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渐落实,传统的教育模式已向素质教育方式转变。何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利用实验开展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通过实验更深入地明白化学知识的本质,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2-0058-02
引 言
实验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化学意识。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明白整个化学的探究過程,提高自身探究能力。在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前,教师要了解各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保证实验的安全性,进而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制订相应的实验探究内容,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1]。
一、实验探究的意义
开展实验探究是化学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所带来的学习效果是其他教学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实验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实验探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及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应对学习中的问题,不再认为学习是一种压力。例如,在“制取氧气”这一实验中,过氧化锰直接加热就可以产生氧气,而过氧化氢要加入二氧化锰才能够释放出氧气。通过实验对比,学生了解到为什么过氧化氢要加入过氧化锰才能够产生氧气,加入的过程中过氧化锰的含量有什么变化,以及过氧化锰的作用是什么。相较于课本上的文字图片描述,这种直观的实验现象能更直观、更生动地让学生明白化学原理。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开展实验探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能够明白物质的性质及它的一些变化规律,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激发了求知欲。这不仅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操作能力,还能够让学生把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2]。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仅通过教授书本上的知识是很难达到的。开展实验探究不仅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还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掌握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自身的观察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也会学到一些观察的方法。例如,在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章时, 教师可以通过金属和盐酸、稀硫酸的反应,让学生了解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在进行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金属反应前的颜色、状态,以及试剂的颜色;发生反应时,试剂的浓度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反应产生了哪些物质,哪些金属不能和盐酸、稀硫酸反应;反应结束后,溶液的颜色及金属的状态;根据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方程式,能将金属分为几类。
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能够对金属的性质、化学变化、操作步骤等方面有清楚、系统的了解,也能够使自身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
实验探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态度是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这种科学态度需要学生勇于探索、大胆质疑,和同伴互相合作,用一种科学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在进行实验时,有的实验现象和预期的结果不一致,因此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做出解释,并且要正确对待这一实验误差或错误,不能够随意地编造实验现象及数据,要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探讨分析,并查找实验失败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3]。
二、开展实验探究的方法
(一)布置教学环节
开展实验探究时,教师首先要设计好教学环节。
第一,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去寻找解决办法,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借助化学实验课,教师能够很直观地创设问题情境。
第二,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来进行讨论,做出相应的假设。教师要通过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困惑、好奇和质疑,与自身的认知产生冲突。教师要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尝试性地提出一些假设或猜想。这样的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让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第三,情境创设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问题所产生的困惑及猜想,给予相应的解释,即答疑解惑。在答疑前,教师让学生小组之间进行思想的碰撞,然后对他们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说明及延伸拓展,这样才能够提高实验探究的教学效果。
(二)准备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实验探究课程的导入内容。教师只有准备好教学案例,才能够产生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水的净化”时,教师让学生探究如何净化水。第一,进行案例分析。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已经通过元素的学习明白了各种元素的含义,以及它们的状态,并认识到水的化学式及化学组成,因此通过了解水中含有哪些物质,以及这些物质的特性,能够对水进行净化处理。第二,分析完案例后,进行情境创设。准备好两份肥皂水,把它们滴到装有等量软水、硬水的试管中充分振荡。第三,让学生观察两个试管中的泡沫产生情况。第四,教师根据产生的情况,提问学生为什么会这样。第五,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做出几种假设:软水和硬水中的成分不一样,影响了泡沫的产生情况;硬水和肥皂不会产生反应,而软水和肥皂能产生反应;硬水和肥皂产生反应程度小、不剧烈,而软水的较为剧烈。第六,教师对学生产生的假设给予其提示:硬水中含有很多不溶性杂质和溶解的杂质,而软水是经过处理的,很多不溶性杂质和溶解的杂质已经进行了过滤。第七,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自行进行实验。第八,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从实验中获得了结论:硬水中的溶解性杂质是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水长期加热或长期放置时就会变成水垢;这些含有大量的钙镁化合物的水就是硬水,而不含的则是软水;利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而通过煮沸的方法能够降低水的硬度,除去水中的钙镁化合物。 (三)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实验探究
