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标要求
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运动的,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
能够识记和阐释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并理解系统的基本特征及其各自的方法论。
(二)能力
能够结合实例说明如何统筹全局,用系统优化的方法,选择最佳方案,更好地认识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坚持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积极的公共参与意识,更加坚定地理解和认同当今中国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已经起航的崛起之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整体和部分辩证统一的关系及其方法论、系统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四、教学设计思路
五、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篇☆:字里行间探哲学
【小游戏】《字里行间探哲学》——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从下面“凌乱的文字中间”找出有意义的成语或词语。
戒 而 继 后 艰 他 苦 奋 力 斗 继
不 如 忘 初 你 高 砥 前 傲 行 开
料 磐 来 坚 锲 头 舍 躁 砺 拔 我
枯 小 心 石 勠 往 他 同 心 埋 启
不 苦 干 大 忍 庞 天 名 里 克 来
【游戏总结】格尔米斯说,在哲学家眼里,再小的东西也不会显得微不足道,其背后一定都暗藏着某些玄机。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汉字其实蕴含着两层玄机,第一层:就像大家从它们中间快速寻找到有意义的成语或词语一样,只要你找对它们之间的关联,它们就会迅速组合成一个有着特殊内涵的整体,而这种发现事物之间的关联的思维方法,就叫作——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也就是我们今天将要深入学习的内容。第二层:同学们有没有对这些成语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错,它们都是近段时间以来中国媒体上的高频词汇,它们全部摘录自十九大报告。其实,对今天的中国而言,它们并不是简单的几个成语,他们像是一个个的音符,吟唱的是昨天的流金岁月,他们更像是一段旋律,奏响的是明天的盛世凯歌。
【设计说明】采用课前小游戏的形式,既可以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关系,起到暖场的效果,也可以通过特殊“成语”的排列和选择,在聚焦哲学思考中引出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成就,起到开头点题的作用。当然这种导入只能点到为止,否则就与后面的情境创设相冲突,产生“多重导入”之嫌。
过渡:说起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成就,就要提到党的十九大。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个话题一起进入本堂课的第一个活动环节——
☆政治认同篇☆:捕光逐影话过往
【情境创设】十九大报告反复强调,新时期的中国,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过去,才能更好地看清未来。认识过去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有画面的记录,也可以有文字的叙述,而老师结合过去几年里发生的事情,填了一首词:叫作——
《江城子·回望》
过去五年不寻常,励革新,图自强。
打虎拍蝇,贪腐路彷徨。
简政放权出重磅,小政府,大市场。
华尔证券,马云露锋芒。
航空史上多灾难,为哪般?问马航。
惜我同胞,生死两茫茫。
神舟航母齐争光,再回首,泪两行。
各行工匠, 英雄气概扬。
莫问前路多艰辛,吾国梦,道虽长。
五湖四海,少年当自强!
(掌声)
伟人恩格斯曾经说过: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问题设疑:老师记忆里的各种元素联系交织便有了词中所勾勒的五年中国,那如果由你们来记录过去的中国记忆,它们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活动要求:假如你为一地区拍摄一部纪录片,请就该地区在历史和现实的发展中对中国所做出的贡献选择3个拍摄角度,并把手中的“小人”粘贴在地图上。每小组有3分钟时间讨论,并派出小组总导演进行1分半钟的陈述展示。(备注:案例的中国地图仅是示意图,不代表中国完整行政区划)
【设计说明】一方面,采用诗歌的形式呈现十八大以来的发展成就,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关注生活,增强政治认同和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基于时政热点设置有趣的互动环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不仅有话可说,更要有话想说。
【学生展示】各拍摄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1:我们选择的地区是北京,三个镜头分别是故宫、鸟巢和中关村,因为故宫代表了历史,而中关村代表着未来,鸟巢则代表中国与世界的连接……
学生2:我们选择的地区是新疆,因为它虽然地处西部,但却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而且它为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当然……
学生3:我们选择的地区是广东,三个镜头分别聚焦历史上的广州十三行、改革开放后的深圳和广东的粤剧,因为它不仅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一个窗口,而且……
……
教师总结:同学们选取的拍摄角度(镜头),不仅反映了该地区发展状况,而且每个地区都在中国历史和现实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无论从横向的地域,还是纵向的时间进程,其体现的“中国”和“各地区”之间这种关系的形式,在哲学上称之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其中,“国家”作为整体,統率着“地区”,具有“地区”所不具备的功能,代表各部分在国内和国际上行使主权。每一个“地区”又都是“中国”这一整体中的部分,“地区”的发展又影响着“国家”的繁荣。此外,在这个整体中,有的地区或时间段在中国的全局和发展全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那么这个地区或时间段就叫作整体中的关键部分。这种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认识,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同时也重视局部作用,搞好局部。 【设计说明】学生展示与教师总结在环节要求和内容上既要有区别,又要有联系。学生展示是随机而灵动的,教师的总结则必须是在学生展示内容的基础上的提炼和总结,既要基于学生的视野和认知水平,又要凸显哲学思维的明晰过程。当然这也对教师备课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知识回归】
