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系统多元整合探析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d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高职学校内部分析了高职教育系统教育教学内部各环节的整合,包含专业设置的整合、课程及课程模式的多元整合、师资队伍的二元整合、教育教学方法的多元整合,并阐述了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学校的整合形式和办学的优势。
  [关键词]高职教育系统 多元整合
  [作者简介]胡黄卿(1959- ),女,湖南临武人,湖南工业大学(冶金校区)科研处,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研究。(湖南株洲412000)
  [中图分类号]G1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5-0011-03
  
  高职教育是一个由国家、市场和学术权威三者协调构成的复杂系统。所谓“协调”就是将高职教育的各个部分以及社会其他部分加以多元整合,使之成为系统。高职教育的发展受到外部经济、社会变革和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与制约,这种内外关系的影响和制约,以及我国高职教育资源的紧缺决定了必须对高职教育系统进行整合,才能形成优质的教育资源。有关教育部门要通过高职教育自身的内涵建设,并置身于政府、企业和教育内在的相互作用过程,优化教育结构,均衡教育差异,促进教育公平,形成高职教育的整体优势及其持久效应,促进高职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高职教育教学内部各环节的多元整合形成优质的教学资源群体
  
  1.专业设置的整合。专业是高职院校办学方向和特色的具体体现,专业设置是联系社会和学校的重要纽带,反映了社会对于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整体长期需求,也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育人理念,是构成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地方,面向区域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设置专业;针对一个行业岗位或针对一组相关的职业岗位或针对一些社会公有岗位来设置专业,逐步形成相应的专业圈,在专业圈中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整合成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一般专业的专业群;针对某个特定的职业岗位群或某个技术领域(包括管理技术)来设置专业,从而整合出应用型的主干专业、相关专业、配套专业的专业群;通过品牌专业促进其他专业的发展,从而整合成由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一般专业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相互支撑的专业体系结构;以技术含量为参数,将专业整合为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一般技术含量和较少技术含量等的专业群;针对“以能力为中心”来设置专业,既要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又要为学生提供未来职业迁移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可在大的专业领域里设置公共技术平台和多个专业方向,将多个专业有机地整合集成,整合成一批专业群。
  2.课程及课程模式的多元整合。课程的多元整合就是在各种各样的课程取向(如学科课程、活动课程、能力课程等)中,选择一切对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有利的成分,并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将知识、技能、态度三要素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多元整合,选择有价值的现代职教课程内容;建立模块化、综合化、阶段化、柔性化、个性化相结合的多元整合课程结构。课程多元整合的基本思想在于:课程观的多元整合——多元互补、博采众长,建立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现代职教课程观;课程内容的多元整合——“知识、技能、态度”三要素中各个成分的多重、多种综合,选择有价值的职教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内容综合化,提高课程设置的效益;课程结构的多元整合——构建模块化、综合化、阶段化、柔性化、个性化相结合的课程结构,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课程进程按基础→定向→专长分阶段实施;教学策略上采用“产学研”结合的“项目制”;学制上实施以完全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等。(1)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要按照专业群的要求进行整合。公共技术平台上的课程要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通过课程的综合化进行优化整合,注意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能力以及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专业方向上的课程强调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将课程与职业标准紧密联系起来,也就是要把职业资格鉴定的要求纳入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活模块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打通教育和就业的通道。通过“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理论、实践、创新的整合。(2)高职教育的课程模式也要进行多元整合。目前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很多,其中以加拿大的CBE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国际劳工组织的MES模式(模块式技能培训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英国的BTEC模式、台湾的职业群集课程模式等。这些模式的基本特点都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和岗位群的技能要求确定学习内容。面对大量涌入我国的各种多元化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许多教育家提出了多元整合的高职教育课程观,即撷取各种课程模式中适合于我国实际需要的部分,对原有的高职教育课程模式进行整合,形成一种多元叠加、和谐融合与灵活组合相结合的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行业的岗位技术正向细微化方向发展,由此引发的能力需求将更为多样化,单一的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高技术领域的要求。此外,工作在一线的技术人员越来越面临广泛的岗位技术覆盖面,除技术操作外,还要有技术行政管理、技术开发、生产组织等各种知识。因此,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在进行多元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多种知识与多个专业的整合。在高职课程模式的开发过程中普遍注重对社会需求的调查与预测,确立能力本位和终身教育的指导思想。在课程的结构上突出“宽”“实”“活”“新”的特点。“宽”主要是指专业覆盖面广,从单一职业课程转向职业群集课程;“实”是指注重内容的实用性;“活”是指课程结构适应职业要求和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变性;“新”是指课程内容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职业岗位的多变性以及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加强课程的整合。
