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朋友同学之间早已没有了书信往来,因此,我的信箱除了一些订阅的杂志以外,很少有信件出现,但有一天,我意外的收到了一封来信,一看落款是03器乐2班付博寄,这不是我乐队中的打击乐手吗?初三已经毕业了,我一直不知道他的去向。赶紧拆开信件:“高老师:您好!您还记得我吗?我是您以前最喜欢的学生付博。我现在在省艺术职业学院读书,我在这里一切都好……高老师,您现在在学校还好吗?校乐队还像我们以前那样团结吗?以前我在学校的一切还得谢谢您,没有您当时的鼓励,我也许考不上省艺术职业学院。还记得那时候我年年被评为优秀队员,还发大本的荣誉证书,高老师,您知道吗?当我领到证书时,心理特别的高兴,感到很骄傲。但所有的进步都是您给予我的,可能现在我报答不了您,但以后相信我会有机会来感谢您的。现在我的愿望就是把专业和文化学好,争取早日登上艺术的舞台。成功需要汗水的浇灌,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得更好……”
读着学生的来信,我的思绪难以平静……
这名学生小学阶段学过架子鼓,我把他招到乐队当中打大鼓,每次训练他都按时到,从不缺席,训练的时候也非常认真,因此,他能在每年一度优秀队员的评选当中获得“优秀队员”的称号。学校搞活动他的架子鼓独奏节目一般都少不了,但学校没有架子鼓,必须自己从家里把架子鼓搬过来,他每次都毫无怨言的自己一个人把所有的鼓从家里搬来,节目演完之后,又自己找同学帮忙搭出租车把鼓运回家,不用老师操半点心。有时候辛辛苦苦把鼓搬来,结果由于节目的调整,他的节目不能上台,他又默默的把鼓搬回家,我的心理都很难受。在班上他是一名调皮的学生,其他科任老师对他的印象不是很好,因为他的文化成绩一般,上课也喜欢讲讲小话,但他上我的音乐课却特别认真,也许是我没有对他另眼相看,一直都在鼓励他,相信他,欣赏他。其实,我对每一个学生都是同等对待,没有说对哪一位学生特别好,但他说:“我是您最喜欢的学生。”其实,有很多学生都有这种感觉,以为自己是老师心理最喜欢的学生。我和学生之间都是坦诚相待,我经常带乐队的学生周末出去演出和搞烧烤,每次出去我都带上相机,留下学生开心的瞬间,而且每年都给乐队的全体成员照一张合影,每人一张留做纪念。学生在乐队当中能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而且还能够切身感受到队友之间和师生之间那份浓浓的真情与关爱。每次出去演出,队员都是自己搬乐器,队友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协作。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明确规定了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的乐队不管有没有比赛都长期坚持常规训练。
校乐队在学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有一些学生没有任何专长也来找我:“高老师,能不能让我也参加乐队?”
“你会演奏什么乐器呢?”我微笑着问。
“我不会演奏乐器,能不能让我演奏简单的打击乐器?”
“一个乐队只有几件打击乐器,我们已经有了打击乐手,但你可以来参加训练,看能不能合上?如果你确实感兴趣,能够合上就算乐队中的一员好吗?”
望着学生期盼的目光,我不忍心拒绝他。况且,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
平时我们乐队在教室训练,总有一些学生来观看,有一次,我发现有一个男同学连续几次都来观看乐队训练,我就问他:“你喜欢吗?”