【设计说明】及时、有度的知识总结是课堂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有效统一,但要点的汇总绝不是简单的知识梳理,而是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归类与复习。
☆社会参与篇☆:合纵连横共明天
【情境创设】十九大给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提出一个全新的命题——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这个矛盾从同学们代言地区的选择中,已经可见一斑。比如: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某种意义上那些无人问津、存在感较低的地区,它的发展相对于中国的整个格局来讲是不平衡的,即使是那些大家心目中的热门地区发展也不是完全充分的。那么,在新时代号角之下,我们该如何才能既着眼中国的发展全局,又把各个地区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共同推动中国的发展再上新台阶呢?
【合作探究】每个小组为自己在上一轮选择的地区挑选一个能互帮互助的合作伙伴,以解决各自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突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挥最大力量。每小组有3分钟时间讨论,再选派代表发言。
【设计说明】第二个环节与第一个环节紧密相连。第一个环节引出的3条线索,分别是时间角度的认识过去,知识角度的整体与部分和时政角度的发展成就。与此对应,第二个环节则分别延伸出:时间上的未来,知识上的整体与部分的“升级版”—系统与要素,时政里新社会主要矛盾解决。两个环节前后呼应,既符合一般的认知习惯,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
【探究展示】各合作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学生展示:
学生4:我们选择广东地区与新疆开展互帮互助,广东为新疆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人才和经验,新疆则可以为广东提供发展所需的能源和矿产……
学生5:我们选择上海与东北地区开展互帮互助,上海可以发挥自己科技和资金优势,东北地区作为重要的粮食产区和老工业基地……
【设计说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调动历史、地理、经济等相关知识思考哲学联系,培养哲学思维;另一方面,从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入手,有利于他们参与和表达的欲望。
教师:同学们在寻找各个地区之间联系的时候,就在不自觉地思考如何通过构建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效联系达到整体功能最大化的效果,而这种重视整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促进整体发展的思维方式,就是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升级版”——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其实,无论寻找什么样的有效连接,都必须在助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大整体之下进行,这就体现了系统的第一个基本特征:整体性。同时,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需要各个部分之间统筹考虑、优化组合,这种统筹和组合,既有同学们提到这些连接和模式,又有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并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这在哲学上就体现了系统的第二个基本特征: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教师: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东部沿海地区是发展比较充分,中部、西部发展相对比较慢。如果时间倒退40年,再进行一次改革开放,哪里更适合率先发展?为什么呢?
学生:从地理、历史和文化角度考虑,经济上还是应该率先发展东部地区。
教师:那对于东、西部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距,发展很不平衡的问题,怎么办呢?
学生:东部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教师:看来,每个地区作为整体的组成要素,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这在哲学上又体现出系统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有序性。总之,用哲学的思维看问题,启发我们在认识中国未来发展的时候,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思考,既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又要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使整体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发挥出“1+1>2”的功能。
【设计说明】以“问题意识”为导向,通过精选设问助推师生互动,在层层推进中实现教师“助产师”的角色定位。
【知识回归】
【设计说明】图例、图形更容易表现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帮助学生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与提升。
☆知性合一篇☆:少年不负家国梦
【情境创设】整体和部分的统一,系统和要素的联系,可以大到一个国家和一个时代,也可以小到你、我的血肉之躯。下面我们来一起做一个课堂版的“思维实验”,感受触手可及的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联——
·你由13个主要器官系统构成
·这13个系统,它们又可以分为78个器官
……
·你的身体即是星辰大海!
