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瓜多尔奥连特叠合盆地白垩系油气成藏特征与主控因素分析

来源 :四川地质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y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厄瓜多尔奥连特盆地是南美地区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油气资源丰富,主要含油气层系为白垩系Napo组、Basal Tena组和Hollion组砂岩;盆地内发育多个油田,但各油田之间,纵向上各砂层之间原油品质差异较大:纵向上,下轻上稠;平面上,南轻北稠.根据奥连特盆地构造演化、烃源分布、埋藏史等资料,结合盆地内原油纵、横向特征,对盆地内原油生烃、运移和成藏运移过程进行分析,认为:奥连特盆地受中生代白垩纪裂谷和新生代前陆盆地叠合影响,由西向东分为三个构造带:西部逆冲带、中部前渊带和东部斜坡带.西部逆冲带受安第斯山脉构造作用强烈,发育叠瓦状高角度逆冲断层和牵引背斜构造,主要储层为早白垩Hollin组砂岩;中部前渊带是强烈造山逆冲终止的构造带,发育近南北向高角度逆冲断层和走滑断裂,圈闭类型以断背斜和低幅构造圈闭为主,主要储层为白垩系Napo组砂岩;东部斜坡带发育大量走滑断裂,以伴生背斜圈闭和岩性、地层圈闭为主.油气富集受盆地构造演化和断裂发育控制,即早期断裂活化反转控制了不同构造带的圈闭类型;不同构造带储层沉积发育控制了油气垂向富集程度.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四川盆地沙溪庙组不同地区都获得突破,使沙溪庙组气藏成为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川西南部地区沙溪庙组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等微观研究,分析了研究区沙溪庙组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和溶蚀作用.其中压实作用和方解石胶结作用对储层破坏性大,减小了储层孔隙度;绿泥石胶结对储层孔隙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溶蚀作用是储层增孔的主要因素.
作为华北克拉通经吕梁运动后的首次盖层沉积,长城系的沉积时代和沉积背景对认识中元古代地壳演化及古地理变迁至关重要.粒度分析可以反映沉积作用的流体力学性质,为沉积介质能量的衡量、岩石沉积环境的划分、沉积水动力条件的确定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基于岩石学和沉积学的基本理论,通过对北京昌平南口地区常州沟组砂岩的粒度测定与统计,开展了常州沟组砂岩沉积介质动力条件及其沉积环境的研究,结果表明:阴极发光技术对变质砂岩中颗粒和成岩胶结物的区分具有明显的优势.北京昌平南口地区常州沟组下部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强,为河流相沉积环境;中
1903年新疆库车出土的佛舍利盒上的乐舞图像,为研究西域乐舞“苏幕遮”及其服饰文化提供了图像资料.考证以文献史料、图像、出土实物为依据,基于符号学的理论方法,分析了苏幕遮乐舞服饰特征和文化内涵.通过分析考证认为:“苏幕遮”乐舞服饰一是展现了西域本民族的服饰特点;二是舞者所戴“猴头、狗头、将军”等假面象征了“驱鬼除灾”的文化内涵;三是初具歌舞戏的表演形式及戏剧化的服饰影响了唐代以后乐舞和戏剧服饰的形成.通过对苏幕遮乐舞服饰的分析为丝路上西域乐舞服饰研究作一点补充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