他不好意思的答道:“是的。”
“那你过来让我试试你的节奏感好吗?”他很爽快的来到了钢琴旁。
我让他听了几组单音,模仿敲击了两条节奏,发现他的节奏感不错,就让他参加了乐队,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的跳起来,“耶!我参加校乐队了。”当这个学生刚走不久,他班上的一個女同学来找我:“高老师,你让江之盾参加乐队了,你千万不要让他参加,他是一陀黑炭。”
“为什么?”我有点奇怪。
“他上课的时候最喜欢讲话,捣乱。”她激动的说。
“其实黑炭也会发光发热,你放心,我相信他。”我还是坚持让他参加,后来结果表明,这名学生每次训练都提前到,在训练的过程当中非常投入。而且不管在什么地方碰见他,总是老远打招呼。
我觉得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表明:“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记得去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学校有多项艺术比赛,其中也包括“独唱、独奏、独舞比赛”。有一天,我下班经过食堂门口,听到楼上传来萨克斯的声音,不是很熟练,我猜想是学生为了比赛在练习。第二天下班的时候我又听到了架子鼓的声音,我想:是一个学生还是两个学生在练习呢?我决定上去看个究竟。我到二楼,偌大的一间教室,有一个瘦瘦的、看上去个儿高高的学生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练习打架子鼓和吹奏萨克斯,我仔细看了看,不是我所教班级的学生。我敲了敲门,他打开门,用怀疑的眼光望着我。
“你好!你是哪个班的?是不是准备比赛的曲目?”我和颜悦色的问道。
“是的。”他让我进去,自己坐到架子鼓前。我看见架子鼓很多地方都已经生锈,估计已经是多年前买的架子鼓了。
“你叫什么名字?你的架子鼓学了多久?”
“我叫赵伟超,小学学过两年,现在没学了。”他懒懒的回答。
“你喜欢音乐吗?”
“是的。”我发现他一直低着头。
“你准备了什么曲目,能演奏一次让我听听好吗?”
他的旁边有一个录音机,倒带选了一首流行歌曲,前奏估计过了几十秒钟,他的架子鼓还没进来。
“你有专门的架子鼓的伴奏带吗?”我接着问他。
“没有。”
“还有其他的曲目吗?” “磁带上的随便哪一首。”他很随意的回答道。
“刚才这一首,我觉得速度太慢,而且前奏太长,中间也没有体现你打架子鼓的水平,鼓点没有变化,没有加花。你再选一首速度快一点的好吗?”他找了一首速度快一点的歌曲演奏了一遍。
“我的小军鼓坏了,音色不好。”他不好意思的说。
“没关系,你拿学校的小军鼓过来吧。明天中午一点钟我在音乐教室训练,你过来拿好吗?”学校虽然没有一整套架子鼓,但我还是买了一个小军鼓。
第二天,我从初三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和科任老师处了解到这名学生是一个问题学生,成绩特差,准备这期读完就转学。中午一点他准时来到了音乐教室,我把他仔细打量了一番,心理有点犹豫,借还是不借?借过去我怕他保管不好或者弄坏,我也不了解他,况且他还是一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学生。但我既然答应了借给他,应该言而有信,而且我从心底里也想帮帮他。我把崭新的小军鼓借给了他,交代他说:“你一定要保管好,因为这是学校的财产,由我负责,损坏我是有责任的。”他连连点头答应。
到了器乐独奏比赛的那一天,一共有两个架子鼓选手,另一个是演奏《保卫黄河》,比赵伟超演奏的要好,获得了三等奖。我知道,赵伟超的心理一定很难过,教育处主任说要不是比赛,他早就不会来读书了。不管他的演奏水平如何,比赛的结果如何?至少这名孩子一直是在用心做一件事,他还是渴望得到老师以及同学的认可和尊重。否则,他也不会大老远的从家里把架子鼓搬到学校来,把萨克斯和录音机也搬到学校来。比完赛的当天下午,我找到赵伟超,很慎重的跟他说:“艺术节的文艺汇演我打算让你上一个节目,演奏《爵士舞蹈家》,你和初中二年级的戴天乐合作,他吹萨克斯,只有几天的时间,你能练好吗?”
“能练好。”他满怀信心的答道。
“那你明天开始到音乐教室来和吹奏萨克斯的同学一起排练好吗?”我把《爵士舞蹈家》的乐谱给他,要他对照乐谱练习鼓点。
另外,我又让高中二年级的刘兹南吹奏《保卫黄河》,因为他高考准备考萨克斯专业,三天的时间练习应该没问题,这样另外一个架子鼓手-初三年级的夏平凡就不用放磁带,直接和刘兹南合作,四个人一个节目。
他们四个人都按时到指定地点进行排练,练习的时候非常投入。到了演出的前一天,我一再叮嘱:“你们一定要好好表现,一定要有自信,我也充分相信你们,上台可以个性化但千万不能穿乞丐装,精神面貌要好,青少年应该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四个人一起击掌相互鼓励。第二天在舞台上表演,先演奏《爵士舞蹈家》,接着演奏《保卫黄河》,他们的演奏没有出差错,配合得很默契,四个帅气的中学生自信投入的演奏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后来,这两个架子鼓手因为文化成绩差初三没毕业就转到了电子职业中专,有几次碰见他们,他们都毕恭毕敬的打招呼:“高老师好!”还有一次在校外碰见头发染成了黄色的赵伟超,我先喊他:“赵伟超!”他回过头来见是我叫他,右手夹烟的手马上松开了,不好意思的对我笑笑:“老师好!”