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化学现象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师结合这些现象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因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平时注意观察身边的物质,以及物质发生的变化,以调动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4]。例如, 在教学“溶液的形成”这一章时,教师就可以拿汽油、酒精、油脂、碘这几种物质进行实验。教师可以取四支试管并编号,在一号管中加入碘和水;在二号管中加入碘和汽油;在三号管中加入汽油和油脂;在四号管中加入水和油脂。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得出结论:除水外,汽油也可以作为溶剂,汽油能溶解油脂和碘。除此之外,通过观察物质的扩散现象,学生得到:同样的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是不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也是不一样的。
三、开展实验探究的注意事项
在开展实验探究时,教师要以课本为基础,然后落实“三维”教学目标,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案例。同时,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教学案例设计好后,教师要创设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实验的情境产生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化学中的问题,与他人进行探讨和讨论,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实验探究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学内容来给学生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只有通过实验探究,才能够明白理论的来之不易,才能形成一种以学习为己任、将来奉献社会的信念。
最后,在制訂实验方案时,教师要注意探究方法的创新。例如,在讲解“如何稀释浓硫酸”的实验过程时,教师可以同时讲解正确的方法和错误的方法,同时跟学生强调注意实验的安全性,以防止学生被灼伤。这样,学生能明白浓硫酸灼烧的危害,也明白错误的操作后果有多危险。
结 语
综上所述,实验探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化学现象,明白化学原理,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运用实验探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夏敏.基于问题式学习(PBL)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6.
宋曙波.趣味实验运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
张沈敏.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
轩洪涛,李阳阳,宋雪梅,等.初中生化学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研究[A].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十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会议论文集(议题一:课堂教学与课堂创新)[C].北京: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7:8.
作者简介:刘平祥(1974.10—),男,甘肃康乐人,学士学位,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化学教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2-0058-02
引 言
实验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化学意识。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明白整个化学的探究過程,提高自身探究能力。在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前,教师要了解各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保证实验的安全性,进而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制订相应的实验探究内容,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1]。
一、实验探究的意义
开展实验探究是化学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所带来的学习效果是其他教学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实验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实验探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及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应对学习中的问题,不再认为学习是一种压力。例如,在“制取氧气”这一实验中,过氧化锰直接加热就可以产生氧气,而过氧化氢要加入二氧化锰才能够释放出氧气。通过实验对比,学生了解到为什么过氧化氢要加入过氧化锰才能够产生氧气,加入的过程中过氧化锰的含量有什么变化,以及过氧化锰的作用是什么。相较于课本上的文字图片描述,这种直观的实验现象能更直观、更生动地让学生明白化学原理。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开展实验探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能够明白物质的性质及它的一些变化规律,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激发了求知欲。这不仅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操作能力,还能够让学生把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2]。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仅通过教授书本上的知识是很难达到的。开展实验探究不仅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还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掌握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自身的观察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也会学到一些观察的方法。例如,在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章时, 教师可以通过金属和盐酸、稀硫酸的反应,让学生了解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在进行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金属反应前的颜色、状态,以及试剂的颜色;发生反应时,试剂的浓度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反应产生了哪些物质,哪些金属不能和盐酸、稀硫酸反应;反应结束后,溶液的颜色及金属的状态;根据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方程式,能将金属分为几类。
