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谈道:“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也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上海的各级各类学校中,传统文化已经贯穿于各个学段,融于各个学科中,师生们在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中,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报将带领读者,去看看校园中的传统之美。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语文教学的目标是“树魂立根”。嘉定一中的老师们进一步认识到,仅有对语文学科育人价值深刻充分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根基于具体的德育目标、课程内容、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及科学的效果评估反馈。于是,该校进行了在语文学科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尝试与效果評估行动研究。
记者 郭漪
让学生理解传统在今天的价值
一节高二语文课,除了语言知识、文学鉴赏,还能够学到什么?
在嘉定一中石沂波老师的一节文言文课上,一位同学得出了这样的启示:“我觉得‘知’不能仅仅指知识,它是‘智’,更应该包含‘精神修养、道德智慧’的意思。有时候,知识层次并不代表一个人的道德人性层次,如果没有道德情操自我修养,知识再精深,也不能阻止他的贪婪犯罪。”
另外一位同学则有这样的感悟:“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戒贪需要监督,需要制度的保障,不能完全靠人的道德内在的自我约束。”
这节语文课上的是文言文《新序》二则,课程单元主题是“中华传统美德”。课堂上,石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宋人送玉”原因探究理解“庶民”“送礼”的文化背景,理解子罕“为官”而“不贪”真正可贵之处。引导学生理解国人主张以“修己”来“戒贪”的文化传统,理解这种传统的利弊及在今天的价值意义。
语文课上细化德育目标
这是嘉定一中进行的语文学科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尝试与效果评估行动研究中的一个精彩案例。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中语文教材编写体例是“单元主题式”,六册书有十二个文言诗文单元,其中六个主题是花草树木、亭台楼阁、山水情思、故土情怀、传统美德、浩然正气,嘉定一中针对此特点,依托单元教学制定了明确的德育目标及德育课程内容。
以“传统文化美德”单元主题为例,嘉定一中设定的德育情感目标是:让学生有诵读古诗文的内心需求,养成诵读古诗文的主动性。德育内涵目标则为:国家为先、居安思危、诚信不欺、廉洁不贪、节俭朴素。
一位老师表示,嘉定一中实施的“语文课堂教学传统文化教育效果评估”,让教师能精准把握课堂教学的德育效果。
为了弥补教材内容及数量上的不足,嘉定一中还组织教师编写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古诗文校本教材《感悟·认同·践行——民族精神教育古诗文读本》,选编了一些浓缩华夏五千年思想精粹的经典古诗文篇目,以感染熏陶学子。
【学生感言】
天地山川中的民族精神
陈雅爽
我曾疑惑:山水情思理应抒发对于自然山川的热爱与赞美,山水中有何民族精神呢?直到学习了《诸子喻山水》,隐约中,我仿佛明白了那些乱世中的先哲们在天地山川中寄予的民族情怀。我欣赏孔子以“为山”、“平地”为喻,强调持之以恒、努力进取的精神,我也欣赏孔子在天地广大中寄予的宽厚博大、不择细流的民族情怀。我欣赏老子以水为喻设立的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品格标准;我也欣赏老子以水为喻设立的无为中有为、以柔克刚的处世原则。那种如水一般安于卑下、不争于世、洁身自好的优秀人物,他们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从远古一步步走来,他们就是老子沉淀而来的智慧的践行者。
也许只有领悟先人留下的笔墨中的真谛,才能更懂得如何致力于民族精神的传承、“中国梦”的实现。我相信这些弥足珍贵的作品定会生生不息地流传下去,等待着更多年轻人的诠释。
>>>新闻延伸
科技手段让民俗传播得更远
为了让青年学子更好地感受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开学伊始,嘉定一中举行了“民俗文化我弘扬”电子小报展示评比活动。各类民俗介绍、传承民俗的活动体会,配上精美图画和实践的照片,一张张富有创意和特色的电子报便出炉了。同学们将自己的认识、体会通过电子小报这一科技载体完美地呈现出来,同时,他们的个性、才艺也通过这一平台得以展示。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电子小报利用全校六块电子屏分别在博闻楼、政德楼、怀德楼展出,既清晰美观,又扩大了受众面,使电子小报成为全校师生知晓、传承节庆民俗文化的“窗口”。不得不说,这正是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精彩结合。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语文教学的目标是“树魂立根”。嘉定一中的老师们进一步认识到,仅有对语文学科育人价值深刻充分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根基于具体的德育目标、课程内容、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及科学的效果评估反馈。于是,该校进行了在语文学科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尝试与效果評估行动研究。
记者 郭漪
让学生理解传统在今天的价值
一节高二语文课,除了语言知识、文学鉴赏,还能够学到什么?
