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所有远古的玉器造型之中,龙的形象一直非常突出而神秘。可以说,研究龙的起源是打开华夏文明起源奥秘的一把秘匙。无论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辽河流域,都发现了不同的龙的形象,它们的年代不一、形态各异,有的用蚌壳堆成,有的用石头摆成,有的出现在陶器的彩绘图案上。在婉转柔和的线条中,你能读到造就它的那个文明的古朴与醇厚。
在东北地区曾集中发现了很多距今五千年前后的玉龙,早期玉龙被命名为“红山文化玉龙”,一直被认为是东北玉龙文化的先河。直到吉林左家山的一次考古发掘,出土的“中华第一石龙”一下子震惊了整个考古界,它比红山文化早至少500年,这也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石雕“龙”。
石龙其实是玉龙
玉,美石也。依据现代对玉器的定义,它更应该被称为石龙。但本着“石之美者为玉”的传统观念,专家还是将其称为玉龙。
一件玉器,要耗费大量的人工,长时间琢磨方可成形。玉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常常反映了拥有者的权力、地位和财富,后期还成为礼制和道德的寄托。细看这件玉龙,它造型古朴,表面呈淡黄色,首尾衔接处有一处没有断开的缺口,中心孔较大,颈后背脊处系孔较小,龙首上嘴、鼻、眼、耳等器官清晰可辨,嘴向前凸,吻部较宽,双眼突出,双耳凸起。身体卷曲成环,龙身光素无纹饰,打磨光润,又被称为“卷龙”,和辽宁红山文化出土的玉龙形状很像,有蓄势待发之势,仿佛要腾云驾雾,穿梭于雷电之中遨游天际。
七千年前的风早已止息,而它还保留着在风中的姿态。
龙的形象,回归到蜷体的“玦”,这个蜷曲,仿佛婴儿在母体内寻求一份安全感的形象,成为几乎最古老的器物的雏形。
七千年前的人類,创造了左家山文化,那是自然和人类彼此直面的时代,是个体生命被孕育的开始,也是文明被孕育的开始。
玉器中隐藏的远古讯息
在商代甲骨文中的“龙”字与妇好墓出土的“玉龙”中,龙是一种巨头、有角、大口、曲身的神兽,“卷龙”的形象与上述龙的特征非常像。由此,一些专家认为它就是龙的原始形态。
曾有学者好奇地猜测,这只玉龙其实应该叫“玉猪龙”,因为它看起来很像是“猪首蛇身”,有一些野猪的影子在身上。这并不奇怪,远古器物上的纹饰大抵离不开它所处的时代环境。早期的人类与凶猛的野兽在力量对比上并不占优势,因此,凡是强大凶悍、勇猛霸气的野兽,都会成为人类崇拜的对象,他们通过把这些野兽的形象雕刻进玉器、陶器,甚至武器上,以期获得更大的力量,凶悍的猪便是其中之一。
周人其实也有猪的崇拜习俗。在《周礼》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表达“天官冢宰第一”,这说明在周天子所设立的各类等级之中,最高的长官叫作“天官”,本名是“冢宰”。《尚书》记载:“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也就是说,冢宰代理天子之权。著名的周公旦即是周王朝第一个“冢宰”。
不过,这件玉龙的用途究竟如何,已经不得而知。有学者推测,它可能和红山文化的玉猪龙一样,装饰在原始部落的权杖上,用以显示权力。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出土的权杖头,以及吉林仁德北方古代文明博物馆所藏的玉权杖首,都是石器时期玉权杖存在的明证。如果将玉龙和玉权杖首用长度80-120厘米的杖杆组合成权杖,玉龙的形状、重量、大小都恰到好处。设想一下,部落首领或巫师手持玉龙权杖,站在族群中心位置议事时,其威严是不言而喻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由于玉龙的制作周期太长、成本过大及玉材稀缺,当青铜时代到来后,龙的形象更多以图案形式在青铜杖、钺、屏风上面出现,还出现在皇帝的龙袍上、屋脊上……一开始,它是为着“守护”的承诺而来,守护一个部落,一方天地,随后,它开始登堂入室,象征着帝王的权势和威严,一个朝代的辉煌。
朝日夕阳轮替,沧海桑田变换,岁月在它华美的身躯上刻下了一道道历史的印记。
有时候,我们对着光源去看玉,就像数千年前的先民一样,看它的清澈和透明,看它挺直的脊梁在空中跃起。
渐渐地,这块玉也成为我们身体延伸到空中的部分,在时光中飞翔、起舞。
小小解说员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淮河小学 张功北
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自豪。无论是新石器时代简单质朴的“原龙”,夏商周时期神秘抽象的“夔龙”,还是春秋战国与秦汉之际粗犷雄健的“飞龙”,都各具特色。在这里,我最爱看的,是唐代玉器上的龙纹,因为它最接近现代龙的形象:龙身若蛇,躯干粗壮,背部以脊齿纹表示背鳍;四肢矫健,呈奔跑状,还露出了细细密密、梳子一样的牙齿。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富强的朝代之一,国力强盛,龙的造型较之前更加成熟、完善,显得威武雄壮、富态华丽、蓬勃向上。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把它和宋代的龙纹比一比,看看有哪些不一样呢?
