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林古桑畔 教育行美时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iu3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阳春时节,“北京教育新地图之美丽乡村学校行”报道团队走进了位于北京大兴的这所美丽乡村学校——安定镇中心小学,探访她的“美丽”蜕变,探寻她所追求的诗与远方。
  阳春四月,草长莺飞的季节,我们一路向东、向南,穿越三环、四环、五环、六环,来到位于大兴区安定镇御林古桑园(据传,2000年前的东汉年间,安定镇就开始了桑树种植。时光流转,现在这里已经是华北最大、北京地区独有的御林古桑园)之畔的安定镇中心小学。她崇尚美、践行美,倡导“用美的教育成就美的人生”,培养“活泼乐学、阳光多彩的美丽少年”。

花香时时修人性,绿篱道道筑爱心


  校园之美,美在其教育之意蕴,如果偏离或缺失这一内涵,那么就会沦为形式。校园之景,不同于别处,它不只是用以装点学校,更重要的是其蕴含的教育价值。安定镇中心小学深谙其理,校园处处彰显教育者的良苦用心,践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活的教育要用活的环境”的思想。
  进入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位于中心路一侧的石碑,上面雕刻着陶行知先生的石像,石像旁题写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格外引人注目。它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情怀,也彰显着这所乡村学校的教育者的教育追求和价值精神。
  在中心路的另一侧,是一条幽长宁静的长廊,它是学生开展活动的天地。在美丽的长廊里,学生们用柳条编织生活器具,用粘土制作卡通形象,把纸条捻成花花草草,操作自己设计的机器人行走、翻滚、炫舞……
  走出长廊,穿越一片空地,会看到另一块石碑。碑的一面刻有“思源”二字,提醒学生们要饮水思源,常怀感恩之心。另一面刻有《爱莲说》全文,警示学生要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于无声处陶冶着师生的心灵。
  穿过石碑,有一座古色古香的木亭,亭子里时常会有身着汉服的学生,坐在一架古筝前拨弄琴弦,身体随乐曲而律动。悠扬的古筝声萦绕耳畔,这声音宛若穿越千年而来,带给人们优美的古风古韵。石碑与亭子之间是一条石板小径,两侧是清澈的湖水,水面上倒映着的垂柳随波而动。学生站在小径上,凭栏而立,在动听的音乐中或吟诗,或作文,或构图,亦或深思。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静心养性,也可以激发学生无限的遐想。
  安定镇中心小学充分发挥校园环境隐性教育的作用,设计有心,步步“精心”,最大可能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使花园式的校园成为学习、生活的乐园,最终实现“花香时时修人性,绿篱道道筑爱心”。

乡土文化蕴乡情,乡土课程育人心


  课程之美,美在育心。学校建构的课程,目的不只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转识成智,这里的“智”应该理解为“心智”。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后所剩下的东西。”这“剩下的东西”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属“心智”的内容。
  安定镇中心小学充分利用可资开发的资源,构建了“8 X”主题校本课程。“8”是指绿色生态主题课程、精品书香主题课程、多彩艺术主题课程、体育游戲主题课程、感恩收获主题课程、科技创新主题课程、生命阳光主题课程和中西文化主题课程,“X”是指引入地方特有的乡土文化建构出的乡土课程。散发着泥土气息的乡土课程为乡村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别样的精彩。
  古桑主题实践课程依托安定镇域内的御林古桑园而建设。秉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开发的原则,学校从农林生态、历史文化、人文交流、种植技术等多角度深度挖掘,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乡土魅力。学校为不同学段的学生设计了不同内容的古桑主题课程。一年级是“初识古桑”,二年级是“桑树的品种、特性”,三年级是“桑树的种植、生长”,四年级是“桑树、桑叶、桑果的用途与价值”,五年级是“桑树相关的文化知识”。
  古桑主题实践课程强调实践和亲身经历,因此,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到古桑园中开展活动。有的学生担当起导游的角色,大方而优雅地为大家讲述古桑园的故事;有的学生执笔端坐,挥墨泼毫,用书法和绘画表达对古桑的热爱;有的学生展示创作的古桑主题的手工小制作,作品精致,惟妙惟肖;还有的学生一手托着笔记本,一手攥着笔记录,他们或观察,或访谈,或思考,或讨论,像专业研究人员一般进行探究。学生在观察、访谈、实验、探究中,提升实践能力,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此外,学校开设了书法特色课程。历史悠久的安定古镇,家家挂字,寻常百姓大多习练书法、品评书法,并将其视为一种追求和享受。翰墨文化土壤,既提供了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又提供了可资利用的书法资源。
  学校建设了专门的书法教室,供学生练习书法。教室内整齐地摆放着几十张古色古香的实木方案,案头陈列着文房四宝。学生进入教室,在教师指导下,缓缓磨墨,铺纸压尺,取笔蘸墨,在宣纸上勾勒出一个个隽秀有力的汉字。这样的软笔书法课程,在三至六年级开设,每周两节,由专职书法教师任教。根据学生实际,学校还在一二年级开设了硬笔书法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为满足对书法有特殊兴趣学生的需要,学校5个校区都分别成立了书法社团,取名翰墨书社。书社总人数达300多人,每周二、三下午活动一小时,周六、日则到乡村学校少年宫参加书法课程的学习。孩子们练习书法,修身养性,提升技艺技法的同时,增强了传统文化底蕴。
  学校构建的乡土课程不只有古桑和书法,还有百人大鼓、中华武术、传统柳编等,这些都是依据安定本土资源而构建的。比如,百人大鼓课程。安定镇原为朱棣屯兵养息之地,可能由此缘故,安定镇盛行大鼓文化。百人大鼓课程吸引了很多学生,学生们在气势磅礴的大鼓声中逐渐养成了宽广的心胸和豪迈的气魄。又如,中华武术课程。安定镇中心小学东白塔校区,原为一所民族小学,后结缘牛街民族武术社,建立东白塔青少年训练基地。学校以武术为特色,倡导“以武启智,多元育人”。学生们在学校武术馆内进行武术训练,他们或赤手空拳练习武术动作,或手持刀枪棍棒互相交流切磋。在武术训练中,学生们锻炼了身体,舒畅了心情,更重要的是养成了坚毅和从容的品格。再如,传统柳编课程。学校聘请镇域内的柳编非遗传承人,开设柳编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柳编历史文化、教授柳编技能、传播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在学习柳编技艺中,学生感受非遗文化,体验手艺人的匠心。

