人口8万人。渭南高新区地处陕西东部门户位置,是西部地区国家级高新区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新区迎合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坚持高举科技创新大旗,集聚利用优势资源,凝练壮大主导产业,激活提升科技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崛起,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以升促建成效显著。晋级以来,渭南高新区根据“四位一体”战略定位要求,以创建国内一流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为目标,突出“规划引领、产业带动、科技支撑、政策扶持”发展思路,集聚优势资源,聚焦特色领域,积极实施“以升促建”,园区产业加快聚集,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010年,全区营业总收入实现170.5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162.4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46.6亿元。区域经济总量2002年底翻了三番多,占渭南市经济比重增至21%,已成为推动渭南新型工业化的中坚力量,有力的带动了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围绕主导产业创新需求,高新区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提升科技创新水平。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了渭南高新区创业创新孵化中心,为催生培育中小企业,聚集壮大特色产业,凝聚激活科技资源提供了全新的服务平台。完善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人才交流中心、大学生创业基地、产学研示范基地、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浓厚的创业创新氛围。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先后组建了凹版印刷机械、土方机械、新型煤化工等一批专业化、综合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全市率先成立陕西北人专家工作站,启动了国家钼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及钼化工产品中试基地建设,打造集研发、中试、生产、鉴定一体化、规模化、掌控世界钼产业技术主导权的中国钼化工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创新政策日趋完善。根据中省市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相关政策,结合园区实际,编制完成《渭南高新区科学和技术 “十二五”发展规划》。在规划指导下,先后制定并出台了《渭南高新区推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和《渭南高新区人才特区发展规划》,分别设立2000万元和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园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和培育引进智力资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细化科技创新政策,针对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企业融资担保等均制定了相应扶持政策,初步建立起具有园区特色的促进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为激发企业创新动力,提升园区科技水平提供了完善的政策支持。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加快经济转型和开放融合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着力建设国家一流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的重要阶段。作为大关中高新门户的渭南高新区,我们提升创新发展战略的基本构想是:契合国家发展战略,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为抓手,重点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依托西安科技优势资源,加强政产学研用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最终实现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结合渭南高新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我们发展的目标是:积极融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圈,增强区域科技承载能力和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迅速抢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先机和制高点,全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陕西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关中东部崛起的开放门户、渭南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建成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形成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科技产业集群,在优势产业领域形成3-4个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型大企业、大集团,推动科技、产业良性互动发展。力争到2015年,全区经营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
渭南高新区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集散和通道能力,我们将充分发挥中东部企业抢占西部市场的首站效应,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模式,突出发展特色产业,集合应用技术创新,加速产业、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要素集聚,吸引众多科技优势资源,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一、坚持把产业集群建设作为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按照渭南高新区“北扩、西联、中提升”的发展思路,积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着力构建产业战略联盟,有效实施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双轮驱动”,支撑主导产业高端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引领新兴产业跨越发展。重点围绕渭化集团、金钼股份、中联重科、北人印机等产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快速提升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等两大主导产业聚集发展;重点依托渭南农业资源优势,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和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有效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形成以绿色食品制造为主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聚集;快速瞄准东部产业转移、大西安都市产业配套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向,以科技招商与产业招商为主要抓手,有效实施产业链互补招商,吸纳一批省域外高新技术企业入区建设,合力增强产业聚集优势和竞争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
二、坚持把培育新兴产业作为创新发展的主要途径。结合区内LED产业、电动汽车、锂电池产业发展特点,在资金、人才、税费、市场保护方面给予重点龙头企业倾斜和优惠,集中优势资源支持陕煤集团LED工业园做大做强,培育全国一流企业。以舜天能源为龙头,集聚相关储能电池生产企业,用两年时间建成西部动力电池的产业基地,占领国内大部分动力电池市场,并在国际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抓紧实施大业电动巴士项目及其配套项目,建设国内知名的电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依托瑞联新材料基地,拓展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终端产品研发生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面向国内外重点区域和知名企业,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招商,着力引进对区域产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企业、大项目,尽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三、坚持把完善服务体系作为创新发展的保障基础。我们将始终以创新服务体系为促进园区科技发展的有力抓手,不断增强科技管理水平,提高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一区多园、资源共享”的优势,全面提高新型煤化工、钼化工产业基地辐射带动能力。健全完善以创业创新孵化中心为核心的渭南高新区创业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园区创新载体建设。依托区内资源,发挥专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用,加快建设精细化工、装备制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壮大技术交易市场,推动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充分发挥高新区政策、资源优势,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风险补偿、税收优惠等手段,集聚各类创业投资资金,搭建科技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完善创新投融资机制。力争在近期形成比较完善的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创新服务体系,推动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快速提升。
四、坚持把科技金融结合作为创新发展的助推引擎。以创建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园区为契机,搭建具有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发展的科技金融合作平台,加速金融保险、风险投资、信贷担保等机构在渭南高新区集聚,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支持舜天能源、科赛电子等一批科技型企业进军创业版上市融资,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产品有效对接,缓解区内科技型企业融资瓶颈,助推国内一流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进程,扩大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总量,加快构筑陕西东部科技金融创新基地。
渭南高新区
