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备战第十二届全运会,解放军运动员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亚高原训练,目的是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竞技水平。为保障好运动员正常训练,重点保障以医学问题为主,对相关的医学问题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医学问题主要与适应高原直接有关,常见医学方面高原训练问题相继出现,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速度滑冰、高原训练、身体机能、医学干预。
中图分类号:G862.1
为了备战第十二届全运会,解放军冰上训练基地速度滑冰运动员12人赴加拿大卡尔加里进行为期四周的亚高原训练,目的是为备战第十二由冬季运动员适应性训练,探索高原训练对速度滑冰运动员竞技能力以及身体机能的影响和高原训练的作用,还有高原训练时易出现的常见医学问题,如何更好的提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
高原医学问题主要为伤病复发,心肺功能水平下降,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免疫机能指标明显受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受试对象:
受试对象为解放军冰上训练基地速度滑冰运动员,年龄18-23岁,身高164cm-180cm,体重58-79kg,人数12人,训练年限10-15年,赴高原训练前进行医学与临床检验指标测试,身体无异常改变。
1.2方法:
为保障好高原训练,按照备战十二届全运会需求,全体运动员进行临床各项指标监测,随时采集病例资料,观察临床特征,其中重点观察日常训练表现以及对高原环境的预适应状况,呼吸、心率以及食欲、睡眠等临床特征,同时对陈旧伤病易发部位腰、膝、踝进行检查,是否有复发情况。
2、研究结果:
2.1:速度滑冰运动员高原主要临床反应以及体征(表1)
表1 速度滑冰运动员高原反应主要临床表现;
表1所示的高原反应,个体差异较大,第二至四天较明显,第五天开始减退,但消化系统反应情况比较明显的第二周后两、三天,神经系统症状交替出现于整个训练期间,其中鼻出血相继发生,无规律性与整体性。
2.2运动性疾病再高原训练期间发病状况:
鼻出血3人,占25%;头痛2人,占总体样本16.67%,主要是丛状神经性头痛;消化不良性腹泻4人,占33.33%;心脏β受体增高2人,占总体样本16.67%;牙痛3人占25%;便秘5人,占41.67%;神经性眩晕1例;过敏性皮肤病发率2人,占总体样本16.67%;皮肤发痒发病原因与高原气候干燥有关。
2.3高原训练期间运动性创伤发病原因状况:
高原训练期间速度滑冰运动员慢性创伤发病率比急性创伤多,发病特点是,第三天左右时间,腰痛发病率比其它慢性创伤发病更早、更高,受试者中有6人有腰伤病症状,其中2人腰脱复发,1人腰间盘膜炎,3人腰肌劳损,腰病占50%;第七天膝关节损伤有4人表现加重,其中有一例为半月板前角挤压伤所致;第十二天有3人呕吐,发病率占25%;因此研究结果显示,速度滑冰运动员高原训练比平原训练容易造成运动性损伤复发,这也正是高原训练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速度滑冰运动员损伤一般常见的是腰损伤和膝关节损伤,由于速度滑冰运动员的长期进行一种姿势,腰膝承受的负荷比较大,其它的都是高原运动医学常见病,而且发病的情况都各不一样,时期也不固定,个体区别性比较大。
2.4 高原训练医学问题干预原则
在高原训练医学干预中主要应用循证医学的理念,哪些方法有效实用,就应该选有效实用的方法,寻求新的治疗证据,确保有效实用,根据病发的实际情况对症治疗,应区别对待,一定要突出运动员发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运动性常见疾病,应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超声波、神灯、按摩、针灸等治疗,但主要还是在训练方面改变负荷的方式配合治疗,尤其是在训练强度上一定要严格监控。
讨论:
速度滑冰运动员为备战第十二届全运会,在卡尔加里进行为期4周到亚高原训练,目的是探索高原训练发展速度运动员的体能发展状况以及高原医学损伤的发病情况,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高原医学问题是务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对4周的高原训练,速度滑冰运动员所出现的医学问题,有目的、有依据、有方法的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速度滑冰运动员进行亚高原训练对生理应激:呼吸、心血管、消化系统以及免疫系统均有影响,所出现的运动性疾病比平原高,而且特别容易复发,运动员临床征象及症状比平原发病明显重,发病时机与训练强度、训练量有关[1],尤其是腰、膝关节的发病与专项训练手段有关,因此,通过系统研究,可为第十二届全运会前做参考依据与保障训练服务做充分的准备。
本研究显示,速度滑冰运动员均为久居平原,大部分第一次去亚高原训练(卡尔加里)。机能对高原均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预适应,主要表现在进入高原后竞技能力下降,速度减慢,快速反应能力下降,呼吸心率频率上升,自觉心慌气短,同时消化系统症状尤为明显,腹胀、腹泻、便秘以及排气次数增多,食欲也表现下降,这些共性的医学问题[2],是高原训练中需加以重视与解决的问题,对于上述高原反应主要采用医学干预措施是对症治疗,强化心血管机能训练,服用改善心肌供血的中西藥复合维生素、丹参片、三七片。对于消化系统症状,便秘口服藿香正气水、牛黄解毒片,促进肠蠕动,消化不良,复方酵母片常规服用,反应大的个别运动员要调整训练。
