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产能国际转移等政策推动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投资国,2014年中国实际对外投资总额首次超过了利用外资的总额,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实现从“全球制造者”到“全球投资者”的角色转换。
在中拉合作不断深化、整体合作不断推进的利好政策的推动下,该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地区。中国企业在拉美地区的投资并购项目逐年增多,2014年对拉美地区直接投资已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8,至2014年底中国对拉美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更是达到了989亿美元。
为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走进拉美,2015年9月8日至9日,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上海市政协以及9家拉美地区国家驻沪总领馆共同在上海主办了“中国企业走进拉美”活动。中拉企业家、专家和政府人员特别是拉美国家驻沪领事馆的官员互相交流、共同研讨,为上海企业乃至中国企业更好地走进拉美出谋划策,共促中拉务实合作。
“中拉经贸合作一定会成为新典范”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经社理事会副主席张秋俭在开幕式的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拉关系呈现全方位发展的新格局,双方高层交往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经贸、人文等领域交流合作持续扩大。
2014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巴西、委内瑞拉、乌拉圭、古巴等国家访问,跟拉美领导人在更高水平上推进中拉关系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决定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正式成立中国—拉共体论坛,并于2015年1月在北京成功举行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中拉关系进入了双边合作与整体合作并行发展、相互促进的新时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5年5月再访拉美4国,正式提出中拉产能合作3×3新模式,为中拉新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外交部拉美司龚韬表示,“对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前景保持信心”。他说,习近平主席2014年访拉期间宣布争取10年内中拉贸易额达到5000亿美元,中国对拉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500亿美元两大目标,以及出台总额350亿美元的一揽子对拉融资合作举措,为未来中拉合作勾画了蓝图。李克强总理2015年5月访拉期间提出共同探索中拉产能合作新模式,推动中拉经贸合作提质升级,并宣布新设立300亿美元中拉产能合作专项基金,为新形势下加强双方务实合作开辟了新路径。2014年中拉贸易额实现小幅增长,达到2636亿美元,在中国外贸总额中的比重增加到6.1%,中拉在能源资源、基础设施、金融、农业、科技等领域重大合作项目不断深入推进。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领头羊,上海在对拉经贸合作方面的表现尤其可圈可点。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钟晓敏在会上用“井喷”两个字来形容上海对外投资近年来的发展。她说,自2010年以来的5年,上海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总额将近300亿美元,是之前30年累计对外投资总额6倍。钟晓敏还说,上海市民对拉美各国的了解与日俱增,来往日益密切,“现在智利的葡萄酒,秘鲁的海产品,厄瓜多尔的玫瑰都为我们所熟悉”。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所长助理柴瑜在会上分享了她的研究成果:通过样本比对,拉美国家在贸易开放度方面与亚洲国家比起来还很不够。因此她认为拉美整个投资环境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目前金融危机的发展和最近一段时间拉美国家自身的经济增长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她仍然坚信未来中拉之间的经贸合作一定会成为一个新的典范。
上海纺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童继生指出,拉美34个国家5.9亿人,人均 GDP大概是1.56万美金,人口是中国的一半,人均GDP是中国的一倍,尤其是拉美人喜欢消费,这就意味着它的市场潜力很大。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陈启宇基于自身投资拉美的经验也认为,南美国家有一定的制造能力,但是并没有中国这样的激烈竞争和产能略有过剩现象。因此相对来讲当地还有一定的空间去接纳中国制造的产品进入市场。
多方搭建企业“走出去”平台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靖在会上介绍说,上海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已取得积极成果。2014年上海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突破百亿美元,同比增长185%,居中国第一。而2015年上半年备案的对外投资总额更高达300亿美元,同比增长3.3倍。因此上海企业对于“走出去”发展普遍持有谨慎乐观态度。但上海企业对外投资快速增长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美、东南亚、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拉美的对外投资仍聚焦于制造、金融、采矿、农业等传统领域,尚未出现快速增长的局面,说明双方关系期待有一个新发展。