【设计说明】学习哲学就要像“密涅瓦的猫头鹰”,需要在生活中养成反思的习惯,而模拟心理冥想无疑是一种新颖的思考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兴趣,而且可以把自己身体做“素材”加深对哲学的理解与感悟。
教师总结升华:是的,如果你此刻和我一样,也在为自己体内所蕴藏的能量所深深震撼,那么你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要怎样才能不辜负这如星辰大海一般的生命?这个问题,100年前爱因斯坦曾经为我们回答过,他说:每个人只有投身于自己的时代,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而今天,我们一直在感受着:一个伟大的时代正在来临,一场波澜壮阔的征程已经起航。我们何其有幸生活在这个复兴的时代,我们势必携手共赴这个伟大的征程,因为,只有我们每个个体共同汇聚的星光,才能点亮这片荣光万里的土地,书写出一个光芒万丈的中国!这是时代赐予你们的机遇,更是时代赋予你们的使命,祝你好运,少年!
六、教学感悟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以后,政治课教学有了更加清晰的教学指挥棒,那就是必须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社会参与、法治意识、理性精神。同时,十九大的召开,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之路做了全面的总结和清晰的规划,将一个繁荣发展、改革创新的未来中国图景展现在世人面前。如何带领学生感受、解读这份中国的未来发展蓝图,从中激发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社会参与感,投身于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中,是当前时代背景交给每一位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对此更是责无旁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状态。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对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即是基于这样一个认知,从十九大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全新解读与规划出发,带领学生通过“捕光逐影话过往”感受中国社会过去发展的巨大成就,通过“合纵连横共明天”与学生一起展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畅想,并在这个过程中,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最后,再引导学生感受自身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将宏大的时代语境拉回到每个具体的个体身上,将一个伟大的时代和一个生机勃勃的个体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意识到这个时代赐予他们的机遇和使命,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实现由政治认同、理性精神的认知层面到社会参与这一行动层面的转换。
凡事总有遗憾,于笔者而言,遺憾在于:限于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很多的精彩展示,没有办法一一展开、回应和探讨。此外,对于十九大报告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哲学解读,也仍然未能深入挖掘,欠缺火候。总之,课堂教学本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期望自己能在不断地修正和反思中让教育的全部内容尽可能地导向它的美好本源。
(编者按:2017年11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尚未发布,文中核心素养的内容是按照当时已有的文件说明,素养内涵中“理性精神”未改为新的课程标准中的“科学精神”。)
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运动的,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
能够识记和阐释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并理解系统的基本特征及其各自的方法论。
(二)能力
能够结合实例说明如何统筹全局,用系统优化的方法,选择最佳方案,更好地认识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坚持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积极的公共参与意识,更加坚定地理解和认同当今中国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已经起航的崛起之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整体和部分辩证统一的关系及其方法论、系统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四、教学设计思路
五、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篇☆:字里行间探哲学
【小游戏】《字里行间探哲学》——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从下面“凌乱的文字中间”找出有意义的成语或词语。
戒 而 继 后 艰 他 苦 奋 力 斗 继
不 如 忘 初 你 高 砥 前 傲 行 开
料 磐 来 坚 锲 头 舍 躁 砺 拔 我
枯 小 心 石 勠 往 他 同 心 埋 启
不 苦 干 大 忍 庞 天 名 里 克 来
【游戏总结】格尔米斯说,在哲学家眼里,再小的东西也不会显得微不足道,其背后一定都暗藏着某些玄机。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汉字其实蕴含着两层玄机,第一层:就像大家从它们中间快速寻找到有意义的成语或词语一样,只要你找对它们之间的关联,它们就会迅速组合成一个有着特殊内涵的整体,而这种发现事物之间的关联的思维方法,就叫作——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也就是我们今天将要深入学习的内容。第二层:同学们有没有对这些成语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错,它们都是近段时间以来中国媒体上的高频词汇,它们全部摘录自十九大报告。其实,对今天的中国而言,它们并不是简单的几个成语,他们像是一个个的音符,吟唱的是昨天的流金岁月,他们更像是一段旋律,奏响的是明天的盛世凯歌。
【设计说明】采用课前小游戏的形式,既可以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关系,起到暖场的效果,也可以通过特殊“成语”的排列和选择,在聚焦哲学思考中引出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成就,起到开头点题的作用。当然这种导入只能点到为止,否则就与后面的情境创设相冲突,产生“多重导入”之嫌。
过渡:说起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成就,就要提到党的十九大。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个话题一起进入本堂课的第一个活动环节——
☆政治认同篇☆:捕光逐影话过往
【情境创设】十九大报告反复强调,新时期的中国,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过去,才能更好地看清未来。认识过去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有画面的记录,也可以有文字的叙述,而老师结合过去几年里发生的事情,填了一首词:叫作——
《江城子·回望》
过去五年不寻常,励革新,图自强。
打虎拍蝇,贪腐路彷徨。
简政放权出重磅,小政府,大市场。
华尔证券,马云露锋芒。
航空史上多灾难,为哪般?问马航。
惜我同胞,生死两茫茫。
神舟航母齐争光,再回首,泪两行。
各行工匠, 英雄气概扬。
莫问前路多艰辛,吾国梦,道虽长。
五湖四海,少年当自强!
