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实行校企合作是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学校和社会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并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以及企业的教育资源和环境,把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相结合,根据企业需要培养出应用型的人才。本文主要通过对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这一教学模式的论述,探讨當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在我国高职教育中,高职院校的资源环境、专业设置以及办学特色等都有不同的特征,这就使得人才培养呈现出多元化,采取校企合作来培养人才这一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这有利于高职教育培养出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关系到高职院校办学的效益以及人才的质量。
一、校企合作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1.订单培养的模式
在高职院校中,订单培养是学校和用人单位依据社会上所需人才的情况签订相应的人才培养协议,然后由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来培养学生,待学生毕业后就到定向培养的单位去就业,这种教育模式注重人才的质量。作为高职院校要结合企业所需的人才及时地调整院校的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的计划,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也要常常和合作企业进行联系和沟通,随时掌握企业的需求,设置专业时要做好市场调研,方便及时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并修订人才培养的方案。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才质量,而且提高了学生就业率,同时企业有了后备人才,避免了临时招聘人才的仓促,既保证了企业人才队伍的稳定,又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和风险。在培养人才时,企业也要主动地和高职院校沟通,把新的工艺、技术以及生产信息传达到学校,并为学校提供教学实践基地和学生岗前实习的基地。在学生实习时,企业也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还可以排遣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到高职院校进行专业指导以及教师培训。
2.校企联合的模式
在高职院校教育中,企业可以参与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学计划和内容等,使教学和企业产品的设计、生产、管理以及经营等相结合,还可以和学校共同开发新产品,鼓励学生进行项目设计。这有利于培养出高技术的人才,有利于企业解决技术方面的问题,还可以调动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这是一种校企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可以组建一支业务能力高的教师队伍,为企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并帮助企业进行包装策划,尤其是企业高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时,可以为企业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并帮助他们进行产品的营销策划。校企联合为企业提供了人才上的支持以及技术上的保障,调动企业参与联合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争取到企业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技术方面的支持,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
3.工学结合的模式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时可以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学校学习以及企业工作两个阶段交替进行。教学上可以进行分段式,采取工学交替的方式,一边学习并一边工作,和高职院校合作的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部分工学交替的岗位,按照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岗位的轮换。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过程培养和实践性教学效果,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职院校提高育人质量并展现自身特色的重要措施和途径。
工学结合模式的关键就在于高职院校要适当增加学生到企业实习锻炼的时间,实行师徒制度,在企业中聘请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人员在学校中担任兼职教师。工学结合不仅可以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的实习问题,而且使教学更加符合企业实际,还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高职院校还可以根据学生实习中反馈的问题改进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而且还可以节省办学成本,降低教育资金的投入,提高使用教学资源的效率。工学结合对于企业来说,减少了员工培训的投入成本,还可以储备一批高素质的员工,提升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4.创业实践的模式
在高职院校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创业理念、意识、精神以及实践的教育和指导,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积极参与项目的开发。学校可以专门组建大学生创业园,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和能力申报实践创业。通过审核,学校选出优秀的学生,给予学生创业实践以政策和技能方面的指导,可以举办讲座邀请企业名家和学生交流经验并给予一定的辅导,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自身的技能。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心理和经验上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创业和就业,培养未来的企业家。
二、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的构建
1.个性化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有自身的特色,不要和相似的学校千篇一律,要克服单一的现象。在校企合作以及人才培养上要大胆探索和创新,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要展现出自身的特色,如此才可以培养出有特色的高素质人才,避免"千校一面"的现象,否则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2.多维度
多维度是由于高职院校存在着环境差异以及办学因素的不平衡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特色。除了学校的整体特色以外,每个院系和专业都有着自身的特色,这些特色都呈现在不同的角度,像办学理念、教育模式、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的规划、课程体系以及运行机制等都有着各自的特点。这些因素都使得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体现出多维度的趋向。
3.创新化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就要积极进行创新和发展,重点培养技术型的应用人才,重视采取新举措,制定新的策略,有特色的办学不一定是创新,不过创新必然会有特色。高职院校的创新在人才培养上要有发展的眼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看问题要有前瞻性,兼顾当下,把握未来,促进学校的持续和长远发展。
三、校企合作面临的问题和措施
1.企业缺乏积极性 校企合作还没有真正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效果。我国市场经济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因素,大多企业缺乏足够的资本积累,这就使得他们更多的考虑经济效益,而且目前的人才市场上普遍存在供过于求的现象,企业根本不需要在人才培养上承担成本就可以得到劳动力。
2.职业院校的问题
大多高职院校都认识到采取校企合作来培养人才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还难以快速的转变,这就使得推行校企合作时面临着一定的困难。高职院校担心校企合作会打乱他们的教学秩序和计划,对他们的教育主体地位造成冲击,影响自身的经济利益,有时候还会担心处理不好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这就使得学校也缺乏主动性。
3.政府领导,创新体制
政府部门要加强和企业的沟通和了解,通过人力和财力等方面帮助企业发展,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校企合作,要使企业从中得到真正的实惠,比如学生到企业实习,既可以节省企业的经营成本,又可以保持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作为学校要开拓创新,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体制,采取新的办学模式,加强和企业的合作,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提升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企业和高职院校要加强沟通和交流,保障校企合作的长期和稳定的发展。
总结:
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高等职业教育采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在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和交流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一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维护企业人才的稳定,还可以使学生早日步入社会,从实践中接受磨炼,便于将来更好地面对社会的挑战。学校通过企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习环境,可以调动学生的熱情,通过实习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促使他们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技能。
参考文献:
[1]姚会平,唐小涛.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障碍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7(07)
