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西安北广济街买羊肝、牛骨头后,春游余兴未尽,我和妻子特意向东逛了一下西羊市街。
转眼三十年了,而今的西羊市街今非昔比。那富于民族特色的街道,让我一眼看到就心花怒放,激动不已。门面林立,装饰华丽,古香古色。那品种多样的清真食品,令人垂涎欲滴。多么熟悉的街道,多么熟悉的人流!徜徉在西羊市街,真有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突然向南一瞧,那垃圾台,那简陋的水泥垃圾台还存在!简直不可想象,城市化进程到现在,垃圾台仍为人们服务着!我的心“怦怦”直跳。不禁眼眶湿润,三十年前的景情历历在目。
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家生活到了揭不开锅的困境,母亲打算生绿豆芽到西安城里卖,挣些糊口钱。母亲是用五个面瓮生豆芽,她先把瓮放在凳子上,在瓮底留下小孔准备放水。然后给瓮里盛些水,再把绿豆放进瓮中,上面盖一块布,这样就开始生菜。一瓮豆芽一般生长一周,每天换三次水,出瓮时还得挑拣里面发黑的。提水、淘菜、倒水的活,母亲一个人撑着,常常熬到半夜。逢礼拜,那时六十多岁的父亲用架子车拉着一车母亲用长满老茧的双手生的绿豆芽,和我在架子车的“咯吱”声和鞋子的“扑踏”伴奏声中步行十多个小时,经过八十多里路赶在黎明前到达西羊市街垃圾台前。一路上,偶尔遇见汽车,也担惊受怕。空旷无人地带更唯恐身带的几元盘缠被人抢劫。来到垃圾台前父亲用架子车占着摊位,而让我在垃圾台下铺着麻袋歇息,间隔轮换。虽然垃圾散发出酸味,苍蝇“嗡嗡”乱飞,但也难以阻挡我的酣睡声。天亮了,父亲就在附近的自来水管头洗净手和脸,喝几口凉水,吃几块玉米馍,边哼着秦腔就开始一天的卖菜活儿。那时我们用的是市制秤称菜,市民都用菜篮子来买菜,公平交易,也有个别妇女讨价还价。
在最紧张的七、八点钟,父亲才让我帮助他卖菜。一般赶在九点之前就卖完,主要卖一些回头客。那时的绿豆芽,用现在人们的语言来说是绿色食品,不含任何添加剂和生长剂,其实那时根本就无添加剂什么的。那白净白净的绿豆芽,深受欢迎,根本不愁卖。一次大约能挣十元钱左右,够满足的。暑假,在豆芽未生好的间歇时间,父亲和我也去焦岱镇集上买洋芋,又拉到这里来贩卖。卖洋芋一般需要两天,中午人少时,为躲避烈日或大雨,我们就在垃圾台下歇息。不能回家的晚上经常在那垃圾台下睡觉,垃圾台成了我们绝佳的依靠。卖洋芋时间长,花费大,但父亲还是特让我去享受胡辣汤、油茶等回民小吃。偶尔还用一角钱给我买一牙西瓜。而自己总啃着干馍,喝着早已准备好的壶水权当午餐。那时,我穿着母亲给我缝制的布衣、布鞋,和城市孩子衣着相比,显得格外寒碜。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常常趴在架子车上看着城市中的同龄孩子,蹦蹦跳跳,得意洋洋的样子。再看那妙龄女子的时髦着装,我是多么羡慕呀!当时社会上大批资本主义,打击投机倒把。我们来时是晚上,回家也是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生怕被发现批斗。每次看到我爷俩平安回家,母亲总是高兴流泪,将早已准备好的饭端给我们,问长问短。
多少次跑城乡之间我既高兴又抱怨。高兴的是能见世面,抱怨父亲为何不在城南卖菜,少走十几里路。而父亲总说,这里人熟,生意好做,回民不骗人,风气好。的确我父亲脾气倔强,但在西羊市街卖菜却从来未和人发生过口角,也未丢过钱,更没有市管人员阻拦或罚款。
现在社会发生了巨变,我们农村也富裕了,再不需要跑这么多路来西安卖菜挣钱了。而过去是菜市的西羊市街,今天变成了繁华的商业街。高楼大厦,比比皆是。正想着,我一不小心撞掉一小摊点的物品。妻子慌忙向摊主赔不是,我急忙弯腰伸出颤抖的手去拾。只见老板微笑地向我俩摆摆手,示意让我们走,自己捡起物品放归原位。紧张地心情顿时放松下来。我暗暗庆幸自己躲过挨宰这一劫,巴不得迅速离去。而妻子好像记起了什么,急急火火走向不远的商店,原来她是去复秤。走过来恨不得亲我一口似的对我说:“羊肝、牛骨头一两不差,这里的回民就是好!”是呀,何止这里,穆斯林民族风范的伟大之处比比皆是!
学着城市情侣的浪漫,妻子大方地挽着我的胳膊,慢慢地走出西羊市街。回眸一望,我感慨万千,离别之情一时难以割舍。我真的想再多看一眼,多看一眼那垃圾台!
世事沧桑,父亲过世已二十多年了。假如他还健在的话,我一定会扶他老人家来瞧瞧今日的西羊市街,重温一下过去的温暖,感受今日的变化。遗憾的是,这不可能了,只能让那垃圾台来见证历史的变迁,见证回民的优良传统吧!