上海的情况不是个例,中国企业走进拉美尚需多方搭建平台。对此,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经社理事会副主席张秋俭认为,作为全国性社会组织和高端智库,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对外积极推进中国理事会和类似组织协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开展民间外交。“2015年,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将中国企业对拉美投资产能合作作为重要的课题研究之一。”
作为这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的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吕凤鼎副会长表示,为促进中拉友好交流,2014年2月,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在广州成功举办中国企业走进拉美论坛,为中拉经贸文化合作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今后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将继续努力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与拉美经济发展需要相对接,比如为企业和拉美政府、民间机构沟通搭建平台,同时尽可能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钟晓敏告诉记者,上海近年来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对外投资,着力构建和完善“走出去”的服务促进体系。首先是在全市推广了境外投资的备案制度;第二是鼓励上海的国有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建立了与对外投资相适应的国企的考核制度;第三是构筑起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人才培训、风险防范的公共服务体系。 晨哨网的CEO王云帆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如何通过该互联网平台为国际项目和中国企业之间建立起高效的交易撮合的方式,希望能助推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向拉美。
上海纺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童继生建议拉美有关国家能在签证上提供便利,希望能够得到在拉美投资贸易咨询机构的服务,为中国派驻的员工提供生活、工作、就医便利,为长期在那里工作的高管子女提供就学便利。
拉美国家表达强烈招商愿望
在中国企业向全球投资者的角色转换的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较大需求的拉美,对中国的投资普遍表示出欢迎。9个拉美国家驻沪总领事及其代表全程参加了“中国企业走进拉美”活动,踊跃介绍了本国的投资环境和投资优势。9日上午,拉美驻沪总领馆还与来自上海市行业协会、商会的代表展开小范围的企业对接专题座谈会。
阿根廷驻沪总领事 Eduardo Estanislao Martire先生发言中特别强调,阿根廷的经济潜力非常大,资源非常丰富,国民的教育程度很高,有一些行业激励机制、税收减免政策,投资的回报率很高。
巴西总领事Ana Candida Pérez女士说,巴西非常欢迎中国来巴西进行投资,并称来自中国的投资已经占据了巴西吸引外资的18%,下一步希望在能源和石油领域以及能源运输网络和管道跟中国进行合作。她还强调巴西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几乎跟南美洲所有的国家相邻。此外,巴西的准入门槛越来越低,办事效率越来越高。
智利总领事Rodrigo Arcos C.先生则表示,智利金融体系非常健康,投资风险比较低。其竞争力在世界位于33位,投资环境则在全世界范围排在第13位。智利与中国签定自由贸易协定已经有10年的时间,两国有互免关税政策。他还说,智利是一个矿业国家,资源丰富,农产品、水产品也非常丰富。旅游方面,中国和智利签证免费,普通的游客可以无签证在智利停留90天。
哥伦比亚总领事Ricardo Galindo Bueno先生则突出哥伦比亚是拉丁美洲的第三大石油出产国、拉美地区六大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同时具有方便进入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厄瓜多尔等重要经济体的地理优势,连续两年进入全球吸引直接投资20强之一。他希望能利用中国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材料,以及丰富的人力资源。
古巴总领事Lisbet Quesada Luna女士指出,古巴法律框架性非常安全,保障外国投资者的利益,其次有很好的基础设施,第三有优惠的税收政策。
厄瓜多尔总领事Karina Soledad Morales Herrera女士表示,厄瓜多尔在物流和基础建设方面很好,外资可以享受到很多优惠政策,而且生产成本很低,欢迎外来资金到各个领域投资,尤其欢迎投入到金属工业、林业、旅游业、石油化工、能源、生物技术、医药、物流行业。
墨西哥的总领事Arturo Puente先生认为,墨西哥是世界第八大经济体,制造业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不仅是基础设施网络发达,更重要的是墨西哥靠近美国市场,是北美一体化成员国。