“现在在哪里读书?架子鼓还在学吗?”
“我想考音乐艺术院校。”他充满自信的回答我。
“那就得好好学习专业和文化,我相信你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谢谢老师!”
其实,所有的孩子,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渴望理解,渴望认同、渴望关爱、渴望尊重,作为一名21世纪的新型教师,我们应该把罩在老师身上神圣的威严的外衣脱掉,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学生做朋友,听听他们的呼声和想法,多鼓励学生,赏识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领域获得成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类的需求构成了一个层次体系,一共分为五层:生理、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而每当一种需要得以满足,另一种需要就会取而代之。一般情况下,学生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一般可以得到满足,那么,归属与爱的需要层次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满足,那些被班主任老师列为问题学生或者是定位为有伤自尊的“差生”,就在这个需要层次得不到满足,但他们却更加迫切渴望得到一定社会与团体的认同、渴望得到老师与学生的接受和关爱。这些群体中的学生也正是处于这种尊重需要层次,他们把友爱看得非常可贵,有些学生在班上的成绩和表现没有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认可,所以,他们也就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异化感、疏离感。
人的第四层需要是尊重的需要,它包括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敬重。如希望自己能够胜任所担任的工作并能有所成就和建树,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高度评价,获得一定的名誉和成绩等。
当上述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动机的发展就会进入到最高阶层-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含义就是设想可以实现一个人的真实的自我和成功的自我。那么教师应该怎样让学生实现一个人的真实的自我和成功的自我呢?根据马斯洛的观点,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那种做作的尊严则很容易甚至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学生的冒犯。老师没有必要做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样子,也不要搞威吓学生的独裁主义。师生之间应该创造一种没有猜疑、没有小心翼翼、不必防范、自卫、没有敌意和担心的非常融洽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充分开拓和利用自己的天赋、才能、潜力等因素,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总是尽力去完成,使自己不断趋于完美。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初中课堂器乐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为XJK016CZXX09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长沙市田家炳實验中学)
读着学生的来信,我的思绪难以平静……
这名学生小学阶段学过架子鼓,我把他招到乐队当中打大鼓,每次训练他都按时到,从不缺席,训练的时候也非常认真,因此,他能在每年一度优秀队员的评选当中获得“优秀队员”的称号。学校搞活动他的架子鼓独奏节目一般都少不了,但学校没有架子鼓,必须自己从家里把架子鼓搬过来,他每次都毫无怨言的自己一个人把所有的鼓从家里搬来,节目演完之后,又自己找同学帮忙搭出租车把鼓运回家,不用老师操半点心。有时候辛辛苦苦把鼓搬来,结果由于节目的调整,他的节目不能上台,他又默默的把鼓搬回家,我的心理都很难受。在班上他是一名调皮的学生,其他科任老师对他的印象不是很好,因为他的文化成绩一般,上课也喜欢讲讲小话,但他上我的音乐课却特别认真,也许是我没有对他另眼相看,一直都在鼓励他,相信他,欣赏他。其实,我对每一个学生都是同等对待,没有说对哪一位学生特别好,但他说:“我是您最喜欢的学生。”其实,有很多学生都有这种感觉,以为自己是老师心理最喜欢的学生。我和学生之间都是坦诚相待,我经常带乐队的学生周末出去演出和搞烧烤,每次出去我都带上相机,留下学生开心的瞬间,而且每年都给乐队的全体成员照一张合影,每人一张留做纪念。学生在乐队当中能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而且还能够切身感受到队友之间和师生之间那份浓浓的真情与关爱。每次出去演出,队员都是自己搬乐器,队友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协作。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明确规定了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的乐队不管有没有比赛都长期坚持常规训练。
校乐队在学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有一些学生没有任何专长也来找我:“高老师,能不能让我也参加乐队?”
