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或作用,很多考生就是在这类题目上失利,得分情况不理想。到底如何去揣摩语言?下面谈谈自己的经验和认识。
关键词:揣摩语言理解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b)-0000-00
揣摩语言就是根据上下文语境反复推敲思考语言的深层含义或作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表达作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那么揣摩语言要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呢?
1 整体理解是前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反复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地阅读课文、体验课文内容,不要把课文肢解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点,而应在整体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语句含义,逐步形成个体化鉴赏的能力。在各类考试的现代文阅读中,命题者往往从认读与理解、综合与分析、鉴赏与评论三个层面出题,考察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因此整体理解是前提。
2 掌握方法是关键
整体阅读只是对文章主要内容有个基本的定向认识,为揣摩语言提供了一个大语境,要深入理解语言的含义,掌握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1 如何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或作用
揣摩语言,要善于抓住句中的重点词语来理解。所谓“重点词语”,是指对整句话意思理解起举足轻重作用的词语,一类是中心语,一类是修饰限制语。
2.11 对中心语的理解,可以借助“换词法”来完成
换词法,就是将句中中心语换个近义词,然后通过比较换词前后的表达效果的不同,来理解中心语的深层含义。它在考试中常常会以这样的题型出现。如2007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题《鸟语》:下面这段话中加点的“射出”如果改为“飞出” 好不好?为什么?初夏时节,小麦抽穗,劳作后稍稍休息的牛儿正摇着尾巴,悠闲地吃着农民从麦田里扯起的燕麦或从沟垄边割来的青草,这时就有云雀从草丛中嗖地射出,像鸣镝,直冲云霄。用“换词法”解答这种题要扣住三点:一是要先回答“不好”,再理解两个词“射出”“飞出”有怎样微妙的不同。二是说出加点词表现了云雀的什么特点,而另一个词不能表现出来。三是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这种加点词一般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或形容词,揣摩时要着重体会它的生动性、形象性。最后总结改换的词语没有原词表达效果强烈,所以不能换。如答:不好,“射”比“飞”快,“射出”写出了云雀的机灵、轻捷,突出了鸟儿飞出速度之快的特点。
2.12 对修饰限制语的理解,主要从它对句子中心语的修饰、限制作用的角度去分析其在表达上的作用,可用“删减法” 完成
“删减法”就是将句中修饰限制语删除掉或减去某个词语,然后通过比较,看删减前后的表达内容或效果有什么不同。像《变色龙》一文中“小铺和酒店敞开大门,无精打采地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像是一张张饥饿的嘴巴。店门附近连一个乞丐都没有”。如果去掉“无精打采地”,“像是一张张饥饿的嘴巴。”这些修饰语之后来理解这句话的作用,句子的含义就变成“小铺和酒店敞开大门,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店门附近连一个乞丐都没有”。显然改后的句子含义与原句大相径庭,原句表明作者讽刺和批判沙皇统治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而改之后可能有人会认为作者是在歌颂这个社会很富裕很和谐。显然这是不符合小说主题的。
2.2 如何揣摩关键句子的含义或作用
2.21 明确关键句子的类型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句子: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具有言外之意的句子;③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④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2.22 关键句子含义或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表达两个方面考虑
结构方面,要明确句子在不同文体中所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往往不相同。一般说关键语句处在文章的开头,常常具有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有的是文章的伏笔,有的是为下文做铺垫;有的是提出全文中心论点;处在文章或段落的中间,则是或强调突出,或呼应上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或承上启下;处在文章的结尾,往往有点题,照应开头,深化主题的作用。
内容表达方面,内涵比较丰富的句子,是指语义抽象、含蓄的句子。要理解含义抽象的语句,就要遵循文章的行文思路,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对抽象语句的含义作出正确的阐述与合理的补充。理解含蓄的语句就要从语句的深层含义、色彩、情感、表达角度等方面进行推敲,并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内的搭配关系以及与别的句子的意思的衔接关系,由表及里,体会言外之意、字外之情。如理解《孔乙已》一文中“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句,含义抽象:孔乙已为什么穿长衫还要站着喝酒?还是“唯一”的人?该怎么理解?这要紧扣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来理解:“站着喝酒”说明孔乙己是经济拮据、地位低下的短衣帮之类人,而穿长衫又表明他是高人一等的读书人,他自认为与目不识丁的短衣帮不是同一等人。说他是“唯一”的人,意在讽刺和批判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爱慕虚荣,自欺欺人的丑恶心理。
要提高揣摩语言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需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前提下掌握方法,做到多思多练,达到准确、快速理解词句含义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 叶圣陶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教育科学出版 1980年1月版
[3] 朱慕菊著:《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4月第1版
关键词:揣摩语言理解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b)-0000-00
揣摩语言就是根据上下文语境反复推敲思考语言的深层含义或作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表达作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那么揣摩语言要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呢?
