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目标教学,提高学生素质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074-01
  
  目标教学是一种科学的、可行的,能使教学质量得以普遍提高的教学活动,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学理论的具体体现。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结合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探索体会:
  
  一、合理设置问题,体现教学目标
  
  三个教学目标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课时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目标的子目标,而单元教学目标又是学期教学目标的子目标。因此,处理好课时教学目标是重中之重。在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是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的有效方式之一,将教学目标转化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使教学目标问题化,让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同时达到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层次。
  (一)使教学目标问题化
  教学目标能体现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内容,体现需要达到的能力层次,但它通常比较笼统、概括,可操作性不强。因此,需要教师将教学目标问题化、具体化,增强其可操作性。通过向学生展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总结,使学生搞清楚学什么,怎样学。
  (二)使问题具有层次感
  教学要循序渐进,设计问题应处理好问题间的层次和相互联系。这和简单地将知识设计成问题,而由教师去问学生来答不同,这是真正意义的“启发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译为现代汉语的意思是: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这表明启发的宗旨不是让学生说,而是让学生想。语言与思维辩证统一,思维是无声的语言,语言是有声的思维。若简单地将课本内容问题化,教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是注入式的变种。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问题层层深入,相互联系,就能启发学生在思考中理解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
  (三)问题设计联系学生实际
  各年级的能力要求不同,学生的接受力、理解力也存在着差异。为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遵循量力性原则,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灵活操作,以保证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最终能使所有学生经过探索,得以解决。对于大纲要求高的内容,问题可以深一点、广一点,对于要求低的内容,不要过多地扩展,避免引起学生思维的混乱。把握这些分寸,按照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就能自如有度。
  
  二、教给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明白学什么之后,教会学生怎样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是学科整体改革的根本宗旨和目标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教师的根本任务应当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一)抓好学习各环节
  按照教学目标教学,需要组织好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预习功课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培养自学能力,使学生听讲能有的放矢。听讲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解疑,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温习主要是理解知识的结构和运用规律。练习是强化知识的系统性,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所必不可缺的活动。这样,抓好预习、听讲、练习,循环往复,学生必将巩固基础,提高技能。
  (二)优化教学思想,重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整体培养
  目标教学是从认识领域和情感领域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它十分强调这两者的统一。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接受和反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很重要。如果只是唯我独尊的我教你学,势必抑制学生的求知欲望,或使他们失去信心。教师应当尊重学生,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当学生回答提问时,不管答对与否,都应从不同角度加以勉励,以保护其发言的积极性;对于已问多人而仍答不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要在学生出现思维障碍的地方循循引导,使其他同学也受到启发和教育。在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时,可以提出辅助性的问题作铺垫,诱导学生取得成功。
  (三)培养质疑习惯
  “学则需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可以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实验操作的细心、全面观察,既注意到事物的正面,也留心了它的反面;既观察到它的部分和整体,也留心其隐蔽条件和影响因素;既认识到事物的特征,也观察到它所属知识系统的上下左右联系和衔接。学生在疑问、观察、分析、解疑的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不少学生只是简单地识记、应用,不思或者思之甚少,这是制约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顽疾,教师必须下决心加以纠正,使课堂教学真正活跃起来。
  (四)鼓励学生动手做
  化学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实验能力的要求有明确的规定。依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仅仅依靠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来培养一个优秀学生的实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自行设计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尽可能提供学生列出的仪器,对于实验室没有的仪器教师应鼓励学生使用代用品,并指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结果,然后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在学生动手做的过程,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实验,使学生不仅观察到刺激强烈的现象,又不忽视微弱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再经学生自行分析实验结果,鼓励举一反三,展开联想,学生不仅能够体验到动手的乐趣,又能培养敏锐思维能力以及创造精神。
其他文献
1 引言在象田海矿那样溜井的情况下,即由于工作面状况,溜井中卸人大量的其中混夹有以表土为主体的粘性较大的夹杂物的矿石(以下称低品位矿石)时,力求使其不发生堵塞而顺利运
随着中国医疗制度改革进程的加快,政府和社会对医院服务质量和运营的监管力度逐渐加大,医院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日益增加。如何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增加医院工作绩效,不断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069-01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出效益已被有之仕所共识,围绕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其中“三结合利用”的教学法,我们在尝试过程中感到不仅教师易教,学生也易学,这是提供给同仁,权起抛砖引玉之效。  “三结合”是指从备课到讲课,始终将课文
摘 要:学校体育场从最初的开放到封闭再到开放经历了30年,这30年间学生们的体育意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本文从不同角度对学校体育场地的重新开放做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学校 体育场馆 开放  中图分类号:G8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065-01    每当想起我们这一代人的儿童时代,心中就充满了甜蜜的回忆,那时的孩子们比起当今的儿童可要轻松愉快多了,那时候,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067-01    一、用类比法说明物理公式适用范围     物理知识中,学生最熟悉的公式就是速度公式v=s/t(或v=△s/△t),同时也知道平均速度公式v=s/t( 或v=△s/△t ),把它们合起来看:v=s/t(v=△s/△t)这条公式既可以求运动物体的匀速度,也可以求平均速度。只是说法有“匀速运动物体
县级电视台建立至今已有20 来年的历史,作为立台之本的新闻节目,在节目内容、新闻质量、节目包装、主持水平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但从发展的眼光看,县级电视台要在日趋激烈
摘 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才能有盎然的学习兴趣,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  关键词:农村初中 英语教学 兴趣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071-01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068-01    高中地理不仅仅要求学生知其表,而且要知其理,从现象入手导其本质和规律,这对于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说有其难度,特别是高一地理的第一册,学生普遍感到难学,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宏观的世界虽看的见,但摸不着,难以把握;其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强,(因立体几何还没有学);其三,规律性的东西,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072-01    新课标教材在结构设计上增设了“活动”的内容,以加强探究性学习的思维训练。“活动”的功能不仅是学习巩固课堂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增强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学生通过“活动”改变学习方式,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操作、学会分析问题、学会探究,培养其自主学习
摘 要:探究式学习作为科学课学习的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实践着。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潜能的充分发挥,要求教师要创设和谐环境、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实践过程、注重研讨过程、注重课外延伸。  关键词:和谐环境问题情境实践过程研讨过程课外延伸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079-02    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