在东北地区曾集中发现了很多距今五千年前后的玉龙,早期玉龙被命名为“红山文化玉龙”,一直被认为是东北玉龙文化的先河。直到吉林左家山的一次考古发掘,出土的“中华第一石龙”一下子震惊了整个考古界,它比红山文化早至少500年,这也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石雕“龙”。
石龙其实是玉龙
玉,美石也。依据现代对玉器的定义,它更应该被称为石龙。但本着“石之美者为玉”的传统观念,专家还是将其称为玉龙。
一件玉器,要耗费大量的人工,长时间琢磨方可成形。玉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常常反映了拥有者的权力、地位和财富,后期还成为礼制和道德的寄托。细看这件玉龙,它造型古朴,表面呈淡黄色,首尾衔接处有一处没有断开的缺口,中心孔较大,颈后背脊处系孔较小,龙首上嘴、鼻、眼、耳等器官清晰可辨,嘴向前凸,吻部较宽,双眼突出,双耳凸起。身体卷曲成环,龙身光素无纹饰,打磨光润,又被称为“卷龙”,和辽宁红山文化出土的玉龙形状很像,有蓄势待发之势,仿佛要腾云驾雾,穿梭于雷电之中遨游天际。
七千年前的风早已止息,而它还保留着在风中的姿态。
龙的形象,回归到蜷体的“玦”,这个蜷曲,仿佛婴儿在母体内寻求一份安全感的形象,成为几乎最古老的器物的雏形。
七千年前的人類,创造了左家山文化,那是自然和人类彼此直面的时代,是个体生命被孕育的开始,也是文明被孕育的开始。
玉器中隐藏的远古讯息
在商代甲骨文中的“龙”字与妇好墓出土的“玉龙”中,龙是一种巨头、有角、大口、曲身的神兽,“卷龙”的形象与上述龙的特征非常像。由此,一些专家认为它就是龙的原始形态。
曾有学者好奇地猜测,这只玉龙其实应该叫“玉猪龙”,因为它看起来很像是“猪首蛇身”,有一些野猪的影子在身上。这并不奇怪,远古器物上的纹饰大抵离不开它所处的时代环境。早期的人类与凶猛的野兽在力量对比上并不占优势,因此,凡是强大凶悍、勇猛霸气的野兽,都会成为人类崇拜的对象,他们通过把这些野兽的形象雕刻进玉器、陶器,甚至武器上,以期获得更大的力量,凶悍的猪便是其中之一。
周人其实也有猪的崇拜习俗。在《周礼》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表达“天官冢宰第一”,这说明在周天子所设立的各类等级之中,最高的长官叫作“天官”,本名是“冢宰”。《尚书》记载:“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也就是说,冢宰代理天子之权。著名的周公旦即是周王朝第一个“冢宰”。
不过,这件玉龙的用途究竟如何,已经不得而知。有学者推测,它可能和红山文化的玉猪龙一样,装饰在原始部落的权杖上,用以显示权力。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出土的权杖头,以及吉林仁德北方古代文明博物馆所藏的玉权杖首,都是石器时期玉权杖存在的明证。如果将玉龙和玉权杖首用长度80-120厘米的杖杆组合成权杖,玉龙的形状、重量、大小都恰到好处。设想一下,部落首领或巫师手持玉龙权杖,站在族群中心位置议事时,其威严是不言而喻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由于玉龙的制作周期太长、成本过大及玉材稀缺,当青铜时代到来后,龙的形象更多以图案形式在青铜杖、钺、屏风上面出现,还出现在皇帝的龙袍上、屋脊上……一开始,它是为着“守护”的承诺而来,守护一个部落,一方天地,随后,它开始登堂入室,象征着帝王的权势和威严,一个朝代的辉煌。
朝日夕阳轮替,沧海桑田变换,岁月在它华美的身躯上刻下了一道道历史的印记。
有时候,我们对着光源去看玉,就像数千年前的先民一样,看它的清澈和透明,看它挺直的脊梁在空中跃起。
渐渐地,这块玉也成为我们身体延伸到空中的部分,在时光中飞翔、起舞。
小小解说员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淮河小学 张功北
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自豪。无论是新石器时代简单质朴的“原龙”,夏商周时期神秘抽象的“夔龙”,还是春秋战国与秦汉之际粗犷雄健的“飞龙”,都各具特色。在这里,我最爱看的,是唐代玉器上的龙纹,因为它最接近现代龙的形象:龙身若蛇,躯干粗壮,背部以脊齿纹表示背鳍;四肢矫健,呈奔跑状,还露出了细细密密、梳子一样的牙齿。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富强的朝代之一,国力强盛,龙的造型较之前更加成熟、完善,显得威武雄壮、富态华丽、蓬勃向上。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把它和宋代的龙纹比一比,看看有哪些不一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