  课程是学校育人的直接载体,换言之,有什么样的课程就能够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乡土课程作为寻根、扎根式的课程,能够让学生了解家乡文化,厚重文化底蕴,让爱家乡、爱祖国之情深植心底。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校园里,景美,课美,活动美,但最美的还是人。人之美,美在真。校园里,每个人因为对“真”的追求相聚在一起,他们彼此真诚以待,教者教人求真,学者学做真人。
  首先,教人者必正其身,这里的“正”应该理解为“德艺双馨”。
  安定镇中心小学的老师们胸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虔诚,全身心投入乡村教育,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辛勤耕耘。他们中有很多人放弃了繁华都市的工作,选择来到这所偏远农村校。二年级的王新老师原来是一家大报社的记者,后来机缘巧合让她了解了这所学校,她便毅然辞掉了记者的工作,来到这所农村校做了一名小学老师。当问及为什么如此选择时,她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说:“我喜欢做教师,喜欢农村靜谧的环境,喜欢这所学校的理念。”简单的一句“我喜欢”,饱含了乡村教育人多少的赤诚和纯真。
  他们身上,始终散发正能量。他们爱笑,爱闹,爱表达,跟他们相处,会觉得世界如此美好。六年级的杨洋洋老师,是退伍大学生,毕业之后就来到学校,在这里结婚生子。她爱笑,很多时候,笑容总是抢在话的前面出现。她说,自己之所以爱笑,是因为在学校真切感受到了自身价值所在,感受到满足和幸福。她的幸福溢于言表,因为她的微笑、她的声音处处弥漫着幸福的味道。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此正能量的老师一定能让乡村学生变得美丽、幸福。
  他们积极向上,踏实进取,不断提升自我专业素养。为满足乡村教师的发展需求,学校构建了三条成长路径。一是师德建设工程——活动载体 师德践行 心灵共同体,二是读书工程——专业阅读 随笔写作 学习共同体,三是校本培训工程——专家引领 读研思行 学科共同体。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的每项学习,高质量完成所有学习任务。教师们得到了快速成长,师德水平得以深化,教育教学能力得以改善,教育科研能力得以提升。四年级的贾添老师,原来因为个子矮小做事情没有自信,来到学校后,经过培训、专家指导和赛课等磨砺,贾老师觉得自己的专业得到了质的提升,也促进了自信的提升。虽然只工作了两年多,但是她已经能够既温情又专业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家长对她的认可非常高。
  其次,学习者必学以致其道,才能成为“真人”,这里的“真人”在当下应该理解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之人。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农村学生主要以知识学习为主,学习内容和方式单一,鲜有实践活动、艺体活动、科技活动等。但安定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学习内容丰富,学习方式多样。之所以有如此不同,是因为两点,一是贯彻教育改革的要求,二是践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即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六大解放”是学生学以致其道的法宝。
  在安定镇中心小学你会看到,学生们在课堂上或掩卷沉思,或交流互鉴,或表达所思;用自己的双手或画图涂彩,或制作手工艺品,或耍玩刀枪棍棒;或走进古桑园观察探究,或走进书画展观摩学习;在课后三点半,学生们可以干自己喜欢的踢球、读书、练习书法等事情。
  安定镇中心小学以美为媒,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求,相信未来学校在“用美的教育成就美的人生”的道路上会越走越远。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今年年初,昌平区相继召开了人大、政协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全区的主导战略和今年的工作重点。对如何取得全区经济新的增长点,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
穿过育英学校东南角一扇古色古香的圆拱门,有一个校园书店,名字叫“墨韵阁”。走进墨韵阁,我们会看到米色的墙纸上零散地点缀着英文单词,让单一的色调多了几分书卷气息;墙面上大小不一的书格里,《目送》《天蓝色的彼岸》等学生推荐的图书与小玩偶、手工艺品放置在一起。环顾一周,200平方米大小的空间里,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原木色的书架和书桌,靠墙的一角还温馨地搭配了舒适的软垫,绿植、鲜花在各个角落更是随处可见。  
期刊
本文结合民办本科高校学生就业的现状和特点,以提高学生就业为目的,探讨构建一种适合民办高校发展的学生就业教学改革方案,以保证民办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年代,教师的职业性显得尤为的重要,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从敬业、专业能力、心理调节,身体保证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材料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宠儿,无论是图表、漫画,还是几则故事材料,在高考中是轮番出现,也因此引起学生与老师们的重视和关注。本文试从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谈起,希望能给学
俗语有言:“树大分枝,人多分家。”对于长期生活在村落中的普通百姓来说,随着家庭内部人口的不断增加,子孙成家后各自分家生活是保证相对稳定的家庭结构的一种必要手段。空口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