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流通业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在引导生产和消费,促进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更好的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流通业发展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在技术含量方面,从以往低水平、低技术含量向着智能化方向转变;在商业经营模式方面,商业模式由单一向着多元化方向转变;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在产业结构方面,流通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我国流通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提升、产业政策的适时调整、多种经济成并存与竞争等因素密不可分。
关键词: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影响因素;
1.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是内生动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不断提升,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成为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达到了66.5%,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拉动达到4.5%,对与消费依赖性更强的流通业来说,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对流通业的发展拉动性更加显著。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消费是最终需求,既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加快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2.产业政策的适时调整推动发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流通业的地位也不断提高,学术界的观点也不断发生变化,从“生产流通并重论”到“流通决定生产论”转变。国家对流通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更加重视,近些年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推动流通业发展。其最终目标是构建符合市场经济的现代流通体系,为流通业发展提供良好制度环境和法制化营商环境,推动传统流通业发展电子商务、实现转型升级,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产品期货,全面提高流通效率,提升流通业竞争力。
3.技术变革促进商业模式蝶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运用到流通领域,流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流通业正由原来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着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的应用使商家能够做到“全息消费者画像”,实现了精准广告、精准推销,从而加快了商品流通速度,打破了以往无法识精准别潜在客户,而在各种渠道上大面积植入广告、承担高昂广告成本的局面;数字技术的应用改变了生产引导消费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做到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双向信息传递,实现了按照消费者的需求调节生产,减少了无效供给,降低了商品库存成本。人像识别技术、线上支付系统的完善与运用,使得无人零售成为可能。正是一系列先进技术在流通领域的结合与运用,推动“新零售”、“无界零售”等一个个全新的零售概念的产生。
4.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促进改革与创新
我国流通业制度经历过两次制度变迁:一是建国初期政府主导的由国有及集体经济占主导地位;二是改革开放后由政府引导的以个体经济占主导地位[1]。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流通业所有制结构不断演进、优化,私营企业占比不断提高。在2004年之后我国流通业全面对外开放,外资的不断进入给我国流通业带来了新的活力。近些年,国有企业法人数量在流通业中呈下降態势,而私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数量明显增加。私营经济是各种经济成分中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其体制新、机制灵活的优点在推动我国流通业快速发展及促进流通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外资流通企业的数量增多,对流通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有促进作用。
注释:
[1]孙敬水,章迪平.中国流通业所有制结构变迁绩效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10(02):100-102.
参考文献:
[1]魏薇,张源.试谈流通产业发展与消费升级[J].商业经济研究,2018(12):28-31.
[2]荆林波,龚雪.我国流通业现状、未来趋势与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22):5-9.
[3]路红艳.基于跨界融合视角的流通业创新发展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04):3-9.
[4]孙敬水,章迪平.中国流通业所有制结构变迁与增长绩效实证研究[J].现代商贸评论,2011(00):54-63.
[5]孙敬水,章迪平.中国流通业所有制结构变迁绩效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10(02):100-102.
作者简介:
王震(1992.05—),男,汉族,籍贯:河南省驻马店人,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产业经济学,研究方向:流通产业经济学。
关键词: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影响因素;
1.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是内生动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不断提升,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成为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达到了66.5%,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拉动达到4.5%,对与消费依赖性更强的流通业来说,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对流通业的发展拉动性更加显著。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消费是最终需求,既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加快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2.产业政策的适时调整推动发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流通业的地位也不断提高,学术界的观点也不断发生变化,从“生产流通并重论”到“流通决定生产论”转变。国家对流通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更加重视,近些年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推动流通业发展。其最终目标是构建符合市场经济的现代流通体系,为流通业发展提供良好制度环境和法制化营商环境,推动传统流通业发展电子商务、实现转型升级,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产品期货,全面提高流通效率,提升流通业竞争力。
3.技术变革促进商业模式蝶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运用到流通领域,流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流通业正由原来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着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的应用使商家能够做到“全息消费者画像”,实现了精准广告、精准推销,从而加快了商品流通速度,打破了以往无法识精准别潜在客户,而在各种渠道上大面积植入广告、承担高昂广告成本的局面;数字技术的应用改变了生产引导消费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做到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双向信息传递,实现了按照消费者的需求调节生产,减少了无效供给,降低了商品库存成本。人像识别技术、线上支付系统的完善与运用,使得无人零售成为可能。正是一系列先进技术在流通领域的结合与运用,推动“新零售”、“无界零售”等一个个全新的零售概念的产生。
4.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促进改革与创新
我国流通业制度经历过两次制度变迁:一是建国初期政府主导的由国有及集体经济占主导地位;二是改革开放后由政府引导的以个体经济占主导地位[1]。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流通业所有制结构不断演进、优化,私营企业占比不断提高。在2004年之后我国流通业全面对外开放,外资的不断进入给我国流通业带来了新的活力。近些年,国有企业法人数量在流通业中呈下降態势,而私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数量明显增加。私营经济是各种经济成分中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其体制新、机制灵活的优点在推动我国流通业快速发展及促进流通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外资流通企业的数量增多,对流通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有促进作用。
注释:
[1]孙敬水,章迪平.中国流通业所有制结构变迁绩效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10(02):100-102.
参考文献:
[1]魏薇,张源.试谈流通产业发展与消费升级[J].商业经济研究,2018(12):28-31.
[2]荆林波,龚雪.我国流通业现状、未来趋势与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22):5-9.
[3]路红艳.基于跨界融合视角的流通业创新发展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04):3-9.
[4]孙敬水,章迪平.中国流通业所有制结构变迁与增长绩效实证研究[J].现代商贸评论,2011(00):54-63.
[5]孙敬水,章迪平.中国流通业所有制结构变迁绩效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10(02):100-102.
作者简介:
王震(1992.05—),男,汉族,籍贯:河南省驻马店人,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产业经济学,研究方向:流通产业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