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及音乐演奏分析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演奏作品为数不多,但是从其作品的艺术内容以及他在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历史和演奏实践中所扮演的角色来看意义深远。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音乐演奏;创作历程
  一.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演奏创作及作品简明综述
  除了一首小提琴协奏曲,这位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还创作了5首由钢琴或乐队伴奏的小提琴演奏曲目。他的第一首小提琴演奏作品是献给Ⅱ奥埃尔的《忧郁小夜曲》(1875)。那时人们在这首作品中看到与芭蕾舞剧《天鹅湖》音乐的某种共同之处,发现了其艺术形象的相似性。这种艺术形象充满着若有所思的悲伤、幻想和憂郁的心境。
  第二部小提琴演奏作品是献给M.科捷克的《圆舞曲一谐谑曲》(1877)。这是一首卓越的小提琴作品,也是小提琴最难演奏的曲目之一。其中可以找到独特的连顿弓弓法的使用、技艺高超的乐句和典雅的节奏。乐曲的中间部分是激情高亢的抒情旋律的顶峰。俄罗斯著名的小提琴家B.B.别泽基尔斯基还根据这首乐曲创作了《圆舞曲一谐谑曲》改编曲。
  柴可夫斯基还有由三首不同性质的乐曲组成的一部作品,被作曲家称作《回忆一个可爱的地方》。这些乐曲是作曲家在布赖洛夫的H.中.冯·梅克的庄园于1878年夏天创作的。他自己承认,在庄园的那些日子是他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光。
  第一首乐曲——《沉思》,起初是用来作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的,但是这首乐曲规模太大。最终,柴可夫斯基则为协奏曲写了一首坎佐内塔,作为二乐章。
  第二首乐曲——《旋律》,室内乐风格的作品,高亢且充满抒情意味,带有忧郁的色彩。这是抒情文艺作品体裁的范例。
  第三首乐曲——《谐谑曲》,和前一首乐曲诗意的描写相比更加高亢鲜明。演奏此曲要求技术高超,自由掌握弓法,来变换动感强劲的色调。
  另外还应当提到柴可夫斯基的室内乐作品。这些室内乐作品就像真正的音乐剧一样充满着深刻的哲学内涵。这些曲目分别是三首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以及由两把小提琴、两把中提琴和两把大提琴合奏的六重奏《佛罗伦萨回忆》。
  第一首弦乐四重奏创作于1871年,第二首1874年,第三首1876年(为纪念.劳步而作)。所有的四重奏都是古典主义风格的四段结构。钢琴三重奏则是献给伟大的艺术家——H.r.鲁宾斯坦(Ⅱa MⅡT b B eⅡH K o r o x yⅡo攫H H K a),它于1882年创作完成。钢琴三重奏由两部分组成,其中第二部分用变奏曲式写成。六重奏《佛罗伦萨回忆》完成于1892年,从主旋律特征来讲近于组曲体裁。
  二.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历程.音乐形态.创作理论及表现手法
  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不仅对俄罗斯弦乐的发展史,乃至对整个世界弦乐艺术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19世纪小提琴协奏曲体裁由两线发展并有两类:炫技的演奏和改编为交响乐伴奏的。在西欧音乐中改编为交响乐类型的最佳范例就是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协奏曲。在俄罗斯音乐中这种类型的协奏曲之前从未有过。
  因此1878年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协奏曲体现了对这种体裁的真正改革,他提出了新的艺术形象——抒情的、谐谑的、叙事的、舞蹈的。这与使用新的表现手法和乐器演奏方法是紧密相关的。
  对柴可夫斯基作曲风格的演变起重要作用的是器乐协奏曲体裁。他的创作理论的基本原则形成于1875年创作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作为一位交响乐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以交响乐的发展原则作为创作小提琴协奏曲的基础。同时他借用了民族小提琴演奏文化的优良传统:即兴创作、呼吸的广度、舞蹈体裁因素的使用。整体来讲,小提琴协奏曲糅合了最好的欧洲音乐成果、民族音乐基础和柴可夫斯基固有的抒情体裁交响乐的做法。
  作曲家全新地展示了乐器的抒情和独特的音色特点。他使用了新的独创的弓法(其中,在连接音部和结束段,在第一部分展开部和终曲开始时使用了特殊的弓法和表达手法)。
  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的首次演出非常有趣。
  人所共知,小提琴家约瑟夫·科捷克和利奥波德·奥埃尔给柴可夫斯基对小提琴的看法影响深刻。科捷克直接参与了协奏曲的创作。柴可夫斯基在俄历3月27日(4月8日)给出版者Ⅱ.M.尤尔根松的信中宣布:协奏曲只能由科捷克修正,因为他是一位好的音乐家的同时又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家。
  柴可夫斯基希望科捷克成为协奏曲的第一位演出者,但是科捷克“…一胆怯并打消了在彼得堡演奏我的协奏曲的念头, ‘同时这是他真正的职责,因为他的责任就是小提琴独奏部的演奏’…一”。
  3.索雷和奥埃尔(协奏曲是献给他的)也拒绝演奏协奏曲。柴可夫斯基取消了出售献给奥埃尔的协奏曲第一版,并决定将其献给有勇气演奏它的人——A.布罗茨基。1881年12月4日布罗茨基在r.里希特的指挥下在维也纳音乐厅与乐队演奏了这部作品,在俄罗斯第一次演奏是1882年8月在M.K.阿尔塔尼的指挥下进行的。柴可夫斯基赠予他一张带有签名的照片,上面写道:“赠予被人认为不可能演奏的协奏曲的复活者,感激的n.柴可夫斯基”。
