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历史高考由“知识立意”为主向“能力立意”为主考查的转变,历史选择题设计中对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比重加大,特别是对历史思维能力(主要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理论思维能力)的测试。这不仅体现在主观题的测试中,选择题也加重了考查比重。现以2007年高考历史题为例谈谈此类题的解答方法与技巧。
一、情景启示类
例1(2007年上海题)艾森豪威尔总统曾回忆,他熬过三年战争岁月靠的是每晚睡四个小时,每天喝20杯咖啡,吸四包骆驼牌香烟,偶尔加一个三明治。那场战争是指( )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独立战争
C.第二次世界大战D.南北战争
解析:此类题多用象形的語言文字或直观的图像创设历史的情境或表现历史的原貌,主要考查对历史信息的分析比较能力。解答的关键是把文字描述或图表中的关键信息搜索出来,再与相关的历史知识点相联系,如本题关键信息有:“艾森豪威尔”“三年战争岁月”。艾森豪威尔是二战美国将领,二战后的美国总统。美国在二战中参战时间为1941.12.8~1945.9.2年,把二者综合起来应当选C。
二、对比区别类
例2(2007年全国文综I)1925年8月,广州国民政府组建国民革命军,这支军队与以往各式军队的主要区别是( )
A.重视思想教育,配置专职政治干部
B.聘请外国军事顾问,帮助训练军队
C.实行征兵制,提高军队素质
D.通过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才
解析:答案A。将相同或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以加深对事物特征的认识理解。比较思维的基本思路就是求同或求异。解答时要将题中的比较物与被比较物进行对照找出比较点,再从比较项的内容中比较出最主要的不同点或最主要的相同点。本题所列的四个选题都是国民革命军的相关知识,要把这四项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主要区别。
三、归纳概括类
例3(2007年广东题)从汉赋、唐诗、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解析:答案A。围绕同一情况或类别的事物或概念,将相关、相似、同类的史实清理归纳,排除非本质的内容,找出规律性的认识。归纳是概括的前提之一。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要弄清所概括的多个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再根据题干限定内容进行选择。
四、逆向思维类
例4(2007年江苏题)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统治阶级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解析:答案D。从问题的反面设问,以考查对正面事物的理解掌握。此类题关键要对正面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全面准确的掌握,再运用排除法选择正确答案。
五、材料解析类
例5(2007年广东文科基础)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党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解析:答案A。通过展示文字、图表或实物材料,设计题干部分,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材料,理解其表达的史实,把材料信息与选项联系起来对应理解,找出表达材料信息最准确的选项。
六、现象剖析类
例6(2007年广东文科基础)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答案C。对历史认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分析,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要从现象入手,掌握其本质特征和属性。主要是要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历史现象放在具体的背景条件下进行分析。
七、逻辑推断类
例7(全国文综Ⅰ)上图(图略)是北京某街道老路牌的照片,路牌的外文为“RUE HART”,RUE是“街道”的意思,HART是指担任近代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此路牌设立的时间应该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
C.八国联军占领时期 D.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解析:答案C。由已有知识进行合理推断,构建新的未知知识。解题关键是把题干中的已知内容进行联系推断,北京老街的外文路牌肯定是外国人占领北京时设立的,通过此项断定范围为A、C两项,再联系“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他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即1863年开始担任此职,可排除A项。
八、因果分析类
例8(2007年文综北京卷)辛亥革命后,国民会改组为国民党。该党赢得国会选举,但未能组阁,直接原因是( )
A.宋教仁遇刺身亡B.《临时约法》被废止
C.国民党被解散 D.军阀割据混战
解析:答案A。任何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发生都有其特殊的原因,对原因的解析关键是要分清楚考查的是何种类型的因果关系(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原因、最主要原因等),然后根据不同原因的特性作答。
九、综合评价类
例9(2007年重庆卷)下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汉代中原地区的铸铁技术传入今新疆地区
B.契丹族仿照汉字创造自己的文字
C.西夏仿效唐宋王朝建立政治制度
D.清代开始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