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渭南高新区)地处陕西关中东部,南依秦岭、北傍渭河,西邻西安市临潼区、东接渭南市区。始建于1988年,2010年9月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规划面积14.23平方公里,建成区10平方公里,总人口8万人。渭南高新区地处陕西东部门户位置,是西部地区国家级高新区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新区迎合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坚持高举科技创新大旗,集聚利用优势资源,凝练壮大主导产业,激活提升科技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崛起,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以升促建成效显著。晋级以来,渭南高新区根据“四位一体”战略定位要求,以创建国内一流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为目标,突出“规划引领、产业带动、科技支撑、政策扶持”发展思路,集聚优势资源,聚焦特色领域,积极实施“以升促建”,园区产业加快聚集,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010年,全区营业总收入实现170.5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162.4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46.6亿元。区域经济总量2002年底翻了三番多,占渭南市经济比重增至21%,已成为推动渭南新型工业化的中坚力量,有力的带动了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围绕主导产业创新需求,高新区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提升科技创新水平。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了渭南高新区创业创新孵化中心,为催生培育中小企业,聚集壮大特色产业,凝聚激活科技资源提供了全新的服务平台。完善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人才交流中心、大学生创业基地、产学研示范基地、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浓厚的创业创新氛围。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先后组建了凹版印刷机械、土方机械、新型煤化工等一批专业化、综合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全市率先成立陕西北人专家工作站,启动了国家钼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及钼化工产品中试基地建设,打造集研发、中试、生产、鉴定一体化、规模化、掌控世界钼产业技术主导权的中国钼化工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创新政策日趋完善。根据中省市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相关政策,结合园区实际,编制完成《渭南高新区科学和技术 “十二五”发展规划》。在规划指导下,先后制定并出台了《渭南高新区推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和《渭南高新区人才特区发展规划》,分别设立2000万元和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园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和培育引进智力资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细化科技创新政策,针对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企业融资担保等均制定了相应扶持政策,初步建立起具有园区特色的促进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为激发企业创新动力,提升园区科技水平提供了完善的政策支持。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加快经济转型和开放融合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着力建设国家一流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的重要阶段。作为大关中高新门户的渭南高新区,我们提升创新发展战略的基本构想是:契合国家发展战略,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为抓手,重点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依托西安科技优势资源,加强政产学研用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最终实现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结合渭南高新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我们发展的目标是:积极融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圈,增强区域科技承载能力和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迅速抢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先机和制高点,全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陕西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关中东部崛起的开放门户、渭南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建成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形成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科技产业集群,在优势产业领域形成3-4个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型大企业、大集团,推动科技、产业良性互动发展。力争到2015年,全区经营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
渭南高新区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集散和通道能力,我们将充分发挥中东部企业抢占西部市场的首站效应,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模式,突出发展特色产业,集合应用技术创新,加速产业、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要素集聚,吸引众多科技优势资源,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一、坚持把产业集群建设作为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按照渭南高新区“北扩、西联、中提升”的发展思路,积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着力构建产业战略联盟,有效实施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双轮驱动”,支撑主导产业高端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引领新兴产业跨越发展。重点围绕渭化集团、金钼股份、中联重科、北人印机等产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快速提升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等两大主导产业聚集发展;重点依托渭南农业资源优势,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和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有效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形成以绿色食品制造为主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聚集;快速瞄准东部产业转移、大西安都市产业配套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向,以科技招商与产业招商为主要抓手,有效实施产业链互补招商,吸纳一批省域外高新技术企业入区建设,合力增强产业聚集优势和竞争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
二、坚持把培育新兴产业作为创新发展的主要途径。结合区内LED产业、电动汽车、锂电池产业发展特点,在资金、人才、税费、市场保护方面给予重点龙头企业倾斜和优惠,集中优势资源支持陕煤集团LED工业园做大做强,培育全国一流企业。以舜天能源为龙头,集聚相关储能电池生产企业,用两年时间建成西部动力电池的产业基地,占领国内大部分动力电池市场,并在国际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抓紧实施大业电动巴士项目及其配套项目,建设国内知名的电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依托瑞联新材料基地,拓展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终端产品研发生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面向国内外重点区域和知名企业,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招商,着力引进对区域产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企业、大项目,尽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三、坚持把完善服务体系作为创新发展的保障基础。我们将始终以创新服务体系为促进园区科技发展的有力抓手,不断增强科技管理水平,提高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一区多园、资源共享”的优势,全面提高新型煤化工、钼化工产业基地辐射带动能力。健全完善以创业创新孵化中心为核心的渭南高新区创业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园区创新载体建设。依托区内资源,发挥专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用,加快建设精细化工、装备制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壮大技术交易市场,推动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充分发挥高新区政策、资源优势,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风险补偿、税收优惠等手段,集聚各类创业投资资金,搭建科技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完善创新投融资机制。力争在近期形成比较完善的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创新服务体系,推动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快速提升。
四、坚持把科技金融结合作为创新发展的助推引擎。以创建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园区为契机,搭建具有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发展的科技金融合作平台,加速金融保险、风险投资、信贷担保等机构在渭南高新区集聚,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支持舜天能源、科赛电子等一批科技型企业进军创业版上市融资,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产品有效对接,缓解区内科技型企业融资瓶颈,助推国内一流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进程,扩大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总量,加快构筑陕西东部科技金融创新基地。
渭南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