  3.师资队伍的“二元整合”。高职院校的师资建设也要与高职教育专业设置、课程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整合要求相适应。高职院校的教师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公共基础课程教师,一类是专业方向教师。一般而言,公共技术平台上的任课教师要强化基础理论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措施。专业课教师要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积极投身于生产实际的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科技服务与科技咨询,从企业与社会中寻找科研课题,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合作,共同研究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项目,实现技术创新,为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做出贡献,从而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同时,专业教师还应深入工厂与社会,调研高职教育专业多元整合与课程模式多元整合的依据,提出专业多元整合与课程模式多元整合的方案,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但由于高职的培养学生的目标与国家经济社会变革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关联,在专业与课程设置都应与国家经济社会变革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的教师应一专多能,专业课程教师应能进行基础课教学,基础课教师也应懂专业教学,成为一个具有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多元能力的优势群体。为了使教师成为具备多元能力的优势群体,高职学校应注重高职教师的培养,制定培养规划、激励制度、考核制度,使教师队伍适应高职教育改革所需的多元整合能力发展的需要。
  我国高职教育的师资状况基本上形成了专职教师与外聘教师的“二元整合”,共同承担完成高职教育的重任,但外聘教师的德、能、勤、绩的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的一个盲点。国家应建立教师的社会管理机构,让教师成为社会人,由社会的专职机构登记“社会型教师”的基本情况,高职院校可向社会教师管理机构聘请自己所需的教师。目前高职院校可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师资管理方法,即对已经签了长期合同的教师采取学校专任教师的管理方法,而对新聘任的外聘教师采取外聘教师的管理办法。高职院校专职教师与外聘教师的二元整合共同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将长期存在。
  4.教育教学方法的多元整合。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正在逐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它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并逐步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构建起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时可采取如下的整合方法:(1)辅助课堂教学:可以用来辅助课程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有选择地选用网络教学的共享内容、课件和各种程序开发工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2)协同教学:可以提供多个学习者相互合作,解决相应的学习问题;(3)发现教学:提供网络环境,由学习者自己在其中发现网络教育的规律;(4)个别指导: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通过网络选择相应的内容学习;(5)讨论:通过论坛、电子邮件等形式来进行问题的探讨,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来讨论某些专题,或就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相应讨论;(6)模拟:提供部分案例,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模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7)教学资源查询:通过网络丰富的教育资源,对有关知识进行搜索分析。在网络信息化学习环境下,学习过程的构成有时是四个要素即学生、教师、资源、内容,有时则为三个要素即学生、资源、内容。
  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下进行课程学习,因环境和资源利用方式的不同,整合的途径和方法有多种。在网络信息化学习环境下,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如下三种。一是基于课堂的“情境—探究”模式。它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思考讨论、实践探索、意义建构和自我评价几个环节。该模式中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教学的关系如图1所示。二是基于网络资源利用主题研究型学习模式,又称基于项目的研究型学习模式。它是指在丰富的教学资源环境下,教师根据学生所关心的社会、生活或学习中的热点问题,要求学生确立论点;教师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资源目录、网址和指南,指导学生检索资源或浏览相关网页;学生根据论点搜集相关的支撑材料,最终完成具有个性特点的论文或作品(见图2)。三是因特网的远程学习模式。它是指在因特网环境下,不同地区的多间学校各自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围绕同一主题,建立小组网页,互相浏览,交流意见,进行评比。其学习模式如图3所示。
  


  


  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教育技术进入教育课堂后,使得传统的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教育技术形成多元整合,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促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学习方法、学习地点更加灵活,学习内容更加丰富。
  