(掌声)
伟人恩格斯曾经说过: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问题设疑:老师记忆里的各种元素联系交织便有了词中所勾勒的五年中国,那如果由你们来记录过去的中国记忆,它们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活动要求:假如你为一地区拍摄一部纪录片,请就该地区在历史和现实的发展中对中国所做出的贡献选择3个拍摄角度,并把手中的“小人”粘贴在地图上。每小组有3分钟时间讨论,并派出小组总导演进行1分半钟的陈述展示。(备注:案例的中国地图仅是示意图,不代表中国完整行政区划)
【设计说明】一方面,采用诗歌的形式呈现十八大以来的发展成就,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关注生活,增强政治认同和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基于时政热点设置有趣的互动环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不仅有话可说,更要有话想说。
【学生展示】各拍摄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1:我们选择的地区是北京,三个镜头分别是故宫、鸟巢和中关村,因为故宫代表了历史,而中关村代表着未来,鸟巢则代表中国与世界的连接……
学生2:我们选择的地区是新疆,因为它虽然地处西部,但却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而且它为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当然……
学生3:我们选择的地区是广东,三个镜头分别聚焦历史上的广州十三行、改革开放后的深圳和广东的粤剧,因为它不仅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一个窗口,而且……
……
教师总结:同学们选取的拍摄角度(镜头),不仅反映了该地区发展状况,而且每个地区都在中国历史和现实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无论从横向的地域,还是纵向的时间进程,其体现的“中国”和“各地区”之间这种关系的形式,在哲学上称之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其中,“国家”作为整体,統率着“地区”,具有“地区”所不具备的功能,代表各部分在国内和国际上行使主权。每一个“地区”又都是“中国”这一整体中的部分,“地区”的发展又影响着“国家”的繁荣。此外,在这个整体中,有的地区或时间段在中国的全局和发展全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那么这个地区或时间段就叫作整体中的关键部分。这种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认识,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同时也重视局部作用,搞好局部。 【设计说明】学生展示与教师总结在环节要求和内容上既要有区别,又要有联系。学生展示是随机而灵动的,教师的总结则必须是在学生展示内容的基础上的提炼和总结,既要基于学生的视野和认知水平,又要凸显哲学思维的明晰过程。当然这也对教师备课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知识回归】
【设计说明】及时、有度的知识总结是课堂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有效统一,但要点的汇总绝不是简单的知识梳理,而是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归类与复习。
☆社会参与篇☆:合纵连横共明天
【情境创设】十九大给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提出一个全新的命题——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这个矛盾从同学们代言地区的选择中,已经可见一斑。比如: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某种意义上那些无人问津、存在感较低的地区,它的发展相对于中国的整个格局来讲是不平衡的,即使是那些大家心目中的热门地区发展也不是完全充分的。那么,在新时代号角之下,我们该如何才能既着眼中国的发展全局,又把各个地区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共同推动中国的发展再上新台阶呢?