在嘉定一中石沂波老师的一节文言文课上,一位同学得出了这样的启示:“我觉得‘知’不能仅仅指知识,它是‘智’,更应该包含‘精神修养、道德智慧’的意思。有时候,知识层次并不代表一个人的道德人性层次,如果没有道德情操自我修养,知识再精深,也不能阻止他的贪婪犯罪。”
另外一位同学则有这样的感悟:“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戒贪需要监督,需要制度的保障,不能完全靠人的道德内在的自我约束。”
这节语文课上的是文言文《新序》二则,课程单元主题是“中华传统美德”。课堂上,石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宋人送玉”原因探究理解“庶民”“送礼”的文化背景,理解子罕“为官”而“不贪”真正可贵之处。引导学生理解国人主张以“修己”来“戒贪”的文化传统,理解这种传统的利弊及在今天的价值意义。
语文课上细化德育目标
这是嘉定一中进行的语文学科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尝试与效果评估行动研究中的一个精彩案例。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中语文教材编写体例是“单元主题式”,六册书有十二个文言诗文单元,其中六个主题是花草树木、亭台楼阁、山水情思、故土情怀、传统美德、浩然正气,嘉定一中针对此特点,依托单元教学制定了明确的德育目标及德育课程内容。
以“传统文化美德”单元主题为例,嘉定一中设定的德育情感目标是:让学生有诵读古诗文的内心需求,养成诵读古诗文的主动性。德育内涵目标则为:国家为先、居安思危、诚信不欺、廉洁不贪、节俭朴素。
一位老师表示,嘉定一中实施的“语文课堂教学传统文化教育效果评估”,让教师能精准把握课堂教学的德育效果。
为了弥补教材内容及数量上的不足,嘉定一中还组织教师编写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古诗文校本教材《感悟·认同·践行——民族精神教育古诗文读本》,选编了一些浓缩华夏五千年思想精粹的经典古诗文篇目,以感染熏陶学子。
【学生感言】
天地山川中的民族精神
陈雅爽
我曾疑惑:山水情思理应抒发对于自然山川的热爱与赞美,山水中有何民族精神呢?直到学习了《诸子喻山水》,隐约中,我仿佛明白了那些乱世中的先哲们在天地山川中寄予的民族情怀。我欣赏孔子以“为山”、“平地”为喻,强调持之以恒、努力进取的精神,我也欣赏孔子在天地广大中寄予的宽厚博大、不择细流的民族情怀。我欣赏老子以水为喻设立的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品格标准;我也欣赏老子以水为喻设立的无为中有为、以柔克刚的处世原则。那种如水一般安于卑下、不争于世、洁身自好的优秀人物,他们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从远古一步步走来,他们就是老子沉淀而来的智慧的践行者。
也许只有领悟先人留下的笔墨中的真谛,才能更懂得如何致力于民族精神的传承、“中国梦”的实现。我相信这些弥足珍贵的作品定会生生不息地流传下去,等待着更多年轻人的诠释。
>>>新闻延伸
科技手段让民俗传播得更远
为了让青年学子更好地感受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开学伊始,嘉定一中举行了“民俗文化我弘扬”电子小报展示评比活动。各类民俗介绍、传承民俗的活动体会,配上精美图画和实践的照片,一张张富有创意和特色的电子报便出炉了。同学们将自己的认识、体会通过电子小报这一科技载体完美地呈现出来,同时,他们的个性、才艺也通过这一平台得以展示。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电子小报利用全校六块电子屏分别在博闻楼、政德楼、怀德楼展出,既清晰美观,又扩大了受众面,使电子小报成为全校师生知晓、传承节庆民俗文化的“窗口”。不得不说,这正是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精彩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