  二、高职教育集团整合办学,形成“产学研”资源集合的群体
  
  为了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产学研的实质性结合,我国出现了高职教育集团,这种集团是学校与学校和学校与企业在更深层次上的合作。它是一种教育联合体,也是一种产学资源集合体,其实质是学校群与企业群的紧密结合。高职教育集团以一批高职院校为主,有政府的指导,有地方(行业)部门的协调,并有广泛的企业参与,是实现校企资源整合的有效方式。
  1.高职教育集团的整合形式。(1)校企一体,以校立团。它是以集团名称冠名,集团成员既有学校,也有企业,还有其他行业。学校是集团的主体,企业或行业是为教育服务的,包括教育投资、提供办学条件等。这种办学模式符合国家“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的精神。集团一般实行开放式、动态式管理。(2)合并重组,整体相融。这是一种实质性合并的形式,并入单位通常是学校、企业或其他实体,一般以联合办学的形式加入集团,不再具备独立法人的资格。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实行资源共享,实现地域和空间优势互补、实现人才的优势互补、实现职业学校内部管理的优势互补,从而达到相互融通、共同发展提高的目的。(3)学校与学校整合成教育群。纵向可涵盖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横向可涵盖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教育群成员学校相互之间联系紧密,并且有统一的领导协调组织,教育群成员学校资源共享,各分校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群是大学之间一种松散的联合而不是集中统一的实质性合并。
  2.高职教育集团整合办学对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高职学校根据集团内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方案,进行“订单式”培养,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使毕业生能够迅速适应岗位、服务社会。“订单培养”作为校企联合办学的具体形式,弥补了课本知识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不足,使所教内容与企业需求同步,培养学生较早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强化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订单培养”也使企业参与了学院的人才培养过程,调动了企业办学的积极性,发挥了企业资源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这种为企业量身定做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形成了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有利格局。(2)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全真化的实验实训基地,高职学校定期把课堂搬进企业,让学生进行实地操作训练,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悉和掌握生产技术,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实现校园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实现学生毕业与上岗“零距离”。(3)校企共同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高职学校比原各自为战、分散办学时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4)集团内企业领导和业务骨干,在为职业学校发展出谋划策的同时,指导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积极参与学校课程的设计、教学、实习指导等,为高职院校提供了“双师型”教师。(5)高职院校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集团企业挂职锻炼,促进了“双师型”教师水平的提高。教师到集团与集团技术人员共同承担技术研究课题,提高了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打破了高职院校分散办学、校均规模小、办学特色不够明显的现状。(6)教育群内资源共享,校际之间没有围墙,在基础设施、校区空间、图文信息、体育设施、师资、高职服务体系、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充分实现内外开放、资源共享,大大节约了资源和教育投资。(7)教育群内建设公共装备平台、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资源平台是实现资源充分共享的重要载体。一是公共装备平台构建:建设实训、实验和生产一体化的公共教育共享平台,集中建设设备先进、规模较大的现代工业中心,建设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与制造业信息化、软件与动漫、数控技术等具有特色的实训基地。二是公共信息平台构建。教育群内各院校共享图书,形成容量庞大的图文信息系统,并对教师和进驻园区的科研机构人员发放图书馆一卡通。公共建设平台不仅为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提供了载体,同时利用其中的先进装备,实现产学研结合,为教师、学生和广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必要条件。三是公共资源平台。建设产学研公共教育平台,整合和建立高职技能鉴定所、高技能人才交流中心、面向社会的培训中心等高职服务体系,建设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创新、研发、推广应用为重点的科技研究中心,引进知名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以及各种国内外高科技资源,实现教育、科技、社会的共用共享,提高装备设施的利用率,努力实现从教育资源共享向科教资源共享的转化。
  高职教育教学内部的多元整合,教学外部的高职院校、企业的整合以及高职院校之间的整合,共同形成高职教育的办学系统,必将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2]陈解放.关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范性结构优化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3).
  [3]潘懋元.教育群将是高等学校成为经济社会中心的重要基地[J].高等教育研究,2002(2).
  [4]林苏.高职教育系统整合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
  [5]颜绍梅.谈高职教育产教结合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14).
其他文献
<正>~~
期刊
我们针对江苏亚太水工机械集团公司已有水泵产品开发了一套水泵优化选型软件,本软件能快速的查询给定工况下所需的水泵型号、自动拟合水泵性能曲线、绘制水泵进水流道并可对
目的:探索体重和肺心病预后的关系。我国肺心病患者中实际体重和理想体重之比(IBW%)和体重指数(BMI)的关系,为在我国肺心病患者预后预测中应用BMI提供依据,方法:19例肺心病患者,记录确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说明如何学习英语,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用经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证实的4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选50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病态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简称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43例胃癌患者的新鲜癌手术标本及血清标本、36例十二提肠溃疡患者(对照组)的胃窦粘膜组织及血清标本入本组研究,分别采用PCR及
学校隐性德育是由道德的含义和道德学习的本质而决定的。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及其德育启示的分析,提出高校隐性德育的原则和途径。
文章在阐述社会主义荣辱观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树立正确荣辱观的意义,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成为明荣辱、树新风的先锋,为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常规内镜检查怀疑为恶性胃溃疡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Pen-tax-36ux型EUS对常规内镜检查怀疑为恶性胃溃疡的患者进行检查,EUS下的良性溃疡行正规内科治疗
文章阐述了我国高校贫困生存在的原因,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六点高校贫困生管理制度创新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