秘鲁总领馆官员Jose Emmanuel说,中国跟秘鲁2010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中国现在已经是秘鲁最重要的矿业方面的投资国。矿业之外,他认为对于投资很有吸引力的一个方面是农业和工业。此外,他指出秘鲁商业环境开放、关税低,是拉美地区通胀率最低的国家。
乌拉圭的总领事Leonardo Olivera先生表示,该国市场很开放,投资方面的便利性对于外资企业没有任何的限制,政府比较关注的产业有软件、服务行业等。
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出招
会上,来自中国、墨西哥、西班牙等国的企业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走进拉美”的历程和现状,分享了投资、发展、融入拉美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机构的学者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本刊代表也应邀与会作了《国际传播对中拉合作的推进》的演讲。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美洲区域总部副总经理黄晋,分享了他们如何努力跟当地的NGO和草根组织接触,获得他们的理解和品牌认同的经验,并指出对于中资企业来讲,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在文化差异很大的海外地区经营过程中对自身的反思和认知,没有这种认知就很难提升国际化程度,很难为当地的政府、社区居民认可。
翟哲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拉美地区的高级项目经理,他在会上分享了该公司借助厄瓜多尔安防领域项目的成功实施这样一个标杆项目的示范作用,积极开拓周边国家市场的成功案例,提出“走出去”同时必须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在整体的经营管理上既坚持中国的特色,又要按照一个国际化和现代化的企业来管理。
华为公司的资深副总裁瞿文初把华为公司“走出去”的经验总结为“开放合作共赢”。开放不仅仅是思想的开放,还有技术的开放;合作是指本地化、和当地合作,逐步地把利益让给客户,团结越来越多的人共同做事实现共赢。在本地化方面,华为在大多数国家都建立联合创新中心、实验中心、研发中心,向当地转让技术、进行人才培养。华为在拉美有7000多员工,80%都是在本地招聘。
德勤税务大中华区合伙人蒋颖女士认为,整个拉美经济环境稳定,近几年的开放和行业改革程度会给中国的企业家带来更加多的机会,但是同时整个投资环境,如外汇管制、融资成本、劳资关系等非常复杂,建议企业进入前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上海盈科律师事务所的主任李举东也认为,在“走出去”的时候,一定要事先对当地的法律服务环境做细致评估后,再决定是不是要进入。
本刊代表在发言中表示,由于拉美媒体驻华记者很少,缺乏对中国第一手的了解,关于中国的信息都是转自欧美主流媒体,不乏对中国的不实报道。因此建议各国使节动员本国媒体在华多派出一些记者,为当地民众多提供一些来自中国的真实消息。同时也希望中国的企业家在融入拉美的同时,变“多做少说”的传统习惯为“边做边说”,主动和当地的媒体搞好关系,争取让当地群众了解自己都做了什么,承担了什么社会责任,争取当地民意的理解和支持。
在中拉合作不断深化、整体合作不断推进的利好政策的推动下,该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地区。中国企业在拉美地区的投资并购项目逐年增多,2014年对拉美地区直接投资已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8,至2014年底中国对拉美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更是达到了989亿美元。
为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走进拉美,2015年9月8日至9日,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上海市政协以及9家拉美地区国家驻沪总领馆共同在上海主办了“中国企业走进拉美”活动。中拉企业家、专家和政府人员特别是拉美国家驻沪领事馆的官员互相交流、共同研讨,为上海企业乃至中国企业更好地走进拉美出谋划策,共促中拉务实合作。
“中拉经贸合作一定会成为新典范”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经社理事会副主席张秋俭在开幕式的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拉关系呈现全方位发展的新格局,双方高层交往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经贸、人文等领域交流合作持续扩大。
2014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巴西、委内瑞拉、乌拉圭、古巴等国家访问,跟拉美领导人在更高水平上推进中拉关系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决定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正式成立中国—拉共体论坛,并于2015年1月在北京成功举行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中拉关系进入了双边合作与整体合作并行发展、相互促进的新时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5年5月再访拉美4国,正式提出中拉产能合作3×3新模式,为中拉新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外交部拉美司龚韬表示,“对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前景保持信心”。他说,习近平主席2014年访拉期间宣布争取10年内中拉贸易额达到5000亿美元,中国对拉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500亿美元两大目标,以及出台总额350亿美元的一揽子对拉融资合作举措,为未来中拉合作勾画了蓝图。