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能够对金属的性质、化学变化、操作步骤等方面有清楚、系统的了解,也能够使自身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
实验探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态度是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这种科学态度需要学生勇于探索、大胆质疑,和同伴互相合作,用一种科学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在进行实验时,有的实验现象和预期的结果不一致,因此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做出解释,并且要正确对待这一实验误差或错误,不能够随意地编造实验现象及数据,要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探讨分析,并查找实验失败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3]。
二、开展实验探究的方法
(一)布置教学环节
开展实验探究时,教师首先要设计好教学环节。
第一,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去寻找解决办法,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借助化学实验课,教师能够很直观地创设问题情境。
第二,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来进行讨论,做出相应的假设。教师要通过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困惑、好奇和质疑,与自身的认知产生冲突。教师要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尝试性地提出一些假设或猜想。这样的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让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第三,情境创设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问题所产生的困惑及猜想,给予相应的解释,即答疑解惑。在答疑前,教师让学生小组之间进行思想的碰撞,然后对他们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说明及延伸拓展,这样才能够提高实验探究的教学效果。
(二)准备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实验探究课程的导入内容。教师只有准备好教学案例,才能够产生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水的净化”时,教师让学生探究如何净化水。第一,进行案例分析。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已经通过元素的学习明白了各种元素的含义,以及它们的状态,并认识到水的化学式及化学组成,因此通过了解水中含有哪些物质,以及这些物质的特性,能够对水进行净化处理。第二,分析完案例后,进行情境创设。准备好两份肥皂水,把它们滴到装有等量软水、硬水的试管中充分振荡。第三,让学生观察两个试管中的泡沫产生情况。第四,教师根据产生的情况,提问学生为什么会这样。第五,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做出几种假设:软水和硬水中的成分不一样,影响了泡沫的产生情况;硬水和肥皂不会产生反应,而软水和肥皂能产生反应;硬水和肥皂产生反应程度小、不剧烈,而软水的较为剧烈。第六,教师对学生产生的假设给予其提示:硬水中含有很多不溶性杂质和溶解的杂质,而软水是经过处理的,很多不溶性杂质和溶解的杂质已经进行了过滤。第七,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自行进行实验。第八,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从实验中获得了结论:硬水中的溶解性杂质是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水长期加热或长期放置时就会变成水垢;这些含有大量的钙镁化合物的水就是硬水,而不含的则是软水;利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而通过煮沸的方法能够降低水的硬度,除去水中的钙镁化合物。 (三)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实验探究
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化学现象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师结合这些现象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因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平时注意观察身边的物质,以及物质发生的变化,以调动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4]。例如, 在教学“溶液的形成”这一章时,教师就可以拿汽油、酒精、油脂、碘这几种物质进行实验。教师可以取四支试管并编号,在一号管中加入碘和水;在二号管中加入碘和汽油;在三号管中加入汽油和油脂;在四号管中加入水和油脂。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得出结论:除水外,汽油也可以作为溶剂,汽油能溶解油脂和碘。除此之外,通过观察物质的扩散现象,学生得到:同样的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是不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也是不一样的。
三、开展实验探究的注意事项
在开展实验探究时,教师要以课本为基础,然后落实“三维”教学目标,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案例。同时,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教学案例设计好后,教师要创设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实验的情境产生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化学中的问题,与他人进行探讨和讨论,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实验探究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学内容来给学生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只有通过实验探究,才能够明白理论的来之不易,才能形成一种以学习为己任、将来奉献社会的信念。
最后,在制訂实验方案时,教师要注意探究方法的创新。例如,在讲解“如何稀释浓硫酸”的实验过程时,教师可以同时讲解正确的方法和错误的方法,同时跟学生强调注意实验的安全性,以防止学生被灼伤。这样,学生能明白浓硫酸灼烧的危害,也明白错误的操作后果有多危险。
结 语
综上所述,实验探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化学现象,明白化学原理,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运用实验探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夏敏.基于问题式学习(PBL)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6.
宋曙波.趣味实验运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
张沈敏.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
轩洪涛,李阳阳,宋雪梅,等.初中生化学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研究[A].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十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会议论文集(议题一:课堂教学与课堂创新)[C].北京: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7:8.
作者简介:刘平祥(1974.10—),男,甘肃康乐人,学士学位,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化学教学。