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125Ⅰ粒子对泪腺腺样囊性癌组织杀伤作用的观察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ppx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腺样囊性癌(ACC)是泪腺上皮性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肿瘤,侵袭性强,复发率和死亡率高。尽管可以采用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综合性治疗,但疗效仍欠佳。 目的 探讨125 Ⅰ粒子组织间植入对裸鼠移植性ACC的治疗效果,以及粒子放射活度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在BALB/C裸鼠背部皮下注射0.1 ml ACC-2癌细胞5×10 7个/ml建立荷人ACC裸鼠模型30只。注射后14d选取瘤体体积大致相等的荷瘤鼠25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5只裸鼠。治疗组每只裸鼠分别植入1枚125 Ⅰ粒子,按放射活度分为G1组(0.4 mCi)、G2组(0.6 mCi)、G3组(0.8 mCi)、G4组(1.0 mCi)4个治疗组,G0组(对照组)植入无活性的空心粒子1枚,B型超声扇形扫描对125Ⅰ粒子进行定位监测。每2天测量1次肿瘤直径并计算各组肿瘤体积抑制率,14d后断颈处死裸鼠,制作肿瘤组织标本,行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常规病理学染色检测肿瘤坏死凋亡情况并记录肿瘤坏死凋亡边缘距离125 Ⅰ粒子的最大半径。 结果 125 Ⅰ粒子植入14 d,G0组平均瘤体积为( 3713.19±243.23) mm3,G1组、G2组、G3组、G4组分别为(3113.35±316.54)、(2635.85±261.21)、(2538.37±312.16)、( 1686.28 ±231.65 )mm3,与G0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1组、G2组、G3组、G4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0.11±3.09)%、(36.18±2.54)%、(40.83±4.17)%、(66.63±5.34)%,即随着125Ⅰ放射活度的增加,抑瘤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20.240,P=0.000)。125Ⅰ放射活度与抑瘤率呈正相关( r=0.653,P=0.008)。G1组、G2组、G3组、G4组凋亡或坏死距离粒子的最大有效治疗半径依次为(5.2±0.5)、(6.4±0.7)、(7.4±0.4)、(8.2+0.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22,P=0.000);125Ⅰ放射活度与最大有效治疗半径呈正相关( r=0.609,P=0.004)。结论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对裸鼠移植性ACC持续照射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生周期,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采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联合显微CT(Micro-CT)动态评估快速诱导兔骨质疏松(OP)模型骨质量变化规律,明确联合应用两种影像技术的优势。方法 60只8月龄雌兔分为假手术组(A
收集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101例,招募30名正常健康志愿者。根据血清雄激素水平及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分层分析肥胖、高雄激素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者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应试教育”不可能在短时期退出历史舞台,而“素质教育”也还在发展,两者必须统筹协调,才能促进中国教育制
目的 根据单中心资料对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疾病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对2000年1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治疗的25名男性乳腺癌患者病例资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上皮细胞表型向间质细胞表型转变的过程,是一种重要的病理生理现象,与肿瘤侵袭、转移及耐药等恶性行为密切相关;micr
阐述了公立医院利用社会资本的必要性,分析了公立医院的融资方式及其特点,指出在融资方面保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关键在于融资中需要确定清晰的政府及市场职责,设立合理的投资方获
工程的质量控制是所有工程项目立项的根本,而工程项目的地质勘探又是其重中之重,本文结合工程地质勘探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工程勘察的重要性进行说明,充分利用地质勘探的有利条件
我国地质遗迹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平较低,浪费和破坏地质遗迹资源现象比较严重,人们的认识肤浅,甚至片面。这些都说明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还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快地质遗迹
目的探讨不完全川崎病(IKD)的早期诊断和临床特征,以提高川崎病(KD)的早期诊断率,减少KD延迟诊断及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发生。方法对2000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42例IKD患儿和
目的 探讨眼眶外侧壁击人性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住院诊治的12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