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礼记·乐记》云:“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顺应社会发展潮流,须当“与时偕行”。国家教育部自2004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的高中新课程实验,就是为了适应我国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采取的重大举措。若要转变教师在新课程实验中的角色和作用,我认为首先要理解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原因和价值取向。
【关键词】角色转变 作用转变
一、新课程实验是适应我国新时期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现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历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的内在思想和精神需求也必然要随之发生变化。教育制度、教学模式、教育方法和教材編写等方面的改革就是为了适应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
二、新课程实验是为了适应新时期青少年心理变化的需要而提出实施的
青年学生在思想上追求自由,在行为上追求个性解放。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难以适应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需要;传统教学大纲受时代背景影响,只强调课程的社会价值,即仅仅关注人的“社会性”,只关注培养的人才能为社会做多大贡献,而严重忽视和淡忘了它“在学生个性塑造上的价值”,“忽视了人的自然性和个体性”;因而,“以这种课程目标培养出的人才在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往往会被异化为社会发展的工具”。[1]出现了严重的厌学、逃学、弃学等现象。
这次实施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指出:高中教育所肩负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新课程方案既注重对学生社会性的培养,也关注学生个体成长,同时还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可谓是真正做到了有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旨在把青少年真正培养成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富有教养、有独立性、有自信心、自由自律、敢于冒险、具有创造力、足智多谋、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决策和讲求效率的人”。[3]
三、新课程实验也是顺应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教师只有理解和领悟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才能够在具体的教学中去更好地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完成教师在教学中角色和作用的转变。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历史老师应该突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完成从“保姆”到“牧羊人”、从“邮差”到“思考者”、从知识型教师到人文思想引路人、从帮助学生记忆知识到培养学生感性认知和理性分析能力的转变:
(一)从“保姆”到“牧羊人”的转变
美国教育家蒙田说:“我们的教师们总是不停地扯着嗓门往我们的耳朵里灌,好像他们在朝漏斗里倒水,而我们的任务无非是把听到的东西再重复一下似的。我倒希望教师改正这种做法……让学生一点一点地尝,自己选择和自己辨别;有时教师为学生开路,有时则让学生自己开路。”[4]俗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既教知识,又教方法……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技巧”。[5]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远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因为只有方法才能让学生受益终生。
(二)从“邮差”到“思考者”的转变
历史学的价值在于鉴古知今,所以历史老师要尽量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去分析现实的问题。历史老师要成为知识和现实问题的“思考者”,必须努力做到:1.历史老师要能够紧跟时代潮流,特别要积极扩充自己的知识视野。这就要求“作为历史教育教学主要实施者的历史教师,要结合实际多读勤思,把准历史的脉动,提升对历史纵向及横向的通贯意识”。2.历史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大胆设疑,小心求证”。“教育的本质在于提升人的生命境界。中学历史课程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主要表现在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史学素养。”3.历史教师还应注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应该具备兼容并包的态度。“人文学科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讨论……发达国家的学校从小学开始就注意培养小孩发现问题、收集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与他人讨论的习惯,为什么我们不能彻底告别填鸭式教学呢?”历史老师让学生参与讨论,就应该善于引导,对不同观点也要具有包容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开放的课堂、开放的老师、开放的思维,培养出创造性的学生。
(三)从知识型教师到人文思想引路人的转变
传统的历史教学较多地是注中对历史知识的传授,而新课改注重塑造青少年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注重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历史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为未来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公民。“历史教师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文素养’的职责,首先必须自己要具有‘人文价值观’,具备积极的‘公民意识’,就是所谓的‘与人文社会,必先人文自身;欲人文他者,必先人文自己。’用人文价值观来统领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以向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公民为己任,率先垂范,走在人文教育与公民教育的前沿。”
(四)从帮助学生记忆知识到培养学生感性认知和理性分析能力的转变
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不乏激动人心的时刻。历史教师理应把历史课堂上的生动有趣,把历史事件介绍的鲜活生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和兴趣。历史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要通过具体历史实力的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探讨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彰显历史学科服务社会发展的价值。
四、结束语
以上是我数年来参与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几点心得,草成文字与大家分享。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6
[2]《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手册——新课程的教学实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3]《新课程的教学实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4]《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第2011年第12期:《西方学者论教育》