【合作探究】每个小组为自己在上一轮选择的地区挑选一个能互帮互助的合作伙伴,以解决各自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突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挥最大力量。每小组有3分钟时间讨论,再选派代表发言。
【设计说明】第二个环节与第一个环节紧密相连。第一个环节引出的3条线索,分别是时间角度的认识过去,知识角度的整体与部分和时政角度的发展成就。与此对应,第二个环节则分别延伸出:时间上的未来,知识上的整体与部分的“升级版”—系统与要素,时政里新社会主要矛盾解决。两个环节前后呼应,既符合一般的认知习惯,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
【探究展示】各合作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学生展示:
学生4:我们选择广东地区与新疆开展互帮互助,广东为新疆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人才和经验,新疆则可以为广东提供发展所需的能源和矿产……
学生5:我们选择上海与东北地区开展互帮互助,上海可以发挥自己科技和资金优势,东北地区作为重要的粮食产区和老工业基地……
【设计说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调动历史、地理、经济等相关知识思考哲学联系,培养哲学思维;另一方面,从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入手,有利于他们参与和表达的欲望。
教师:同学们在寻找各个地区之间联系的时候,就在不自觉地思考如何通过构建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效联系达到整体功能最大化的效果,而这种重视整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促进整体发展的思维方式,就是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升级版”——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其实,无论寻找什么样的有效连接,都必须在助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大整体之下进行,这就体现了系统的第一个基本特征:整体性。同时,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需要各个部分之间统筹考虑、优化组合,这种统筹和组合,既有同学们提到这些连接和模式,又有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并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这在哲学上就体现了系统的第二个基本特征: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教师: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东部沿海地区是发展比较充分,中部、西部发展相对比较慢。如果时间倒退40年,再进行一次改革开放,哪里更适合率先发展?为什么呢?
学生:从地理、历史和文化角度考虑,经济上还是应该率先发展东部地区。
教师:那对于东、西部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距,发展很不平衡的问题,怎么办呢?
学生:东部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教师:看来,每个地区作为整体的组成要素,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这在哲学上又体现出系统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有序性。总之,用哲学的思维看问题,启发我们在认识中国未来发展的时候,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思考,既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又要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使整体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发挥出“1+1>2”的功能。
【设计说明】以“问题意识”为导向,通过精选设问助推师生互动,在层层推进中实现教师“助产师”的角色定位。
【知识回归】
【设计说明】图例、图形更容易表现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帮助学生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与提升。
☆知性合一篇☆:少年不负家国梦
【情境创设】整体和部分的统一,系统和要素的联系,可以大到一个国家和一个时代,也可以小到你、我的血肉之躯。下面我们来一起做一个课堂版的“思维实验”,感受触手可及的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联——
·你由13个主要器官系统构成
·这13个系统,它们又可以分为78个器官
……
·你的身体即是星辰大海!
【设计说明】学习哲学就要像“密涅瓦的猫头鹰”,需要在生活中养成反思的习惯,而模拟心理冥想无疑是一种新颖的思考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兴趣,而且可以把自己身体做“素材”加深对哲学的理解与感悟。
教师总结升华:是的,如果你此刻和我一样,也在为自己体内所蕴藏的能量所深深震撼,那么你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要怎样才能不辜负这如星辰大海一般的生命?这个问题,100年前爱因斯坦曾经为我们回答过,他说:每个人只有投身于自己的时代,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而今天,我们一直在感受着:一个伟大的时代正在来临,一场波澜壮阔的征程已经起航。我们何其有幸生活在这个复兴的时代,我们势必携手共赴这个伟大的征程,因为,只有我们每个个体共同汇聚的星光,才能点亮这片荣光万里的土地,书写出一个光芒万丈的中国!这是时代赐予你们的机遇,更是时代赋予你们的使命,祝你好运,少年!
六、教学感悟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以后,政治课教学有了更加清晰的教学指挥棒,那就是必须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社会参与、法治意识、理性精神。同时,十九大的召开,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之路做了全面的总结和清晰的规划,将一个繁荣发展、改革创新的未来中国图景展现在世人面前。如何带领学生感受、解读这份中国的未来发展蓝图,从中激发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社会参与感,投身于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中,是当前时代背景交给每一位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对此更是责无旁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状态。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对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即是基于这样一个认知,从十九大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全新解读与规划出发,带领学生通过“捕光逐影话过往”感受中国社会过去发展的巨大成就,通过“合纵连横共明天”与学生一起展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畅想,并在这个过程中,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最后,再引导学生感受自身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将宏大的时代语境拉回到每个具体的个体身上,将一个伟大的时代和一个生机勃勃的个体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意识到这个时代赐予他们的机遇和使命,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实现由政治认同、理性精神的认知层面到社会参与这一行动层面的转换。
凡事总有遗憾,于笔者而言,遺憾在于:限于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很多的精彩展示,没有办法一一展开、回应和探讨。此外,对于十九大报告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哲学解读,也仍然未能深入挖掘,欠缺火候。总之,课堂教学本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期望自己能在不断地修正和反思中让教育的全部内容尽可能地导向它的美好本源。
(编者按:2017年11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尚未发布,文中核心素养的内容是按照当时已有的文件说明,素养内涵中“理性精神”未改为新的课程标准中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