[2]刘红委,袁锡明.当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创新人才培养多元模式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3]刘一兵.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
[4]孙云早,孙秀英.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在我国高职教育中,高职院校的资源环境、专业设置以及办学特色等都有不同的特征,这就使得人才培养呈现出多元化,采取校企合作来培养人才这一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这有利于高职教育培养出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关系到高职院校办学的效益以及人才的质量。
一、校企合作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1.订单培养的模式
在高职院校中,订单培养是学校和用人单位依据社会上所需人才的情况签订相应的人才培养协议,然后由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来培养学生,待学生毕业后就到定向培养的单位去就业,这种教育模式注重人才的质量。作为高职院校要结合企业所需的人才及时地调整院校的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的计划,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也要常常和合作企业进行联系和沟通,随时掌握企业的需求,设置专业时要做好市场调研,方便及时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并修订人才培养的方案。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才质量,而且提高了学生就业率,同时企业有了后备人才,避免了临时招聘人才的仓促,既保证了企业人才队伍的稳定,又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和风险。在培养人才时,企业也要主动地和高职院校沟通,把新的工艺、技术以及生产信息传达到学校,并为学校提供教学实践基地和学生岗前实习的基地。在学生实习时,企业也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还可以排遣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到高职院校进行专业指导以及教师培训。
2.校企联合的模式
在高职院校教育中,企业可以参与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学计划和内容等,使教学和企业产品的设计、生产、管理以及经营等相结合,还可以和学校共同开发新产品,鼓励学生进行项目设计。这有利于培养出高技术的人才,有利于企业解决技术方面的问题,还可以调动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这是一种校企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可以组建一支业务能力高的教师队伍,为企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并帮助企业进行包装策划,尤其是企业高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时,可以为企业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并帮助他们进行产品的营销策划。校企联合为企业提供了人才上的支持以及技术上的保障,调动企业参与联合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争取到企业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技术方面的支持,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
3.工学结合的模式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时可以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学校学习以及企业工作两个阶段交替进行。教学上可以进行分段式,采取工学交替的方式,一边学习并一边工作,和高职院校合作的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部分工学交替的岗位,按照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岗位的轮换。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过程培养和实践性教学效果,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职院校提高育人质量并展现自身特色的重要措施和途径。
工学结合模式的关键就在于高职院校要适当增加学生到企业实习锻炼的时间,实行师徒制度,在企业中聘请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人员在学校中担任兼职教师。工学结合不仅可以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的实习问题,而且使教学更加符合企业实际,还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高职院校还可以根据学生实习中反馈的问题改进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而且还可以节省办学成本,降低教育资金的投入,提高使用教学资源的效率。工学结合对于企业来说,减少了员工培训的投入成本,还可以储备一批高素质的员工,提升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4.创业实践的模式
在高职院校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创业理念、意识、精神以及实践的教育和指导,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积极参与项目的开发。学校可以专门组建大学生创业园,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和能力申报实践创业。通过审核,学校选出优秀的学生,给予学生创业实践以政策和技能方面的指导,可以举办讲座邀请企业名家和学生交流经验并给予一定的辅导,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自身的技能。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心理和经验上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创业和就业,培养未来的企业家。
二、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的构建
1.个性化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有自身的特色,不要和相似的学校千篇一律,要克服单一的现象。在校企合作以及人才培养上要大胆探索和创新,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要展现出自身的特色,如此才可以培养出有特色的高素质人才,避免"千校一面"的现象,否则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2.多维度
多维度是由于高职院校存在着环境差异以及办学因素的不平衡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特色。除了学校的整体特色以外,每个院系和专业都有着自身的特色,这些特色都呈现在不同的角度,像办学理念、教育模式、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的规划、课程体系以及运行机制等都有着各自的特点。这些因素都使得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体现出多维度的趋向。
3.创新化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就要积极进行创新和发展,重点培养技术型的应用人才,重视采取新举措,制定新的策略,有特色的办学不一定是创新,不过创新必然会有特色。高职院校的创新在人才培养上要有发展的眼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看问题要有前瞻性,兼顾当下,把握未来,促进学校的持续和长远发展。
三、校企合作面临的问题和措施
1.企业缺乏积极性 校企合作还没有真正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效果。我国市场经济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因素,大多企业缺乏足够的资本积累,这就使得他们更多的考虑经济效益,而且目前的人才市场上普遍存在供过于求的现象,企业根本不需要在人才培养上承担成本就可以得到劳动力。
2.职业院校的问题
大多高职院校都认识到采取校企合作来培养人才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还难以快速的转变,这就使得推行校企合作时面临着一定的困难。高职院校担心校企合作会打乱他们的教学秩序和计划,对他们的教育主体地位造成冲击,影响自身的经济利益,有时候还会担心处理不好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这就使得学校也缺乏主动性。
3.政府领导,创新体制
政府部门要加强和企业的沟通和了解,通过人力和财力等方面帮助企业发展,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校企合作,要使企业从中得到真正的实惠,比如学生到企业实习,既可以节省企业的经营成本,又可以保持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作为学校要开拓创新,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体制,采取新的办学模式,加强和企业的合作,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提升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企业和高职院校要加强沟通和交流,保障校企合作的长期和稳定的发展。
总结:
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高等职业教育采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在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和交流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一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维护企业人才的稳定,还可以使学生早日步入社会,从实践中接受磨炼,便于将来更好地面对社会的挑战。学校通过企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习环境,可以调动学生的熱情,通过实习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促使他们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技能。
参考文献:
[1]姚会平,唐小涛.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障碍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7(07)
[2]刘红委,袁锡明.当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创新人才培养多元模式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3]刘一兵.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
[4]孙云早,孙秀英.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