李克强总理2015年5月访拉期间提出共同探索中拉产能合作新模式,推动中拉经贸合作提质升级,并宣布新设立300亿美元中拉产能合作专项基金,为新形势下加强双方务实合作开辟了新路径。2014年中拉贸易额实现小幅增长,达到2636亿美元,在中国外贸总额中的比重增加到6.1%,中拉在能源资源、基础设施、金融、农业、科技等领域重大合作项目不断深入推进。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领头羊,上海在对拉经贸合作方面的表现尤其可圈可点。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钟晓敏在会上用“井喷”两个字来形容上海对外投资近年来的发展。她说,自2010年以来的5年,上海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总额将近300亿美元,是之前30年累计对外投资总额6倍。钟晓敏还说,上海市民对拉美各国的了解与日俱增,来往日益密切,“现在智利的葡萄酒,秘鲁的海产品,厄瓜多尔的玫瑰都为我们所熟悉”。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所长助理柴瑜在会上分享了她的研究成果:通过样本比对,拉美国家在贸易开放度方面与亚洲国家比起来还很不够。因此她认为拉美整个投资环境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目前金融危机的发展和最近一段时间拉美国家自身的经济增长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她仍然坚信未来中拉之间的经贸合作一定会成为一个新的典范。
上海纺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童继生指出,拉美34个国家5.9亿人,人均 GDP大概是1.56万美金,人口是中国的一半,人均GDP是中国的一倍,尤其是拉美人喜欢消费,这就意味着它的市场潜力很大。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陈启宇基于自身投资拉美的经验也认为,南美国家有一定的制造能力,但是并没有中国这样的激烈竞争和产能略有过剩现象。因此相对来讲当地还有一定的空间去接纳中国制造的产品进入市场。
多方搭建企业“走出去”平台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靖在会上介绍说,上海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已取得积极成果。2014年上海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突破百亿美元,同比增长185%,居中国第一。而2015年上半年备案的对外投资总额更高达300亿美元,同比增长3.3倍。因此上海企业对于“走出去”发展普遍持有谨慎乐观态度。但上海企业对外投资快速增长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美、东南亚、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拉美的对外投资仍聚焦于制造、金融、采矿、农业等传统领域,尚未出现快速增长的局面,说明双方关系期待有一个新发展。
上海的情况不是个例,中国企业走进拉美尚需多方搭建平台。对此,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经社理事会副主席张秋俭认为,作为全国性社会组织和高端智库,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对外积极推进中国理事会和类似组织协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开展民间外交。“2015年,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将中国企业对拉美投资产能合作作为重要的课题研究之一。”
作为这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的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吕凤鼎副会长表示,为促进中拉友好交流,2014年2月,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在广州成功举办中国企业走进拉美论坛,为中拉经贸文化合作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今后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将继续努力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与拉美经济发展需要相对接,比如为企业和拉美政府、民间机构沟通搭建平台,同时尽可能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钟晓敏告诉记者,上海近年来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对外投资,着力构建和完善“走出去”的服务促进体系。首先是在全市推广了境外投资的备案制度;第二是鼓励上海的国有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建立了与对外投资相适应的国企的考核制度;第三是构筑起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人才培训、风险防范的公共服务体系。 晨哨网的CEO王云帆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如何通过该互联网平台为国际项目和中国企业之间建立起高效的交易撮合的方式,希望能助推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向拉美。
上海纺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童继生建议拉美有关国家能在签证上提供便利,希望能够得到在拉美投资贸易咨询机构的服务,为中国派驻的员工提供生活、工作、就医便利,为长期在那里工作的高管子女提供就学便利。
拉美国家表达强烈招商愿望
