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现代营销·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gongdaxigo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流通业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在引导生产和消费,促进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更好的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流通业发展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在技术含量方面,从以往低水平、低技术含量向着智能化方向转变;在商业经营模式方面,商业模式由单一向着多元化方向转变;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在产业结构方面,流通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我国流通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提升、产业政策的适时调整、多种经济成并存与竞争等因素密不可分。
  关键词: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影响因素;
  1.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是内生动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不断提升,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成为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达到了66.5%,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拉动达到4.5%,对与消费依赖性更强的流通业来说,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对流通业的发展拉动性更加显著。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消费是最终需求,既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加快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2.产业政策的适时调整推动发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流通业的地位也不断提高,学术界的观点也不断发生变化,从“生产流通并重论”到“流通决定生产论”转变。国家对流通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更加重视,近些年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推动流通业发展。其最终目标是构建符合市场经济的现代流通体系,为流通业发展提供良好制度环境和法制化营商环境,推动传统流通业发展电子商务、实现转型升级,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产品期货,全面提高流通效率,提升流通业竞争力。
  3.技术变革促进商业模式蝶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运用到流通领域,流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流通业正由原来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着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的应用使商家能够做到“全息消费者画像”,实现了精准广告、精准推销,从而加快了商品流通速度,打破了以往无法识精准别潜在客户,而在各种渠道上大面积植入广告、承担高昂广告成本的局面;数字技术的应用改变了生产引导消费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做到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双向信息传递,实现了按照消费者的需求调节生产,减少了无效供给,降低了商品库存成本。人像识别技术、线上支付系统的完善与运用,使得无人零售成为可能。正是一系列先进技术在流通领域的结合与运用,推动“新零售”、“无界零售”等一个个全新的零售概念的产生。
  4.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促进改革与创新
  我国流通业制度经历过两次制度变迁:一是建国初期政府主导的由国有及集体经济占主导地位;二是改革开放后由政府引导的以个体经济占主导地位[1]。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流通业所有制结构不断演进、优化,私营企业占比不断提高。在2004年之后我国流通业全面对外开放,外资的不断进入给我国流通业带来了新的活力。近些年,国有企业法人数量在流通业中呈下降態势,而私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数量明显增加。私营经济是各种经济成分中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其体制新、机制灵活的优点在推动我国流通业快速发展及促进流通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外资流通企业的数量增多,对流通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有促进作用。
  注释:
  [1]孙敬水,章迪平.中国流通业所有制结构变迁绩效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10(02):100-102.
  参考文献:
  [1]魏薇,张源.试谈流通产业发展与消费升级[J].商业经济研究,2018(12):28-31.
  [2]荆林波,龚雪.我国流通业现状、未来趋势与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22):5-9.
  [3]路红艳.基于跨界融合视角的流通业创新发展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04):3-9.
  [4]孙敬水,章迪平.中国流通业所有制结构变迁与增长绩效实证研究[J].现代商贸评论,2011(00):54-63.
  [5]孙敬水,章迪平.中国流通业所有制结构变迁绩效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10(02):100-102.
  作者简介:
  王震(1992.05—),男,汉族,籍贯:河南省驻马店人,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产业经济学,研究方向:流通产业经济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近代日本的崛起是对以中国为中心的殖民地掠夺分不开的,而对华的金融政策是其殖民地掠夺的核心政策。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不断深入,对华的金融政策也在不断调整,伪满洲中央银行作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金融中枢机构,成为了日本殖民掠夺东北经济和资源的最重要工具。  关键词:伪满时期;银行政策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通过扶植伪满洲国,实现了对东北地区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并疯狂的掠夺资源和
期刊
摘 要: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以及全球化经济的影响,快速城市化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在提升城市发展水平的同时,快速城市化不可避免地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一些显著性的弊端:出现严重的“城市病”、大城市底层人民生活窘境、部分国家出现“虚假城市化”。本文通过运用中国、巴西等国过快速城市化的案例对发展中国家快速城市化的原因、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于出现的弊端分别从大城市、小城市、
期刊
摘 要: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中,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当前在宏观经济的大格局下,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呈现出分离的趋势,本文针对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展开系统的论述和研究,具体分析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原因,以及当前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具体表现形式,深入了解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对我国经济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
期刊
摘 要: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给社会带来的变革也是非常大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出现了互联网+的行业发展局面,即通过互联网与各行业特性之间的融合,产生新的行业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手段。一旦各个行业出现了新的发展机遇是非常有可能由这个行业作为切口,而带动一片地方的经济发展,本文就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简单谈谈地方经济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地方经济;发展机遇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进步,已经不再
期刊
摘 要:短视频自媒体是新媒体时代出现的新信息传播载体,近几年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成为人们获取娱乐信息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B2C电子商务飞速发展,从商品销售到配套服务都取得显著成效。但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电商的许多不足也逐渐显现。能否将自媒体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如何结合才能取长补短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针对短视频自媒体的传播以及模式进行了分析,并适当的电商运营模式,意在探寻短
期刊
摘 要:互联网环境之下,整个金融市场发生了显著的改变,金融机构的转型发展显得非常必要,合理的转型策略是保障银行持续、稳定、高效率发展的关键性措施。本文从大数据时代在我国的整体发展影响角度着手,探讨大数据时代背景之下我国金融业所遭受的实际经营影响,并提出几点应当普及的经营模式转型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金融业 经营模式 转型发展  引言:大数据时代属于近些年
期刊
摘 要:金融領域与科学技术的深度结合,有效地改善了金融服务效率过低、质量较差的问题,传统的商业银行也与金融科技一起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覆盖面大幅拓宽。当前,商业银行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加快科技金融的发展速度,深化战略改革,将金融科技与自身的发展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更好地应对金融新形势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金融科技;商业银行;创新发展  金融科技的发展不仅代表着科学技术与金融领域的融合不断加深,也
期刊
摘 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是国家实力的基础。近现代强国不同于古代强国,无一例外是从科技革命中诞生的。第一次革命崛起了英、法,第二次科技革命崛起了美、德、日、苏,第三次科技革命没有出现新的发达强国。  关键词:科技革命 经济 崛起  一、近现代强国经济崛起的分类  1、第一类强国是地理大发现的主体。它们的崛起主要不是通过贸易,而是通过从殖民地掠夺金银财宝实现的。整个美洲大陆都成了两强的殖民地。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现代金融经济迅速发展,资产价值有涨有跌,经济泡沫无处不在。作为一个中性的产物,我们要时刻对经济泡沫进行有效的控制,充分发挥好经济泡沫的优势,让其助力经济发展,更要控制好经济泡沫的发展,确保不衍生泡沫经济。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成为了金融经济的中性代言词,需要做好平衡和把控。  关键词:现代金融经济;经济泡沫;泡沫经济;防治;促进  经济方面发展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重
期刊
摘 要:经济发展形势下,企业之间所面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资源管理工作是国企经营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在新时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下,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难度大,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实现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为其寻找到一个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只有创新人力资源管理路径,才能为国企长远发展提供强大的保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