“你会演奏什么乐器呢?”我微笑着问。
“我不会演奏乐器,能不能让我演奏简单的打击乐器?”
“一个乐队只有几件打击乐器,我们已经有了打击乐手,但你可以来参加训练,看能不能合上?如果你确实感兴趣,能够合上就算乐队中的一员好吗?”
望着学生期盼的目光,我不忍心拒绝他。况且,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
平时我们乐队在教室训练,总有一些学生来观看,有一次,我发现有一个男同学连续几次都来观看乐队训练,我就问他:“你喜欢吗?”
他不好意思的答道:“是的。”
“那你过来让我试试你的节奏感好吗?”他很爽快的来到了钢琴旁。
我让他听了几组单音,模仿敲击了两条节奏,发现他的节奏感不错,就让他参加了乐队,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的跳起来,“耶!我参加校乐队了。”当这个学生刚走不久,他班上的一個女同学来找我:“高老师,你让江之盾参加乐队了,你千万不要让他参加,他是一陀黑炭。”
“为什么?”我有点奇怪。
“他上课的时候最喜欢讲话,捣乱。”她激动的说。
“其实黑炭也会发光发热,你放心,我相信他。”我还是坚持让他参加,后来结果表明,这名学生每次训练都提前到,在训练的过程当中非常投入。而且不管在什么地方碰见他,总是老远打招呼。
我觉得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表明:“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记得去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学校有多项艺术比赛,其中也包括“独唱、独奏、独舞比赛”。有一天,我下班经过食堂门口,听到楼上传来萨克斯的声音,不是很熟练,我猜想是学生为了比赛在练习。第二天下班的时候我又听到了架子鼓的声音,我想:是一个学生还是两个学生在练习呢?我决定上去看个究竟。我到二楼,偌大的一间教室,有一个瘦瘦的、看上去个儿高高的学生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练习打架子鼓和吹奏萨克斯,我仔细看了看,不是我所教班级的学生。我敲了敲门,他打开门,用怀疑的眼光望着我。
“你好!你是哪个班的?是不是准备比赛的曲目?”我和颜悦色的问道。
“是的。”他让我进去,自己坐到架子鼓前。我看见架子鼓很多地方都已经生锈,估计已经是多年前买的架子鼓了。
“你叫什么名字?你的架子鼓学了多久?”
“我叫赵伟超,小学学过两年,现在没学了。”他懒懒的回答。
“你喜欢音乐吗?”
“是的。”我发现他一直低着头。
“你准备了什么曲目,能演奏一次让我听听好吗?”
他的旁边有一个录音机,倒带选了一首流行歌曲,前奏估计过了几十秒钟,他的架子鼓还没进来。
“你有专门的架子鼓的伴奏带吗?”我接着问他。
“没有。”
“还有其他的曲目吗?” “磁带上的随便哪一首。”他很随意的回答道。
“刚才这一首,我觉得速度太慢,而且前奏太长,中间也没有体现你打架子鼓的水平,鼓点没有变化,没有加花。你再选一首速度快一点的好吗?”他找了一首速度快一点的歌曲演奏了一遍。
“我的小军鼓坏了,音色不好。”他不好意思的说。
“没关系,你拿学校的小军鼓过来吧。明天中午一点钟我在音乐教室训练,你过来拿好吗?”学校虽然没有一整套架子鼓,但我还是买了一个小军鼓。
第二天,我从初三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和科任老师处了解到这名学生是一个问题学生,成绩特差,准备这期读完就转学。中午一点他准时来到了音乐教室,我把他仔细打量了一番,心理有点犹豫,借还是不借?借过去我怕他保管不好或者弄坏,我也不了解他,况且他还是一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学生。但我既然答应了借给他,应该言而有信,而且我从心底里也想帮帮他。我把崭新的小军鼓借给了他,交代他说:“你一定要保管好,因为这是学校的财产,由我负责,损坏我是有责任的。”他连连点头答应。
到了器乐独奏比赛的那一天,一共有两个架子鼓选手,另一个是演奏《保卫黄河》,比赵伟超演奏的要好,获得了三等奖。我知道,赵伟超的心理一定很难过,教育处主任说要不是比赛,他早就不会来读书了。不管他的演奏水平如何,比赛的结果如何?至少这名孩子一直是在用心做一件事,他还是渴望得到老师以及同学的认可和尊重。否则,他也不会大老远的从家里把架子鼓搬到学校来,把萨克斯和录音机也搬到学校来。比完赛的当天下午,我找到赵伟超,很慎重的跟他说:“艺术节的文艺汇演我打算让你上一个节目,演奏《爵士舞蹈家》,你和初中二年级的戴天乐合作,他吹萨克斯,只有几天的时间,你能练好吗?”
