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兴趣教育在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1.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原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内部原动力。它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活跃状态,开启眼、耳、鼻、口、手等器官的活动,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的心理活动;能够最佳获得知识信息,使智力得到显著发展;能使学生在刻苦学习中克服疲倦和困难,并产生乐趣,使学习从被动到自发吸取知识营养。因此,有浓厚学习数学兴趣的学生,知识基础较好,能力较强,智力较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提高数学成绩,而且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
2.兴趣是坚持学习的内动力。
多数成才者,都可从兴趣的萌发中看到成功的起点。青少年的兴趣是通向理想的桥梁。对科学的兴趣,常成为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爱因斯坦说:“促使我从事科学工作的,是一种想要懂得自然奥妙的不可遏制的愿望,而不是其它的感情。”就是这种倾向,使他揭开了力和能的奥妙。
二、中学数学教学现状
当前,中小学教师所接受的专业教育及教育、教学理论与国家实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有一定差距,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普遍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手段还是凭着经验在教学,缺乏创新精神,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乏味,进而失去兴趣。还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应把自己和学生摆在完全平等的地位上,而且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学生,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导致师生关系不融洽。在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教育改革正逐步展开,但我们同时也发现,国家的考试机制依然没有改变,这就使学校的教学管理被迫又回到应试教育上去,依然没有减轻学生的负担,为了应试,就只能想方设法提高教学成绩,成绩提高的分数从哪里来?只能从加重学生的负担上来。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可想而知。
三、兴趣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1.结合实际,激发兴趣。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开始是由所学内容和讨论的问题引起的。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教学材料的兴趣,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应该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例如在七年级下中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有一个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师可以用形象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记忆。先在黑板上画△ABC,然后假定有一个点要从A点移到C点去,有两种移法,一种是从A直接到C,另一种由A到B再到C,让学生观察两种走法的路程有什么区别,而后转到三角形中,把两种走法的路程分别用边AC,AB BC表示,再找两边(AB、BC)与第三边(AC)的关系:AB BC>AC,推广到对所有的三角形都成立。
2.做好课前准备,精心设计练习题。
在每个新知识教授之前,我都精心设计几个练习题,以旧引新,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自然过渡到新知识。这样的教学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达到知识迁移的效果,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快速地掌握新知识。数学教学中的环节是紧密相扣、层层递进的。一般来说,旧知识的不断迁移和发展就形成了新的知识。例如,在讲授“轴对称”时,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提出几何引言中的问题四:“要在河边修建水泵站,分别向张村、李庄送水,水泵站修在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我对这一早已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商讨并尝试解决。在此基础上,我又将这一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顺利地引入了新课。通过这些问题作铺垫,学生对数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讲究教学艺术,激发数学情趣。
灵活新颖的教学艺术,可使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情绪饱满,注意集中,脑神经兴奋加强,这是培养数学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创设“问题”的艺术,培养美感的艺术和驾驭语言的艺术,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出的信息(知识),就会像幽谷音乐一样飘逸而出,直入学生脑海,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愉悦心智。
4.设置悬念。
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悬念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逐步使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观点分析现实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得绞尽脑汁地设置诱人的悬念,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使所学知识掌握牢,印象深,又爱学,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学“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之前,我先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怎样才能把一行树苗栽直?你能想出哪些办法?会用数学道理解释吗?学生们对这些话题都比较感兴趣。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无形中营造了一个活泼、热烈、充满活力的学习气氛。
总之,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是学生愉悦地进行学习活动的最有利的保证。教师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艺术,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单尊.数学是思维的科学[J].数学通报,2001,7,1.
[2]刘兼,孙晓天.主编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第3次印刷.
[3]史炳星.谈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爱护和培养[J].数学教育学报,1999,5,(2).
[4]骆祖英编著.数学史教学导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9,(第1版).
[5]张刘祥主编,金其生.课堂教学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第1版).
1.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原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内部原动力。它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活跃状态,开启眼、耳、鼻、口、手等器官的活动,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的心理活动;能够最佳获得知识信息,使智力得到显著发展;能使学生在刻苦学习中克服疲倦和困难,并产生乐趣,使学习从被动到自发吸取知识营养。因此,有浓厚学习数学兴趣的学生,知识基础较好,能力较强,智力较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提高数学成绩,而且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
2.兴趣是坚持学习的内动力。
多数成才者,都可从兴趣的萌发中看到成功的起点。青少年的兴趣是通向理想的桥梁。对科学的兴趣,常成为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爱因斯坦说:“促使我从事科学工作的,是一种想要懂得自然奥妙的不可遏制的愿望,而不是其它的感情。”就是这种倾向,使他揭开了力和能的奥妙。
二、中学数学教学现状
当前,中小学教师所接受的专业教育及教育、教学理论与国家实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有一定差距,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普遍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手段还是凭着经验在教学,缺乏创新精神,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乏味,进而失去兴趣。还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应把自己和学生摆在完全平等的地位上,而且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学生,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导致师生关系不融洽。在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教育改革正逐步展开,但我们同时也发现,国家的考试机制依然没有改变,这就使学校的教学管理被迫又回到应试教育上去,依然没有减轻学生的负担,为了应试,就只能想方设法提高教学成绩,成绩提高的分数从哪里来?只能从加重学生的负担上来。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可想而知。
三、兴趣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1.结合实际,激发兴趣。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开始是由所学内容和讨论的问题引起的。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教学材料的兴趣,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应该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例如在七年级下中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有一个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师可以用形象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记忆。先在黑板上画△ABC,然后假定有一个点要从A点移到C点去,有两种移法,一种是从A直接到C,另一种由A到B再到C,让学生观察两种走法的路程有什么区别,而后转到三角形中,把两种走法的路程分别用边AC,AB BC表示,再找两边(AB、BC)与第三边(AC)的关系:AB BC>AC,推广到对所有的三角形都成立。
2.做好课前准备,精心设计练习题。
在每个新知识教授之前,我都精心设计几个练习题,以旧引新,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自然过渡到新知识。这样的教学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达到知识迁移的效果,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快速地掌握新知识。数学教学中的环节是紧密相扣、层层递进的。一般来说,旧知识的不断迁移和发展就形成了新的知识。例如,在讲授“轴对称”时,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提出几何引言中的问题四:“要在河边修建水泵站,分别向张村、李庄送水,水泵站修在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我对这一早已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商讨并尝试解决。在此基础上,我又将这一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顺利地引入了新课。通过这些问题作铺垫,学生对数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讲究教学艺术,激发数学情趣。
灵活新颖的教学艺术,可使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情绪饱满,注意集中,脑神经兴奋加强,这是培养数学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创设“问题”的艺术,培养美感的艺术和驾驭语言的艺术,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出的信息(知识),就会像幽谷音乐一样飘逸而出,直入学生脑海,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愉悦心智。
4.设置悬念。
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悬念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逐步使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观点分析现实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得绞尽脑汁地设置诱人的悬念,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使所学知识掌握牢,印象深,又爱学,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学“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之前,我先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怎样才能把一行树苗栽直?你能想出哪些办法?会用数学道理解释吗?学生们对这些话题都比较感兴趣。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无形中营造了一个活泼、热烈、充满活力的学习气氛。
总之,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是学生愉悦地进行学习活动的最有利的保证。教师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艺术,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单尊.数学是思维的科学[J].数学通报,2001,7,1.
[2]刘兼,孙晓天.主编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第3次印刷.
[3]史炳星.谈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爱护和培养[J].数学教育学报,1999,5,(2).
[4]骆祖英编著.数学史教学导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9,(第1版).
[5]张刘祥主编,金其生.课堂教学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