  接下来几年,在许多欧洲国家演奏了这部作品的同时,布罗茨基成为协奏曲的主要宣传人。之后包括捷克小提琴家K.哈利尔在内的许多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将协奏曲纳入自己的演奏曲目。
  奥埃尔后来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并于1893年5月在慕尼黑演奏了这部协奏曲,而在莫斯科演奏则直到1894年2月。同时在对小提琴独奏的演奏乐谱中,也做出一些改变(在结束段、展开部和第一部分的华彩段;第二部分和终曲),之后他也完成了协奏曲的编辑。后来他在《小提琴经典作品演绎》(M H T e pⅡp e T a II H jI Ⅱp o H 3 B eⅡe H H前c K p HⅡH q H o前KⅡa c c H K H)中讲述了自己关于协奏曲演奏的一些想法,特别指出了小提琴协奏曲的独特性、原创性和巨大的艺术意义。
  现在对协奏曲进行分析。协奏曲是古典主义风格的。第一乐章用快板奏呜曲式写成,第二乐章缓慢抒情,最后一个乐章用回旋奏呜曲式完成。三个乐章以单一主旋律的联系和相似的音调统一起来。协奏曲形象性的典型特征——主旋律题材具有多面性。在这里可以找到歌曲、进行曲、谐谑曲、波岁涅兹舞曲和网舞曲的风格。
  协奏曲第一乐章以乐队演奏开始。初始的几小节相对平缓并在保持音调的基础上趋于戏剧化。抒情形象也随之戏剧化。出现了低音提琴和悦耳的声音的画面,表达手法渐渐复杂起来。
  小提琴独奏的开始是乐队乐声的延续。抒情戏剧型的主旋律在浓缩了本部分主要形象的小二度上增高。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以一节音乐欣赏课《命运》交响乐为例展示电子白板的各种拖放、照相、隐藏、拉幕、涂色、匹配、即时反馈等功能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使课堂丰富多彩,活泼有趣,也充分体现新课标“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的理念。  【关键词】电子白板;《命运》交响乐;音乐欣赏课;师生互动  电子白板是一种新的高科技电子教学系统,它的拖放、照相、隐藏、拉幕、涂色、匹配、即时反馈等功能模块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进行教学
【正】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独放异彩,经久不衰。而四大文明古国中其他三国的文明,却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的教育自古以来就强调"品学兼优","品",就是
鲁迅作品中有三种虚无,分别聚集在麻木大众、消极启蒙者和积极启蒙者等三类人物身上,其中只有积极启蒙者才能够代替鲁迅“说话”。鲁迅作品人物的虚无思想不能等同于鲁迅本人的
科学而有效的课堂管理对于完成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较多,教师的课堂管理如果失效,课堂教学不但无法保质保量达到教学目标,而且还会造成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提升教学的效果,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一些做法。  一、激励策略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指出:“适时赏识、激励学生,对其实施发展性评价,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突出一个“优”字,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机制  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要求,在规划城乡建设、改善和保障民生等工作的同时,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学;各类公共资源配置,包括科技、人口、文化、社保、建设等公共政策的制定,向教育和科技、人才倾斜。  二、突出一个“推”字,大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  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
湖北省咸丰县平均海拔800米左右,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茶叶生长,当地处处是茶园,家家户户都种茶叶。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16万亩,年产量近8万吨,年产值10亿元,带动了5.2
近期,全国塘头虾价平均28.17元/斤,同比往年,塘头虾价格大幅下跌,平均价格是近4年来的最低价。全国高于均价的产区基本集中在以供应市场消费为主的产区,而以打冰进加工厂的粤西、海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是新课程标准纵深推进的必然走向。关注并聚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如,江苏省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模式,山东省杜郎口中学课堂“三三六”模式,开展类似活动的还有山东省的昌乐二中、江苏省的后六中学、星海中学等。为便于讨论,我们将其统称为“自主型课堂”。  一、自主学习相关概念的辨析  自主学习的概念源于20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