[5]胡柏玲:《成长在梦想的路上》载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第2012(1-2):30
【关键词】角色转变 作用转变
一、新课程实验是适应我国新时期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现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历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的内在思想和精神需求也必然要随之发生变化。教育制度、教学模式、教育方法和教材編写等方面的改革就是为了适应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
二、新课程实验是为了适应新时期青少年心理变化的需要而提出实施的
青年学生在思想上追求自由,在行为上追求个性解放。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难以适应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需要;传统教学大纲受时代背景影响,只强调课程的社会价值,即仅仅关注人的“社会性”,只关注培养的人才能为社会做多大贡献,而严重忽视和淡忘了它“在学生个性塑造上的价值”,“忽视了人的自然性和个体性”;因而,“以这种课程目标培养出的人才在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往往会被异化为社会发展的工具”。[1]出现了严重的厌学、逃学、弃学等现象。
这次实施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指出:高中教育所肩负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新课程方案既注重对学生社会性的培养,也关注学生个体成长,同时还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可谓是真正做到了有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旨在把青少年真正培养成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富有教养、有独立性、有自信心、自由自律、敢于冒险、具有创造力、足智多谋、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决策和讲求效率的人”。[3]
三、新课程实验也是顺应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教师只有理解和领悟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才能够在具体的教学中去更好地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完成教师在教学中角色和作用的转变。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历史老师应该突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完成从“保姆”到“牧羊人”、从“邮差”到“思考者”、从知识型教师到人文思想引路人、从帮助学生记忆知识到培养学生感性认知和理性分析能力的转变:
(一)从“保姆”到“牧羊人”的转变
美国教育家蒙田说:“我们的教师们总是不停地扯着嗓门往我们的耳朵里灌,好像他们在朝漏斗里倒水,而我们的任务无非是把听到的东西再重复一下似的。我倒希望教师改正这种做法……让学生一点一点地尝,自己选择和自己辨别;有时教师为学生开路,有时则让学生自己开路。”[4]俗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既教知识,又教方法……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技巧”。[5]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远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因为只有方法才能让学生受益终生。
(二)从“邮差”到“思考者”的转变
历史学的价值在于鉴古知今,所以历史老师要尽量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去分析现实的问题。历史老师要成为知识和现实问题的“思考者”,必须努力做到:1.历史老师要能够紧跟时代潮流,特别要积极扩充自己的知识视野。这就要求“作为历史教育教学主要实施者的历史教师,要结合实际多读勤思,把准历史的脉动,提升对历史纵向及横向的通贯意识”。2.历史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大胆设疑,小心求证”。“教育的本质在于提升人的生命境界。中学历史课程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主要表现在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史学素养。”3.历史教师还应注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应该具备兼容并包的态度。“人文学科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讨论……发达国家的学校从小学开始就注意培养小孩发现问题、收集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与他人讨论的习惯,为什么我们不能彻底告别填鸭式教学呢?”历史老师让学生参与讨论,就应该善于引导,对不同观点也要具有包容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开放的课堂、开放的老师、开放的思维,培养出创造性的学生。
(三)从知识型教师到人文思想引路人的转变
传统的历史教学较多地是注中对历史知识的传授,而新课改注重塑造青少年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注重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历史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为未来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公民。“历史教师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文素养’的职责,首先必须自己要具有‘人文价值观’,具备积极的‘公民意识’,就是所谓的‘与人文社会,必先人文自身;欲人文他者,必先人文自己。’用人文价值观来统领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以向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公民为己任,率先垂范,走在人文教育与公民教育的前沿。”
(四)从帮助学生记忆知识到培养学生感性认知和理性分析能力的转变
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不乏激动人心的时刻。历史教师理应把历史课堂上的生动有趣,把历史事件介绍的鲜活生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和兴趣。历史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要通过具体历史实力的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探讨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彰显历史学科服务社会发展的价值。
四、结束语
以上是我数年来参与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几点心得,草成文字与大家分享。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6
[2]《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手册——新课程的教学实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3]《新课程的教学实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4]《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第2011年第12期:《西方学者论教育》
[5]胡柏玲:《成长在梦想的路上》载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第201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