1 整体理解是前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反复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地阅读课文、体验课文内容,不要把课文肢解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点,而应在整体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语句含义,逐步形成个体化鉴赏的能力。在各类考试的现代文阅读中,命题者往往从认读与理解、综合与分析、鉴赏与评论三个层面出题,考察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因此整体理解是前提。
2 掌握方法是关键
整体阅读只是对文章主要内容有个基本的定向认识,为揣摩语言提供了一个大语境,要深入理解语言的含义,掌握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1 如何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或作用
揣摩语言,要善于抓住句中的重点词语来理解。所谓“重点词语”,是指对整句话意思理解起举足轻重作用的词语,一类是中心语,一类是修饰限制语。
2.11 对中心语的理解,可以借助“换词法”来完成
换词法,就是将句中中心语换个近义词,然后通过比较换词前后的表达效果的不同,来理解中心语的深层含义。它在考试中常常会以这样的题型出现。如2007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题《鸟语》:下面这段话中加点的“射出”如果改为“飞出” 好不好?为什么?初夏时节,小麦抽穗,劳作后稍稍休息的牛儿正摇着尾巴,悠闲地吃着农民从麦田里扯起的燕麦或从沟垄边割来的青草,这时就有云雀从草丛中嗖地射出,像鸣镝,直冲云霄。用“换词法”解答这种题要扣住三点:一是要先回答“不好”,再理解两个词“射出”“飞出”有怎样微妙的不同。二是说出加点词表现了云雀的什么特点,而另一个词不能表现出来。三是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这种加点词一般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或形容词,揣摩时要着重体会它的生动性、形象性。最后总结改换的词语没有原词表达效果强烈,所以不能换。如答:不好,“射”比“飞”快,“射出”写出了云雀的机灵、轻捷,突出了鸟儿飞出速度之快的特点。
2.12 对修饰限制语的理解,主要从它对句子中心语的修饰、限制作用的角度去分析其在表达上的作用,可用“删减法” 完成
“删减法”就是将句中修饰限制语删除掉或减去某个词语,然后通过比较,看删减前后的表达内容或效果有什么不同。像《变色龙》一文中“小铺和酒店敞开大门,无精打采地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像是一张张饥饿的嘴巴。店门附近连一个乞丐都没有”。如果去掉“无精打采地”,“像是一张张饥饿的嘴巴。”这些修饰语之后来理解这句话的作用,句子的含义就变成“小铺和酒店敞开大门,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店门附近连一个乞丐都没有”。显然改后的句子含义与原句大相径庭,原句表明作者讽刺和批判沙皇统治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而改之后可能有人会认为作者是在歌颂这个社会很富裕很和谐。显然这是不符合小说主题的。
2.2 如何揣摩关键句子的含义或作用
2.21 明确关键句子的类型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句子: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具有言外之意的句子;③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④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2.22 关键句子含义或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表达两个方面考虑
结构方面,要明确句子在不同文体中所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往往不相同。一般说关键语句处在文章的开头,常常具有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有的是文章的伏笔,有的是为下文做铺垫;有的是提出全文中心论点;处在文章或段落的中间,则是或强调突出,或呼应上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或承上启下;处在文章的结尾,往往有点题,照应开头,深化主题的作用。
内容表达方面,内涵比较丰富的句子,是指语义抽象、含蓄的句子。要理解含义抽象的语句,就要遵循文章的行文思路,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对抽象语句的含义作出正确的阐述与合理的补充。理解含蓄的语句就要从语句的深层含义、色彩、情感、表达角度等方面进行推敲,并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内的搭配关系以及与别的句子的意思的衔接关系,由表及里,体会言外之意、字外之情。如理解《孔乙已》一文中“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句,含义抽象:孔乙已为什么穿长衫还要站着喝酒?还是“唯一”的人?该怎么理解?这要紧扣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来理解:“站着喝酒”说明孔乙己是经济拮据、地位低下的短衣帮之类人,而穿长衫又表明他是高人一等的读书人,他自认为与目不识丁的短衣帮不是同一等人。说他是“唯一”的人,意在讽刺和批判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爱慕虚荣,自欺欺人的丑恶心理。
要提高揣摩语言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需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前提下掌握方法,做到多思多练,达到准确、快速理解词句含义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 叶圣陶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教育科学出版 1980年1月版
[3] 朱慕菊著:《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4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