高原反应的医学共性问题是睡眠不良,大部分运动员在第一晚上睡的都很好,这是由于时差的原因少睡了一个晚上,再加上一路长途很累所以第一个晚上睡的很好,第二个晚上以后的几个晚上大部分运动员都睡不好。个别队员受时差影响,白天没精神、困卷,晚上睡不好,基本上是昼夜不眠的问题较突出,调控方法是,睡前口服褪黑素,同时白天坚持低强度训练,用训练调整时差。
研究表明,运动性疾病复发率比平原明显增高,持续时间长,因此医学干预要及时,运动性低血压、运动性头痛复发后对症治疗与病因治疗应同步,本研究对于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运动性低血压诊断标准,按个体参考值做依据,速度滑冰运动员低血压患病人数常见,即收缩压低于80mmHg,有5人,因此低于80mmHg为低血压,调控主要通过力量训练、睡眠、药物,所致的心肾不交低血压,口服生脉饮与六味地黄丸,心阳不振主要服用人参制剂。
在运动性创伤方面,本文研究显示,慢性运动性创伤主要是腰、膝关节发病比较多,也是与速度滑运动员的专项特点有,因此医学干预应科学合理制定以及还要注重预防措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训练方面的科学调控,训练手段应以体能训练做为支持手段,专项训练训练手段应该减少,减轻操作部分的反复刺激,加速恢复过程。同时对腰、膝关节肌肉的力量训练进行加强。
高原训练也有一些失败的例子,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低氧环境下的训练对机体的刺激更深,训练强度更大[4],高原训练医学问题很多、很复杂,主要应该以加强预防、治疗调整训练负荷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有效实施,对备战工作具有更高的实用性、实效性、可操作性。
3、小结:
速度滑冰运动员高原训练医学问题是备战第十二届全运会医学服务的重点工作,在研究高原训练医学问题时,应将重点放在服务全运会,为全运会取得好成绩创造出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服务措施,服务方案。
速度滑冰运动员高原训练医学问题,干预的基本原则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充分发挥祖国医学优势,应用中西结合调治运动员损伤和疾病,运动员体能问题也要必须应加以重视,同时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体能情况定期进行科学评价,为确保全运会备战工作保驾护航。
4、参考文献:
[1]王恬、陈佩杰等 低氧运动与免疫学进展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6.9.25(5) 578-579
[2]常芸、何子红、王莱芮等 高原训练对国家短道速滑运动员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体育科学 2002 22 (1) 87-88
[3] 高欣 刘海平 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身体机能生理、生化指标的评定方法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27 (1)
关键词:速度滑冰、高原训练、身体机能、医学干预。
中图分类号:G862.1
为了备战第十二届全运会,解放军冰上训练基地速度滑冰运动员12人赴加拿大卡尔加里进行为期四周的亚高原训练,目的是为备战第十二由冬季运动员适应性训练,探索高原训练对速度滑冰运动员竞技能力以及身体机能的影响和高原训练的作用,还有高原训练时易出现的常见医学问题,如何更好的提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
高原医学问题主要为伤病复发,心肺功能水平下降,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免疫机能指标明显受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受试对象:
受试对象为解放军冰上训练基地速度滑冰运动员,年龄18-23岁,身高164cm-180cm,体重58-79kg,人数12人,训练年限10-15年,赴高原训练前进行医学与临床检验指标测试,身体无异常改变。
1.2方法:
为保障好高原训练,按照备战十二届全运会需求,全体运动员进行临床各项指标监测,随时采集病例资料,观察临床特征,其中重点观察日常训练表现以及对高原环境的预适应状况,呼吸、心率以及食欲、睡眠等临床特征,同时对陈旧伤病易发部位腰、膝、踝进行检查,是否有复发情况。
2、研究结果:
2.1:速度滑冰运动员高原主要临床反应以及体征(表1)
表1 速度滑冰运动员高原反应主要临床表现;
表1所示的高原反应,个体差异较大,第二至四天较明显,第五天开始减退,但消化系统反应情况比较明显的第二周后两、三天,神经系统症状交替出现于整个训练期间,其中鼻出血相继发生,无规律性与整体性。
2.2运动性疾病再高原训练期间发病状况:
鼻出血3人,占25%;头痛2人,占总体样本16.67%,主要是丛状神经性头痛;消化不良性腹泻4人,占33.33%;心脏β受体增高2人,占总体样本16.67%;牙痛3人占25%;便秘5人,占41.67%;神经性眩晕1例;过敏性皮肤病发率2人,占总体样本16.67%;皮肤发痒发病原因与高原气候干燥有关。
2.3高原训练期间运动性创伤发病原因状况:
高原训练期间速度滑冰运动员慢性创伤发病率比急性创伤多,发病特点是,第三天左右时间,腰痛发病率比其它慢性创伤发病更早、更高,受试者中有6人有腰伤病症状,其中2人腰脱复发,1人腰间盘膜炎,3人腰肌劳损,腰病占50%;第七天膝关节损伤有4人表现加重,其中有一例为半月板前角挤压伤所致;第十二天有3人呕吐,发病率占25%;因此研究结果显示,速度滑冰运动员高原训练比平原训练容易造成运动性损伤复发,这也正是高原训练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速度滑冰运动员损伤一般常见的是腰损伤和膝关节损伤,由于速度滑冰运动员的长期进行一种姿势,腰膝承受的负荷比较大,其它的都是高原运动医学常见病,而且发病的情况都各不一样,时期也不固定,个体区别性比较大。