转眼三十年了,而今的西羊市街今非昔比。那富于民族特色的街道,让我一眼看到就心花怒放,激动不已。门面林立,装饰华丽,古香古色。那品种多样的清真食品,令人垂涎欲滴。多么熟悉的街道,多么熟悉的人流!徜徉在西羊市街,真有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突然向南一瞧,那垃圾台,那简陋的水泥垃圾台还存在!简直不可想象,城市化进程到现在,垃圾台仍为人们服务着!我的心“怦怦”直跳。不禁眼眶湿润,三十年前的景情历历在目。
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家生活到了揭不开锅的困境,母亲打算生绿豆芽到西安城里卖,挣些糊口钱。母亲是用五个面瓮生豆芽,她先把瓮放在凳子上,在瓮底留下小孔准备放水。然后给瓮里盛些水,再把绿豆放进瓮中,上面盖一块布,这样就开始生菜。一瓮豆芽一般生长一周,每天换三次水,出瓮时还得挑拣里面发黑的。提水、淘菜、倒水的活,母亲一个人撑着,常常熬到半夜。逢礼拜,那时六十多岁的父亲用架子车拉着一车母亲用长满老茧的双手生的绿豆芽,和我在架子车的“咯吱”声和鞋子的“扑踏”伴奏声中步行十多个小时,经过八十多里路赶在黎明前到达西羊市街垃圾台前。一路上,偶尔遇见汽车,也担惊受怕。空旷无人地带更唯恐身带的几元盘缠被人抢劫。来到垃圾台前父亲用架子车占着摊位,而让我在垃圾台下铺着麻袋歇息,间隔轮换。虽然垃圾散发出酸味,苍蝇“嗡嗡”乱飞,但也难以阻挡我的酣睡声。天亮了,父亲就在附近的自来水管头洗净手和脸,喝几口凉水,吃几块玉米馍,边哼着秦腔就开始一天的卖菜活儿。那时我们用的是市制秤称菜,市民都用菜篮子来买菜,公平交易,也有个别妇女讨价还价。
在最紧张的七、八点钟,父亲才让我帮助他卖菜。一般赶在九点之前就卖完,主要卖一些回头客。那时的绿豆芽,用现在人们的语言来说是绿色食品,不含任何添加剂和生长剂,其实那时根本就无添加剂什么的。那白净白净的绿豆芽,深受欢迎,根本不愁卖。一次大约能挣十元钱左右,够满足的。暑假,在豆芽未生好的间歇时间,父亲和我也去焦岱镇集上买洋芋,又拉到这里来贩卖。卖洋芋一般需要两天,中午人少时,为躲避烈日或大雨,我们就在垃圾台下歇息。不能回家的晚上经常在那垃圾台下睡觉,垃圾台成了我们绝佳的依靠。卖洋芋时间长,花费大,但父亲还是特让我去享受胡辣汤、油茶等回民小吃。偶尔还用一角钱给我买一牙西瓜。而自己总啃着干馍,喝着早已准备好的壶水权当午餐。那时,我穿着母亲给我缝制的布衣、布鞋,和城市孩子衣着相比,显得格外寒碜。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常常趴在架子车上看着城市中的同龄孩子,蹦蹦跳跳,得意洋洋的样子。再看那妙龄女子的时髦着装,我是多么羡慕呀!当时社会上大批资本主义,打击投机倒把。我们来时是晚上,回家也是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生怕被发现批斗。每次看到我爷俩平安回家,母亲总是高兴流泪,将早已准备好的饭端给我们,问长问短。
多少次跑城乡之间我既高兴又抱怨。高兴的是能见世面,抱怨父亲为何不在城南卖菜,少走十几里路。而父亲总说,这里人熟,生意好做,回民不骗人,风气好。的确我父亲脾气倔强,但在西羊市街卖菜却从来未和人发生过口角,也未丢过钱,更没有市管人员阻拦或罚款。
现在社会发生了巨变,我们农村也富裕了,再不需要跑这么多路来西安卖菜挣钱了。而过去是菜市的西羊市街,今天变成了繁华的商业街。高楼大厦,比比皆是。正想着,我一不小心撞掉一小摊点的物品。妻子慌忙向摊主赔不是,我急忙弯腰伸出颤抖的手去拾。只见老板微笑地向我俩摆摆手,示意让我们走,自己捡起物品放归原位。紧张地心情顿时放松下来。我暗暗庆幸自己躲过挨宰这一劫,巴不得迅速离去。而妻子好像记起了什么,急急火火走向不远的商店,原来她是去复秤。走过来恨不得亲我一口似的对我说:“羊肝、牛骨头一两不差,这里的回民就是好!”是呀,何止这里,穆斯林民族风范的伟大之处比比皆是!
学着城市情侣的浪漫,妻子大方地挽着我的胳膊,慢慢地走出西羊市街。回眸一望,我感慨万千,离别之情一时难以割舍。我真的想再多看一眼,多看一眼那垃圾台!
世事沧桑,父亲过世已二十多年了。假如他还健在的话,我一定会扶他老人家来瞧瞧今日的西羊市街,重温一下过去的温暖,感受今日的变化。遗憾的是,这不可能了,只能让那垃圾台来见证历史的变迁,见证回民的优良传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