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联合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和单纯使用NCPAP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临床疗效.方法 80例NRDS患儿分为2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于生后6h内给予PS(70 ~ 100 mg/kg)联合NCPAP治疗,对照组仅给予NCPAP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表现,记录治疗后2h、12h动脉血气分析变化、治疗成功率、氧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快,治疗后2h、12h动脉血气分析改善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成功率比较:治疗组成功34例(89.5%),无效4例,对照组治疗成功30例(71.4%),无效1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061,P<0.05).(3)两组并发症及氧疗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肺气漏发生率、氧疗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PS联合NCPAP治疗NRDS疗效优于单纯使用NCPAP。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继发性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57例继发性PPHN及同期的114例非PPHN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探讨母孕期情况、患儿的出生情况、合并疾病等因素与PPHN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生后窒
塑型性支气管炎(plastic bronchitis,PB)是指支气管内产生呈支气管树状的内生性异物,局部或广泛堵塞支气管,导致肺部分或全部通气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在儿科较少见,但其发病突然,病死率高,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应引起儿科医生的高度重视.1 病例简介患儿,女,5岁5个月,急性起病,主因"咳嗽1d,加重伴喘憋4h"入院.患儿入院前1d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为单声咳,少痰,无喘息、气
期刊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术(flexible fiberoptic bronchoscopy,FFB)在诊治PICU呼吸系统危重症患儿气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7月至2011年1月本院PICU对189例呼吸系统危重症患儿实施FFB,其中157例(83.06%)患儿的年龄<3岁.经鼻进镜226次,经气管插管进镜25次.将纤维支气管镜嵌入节段支气管中,向肺段注入生理盐水,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
目的 探讨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策略对手术后婴幼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疗效差别.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1月我院CICU收治的先心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72 h、年龄≤3岁的患儿68例(男40例,女28例).以不同潮气量的机械通气策略分为2组:A组32例,采用小潮气量(6~10 ml/kg)的通气策略,B组36例,采用大潮气量(10 ~ 15 ml/kg),均采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模式,
目的 探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10月至2010年3月住院期间103例早产儿NEC患儿病史、一般情况、喂养情况、有无并发症、有无预防应用谷氨酰胺及孕母妊娠期患病状况等.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胎龄、围生期窒息、宫内窘迫、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是早产儿NEC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贫血的临床特点、病因及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64例新生儿贫血病例按照不同程度贫血、不同日龄、不同胎龄进行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结果 264例新生儿贫血中失血性贫血所占比例较高(54.5%,144/264),轻中度贫血较重度贫血常见(172 vs 92).胎-母输血更常见于重度贫血(16.3%,15/92).早期贫血多于晚期贫血(182 vs
患儿,男,1个月,因"反应差1d,呼吸不规则3h"入院.系第1胎第1产,胎龄32+6周,顺产分娩,出生体重2200 g,Apgar评分9分,无早破水,羊水、脐带、胎盘正常.生后因"腹胀"住院治疗1d家属签字要求出院.出院后母乳喂养,喂养量不详.入院前1d出现反应差,哺乳吸吮无力,入院前3h呼吸不规则,伴有皮肤颜色晦暗,就诊我院后收入院.生后无发热,无抽搐,尿便正常.生后未接种卡介苗。
期刊
1 病历摘要患儿,女,生后15d,主因"反复呼吸困难15d"入院;患儿系第3胎第3产,胎龄39+2周,剖宫产娩出,产前2次胎心减速,胎心率120次/min,各持续约1h,否认出生时窒息,Apgar评分1min9分,5min、10 min均10分,否认其他异常出生史,出生体重3 600 g.出生当天因呼吸困难于出生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住院第2天夜间患儿出现呼吸频率浅慢、节律不规则,X线胸片提示左肺
期刊
目的 了解我院儿科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 使用API和VITEK-2系统鉴定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6软件分析病原菌的分离率及耐药率.结果 3年来我院儿童血流感染共分离致病菌724株,分离最多的前五位细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35株)、肺炎克雷白菌属(91株)、大肠埃希菌(59株)、粪肠球菌(50株)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40株).
患儿,女,59 d,以"发热伴皮疹1d"为主诉入院,入院前1d出现发热,体温高峰达39.3℃,伴皮疹,初为四肢远端伸侧皮肤散在水肿样红斑,逐渐加重,扩散至全身,局部融合成片.入院查体:周身皮肤可见大小不等水肿性红斑,部分中央水肿明显,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咽部充血明显,心肺听诊未及异常,肋缘下可及肝脏下缘,脾未触及.血常规:WBC 21.24×109/L,N 42.9%,RBC 3.09×10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