在中国企业向全球投资者的角色转换的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较大需求的拉美,对中国的投资普遍表示出欢迎。9个拉美国家驻沪总领事及其代表全程参加了“中国企业走进拉美”活动,踊跃介绍了本国的投资环境和投资优势。9日上午,拉美驻沪总领馆还与来自上海市行业协会、商会的代表展开小范围的企业对接专题座谈会。
阿根廷驻沪总领事 Eduardo Estanislao Martire先生发言中特别强调,阿根廷的经济潜力非常大,资源非常丰富,国民的教育程度很高,有一些行业激励机制、税收减免政策,投资的回报率很高。
巴西总领事Ana Candida Pérez女士说,巴西非常欢迎中国来巴西进行投资,并称来自中国的投资已经占据了巴西吸引外资的18%,下一步希望在能源和石油领域以及能源运输网络和管道跟中国进行合作。她还强调巴西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几乎跟南美洲所有的国家相邻。此外,巴西的准入门槛越来越低,办事效率越来越高。
智利总领事Rodrigo Arcos C.先生则表示,智利金融体系非常健康,投资风险比较低。其竞争力在世界位于33位,投资环境则在全世界范围排在第13位。智利与中国签定自由贸易协定已经有10年的时间,两国有互免关税政策。他还说,智利是一个矿业国家,资源丰富,农产品、水产品也非常丰富。旅游方面,中国和智利签证免费,普通的游客可以无签证在智利停留90天。
哥伦比亚总领事Ricardo Galindo Bueno先生则突出哥伦比亚是拉丁美洲的第三大石油出产国、拉美地区六大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同时具有方便进入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厄瓜多尔等重要经济体的地理优势,连续两年进入全球吸引直接投资20强之一。他希望能利用中国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材料,以及丰富的人力资源。
古巴总领事Lisbet Quesada Luna女士指出,古巴法律框架性非常安全,保障外国投资者的利益,其次有很好的基础设施,第三有优惠的税收政策。
厄瓜多尔总领事Karina Soledad Morales Herrera女士表示,厄瓜多尔在物流和基础建设方面很好,外资可以享受到很多优惠政策,而且生产成本很低,欢迎外来资金到各个领域投资,尤其欢迎投入到金属工业、林业、旅游业、石油化工、能源、生物技术、医药、物流行业。
墨西哥的总领事Arturo Puente先生认为,墨西哥是世界第八大经济体,制造业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不仅是基础设施网络发达,更重要的是墨西哥靠近美国市场,是北美一体化成员国。
秘鲁总领馆官员Jose Emmanuel说,中国跟秘鲁2010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中国现在已经是秘鲁最重要的矿业方面的投资国。矿业之外,他认为对于投资很有吸引力的一个方面是农业和工业。此外,他指出秘鲁商业环境开放、关税低,是拉美地区通胀率最低的国家。
乌拉圭的总领事Leonardo Olivera先生表示,该国市场很开放,投资方面的便利性对于外资企业没有任何的限制,政府比较关注的产业有软件、服务行业等。
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出招
会上,来自中国、墨西哥、西班牙等国的企业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走进拉美”的历程和现状,分享了投资、发展、融入拉美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机构的学者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本刊代表也应邀与会作了《国际传播对中拉合作的推进》的演讲。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美洲区域总部副总经理黄晋,分享了他们如何努力跟当地的NGO和草根组织接触,获得他们的理解和品牌认同的经验,并指出对于中资企业来讲,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在文化差异很大的海外地区经营过程中对自身的反思和认知,没有这种认知就很难提升国际化程度,很难为当地的政府、社区居民认可。
翟哲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拉美地区的高级项目经理,他在会上分享了该公司借助厄瓜多尔安防领域项目的成功实施这样一个标杆项目的示范作用,积极开拓周边国家市场的成功案例,提出“走出去”同时必须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在整体的经营管理上既坚持中国的特色,又要按照一个国际化和现代化的企业来管理。
华为公司的资深副总裁瞿文初把华为公司“走出去”的经验总结为“开放合作共赢”。开放不仅仅是思想的开放,还有技术的开放;合作是指本地化、和当地合作,逐步地把利益让给客户,团结越来越多的人共同做事实现共赢。在本地化方面,华为在大多数国家都建立联合创新中心、实验中心、研发中心,向当地转让技术、进行人才培养。华为在拉美有7000多员工,80%都是在本地招聘。
德勤税务大中华区合伙人蒋颖女士认为,整个拉美经济环境稳定,近几年的开放和行业改革程度会给中国的企业家带来更加多的机会,但是同时整个投资环境,如外汇管制、融资成本、劳资关系等非常复杂,建议企业进入前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上海盈科律师事务所的主任李举东也认为,在“走出去”的时候,一定要事先对当地的法律服务环境做细致评估后,再决定是不是要进入。
本刊代表在发言中表示,由于拉美媒体驻华记者很少,缺乏对中国第一手的了解,关于中国的信息都是转自欧美主流媒体,不乏对中国的不实报道。因此建议各国使节动员本国媒体在华多派出一些记者,为当地民众多提供一些来自中国的真实消息。同时也希望中国的企业家在融入拉美的同时,变“多做少说”的传统习惯为“边做边说”,主动和当地的媒体搞好关系,争取让当地群众了解自己都做了什么,承担了什么社会责任,争取当地民意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