解析:答案D。本题属于学科内专题史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集中,在综合测试试题中非常突出,其第一重要的历史思维能力就是辨析判断思维能力。首先辨别选项内容的真假和正误,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根据题意判断选项。
一、情景启示类
例1(2007年上海题)艾森豪威尔总统曾回忆,他熬过三年战争岁月靠的是每晚睡四个小时,每天喝20杯咖啡,吸四包骆驼牌香烟,偶尔加一个三明治。那场战争是指( )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独立战争
C.第二次世界大战D.南北战争
解析:此类题多用象形的語言文字或直观的图像创设历史的情境或表现历史的原貌,主要考查对历史信息的分析比较能力。解答的关键是把文字描述或图表中的关键信息搜索出来,再与相关的历史知识点相联系,如本题关键信息有:“艾森豪威尔”“三年战争岁月”。艾森豪威尔是二战美国将领,二战后的美国总统。美国在二战中参战时间为1941.12.8~1945.9.2年,把二者综合起来应当选C。
二、对比区别类
例2(2007年全国文综I)1925年8月,广州国民政府组建国民革命军,这支军队与以往各式军队的主要区别是( )
A.重视思想教育,配置专职政治干部
B.聘请外国军事顾问,帮助训练军队
C.实行征兵制,提高军队素质
D.通过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才
解析:答案A。将相同或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以加深对事物特征的认识理解。比较思维的基本思路就是求同或求异。解答时要将题中的比较物与被比较物进行对照找出比较点,再从比较项的内容中比较出最主要的不同点或最主要的相同点。本题所列的四个选题都是国民革命军的相关知识,要把这四项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主要区别。
三、归纳概括类
例3(2007年广东题)从汉赋、唐诗、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解析:答案A。围绕同一情况或类别的事物或概念,将相关、相似、同类的史实清理归纳,排除非本质的内容,找出规律性的认识。归纳是概括的前提之一。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要弄清所概括的多个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再根据题干限定内容进行选择。
四、逆向思维类
例4(2007年江苏题)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统治阶级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解析:答案D。从问题的反面设问,以考查对正面事物的理解掌握。此类题关键要对正面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全面准确的掌握,再运用排除法选择正确答案。
五、材料解析类
例5(2007年广东文科基础)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党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解析:答案A。通过展示文字、图表或实物材料,设计题干部分,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材料,理解其表达的史实,把材料信息与选项联系起来对应理解,找出表达材料信息最准确的选项。
六、现象剖析类
例6(2007年广东文科基础)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答案C。对历史认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分析,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要从现象入手,掌握其本质特征和属性。主要是要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历史现象放在具体的背景条件下进行分析。
七、逻辑推断类
例7(全国文综Ⅰ)上图(图略)是北京某街道老路牌的照片,路牌的外文为“RUE HART”,RUE是“街道”的意思,HART是指担任近代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此路牌设立的时间应该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
C.八国联军占领时期 D.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解析:答案C。由已有知识进行合理推断,构建新的未知知识。解题关键是把题干中的已知内容进行联系推断,北京老街的外文路牌肯定是外国人占领北京时设立的,通过此项断定范围为A、C两项,再联系“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他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即1863年开始担任此职,可排除A项。
八、因果分析类
例8(2007年文综北京卷)辛亥革命后,国民会改组为国民党。该党赢得国会选举,但未能组阁,直接原因是( )
A.宋教仁遇刺身亡B.《临时约法》被废止
C.国民党被解散 D.军阀割据混战
解析:答案A。任何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发生都有其特殊的原因,对原因的解析关键是要分清楚考查的是何种类型的因果关系(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原因、最主要原因等),然后根据不同原因的特性作答。
九、综合评价类
例9(2007年重庆卷)下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汉代中原地区的铸铁技术传入今新疆地区
B.契丹族仿照汉字创造自己的文字
C.西夏仿效唐宋王朝建立政治制度
D.清代开始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
解析:答案D。本题属于学科内专题史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集中,在综合测试试题中非常突出,其第一重要的历史思维能力就是辨析判断思维能力。首先辨别选项内容的真假和正误,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根据题意判断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