“能练好。”他满怀信心的答道。
“那你明天开始到音乐教室来和吹奏萨克斯的同学一起排练好吗?”我把《爵士舞蹈家》的乐谱给他,要他对照乐谱练习鼓点。
另外,我又让高中二年级的刘兹南吹奏《保卫黄河》,因为他高考准备考萨克斯专业,三天的时间练习应该没问题,这样另外一个架子鼓手-初三年级的夏平凡就不用放磁带,直接和刘兹南合作,四个人一个节目。
他们四个人都按时到指定地点进行排练,练习的时候非常投入。到了演出的前一天,我一再叮嘱:“你们一定要好好表现,一定要有自信,我也充分相信你们,上台可以个性化但千万不能穿乞丐装,精神面貌要好,青少年应该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四个人一起击掌相互鼓励。第二天在舞台上表演,先演奏《爵士舞蹈家》,接着演奏《保卫黄河》,他们的演奏没有出差错,配合得很默契,四个帅气的中学生自信投入的演奏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后来,这两个架子鼓手因为文化成绩差初三没毕业就转到了电子职业中专,有几次碰见他们,他们都毕恭毕敬的打招呼:“高老师好!”还有一次在校外碰见头发染成了黄色的赵伟超,我先喊他:“赵伟超!”他回过头来见是我叫他,右手夹烟的手马上松开了,不好意思的对我笑笑:“老师好!”
“现在在哪里读书?架子鼓还在学吗?”
“我想考音乐艺术院校。”他充满自信的回答我。
“那就得好好学习专业和文化,我相信你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谢谢老师!”
其实,所有的孩子,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渴望理解,渴望认同、渴望关爱、渴望尊重,作为一名21世纪的新型教师,我们应该把罩在老师身上神圣的威严的外衣脱掉,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学生做朋友,听听他们的呼声和想法,多鼓励学生,赏识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领域获得成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类的需求构成了一个层次体系,一共分为五层:生理、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而每当一种需要得以满足,另一种需要就会取而代之。一般情况下,学生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一般可以得到满足,那么,归属与爱的需要层次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满足,那些被班主任老师列为问题学生或者是定位为有伤自尊的“差生”,就在这个需要层次得不到满足,但他们却更加迫切渴望得到一定社会与团体的认同、渴望得到老师与学生的接受和关爱。这些群体中的学生也正是处于这种尊重需要层次,他们把友爱看得非常可贵,有些学生在班上的成绩和表现没有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认可,所以,他们也就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异化感、疏离感。
人的第四层需要是尊重的需要,它包括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敬重。如希望自己能够胜任所担任的工作并能有所成就和建树,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高度评价,获得一定的名誉和成绩等。
当上述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动机的发展就会进入到最高阶层-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含义就是设想可以实现一个人的真实的自我和成功的自我。那么教师应该怎样让学生实现一个人的真实的自我和成功的自我呢?根据马斯洛的观点,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那种做作的尊严则很容易甚至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学生的冒犯。老师没有必要做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样子,也不要搞威吓学生的独裁主义。师生之间应该创造一种没有猜疑、没有小心翼翼、不必防范、自卫、没有敌意和担心的非常融洽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充分开拓和利用自己的天赋、才能、潜力等因素,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总是尽力去完成,使自己不断趋于完美。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初中课堂器乐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为XJK016CZXX09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长沙市田家炳實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