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之我见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hh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对应用题改变问题、改变条件或问题和条件同时改变的练习,但“变”要为“练”服务,“练”要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使学生练得精、练得巧、练到点子上。
  
  一、 一题多问
  
  一题多问是在相同条件下,提出不同问题,以启发学生联想,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三年级一班有女生25人,比男生少1/5,问:(1)男生有多少人?(2)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3)男生占全班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二、 一题多变
  
  这种练习,有助于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其异同点,抓住问题的实质,加深对本质特征的认识,进而更好地区分事物的各种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促进和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一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形式:
  1.“纵变”:使学生对某一数量关系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例:某工厂原来每天生产80台机器,现在每天生产100台机器,是原来的百分之几?
  变化题:
  (1)某工厂原来每天生产80台机器,现在每天生产100台机器,比原来增产了百分之几?(2)某工厂现在每天生产100台机器,比原来增产了25%,原来每天生产多少台机器?
  (3)某工厂原来每天生产80台机器,现在比原来增产了25%,现在每天生产多少台机器?
  2.“横变”:训练学生对各种数量关系的综合运用
  例:工厂要运进一批煤炭,已经运进12吨,相当于要运进煤炭总数的75%。工厂要运进煤炭多少吨?
  变化题:
  (1)工厂要运进煤炭16吨,用4辆汽车运一次,每辆运2.5吨,还剩下多少吨煤炭没有运到?(2)工厂要运进煤炭16吨,先用4辆汽车运一次,每辆运2.5吨,剩下的改用大车运,每辆大车运0.6吨。一次运完,需要大车多少辆?(3)工厂要运进煤炭16吨,先用4辆汽车运一次,每辆运2.5吨,剩下的改用大车运,每辆大车比汽车少运1.9吨。一次运完,需要大车多少辆?(4)工厂要运进煤炭16吨,先用汽车运进75%;剩下的改用大车运,每辆大车运的吨数是汽车已运吨数的1/24。一次运完,需要大车多少辆?这样,从“纵”、“横”两个方面进行练习,就不断加深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从具体不断地向抽象过渡。这既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又提高了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主要指根据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启发诱导学生得到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沟通解与解之间的内在联系,选出最佳解题方案,从而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1:某班有学生50人,女生是男生的2/3,男生有多少人?(1)用分数方法解:50÷(1+2/3)=30(人)(2)用归一方法解:50÷(2+3)×3=30(人)(3)用按比例分配方法解:50×3/(3+2)=30(人)
  例2:某工厂计划10天制造200台机器,结果2 天就完成了计划的25%。照这样计算,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有以下几种解法:
  (1)10-200÷(200×25%÷2)=2(天)。
  (2)把计划产量看作“1”。
   Ⅰ、10-1÷(25%÷2)=2(天)
   Ⅱ、10-2×(1÷25%)=2(天)
   Ⅲ、10-(1-25%)÷(25%÷2)-2=2(天)
  (3)把实际天数看作“1”。
  10-2÷25%=2(天)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克服思维定势的不利因素,运用知识的迁移,正确、灵活地解答千变万化的应用题,能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解答方法。
  通过以上形式多样的练习,不仅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得到深化,达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713702陕西省泾阳县高庄镇费家崖小学)
其他文献
我们现在使用的美术新课程教材,较之以前的教材有很大的改观,它在体现新课程理念上下了功夫,但无可否认,新教材仍存在某些缺憾,例如教材中渗透着较强的都市人审美情趣。这给农村的美术教学带来了一些不便,常听不少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抱怨:现在美术课教师往往提不起劲来,学生热情也不高。  在美术教学中,教材无疑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载体,但决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美术新课标中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
期刊
说到作文,学生的眼里就充满畏惧;说到作文,学生的眼里就充满烦劳。   作文难,难作文,为什么学生对着作文,竟如此的苦恼?本来,作文应该是孩子们表达、交流情感的一种方式,它应该如同讲故事一般,倍受学生喜欢。而如今孩子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写作的快乐?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作文的标准不恰当  作文时,老师对作文提出不恰当的要求。比如说: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多少字。在这种压力下,学生写作文就无心注
期刊
苏联教育家斯维特罗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的助手,就是幽默。”在教学中,幽默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助推器,是融洽师生关系的润滑油,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催化剂,是消除紧张空气的排气阀。幽默的教学语言绝不是仅仅为了博得学生一笑,它在给学生愉快欢悦的同时,也促使学生深入思索,悟出“笑外之音”,从而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在日常的教学中,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情感、维持组织纪律、增强理解记忆,取到事半功倍
期刊
“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积极探求和获取知识的动力,它是学习成功的真正秘诀。因此,注重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力求教学互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如何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现结合自己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诱发学习兴趣  学习的环境有三种,即校园
期刊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强调“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在学习中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而时代的发展又要求学生形成全新的学习方式,增强合作意识,因此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共同的任务,在合作中以“他山之石”攻“提高语文素养之玉”,从而达到有效阅读的学习目的,积累知识,丰富人生,促进个性发展。在阅读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感悟合作学习的价值,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反思合作的效果,促进学生的阅读在合作中走上
期刊
新课改形势下的语文教学,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学习动机上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学习方法上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使学生养成独特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式,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语文素养。  要实现“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既需要师生的通力合作,又要求师生都付出一定努力。  一、对教师而言,要树立大语文观,博览群书,通晓古今,具备较高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设计,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深入探究文本,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阅读教学,担负着构筑学生“精神家园”、重塑学生“个体人格”、净化学生“灵魂世界”的重大使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程要求阅读
期刊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从提高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转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及社会素质上来。农村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笔者在此方面的一些初步探索,与同行共勉。    一、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问,切实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以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有效提问 优化教学     勿庸讳言,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提问而言,存在这样的误区:少数教师不给学生充分阅读思考的时间,提出的问题要么浮于表面、细微琐碎,要么大而无当、无从下手,要么就是满堂问,问题缺乏有
期刊
第二课堂是激发学生写作的源泉。第二课堂利用好了,不仅教师教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也不枯燥,是一举多得的事。  在第二课堂中,教师往往能与学生平等相处,还能与学生打成一片,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是师生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最好方式。学生这时没有压力,没有逆反心理,容易接受教师的观点,对教师布置的事,大多会在嘻嘻哈哈中接受下来并愿意去做。  第二课堂的形式很多,有写日记、周记、广播稿、板报稿,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