2.4 高原训练医学问题干预原则
在高原训练医学干预中主要应用循证医学的理念,哪些方法有效实用,就应该选有效实用的方法,寻求新的治疗证据,确保有效实用,根据病发的实际情况对症治疗,应区别对待,一定要突出运动员发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运动性常见疾病,应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超声波、神灯、按摩、针灸等治疗,但主要还是在训练方面改变负荷的方式配合治疗,尤其是在训练强度上一定要严格监控。
讨论:
速度滑冰运动员为备战第十二届全运会,在卡尔加里进行为期4周到亚高原训练,目的是探索高原训练发展速度运动员的体能发展状况以及高原医学损伤的发病情况,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高原医学问题是务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对4周的高原训练,速度滑冰运动员所出现的医学问题,有目的、有依据、有方法的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速度滑冰运动员进行亚高原训练对生理应激:呼吸、心血管、消化系统以及免疫系统均有影响,所出现的运动性疾病比平原高,而且特别容易复发,运动员临床征象及症状比平原发病明显重,发病时机与训练强度、训练量有关[1],尤其是腰、膝关节的发病与专项训练手段有关,因此,通过系统研究,可为第十二届全运会前做参考依据与保障训练服务做充分的准备。
本研究显示,速度滑冰运动员均为久居平原,大部分第一次去亚高原训练(卡尔加里)。机能对高原均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预适应,主要表现在进入高原后竞技能力下降,速度减慢,快速反应能力下降,呼吸心率频率上升,自觉心慌气短,同时消化系统症状尤为明显,腹胀、腹泻、便秘以及排气次数增多,食欲也表现下降,这些共性的医学问题[2],是高原训练中需加以重视与解决的问题,对于上述高原反应主要采用医学干预措施是对症治疗,强化心血管机能训练,服用改善心肌供血的中西藥复合维生素、丹参片、三七片。对于消化系统症状,便秘口服藿香正气水、牛黄解毒片,促进肠蠕动,消化不良,复方酵母片常规服用,反应大的个别运动员要调整训练。
高原反应的医学共性问题是睡眠不良,大部分运动员在第一晚上睡的都很好,这是由于时差的原因少睡了一个晚上,再加上一路长途很累所以第一个晚上睡的很好,第二个晚上以后的几个晚上大部分运动员都睡不好。个别队员受时差影响,白天没精神、困卷,晚上睡不好,基本上是昼夜不眠的问题较突出,调控方法是,睡前口服褪黑素,同时白天坚持低强度训练,用训练调整时差。
研究表明,运动性疾病复发率比平原明显增高,持续时间长,因此医学干预要及时,运动性低血压、运动性头痛复发后对症治疗与病因治疗应同步,本研究对于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运动性低血压诊断标准,按个体参考值做依据,速度滑冰运动员低血压患病人数常见,即收缩压低于80mmHg,有5人,因此低于80mmHg为低血压,调控主要通过力量训练、睡眠、药物,所致的心肾不交低血压,口服生脉饮与六味地黄丸,心阳不振主要服用人参制剂。
在运动性创伤方面,本文研究显示,慢性运动性创伤主要是腰、膝关节发病比较多,也是与速度滑运动员的专项特点有,因此医学干预应科学合理制定以及还要注重预防措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训练方面的科学调控,训练手段应以体能训练做为支持手段,专项训练训练手段应该减少,减轻操作部分的反复刺激,加速恢复过程。同时对腰、膝关节肌肉的力量训练进行加强。
高原训练也有一些失败的例子,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低氧环境下的训练对机体的刺激更深,训练强度更大[4],高原训练医学问题很多、很复杂,主要应该以加强预防、治疗调整训练负荷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有效实施,对备战工作具有更高的实用性、实效性、可操作性。
3、小结:
速度滑冰运动员高原训练医学问题是备战第十二届全运会医学服务的重点工作,在研究高原训练医学问题时,应将重点放在服务全运会,为全运会取得好成绩创造出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服务措施,服务方案。
速度滑冰运动员高原训练医学问题,干预的基本原则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充分发挥祖国医学优势,应用中西结合调治运动员损伤和疾病,运动员体能问题也要必须应加以重视,同时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体能情况定期进行科学评价,为确保全运会备战工作保驾护航。
4、参考文献:
[1]王恬、陈佩杰等 低氧运动与免疫学进展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6.9.25(5) 578-579
[2]常芸、何子红、王莱芮等 高原训练对国家短道速滑运动员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体育科学 2002 22 (1) 87-88
[3] 高欣 刘海平 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身体机能生理、生化指标的评定方法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2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